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塞泵马达高压油路压力脉动耦合特性
1
作者 汪浒江 毛明 +4 位作者 林宇 毛飞鸿 王涛 唐守生 包倩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81-3791,共11页
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存在固有的压力脉动现象,其激发振动和噪音,恶化动力传递的平稳性,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压柱塞泵的压力脉动,而对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的压力脉动耦合特性缺少研究。针对以上问... 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存在固有的压力脉动现象,其激发振动和噪音,恶化动力传递的平稳性,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压柱塞泵的压力脉动,而对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的压力脉动耦合特性缺少研究。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揭示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压力脉动的耦合机理及耦合特征,提出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压力脉动解耦新方法。利用解耦新方法研究发现,泵源激励是贡献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压力脉动的主要根源。对于所研究的联体设计的泵马达,在泵满排量状态下,泵源激励对高压脉动的平均贡献占比高达72%,而马达贡献占比仅为28%。新方法及所得到的新结论加深了对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压力脉动耦合特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抑制和利用柱塞泵马达系统高压油路的压力脉动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马达 压力脉动 耦合特性 频谱结构 信号解耦算法
下载PDF
采煤机截割机电传动系统耦合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合菊 李黎黎 +1 位作者 刘晓阳 宋文敏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针对采煤机截割机电传动系统振动噪声大、容易失效等问题,建立采煤机截割机电传动系统耦合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对截割机电传动系统耦合特性进行仿真。仿真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仿真时间、转速、斜率下,截割载荷、截割电机转矩、齿轮副动载... 针对采煤机截割机电传动系统振动噪声大、容易失效等问题,建立采煤机截割机电传动系统耦合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对截割机电传动系统耦合特性进行仿真。仿真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仿真时间、转速、斜率下,截割载荷、截割电机转矩、齿轮副动载荷均不同,且变化趋势也不同。为了获得可靠性高、振动噪声小的截割机电传动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转速和斜率等参数搭配。该研究为采煤机截割机电传动系统振动噪声减小、传动效率和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截割机电传动系统 耦合特性 可靠性
原文传递
高空模拟试车台进气系统负温试验的温度压力耦合特性分析
3
作者 伦岳斌 王宏伦 +3 位作者 钱秋朦 张松 但志宏 李金柏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针对高空模拟试车台进气系统负温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耦合难题,利用耦合参与矩阵与线性变参数模型的方法,对系统的耦合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总结。首先,通过耦合参与矩阵对系统线性化后的单个平衡点进行耦合特性分析,并通过仿真对比系... 针对高空模拟试车台进气系统负温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耦合难题,利用耦合参与矩阵与线性变参数模型的方法,对系统的耦合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总结。首先,通过耦合参与矩阵对系统线性化后的单个平衡点进行耦合特性分析,并通过仿真对比系统阶跃响应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变参数方法对负温试验任务下的耦合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总结系统的耦合特性,为后续基于耦合分析的控制设计奠定了工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模拟试车台 进气系统 负温试验 耦合参与矩阵 线性变参数 耦合特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耦合特性分析的储能电力优化调度研究
4
作者 金泽心 陈湘岳 +2 位作者 王可心 黄超 方鑫宇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针对目前独立储能电力优化调度算法存在的精度偏低、计算速度较慢的问题,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和Cplex求解器技术,设计了一种独立储能的双层优化调度算法。该算法在耦合特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立储能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同... 针对目前独立储能电力优化调度算法存在的精度偏低、计算速度较慢的问题,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和Cplex求解器技术,设计了一种独立储能的双层优化调度算法。该算法在耦合特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独立储能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同时,对于传统麻雀搜索算法(SSA)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通过改进麻雀位置提出了优化的更新机制。利用ISSA及Cplex求解器分别求解出上、下层模型,从而实现设计目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且收敛速度提升了20%。ISSA-Cplex模型能够为独立储能提供科学、合理的电力调度计划策略,进而有效增加独立储能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储能 电力调度 耦合特性分析 Cplex 双层优化调度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堆芯物理热工水力耦合特性研究
