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车用汽油成分、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强之 王晨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在组分用途方面,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未明确区分车用汽油与溶剂汽油,由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建议车用汽油直接套用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限值方面,我国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与美国ACGIH汽油阈... 在组分用途方面,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未明确区分车用汽油与溶剂汽油,由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建议车用汽油直接套用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限值方面,我国溶剂汽油的职业接触限值与美国ACGIH汽油阈限值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到目前国内车用汽油蒸气中的苯含量水平与美国ACGIH汽油标准中的苯含量水平较为一致,建议车用汽油职业接触限值参考美国ACGIH汽油阈限值,或在后续标准修订中单独制定。在检测方法方面,车用汽油蒸气成分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脂肪烃C_(5)~C_(7),以及芳烃苯和甲苯,建议以活性炭管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车用汽油蒸气进行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 溶剂汽油 汽油蒸气 职业接触限值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认真学习卫生标准,严格执行职业接触限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植恩 杨磊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粉尘接触 化学文摘登记号
下载PDF
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的核心内容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燮祎 张敏 +2 位作者 李文捷 吴维皑 徐伯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14,共10页
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梳理,系统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提出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的调整,进行系统综述,确定标准框架及实施难点和技术问题,建立722种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数据库,确... 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梳理,系统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提出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的调整,进行系统综述,确定标准框架及实施难点和技术问题,建立722种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数据库,确定其调整分类,专家评议。确定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原则、步骤、调整系数的计算以及根据健康损害类型、生物半减期(如果已知)、建立职业接触限值的依据以及毒理学及药(毒)代动力学数据对722种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的非常规工作制调整分类及调整方法等。调整方法包括4种:不需调整、日调整、周调整及日调整或周调整(选择2者中较严格的1种)。建议尽快以推荐性标准发布《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并加快多种接触联合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工作制 职业接触限值 调整系数 分类 日调整 周调整
下载PDF
香港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涛 张敏 +3 位作者 王丹 陈青松 杜燮祎 金晔鑫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7-344,共8页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物质 香港 空气污染物接触 健康安全 工作场所 损害健康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非常规工作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文捷 杜燮祎 +1 位作者 张敏 李涛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2,共8页
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常规工作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分类介绍了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主要模型,详述了各类模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举例对不同模型的调整结果进行了列表比较,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我国现状... 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常规工作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分类介绍了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主要模型,详述了各类模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举例对不同模型的调整结果进行了列表比较,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实际应用的建议,同时以表格形式列出了64种常见物质的半减期,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工作制 职业接触限值 调整模型
下载PDF
根据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研制我国的《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 被引量:1
6
作者 杜燮祎 张敏 +2 位作者 李文捷 吴维皑 徐伯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92,共8页
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订依据进行梳理,系统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的制定依据、基本框架,梳理重要术语以及核心... 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订依据进行梳理,系统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的制定依据、基本框架,梳理重要术语以及核心技术参数等,并对722种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分类,包括修改魁北克模型第三版中73种物质的分类,比较核对我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依据GBZ2.1的编制说明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补充魁北克模型中尚未涵盖的36种物质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指南》解决的核心问题及需进一步配套进行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工作制 职业接触限值 调整系数
下载PDF
对我国化学毒物职业接触限值的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菊一(综述) 雷玲(审校) 梁友信(审校)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毒物 职业卫生标准 企业设计 最高容许浓度 生产性粉尘 国家标准 有毒物质
下载PDF
我国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规范与建议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敏 李涛 +5 位作者 吴维皑 杜燮祎 王丹 李文捷 金晔鑫 石春兰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9年第3期231-238,共8页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职业接触限值的内涵基础上,详述了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规范,指出我国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建议下一步制修订工作中要明确提出接触限值依据的关键效应和保护水平,应正确理解超限倍数概念,尽快...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职业接触限值的内涵基础上,详述了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规范,指出我国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建议下一步制修订工作中要明确提出接触限值依据的关键效应和保护水平,应正确理解超限倍数概念,尽快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非常规工作制下的调整指南,阐明联合作用及其应用等,以其为今后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修订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物质 制定规范
下载PDF
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经纬 李斌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3-216,共4页
职业接触限值是制订职业卫生标准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发展历史、研究情况,并与国外部分国家的限量标准进行比较,为今后制定我国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下载PDF
我国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研究规范与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敏 李涛 +3 位作者 吴维皑 王丹 杜燮祎 邱兵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9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本文详述了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规范,指出我国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建议下一步制修订工作中要列出关键效应和保护水平,电磁辐射谱分类应与国际接轨,给出了高温作业,噪声、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的修订意见,并提... 本文详述了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规范,指出我国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建议下一步制修订工作中要列出关键效应和保护水平,电磁辐射谱分类应与国际接轨,给出了高温作业,噪声、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的修订意见,并提出制定新的有害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应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以期为今后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制修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 制定规范
下载PDF
