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采纳与融摄
1
作者 张凯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在若干方面都采纳了朱熹理学的心性论来佐证天主教义。首先,朱熹理学主张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心分为道心与人心,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其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在若干方面都采纳了朱熹理学的心性论来佐证天主教义。首先,朱熹理学主张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心分为道心与人心,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其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性至善无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性善论只适用于理论层面而非现实层面,耶稣会士以此来论证天主教的原罪观。再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性是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精神实体,耶稣会士以此论证天主教灵魂不灭的观点。耶稣会士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采纳与融摄表明,他们并非一味地尊“先儒”而抑“后儒”。而对于“后儒”,他们也清楚朱熹理学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区别所在,并多肯定朱熹理学,反对阳明心学。但这种取舍显然是基于其宗教渗透的需要,而逸出了儒学内部学理发展脉络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朱熹理学 阳明心学 心性论
下载PDF
克罗地亚耶稣会士邬若望生平行事考略
2
作者 彭裕超 《国际汉学》 2023年第3期61-69,156,共10页
耶稣会士邬若望于1616年抵达中国澳门,是第一位踏足中国的克罗地亚人,也是中东欧地区最早的来华传教士。但是由于其在华时间不长、成就不显,历来鲜为汉学界和学术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新旧材料加以勾连、分析和运用,力求详... 耶稣会士邬若望于1616年抵达中国澳门,是第一位踏足中国的克罗地亚人,也是中东欧地区最早的来华传教士。但是由于其在华时间不长、成就不显,历来鲜为汉学界和学术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新旧材料加以勾连、分析和运用,力求详细而准确地还原邬若望的生平和在华经历,展示其作为克罗地亚人参与中国与中东欧文化交流的过程,以为学界进一步认识和研究邬若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邬若望 耶稣会士 晚明 克罗地亚 文化关系
下载PDF
耶稣会士眼中的“儒家”——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3
作者 王喜亮 《国际汉学》 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领域,汉语学界基于本身的问题意识及语言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西学东渐”的研究要远远多于对“中学西传”的研究。近期,由梅谦立及张西平教授主编,罗莹、汪聂才、齐飞智、郝晓霞、连杰、吴嘉豪等一批青年学者... 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领域,汉语学界基于本身的问题意识及语言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西学东渐”的研究要远远多于对“中学西传”的研究。近期,由梅谦立及张西平教授主编,罗莹、汪聂才、齐飞智、郝晓霞、连杰、吴嘉豪等一批青年学者翻译,《中国哲学家孔夫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这部反映“中学西传”的重要著作从拉丁文译成了中文,并由一贯支持汉学译著的大象出版社出版,洋洋四卷,呈现在对中西文化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史 耶稣会士 大象出版社 孔夫子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青年学者 汉语学界
下载PDF
宗教与科学的双重失败——耶稣会士刘松龄研究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高王凌 熊月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传教士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情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伊罗生)。耶稣会士刘松龄在中国传教长达35年之久,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宗教和科学的传播,其实是失败了,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或这一名词背... 传教士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情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伊罗生)。耶稣会士刘松龄在中国传教长达35年之久,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宗教和科学的传播,其实是失败了,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或这一名词背后隐含的含义,如"政治理念"和"组织建构"等)以及它们的历史作用,都应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同时,对于当事人刘松龄本身,在认识其复杂和多重人格的同时,仍保持应有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松龄 耶稣会士 宗教与科学
下载PDF
从西僧到西儒——从《天主实录》看早期耶稣会士在华身份的困境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新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耶稣会士罗明坚撰写的《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新近影印出版,使学者能够有机会与后期刻本《天主圣教实录》进行比较研究。早期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传教策略的重大改变、以及早期耶稣会士从"西僧"到"西儒"身份转变的适... 耶稣会士罗明坚撰写的《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新近影印出版,使学者能够有机会与后期刻本《天主圣教实录》进行比较研究。早期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传教策略的重大改变、以及早期耶稣会士从"西僧"到"西儒"身份转变的适错过程,均在不同版本比较中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早期 实录 天主 耶稣传教 传教策略 身份转变 版本比较 罗明坚
下载PDF
十七世纪来华波兰耶稣会士卜弥格中医译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银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21,共9页
17世纪来华的波兰耶稣会传教士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中医知识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向欧洲翻译传播了若干重要的中医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中学西传"做了历史性的奠基工作。他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 17世纪来华的波兰耶稣会传教士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中医知识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向欧洲翻译传播了若干重要的中医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中学西传"做了历史性的奠基工作。他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和贡献,长期被学术界忽略。依托大量重要文献,对卜弥格的中医译介著述成果进行整理和挖掘,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在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上的居功至伟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弥格 耶稣会士 中医 翻译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下载PDF