5
作者 姚亦珺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9期4-6,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在核电站中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反应堆的物理热工耦合特性是其整体性能的重要体现,也是评估其经济性、安全的主要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计算单根燃料棒模型耦合以及3*3组件模...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在核电站中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反应堆的物理热工耦合特性是其整体性能的重要体现,也是评估其经济性、安全的主要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计算单根燃料棒模型耦合以及3*3组件模型耦合,了解其在不同工况中的变化,有利于事故预测以及方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站堆芯 物理热工水力 耦合特性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夜间通风阶段围护结构热湿耦合特性分析
6
作者 夏利梅 杨秀峰 赵秋雨 《节能》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驱动势,建立夜间通风气流作用下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模型。选取上海作为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利用COMSOL软件对适宜通风降温的典型气象日夜间通风阶段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传递对夜间通风过... 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驱动势,建立夜间通风气流作用下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模型。选取上海作为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利用COMSOL软件对适宜通风降温的典型气象日夜间通风阶段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传递对夜间通风过程中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几乎无影响,对通风气流作用侧墙体的湿度影响较大;夜间通风气流与墙体内表面的热湿交换对靠近外表面的墙体区域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通风气流与墙体内壁间热湿交换的驱动力越来越小,蓄冷效果越来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通风 热湿耦合特性 夏热冬冷地区 COMSOL 多物理场数值分析软件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转向架齿轮箱振动噪声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晋尚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130,共8页
针对齿轮箱振动、噪声等共性关键问题,以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LMSVirtualLab软件建立齿轮箱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和振动噪声仿真模型,对齿轮箱中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支撑轴承动载荷、齿轮箱体振动、齿轮箱附近区域的... 针对齿轮箱振动、噪声等共性关键问题,以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LMSVirtualLab软件建立齿轮箱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和振动噪声仿真模型,对齿轮箱中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支撑轴承动载荷、齿轮箱体振动、齿轮箱附近区域的结构噪声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齿轮箱体振动和齿轮箱附近区域的结构噪声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地铁车辆转向架齿轮箱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力、支撑轴承动载荷均呈现在某一均值上下周期性波动的趋势;齿轮箱体振动和齿轮箱附近区域的结构噪声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大于轴向方向上的;振动和结构噪声仿真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61%和3.77%,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为地铁车辆及齿轮箱减振降噪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转向架齿轮箱 振动 噪声 耦合特性
下载PDF
全厂断电事故下壳内热工水力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耦合特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伟 初炜钰 +3 位作者 丛继东 张楠 孟兆明 孙中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6-1103,共8页
为研究全厂断电始发的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耦合特性,本文利用PANGU安全壳综合试验装置研究了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壳内温度分布特性、氦气分布特性以及壳内流场特性,并分析了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 为研究全厂断电始发的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耦合特性,本文利用PANGU安全壳综合试验装置研究了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壳内温度分布特性、氦气分布特性以及壳内流场特性,并分析了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在安全壳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耦合的复杂热工水力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结果表明:在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具有足够的排热能力,能够保证安全壳的压力峰值小于设计值,且具有足够的安全裕量。随着事故进程的发展,壳内温度分布逐渐趋于均匀。氦气受到壳内内部环流的作用以及浓度扩散的影响,其分布不均匀性在氦气停止输入后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厂断电事故 安全壳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耦合特性 热工水力特性 实验装置 氦气分布 壳内流场