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综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清光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年第6期303-307,共5页
该文介绍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发展历史,并对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种类进行了综述,为各国制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害物质 职业接触限值
下载PDF
我国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采样规范历史沿革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强之 李新鸾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7年第7期24-27,共4页
针对目前许多职业卫生评价人员对于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与采样规范相关标准理解不够深入这一现状,对我国职业接触限值与采样规范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方便职业卫生评价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标准,从而正确运用。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采样规范 有害因素
下载PDF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刚葆琪 《航空航天医药》 1995年第1期61-61,F003,共2页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几个问题刚葆琪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劳动卫生工作’的最后目标。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措施,才能达到劳动卫生工作中第一级预防的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是多学科...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几个问题刚葆琪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劳动卫生工作’的最后目标。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措施,才能达到劳动卫生工作中第一级预防的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卫生立法、卫生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空气 有害物质 职业接触限值 卫生标准
下载PDF
中国GBZ2.1与德国MAK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祈 张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与德国职业接触限值MAK在定义、制定原则和具体数值方面的差异,为中国GBZ2.1的修订提供建议和依据。将GBZ2.1中规定的OELs与德国MAK于2015年公布的化学有害因素OELs,按不同类型建立比较分...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与德国职业接触限值MAK在定义、制定原则和具体数值方面的差异,为中国GBZ2.1的修订提供建议和依据。将GBZ2.1中规定的OELs与德国MAK于2015年公布的化学有害因素OELs,按不同类型建立比较分析数据库,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德2国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原则,化学有害因素的来源、数量与标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化学性有害因素孕期毒性接触限值的研究和应用。中德在选择化学性有害因素制定OELs时各有侧重,我国在重金属方面制定的OELs,如:钴、钼、铍、铊等,是德国MAK以及美国ACGIH中所未有的,而德国则不再为致癌物质制定OELs。中、德均制定有OELs的化学性有害因素在数值上差异较大,中国有部分OELs同时高于德国MAK和美国ACGIH。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更新频率较慢,应缩短OELs更新周期,在对现行的GBZ2.1进行制修订时,可将发达国家OELs作为1项参考。德国风险分级评估方法对致癌物质的管理和评估值得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GBZ2.1 德国MAK 职业接触限值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应用情况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兰伟兴 王伟 +1 位作者 欧建华 黄秋霞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4年第3期58-62,共5页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职业卫生限值标准(GBZ 2.1—2007、GBZ/T160.1~160.85),结合文献查阅,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GBZ2.1—2007中被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机构经常使用的限值标准仅50种左右,尚有94种有害因素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职业卫生限值标准(GBZ 2.1—2007、GBZ/T160.1~160.85),结合文献查阅,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GBZ2.1—2007中被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机构经常使用的限值标准仅50种左右,尚有94种有害因素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GBZ/T160.1~160.85中尚有65种有害因素在GBZ2.1—2007中无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现行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足,建议职业卫生标准工作人员及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对职业接触限值或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修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检测方法 应用
下载PDF
第二部分 金属汞接触对女工生殖影响和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金属汞接触对女工生殖影响和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内容提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慰祖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1992年第2期21-23,共3页
金属汞接触对女工生殖影响研究报道不多,且其报道的结果各异;似趋接触金属汞的女工,异常生殖各变量的发生率增多。由于无提供可信的接触金属汞水平的资料;各类偏倚对研究中的各变量评价干扰,未经均衡性检验或校正;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 金属汞接触对女工生殖影响研究报道不多,且其报道的结果各异;似趋接触金属汞的女工,异常生殖各变量的发生率增多。由于无提供可信的接触金属汞水平的资料;各类偏倚对研究中的各变量评价干扰,未经均衡性检验或校正;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汞 职业接触限值 均衡性检验 神经行为功能 接触评定 乳汁分泌 尿汞 胎盘转运 接触 职业危害
下载PDF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解读 被引量:1
17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9年第38期7-7,9,共2页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可能接触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性有害因素。当接触的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浓度(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就会出现健康损害。
关键词 职业性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 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 解读 职业活动 病理改变 健康损害
下载PDF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18
作者 常虹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0年第27期16-18,共3页
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中排放的“三废”都含有大量的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职业中毒。
关键词 物理化学作用 职业接触限值 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 应用 化工生产 中间产品 生产过程
下载PDF
国外职业接触限值研制与立法
19
作者 刘铁民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4年第3期30-34,共5页
国外职业接触限值研制与立法刘铁民(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29)接触限值(Exposurelimits)或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这一术语最早是出现在... 国外职业接触限值研制与立法刘铁民(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29)接触限值(Exposurelimits)或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这一术语最早是出现在1977年的国际劳工组织(I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接触限值 劳动保护 立法
下载PDF
工作场所煤尘职业接触限值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捷 朱秋鸿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国内外工作场所煤尘职业接触限值(OEL),了解我国煤尘OEL的水平,为我国修订煤尘限值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于2023年8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家与地区的限值制定机构官网进行检索,搜集、整理6个国家与地区10个限值制定机构... 目的比较分析国内外工作场所煤尘职业接触限值(OEL),了解我国煤尘OEL的水平,为我国修订煤尘限值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于2023年8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家与地区的限值制定机构官网进行检索,搜集、整理6个国家与地区10个限值制定机构发布的煤尘OEL及制定背景资料,对各个国家/机构煤尘OEL的分类、限值水平及制定原则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结果中国和日本分别制定了煤尘的总尘和呼尘两种OEL,其余国家均仅制定了呼吸性煤尘接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美国矿业安全卫生管理局(MSHA)和澳大利亚安全工作局在二氧化硅含量低于5%时规定的TWA分别为5、2.4、2和3 mg/m3;中国GBZ 2.1-2019对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的呼吸性煤尘制定限值为2.5 mg/m3;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和南非矿业能源部(DME)为无烟煤制定的TWA分别为0.4和0.8 mg/m3、烟煤或褐煤TWA分别为0.9和1.8 mg/m3;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的呼吸性煤尘TWA为1 mg/m3,新西兰工作安全局制定的TWA为3 mg/m3。结论我国煤尘OEL目前处于较宽松水平,建议进一步探讨煤尘OEL修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职业暴露 煤尘 职业接触限值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