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荀卿师道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希尧
-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5-17,24,共4页
-
文摘
荀子,(前313—前238年),姓荀、名况、字卿。是我国古代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游学。在齐的稷下,三次做“祭酒”,数万列大夫中, “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著名的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唐代韩愈说:“荀卿守正大论是宏”,给予他很高评价。
-
关键词
师道
唯物主义思想
礼义
唐代韩愈
斯都
性伪
列大夫
化性起伪
耳目之欲
制天命而用之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评荀子的处世哲学
- 2
-
-
作者
师南
-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89-93,共5页
-
文摘
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义务,为社会的安定和稳定作出贡献,社会以外的个人自由和幸福不值得追求也不应该追求。这种以个人服从社会、牺牲个人价值来追求社会价值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显著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立身处世的准则和检验理想人格的社会尺度,荀子的处世哲学就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
-
关键词
非十二子
传统伦理观念
礼义
处世态度
礼论
议兵
明分
耳目之欲
君道
个人自由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三斧伐树 不可不察
- 3
-
-
作者
高远
-
出处
《社会工作》
1994年第1期37-37,共1页
-
文摘
六十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饥馑荐臻,浮肿病曾在我国一些地区广为流行.今天也有一种病,不是流行于民间,而是流行于官场,而且只是病根与前者正好相反,其源在于:时时携彩袖,玩粉脂;“蹲溢九,水陆罗八珍”;夜夜轻歌《玉树后庭花》,曼舞《霓裳羽衣曲》,甚至日耗万钱尤不足,常怨雄鸡唱晓,惊破梦嫦娥。日积月累,导致阳气锐减。
-
关键词
玉树后庭花
三年自然灾害
皓齿娥眉
至日
腐肠
耳目之欲
气不足
清心寡欲
病者
工作能力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本期主题:弹丝品竹
- 4
-
-
作者
齐悦
-
机构
哈尔滨新区第一小学校
-
出处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1年第10期46-49,共4页
-
文摘
《礼记·乐记》中有一句话:“是故先王之制礼乐,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意思是:先王制礼作乐的目的,并不是要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为了培养人们正确的好恶观,使其返回到人道的正路上来。所以,音乐并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它还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本期“素材·专列”让我们走进隐藏在文学作品中的“胡琴琵琶与羌笛”,一起聆听那些美妙的音符吧!
-
关键词
耳目之欲
制礼作乐
《礼记·乐记》
文学作品
反人道
好恶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宋初禮制建設與士風轉向考論
- 5
-
-
作者
羅超華
-
机构
山東大學文學院
-
出处
《古典文献研究》
2023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
基金
貴州省202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宋代禮樂變革與文學演進之關係研究”(22GZGX24)階段性成果
-
文摘
《禮記·樂記》言:“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本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1是以先王製禮作樂本意在於教化人心,後世統治者循此亦大多注重禮制建設,尤其是立國之初更希望通過規範禮制來改良士風。當然,關於禮制與士風的關係,學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總體而論關注點却集中在宋前2,至於宋代士風,則主要是從統治者獎掖名士,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崇文抑武”國策等角度進行的討論3。事實上,與唐初君臣“禮樂乃不急之務”的態度不同4,宋太祖立國不久便意識到禮樂在“正人心,化風俗”方面的重要作用,後繼諸帝承此觀念也同樣希望以全新的禮制體系重塑社會道德秩序,改變唐末五代禮崩樂壞、士風凋敝的現象。本文擬通過考察宋初禮制建設的實施狀况來探析其對士風的影響,揭示宋初士風從“士弊於俗”轉向“名節相高”過程中的禮樂因素。
-
关键词
崇文抑武
耳目之欲
唐末五代
道德秩序
宋太祖
宋初
禮樂
研究成果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荀子是性恶论者吗?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宋志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走进孔子》
2022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有些论者喜欢把荀子称为性恶论者,我觉得有厚诬古人之嫌,不敢苟同。荀子的确写过《性恶》篇,称他为“人性有恶”论者,比较合适;而称他为性恶论者,言过其实了。他的确承认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
关键词
性恶论
耳目之欲
荀子
《性恶》
礼义
忠信
人性
-
分类号
B82-06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中国传统观看方式及其现代遭遇
- 7
-
-
作者
贡华南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思想与文化》
2007年第1期100-120,共21页
-
文摘
视觉所及之处,心灵必能到达。夫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下》)汉斯·乔纳斯强调的是视觉对心灵的开拓,《国语》强调的是心灵对视觉的范导。尽管两者共同道出了视觉与心灵的相关性,但由视觉到心灵,还是由心灵到视觉,这种方向性差异对文化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由视觉开始而有了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对此已自觉:
-
关键词
《国语》
观看方式
孟子说
希腊哲学
我生
《尚书·洪范》
耳目之欲
性差异
纳斯
辞让之心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在儒、道观照下对传统绘画精神的一点思考
- 8
-
-
作者
杜哲森
-
出处
《美术》
1986年第4期10-11,共2页
-
文摘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道、释三支思想体系既相互颉颃,又相互滲透,最后形成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基本构造的三根重要梁柱,对封建社会超稳系统的形成与延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绘画也不例外。 儒家讲修齐治平、济世务实,从社会功利性出发,将艺术视为辅政的工具和手段,确定了“存劝戒、助人伦”的创作宗旨,并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作为艺术创作——“游于艺”——的前提和根据,明确指出,艺术创作“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返)人道之正也”。这样,就将艺术纳入了道德的范畴。
-
关键词
艺术创作
传统文化带
创作宗旨
耳目之欲
儒家思想
辅政
修齐治平
文人画家
依于仁
据于德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庭院天籁
- 9
-
-
作者
姜玉芳
常鹃
-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2期60-67,共8页
-
文摘
背起相机不停地走来走去,名山大川也好,驴友们的特别发现也好,饱尝了山河秀色,就像吃多了鱼肉,腻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镜头和镜头后面的眼睛,却很久茫然一无所获,直到我走进婺源,躲开导游们已经无法喊出激情的路线,随心行去……
-
关键词
婺源
就这样
锅碗瓢盆交响曲
大飨
音乐之声
大羹
清庙
跳出来
耳目之欲
朱丝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子女对父母的礼仪
- 10
-
-
-
出处
《当代学生(探秘)》
2006年第Z3期31-31,共1页
-
文摘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古代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经常与父母交流、沟通,求得他们的教育和帮助,听取他们的教导和指点。
-
关键词
孝敬父母
品德形成
百善孝为先
过新年
父亲节
家庭经济条件
不要忘了
家务劳动
耳目之欲
礼仪文化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