下载PDF
燃气-蒸汽弹射气液两相流场流动耦合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凯 苟金澜 +2 位作者 乐贵高 李仁凤 刘纪伟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5-962,共8页
为研究燃气-蒸汽弹射中气液两相流场的流动耦合特性,基于Mixture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并结合自定义汽化凝结程序,建立了考虑汽化效应、组分输运和动网格影响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模拟发动机尾焰注水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 为研究燃气-蒸汽弹射中气液两相流场的流动耦合特性,基于Mixture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并结合自定义汽化凝结程序,建立了考虑汽化效应、组分输运和动网格影响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模拟发动机尾焰注水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复杂波系的形成和气液流动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喷水孔直径对气液两相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因管道结构和水射流约束而产生的系列膨胀波与压缩波会在管道内相交反射形成波系,波系通过影响两相流的属性将内流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弯管内因离心力作用而形成的迪恩涡能增强湍流强度,提高水汽转换传质传热的效率,同时水射流对燃气流有较强的阻滞与挤压作用,两者会因能量的差异而在喷水管处相互挤压。喷水孔总面积相同时,直径越小,质量流率越小,水汽转换效率越高;直径越大,温度和压强的波动越大,导弹的运动越不平稳。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蒸汽弹射的流场分析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弹射 动力弯管 气液两相流 流动耦合特性 喷水孔直径
下载PDF
失水事故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耦合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初炜钰 丛继东 +2 位作者 李文涛 张楠 孟兆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4-1111,共8页
为研究冷管段失水事故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特性、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耦合特性与失水事故后安全壳的响应特性,本文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一套大比例安全壳综合试验装置。通过该实验装置获得压力、壳内气体温度、壳内气体成分与浓度... 为研究冷管段失水事故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特性、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耦合特性与失水事故后安全壳的响应特性,本文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一套大比例安全壳综合试验装置。通过该实验装置获得压力、壳内气体温度、壳内气体成分与浓度等参数,对安全壳大空间内温度分布、不凝结气体分布以及壳内流场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安全壳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耦合作用下,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具有足够的排热能力,可以确保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压力得到有效抑制,壳峰值压力均低于设计限值,且具有足够的安全裕量。同时,随着喷放进入后期,壳内温度与不凝结气体分布的不均匀性逐渐降低,壳内呈现环流状态。本文也可为后续自主开发模拟带有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安全壳内热工水力行为的程序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提高我国核电设计能力与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水事故 安全壳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耦合特性 热工水力特性 实验装置 不凝结气体 壳内流场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腹板偏置对弯扭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生 缪维跑 +4 位作者 李春 张立 闫阳天 李志昊 岳敏楠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7-893,共7页
为研究大型风力机叶片内部腹板结构偏转对叶片弯扭耦合特性的影响,基于NX二次开发建立NREL 5 MW叶片CAD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求解叶片表面的分布载荷,采用节点位移法求解叶片弯曲角及扭转角,分... 为研究大型风力机叶片内部腹板结构偏转对叶片弯扭耦合特性的影响,基于NX二次开发建立NREL 5 MW叶片CAD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求解叶片表面的分布载荷,采用节点位移法求解叶片弯曲角及扭转角,分析腹板偏置对叶片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置腹板可使叶片产生自适应特性;在气动载荷作用下,弯曲角与扭转角均沿叶展逐渐增大,于叶尖达到幅值;正向偏置时,叶片扭转角与偏转幅度呈负相关,反向偏置与之相反;正偏置结构耦合叶片弯扭耦合系数随偏转角增大呈递减趋势,反偏置叶片均大于传统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弯扭耦合特性 复合材料 结构耦合 节点位移法
下载PDF