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关系──以英国皇家学会和在华耶稣会士的交流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琦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7年第3期47-55,共9页
本文以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活动为研究案例,在分析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所藏档案、《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等杂志所刊文章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来华耶稣会士和英国皇家学会秘书这一中介,来探讨17、18世纪英国皇家学... 本文以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活动为研究案例,在分析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所藏档案、《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等杂志所刊文章的基础之上,主要通过来华耶稣会士和英国皇家学会秘书这一中介,来探讨17、18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所建立的科学合作关系,试图从当时的背景下对这种交流关系加以说明,并初步分析英国人对中国科学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皇家学 耶稣会士 科学交流 《哲学汇刊》 17世纪 18世纪 中国 欧洲 科学合作
下载PDF
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之《易》说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宏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51,58,共12页
近代之前易学的某些内容就已传入西方世界,例如数学化的洛书图式即是其例。西方人真正对《易经》展开研究是在近代时期,开创者是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随着《易经》的译介,易学作为西方汉学最初的课题确立起来,迄今已逾四百年历史。... 近代之前易学的某些内容就已传入西方世界,例如数学化的洛书图式即是其例。西方人真正对《易经》展开研究是在近代时期,开创者是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随着《易经》的译介,易学作为西方汉学最初的课题确立起来,迄今已逾四百年历史。本文是对以利玛窦、白晋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之《易》说而作的初步梳理。这种梳理带有哲学分析的性质,显示耶稣会士围绕太极之辨而突出的宗教性的哲学立场。耶稣会士一般推崇早期儒学及中国哲学原典,对理学和宋易则颇有批评,这就使他们卷入当时中西学界的复杂的学术纷争。对这场持续近二百年的学术论辩仍有待展开更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易经》 太极之辨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与西画东传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静 邢战国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们因传教之需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西洋绘画。西洋绘画的输入对中国传统画风产生了重要影响,画坛上开始出现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融合的新局面。“西画东传”是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耶稣会士 西画东传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翻译观与翻译策略刍议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银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明清之际的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翻译高潮,也是第一个科学翻译高潮。遵循适应性传教路线,来华耶稣会士纷纷投入到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译介活动之中。他们以及与其合作的一些中国士大夫虽然未能建立系... 明清之际的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翻译高潮,也是第一个科学翻译高潮。遵循适应性传教路线,来华耶稣会士纷纷投入到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译介活动之中。他们以及与其合作的一些中国士大夫虽然未能建立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但是开创了"洋译华述"的翻译模式,而且还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翻译策略尝试了目的论翻译法,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本文在全方位总结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基础上就他们的翻译活动特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 翻译特点 翻译观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远东耶稣会士关于易服问题的争议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戚印平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49-54,共6页
利玛窦在中国改换儒服通常被视为传教士“合儒”政策的表现之一 ,但利氏此举并非其个人独创 ,早在半个世纪前 ,耶稣会远东传教事业的开创者沙勿略及其同事就在日本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并随即引发了日本版的“礼仪之争”。无独有偶 ,印度... 利玛窦在中国改换儒服通常被视为传教士“合儒”政策的表现之一 ,但利氏此举并非其个人独创 ,早在半个世纪前 ,耶稣会远东传教事业的开创者沙勿略及其同事就在日本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并随即引发了日本版的“礼仪之争”。无独有偶 ,印度的耶稣会士也面临同样的选择与争议。对这一普遍现象的探讨不仅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 耶稣会士 易服 情境需要 传教 神父 卡布拉尔 范礼安 服饰
原文传递
耶稣会士对汉字的解析与认知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7-84,共8页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意音文字之上,他们以反切法、假名等梵语与汉字汉文相接触的产物为基础,逐步建构了一套音素文字视角下的对汉字的解析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与现代认知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对言语理解的体系性模型,也即从语音知觉,到字词识别,到句法,再到语义的信息递进式加工次序惊人一致。传教士们这种对东亚语言的科学认知模式,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对东亚的语言尤其是汉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语言接触 音素文字 意音文字 认知
下载PDF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中庸》 概念译介
下载PDF