电力系统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的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睿聪 刘福锁 +3 位作者 曹永吉 王超 张恒旭 李威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为探究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间的耦合特性,文中以双机系统为例推导扰动后系统稳定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和功角振荡机理,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扩展至多机系统,提出了基于Pearson系数的耦合强度量化评估指标... 为探究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间的耦合特性,文中以双机系统为例推导扰动后系统稳定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和功角振荡机理,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扩展至多机系统,提出了基于Pearson系数的耦合强度量化评估指标,根据频率动态特征和功角振荡特征对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文中分析了功角振荡对频率动态特征指标的影响,量化评估了不同频率动态指标与功角振荡指标的耦合强度。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电力系统的频率动态与功角振荡相互耦合,为频率和功角的优化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动态 功角振荡 耦合特性 量化分析 频率稳定 同步稳定
下载PDF
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间隙流固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昕旸 陈小康 +1 位作者 王恪典 周建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45,共5页
针对深小孔结构加工存在的质量要求高、孔径小、数量多、加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的方法。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具有不受材料影响、加工效率高以及表面质量好等优点,但由于深小孔加工阴极柔性大,加工易震颤且... 针对深小孔结构加工存在的质量要求高、孔径小、数量多、加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的方法。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具有不受材料影响、加工效率高以及表面质量好等优点,但由于深小孔加工阴极柔性大,加工易震颤且电弧放电能量大会引起排屑不畅、短路、二次放电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深小孔间隙流固耦合特性展开研究。从间隙流场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进给速度以及不同加工深度下间隙流场的运动特性,并设计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进给速度越快,极间介质平均运动速度越快,颗粒分布越均匀,排屑效果越好,因此通过增加进给速度可以促进排屑,提高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小孔加工 短电弧-电解复合加工 流固耦合特性 间隙流场 排屑
下载PDF
充填体宏细观多尺度温度-强度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智 郭勤强 +3 位作者 杨勇 潘一硕 金克飞 林佶鹏 《黄金》 CAS 2023年第12期5-9,13,共6页
尾砂胶结排放技术作为尾砂处置利用的一种新形式,主要应用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充填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围绕这一特点,针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开展了多尺度温度-强度耦合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化反应早期,高温养护能够促进胶凝材料... 尾砂胶结排放技术作为尾砂处置利用的一种新形式,主要应用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充填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围绕这一特点,针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开展了多尺度温度-强度耦合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化反应早期,高温养护能够促进胶凝材料水化反应,从而提高充填体强度,但对充填体后期强度会造成负面影响;高温养护对充填体早期和后期的水化产物量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但并不会影响水化产物的种类。水化产物的增加会使得充填体的结构更致密、颗粒之间的联结更为牢靠,细观上表现为SEM图像呈现出的结构更为紧凑,宏观上则表现为强度的提升和孔隙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胶结排放 温度-强度耦合特性 力学性能 水化产物 孔隙率 细观形态
下载PDF
窄带高功率微波对裸露线缆的耦合特性仿真
15
作者 董昱青 韩玉兵 高成 《现代应用物理》 2023年第3期150-156,176,共8页
针对窄带高功率微波(narrow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NHPM)辐照下线缆面临干扰的问题。基于CST仿真软件,建立了线缆仿真模型,模拟了NHPM辐照下裸露线缆的耦合响应特性。仿真计算了不同中心频率、不同脉冲宽度的4种NHPM对不同长度裸露... 针对窄带高功率微波(narrow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NHPM)辐照下线缆面临干扰的问题。基于CST仿真软件,建立了线缆仿真模型,模拟了NHPM辐照下裸露线缆的耦合响应特性。仿真计算了不同中心频率、不同脉冲宽度的4种NHPM对不同长度裸露线缆耦合特性的影响,及不同线缆长度对耦合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裸线缆耦合电压峰值随裸线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稳定在一个区间内;裸线缆长度为一些特定值时,会出现耦合电压波形失真的现象。本研究为线缆的防护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线缆耦合仿真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缆 高功率微波 窄带 耦合特性 电磁防护
下载PDF
电采暖负荷-气温耦合特性与可调节潜力分析
16
作者 郑云平 克帕依吐·吐尔逊 +1 位作者 李明 亚夏尔·吐尔洪 《电工电气》 2023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评估电采暖可调节潜力,基于新疆某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电采暖负荷-气温耦合特性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电源、负荷和冬季大负荷期间电力平衡情况,结合该地电采暖负荷装机及采暖期用户使用情况,开展电采暖负荷-气温耦合特性研究,并采用正弦... 为评估电采暖可调节潜力,基于新疆某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电采暖负荷-气温耦合特性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电源、负荷和冬季大负荷期间电力平衡情况,结合该地电采暖负荷装机及采暖期用户使用情况,开展电采暖负荷-气温耦合特性研究,并采用正弦和拟合法根据气温实现电采暖负荷预测。根据电采暖负荷预测结果,对电采暖可调节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采暖作为柔性负荷具备可观的可调节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采暖 负荷 耦合特性 可调节潜力