明清时期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大黄的记述及其原因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日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明清时期,大黄在中西方都有着十分广泛而重要的用途。耶稣会士是明清时期来华西人的重要群体。耶稣会士对大黄的探索,是西方大黄认识史上的重要一环。记叙大黄的耶稣会士主要有利玛窦、庞迪我、曾德昭、卜弥格、南怀仁、利国安、巴多明... 明清时期,大黄在中西方都有着十分广泛而重要的用途。耶稣会士是明清时期来华西人的重要群体。耶稣会士对大黄的探索,是西方大黄认识史上的重要一环。记叙大黄的耶稣会士主要有利玛窦、庞迪我、曾德昭、卜弥格、南怀仁、利国安、巴多明、德西迪里、汤执中等人,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等欧洲国家。耶稣会士能够关注大黄,并留下有关记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时势的影响,也有教会方面的因素,还有耶稣会士个人的作用。相关记述推动了欧美对大黄的探索,促成大黄在西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耶稣会士 大黄 中外关系
下载PDF
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晓娟 周晓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5,共6页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 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编译了不少地理学汉文西书,对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编译过程中始终不忘其传教士的本色,将这些西书不同程度地赋予天主教化色彩,以使目标读者,即居于中国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通过西学的"自然真理"迈向宗教神学的"启示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 地理学汉文西书 天主教化
下载PDF
晚明士大夫党派分野与其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无关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新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分类排比和统计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林、阉党及无党派中绝大多数与耶稣会士有交往的士大夫都对耶稣会士及其传入的"天学"持有肯定的态度,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士大夫从整... 以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分类排比和统计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林、阉党及无党派中绝大多数与耶稣会士有交往的士大夫都对耶稣会士及其传入的"天学"持有肯定的态度,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士大夫从整体上因其政治派别而对耶稣会士持友好或拒斥攻击态度。这说明各党派士大夫对耶稣会士的交往态度与他们在晚明党争中所属的政治派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大夫 东林 阉党 无党派 耶稣会士 交往态度
下载PDF
明清入华耶稣会士科学译介活动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银泉 胡大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5,112,共7页
本研究以科学译介为主线,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以标志性事件而非朝代更迭为界线,对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士的科学翻译活动进行了全新的分期,提出以1687年为耶稣会士科学译介活动的分水岭这一全新命题,强调了法国耶稣会士在此之后确立的优势地... 本研究以科学译介为主线,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以标志性事件而非朝代更迭为界线,对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士的科学翻译活动进行了全新的分期,提出以1687年为耶稣会士科学译介活动的分水岭这一全新命题,强调了法国耶稣会士在此之后确立的优势地位,并且论述了他们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对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法国 科学译介 中西文化科技交流
下载PDF
明末清初输入中国的海洋动物知识——以西方耶稣会士的地理学汉文西书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振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7,共10页
中国古代缺乏比较自觉的海洋意识,本土文献中有关海洋地理知识的介绍也相对有限。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大型海洋动物的记述,多混杂着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或多与占符灵验相比附。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的汉文地理学西书《坤舆万国全图》《... 中国古代缺乏比较自觉的海洋意识,本土文献中有关海洋地理知识的介绍也相对有限。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大型海洋动物的记述,多混杂着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或多与占符灵验相比附。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的汉文地理学西书《坤舆万国全图》《职方外纪》《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不仅最早向中国人介绍了欧洲的世界地理学说,包括地心说、地圆说、五大洲观念和五带知识,还介绍了若干地理大发现以来关于海洋动物的新知识,并且将这些海洋动物的新记述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西方传统相勾连,从而为中国人带来了大航海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传统。这些地理学汉文西书的编刊,为19世纪中国人重新认识海洋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知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利玛窦 艾儒略 南怀仁 《坤舆万国全图》 《职方外纪》 《坤舆图说》 海洋动物
下载PDF
清初耶稣会士巴多明中西文化科技交流活动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银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4,共7页
清初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以其渊博的学识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对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西方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与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巴多明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却... 清初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以其渊博的学识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对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西方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与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巴多明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本文通过对耶稣会士中国书简等史料的考察,对巴多明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方面做出的诸多贡献进行了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多明 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科技交流 科学思想 学术贡献
下载PDF
耶稣会士与火器传入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志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徐光启 李之藻 汤若望 传教 利玛窦 葡萄牙 澳门 科学知识 冷兵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