下载PDF
弹性板结构封闭声腔的结构-声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靳国永 杨铁军 +2 位作者 刘志刚 李玩幽 季振林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对弹性板封闭声腔结构-声耦合机制、耦合特性、耦合作用对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影响以及影响结构-声耦合程度的系统物理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数值仿真分析,并导出了耦合系统固有频率估计式。结果表明:强耦合系统具有较强的闭环反馈... 对弹性板封闭声腔结构-声耦合机制、耦合特性、耦合作用对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影响以及影响结构-声耦合程度的系统物理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数值仿真分析,并导出了耦合系统固有频率估计式。结果表明:强耦合系统具有较强的闭环反馈系统特征,弱耦合系统具有较强的前馈系统特征;正是由于反馈环节的存在,改变了结构、声腔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固有频率;发现了规则结构-声腔模态簇耦合的特性;并且发现模态间的簇耦合机制决定了整个结构-声腔系统的耦合作用;任何一簇的结构或声模态仅独立影响其同一簇的声或结构模态以及其耦合后的模态固有频率,而对其它簇的模态没有影响;模态间的簇耦合作用不仅能改变系统固有频率,还会改变耦合系统模态次序和板奇奇模态的模态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特性 板结构 弹性板 封闭 耦合系统 结构模态 固有频率 数值仿真分析
原文传递
含有耦合特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冰 王丽芳 +3 位作者 廖承林 迟忠君 张宝群 刘伟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6-82,共7页
基于核密度函数改进了含有耦合特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模型。模型中,采用核密度函数代替确定性的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电动汽车的行驶规律,采用多维概率分布函数生成含有耦合特性的行驶规律随机数,采用充电概率表示不确定的充电行为。... 基于核密度函数改进了含有耦合特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模型。模型中,采用核密度函数代替确定性的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电动汽车的行驶规律,采用多维概率分布函数生成含有耦合特性的行驶规律随机数,采用充电概率表示不确定的充电行为。通过与示范运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基于改进模型,预测了未来规模化居民私家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情况,研究发现:不确定充电行为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很大,随着充电概率的减小充电负荷峰值的降低很大,峰值变化范围及充电持续时间均增大,并给电网负荷造成不确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核密度函数 耦合特性 充电概率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下混联系统无功电压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汤奕 陈斌 +1 位作者 王琦 宁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5-1011,共7页
为了从电网结构上解决特高压直流带来的受端电压支撑能力和潮流疏散困难的问题,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该方式下受端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气耦合更为复杂,其无功电压交互影响机理亟待深入研究。为此,文章首... 为了从电网结构上解决特高压直流带来的受端电压支撑能力和潮流疏散困难的问题,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该方式下受端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电气耦合更为复杂,其无功电压交互影响机理亟待深入研究。为此,文章首先以某实际工程为基础,建立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混联系统的等值数学模型;在改进的交流侧分层接入相互作用因子基础上,同时考虑高低端换流器耦合作用,分析了该系统无功电压的交互影响机理;最后,在PSCAD中搭建等值仿真模型,通过稳态和动态时域仿真,验证了分层接入方式下混联系统的无功电压耦合特性与交流侧和直流侧的交互影响均相关,并提出一种可判断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 无功电压 耦合特性 换相失败
原文传递
运动设备无接触供电系统耦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武瑛 严陆光 徐善纲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80,共5页
本文采用磁通方法和诺伊曼公式研究了不同形状线圈自感以及线圈间发生位移时互感的计算,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初、次级线圈的形状和尺寸对耦合变化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分析所得结果。实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运动设备无接触供... 本文采用磁通方法和诺伊曼公式研究了不同形状线圈自感以及线圈间发生位移时互感的计算,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初、次级线圈的形状和尺寸对耦合变化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分析所得结果。实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运动设备无接触供电系统采用矩形线圈对于稳定耦合性能更为有效,稳定性主要由线圈宽度和初、次级长度比决定。线圈越窄,初、次级长度比越大,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设备 无接触供电 空心线圈 耦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