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运用于下肢远端骨折患者的比较
1
作者 凌媛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下肢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划分对照组(30例)... 目的对比分析下肢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与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划分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分别监测各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指标变化,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统计总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10min、30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下肢远端骨折疾病可采取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优点是术后疼痛轻,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无需留置导尿管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下肢远端骨折 效果
下载PDF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2
作者 霍高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057-0059,共3页
分析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甄选本院骨科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受的80例锁骨骨折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将单纯实施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分析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甄选本院骨科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受的80例锁骨骨折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将单纯实施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划分到对照组,将实施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划分到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对比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优。结论 相对比单纯实施一种阻滞麻醉具有更加显著的镇痛与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麻醉效果
原文传递
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激及置换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47
3
作者 阿良德 张广元 +3 位作者 闫红秀 郭延洪 袁永瑾 贾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892-5897,共6页
背景:麻醉和手术等伤害性刺激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激反应和血流变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容易使患者自身的生理机能受干扰,置换后免疫功能下降,影响置换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往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麻醉方式主要为全身麻醉,腰椎... 背景:麻醉和手术等伤害性刺激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激反应和血流变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容易使患者自身的生理机能受干扰,置换后免疫功能下降,影响置换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往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麻醉方式主要为全身麻醉,腰椎穿刺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等单一麻醉方法。以往有研究表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更适合采用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更安全可靠。目的:观察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激及置换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在中国青海,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将纳入试验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试验组术中采取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包括下肢腰丛、坐骨神经、L1-2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随访3个月。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评价术中应激反应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麻醉前、术前,置换后即刻血清皮质醇浓度,以及麻醉前、术前,术中、置换后即刻血糖浓度评价患者各时间段的应激反应情况;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包括麻醉前,置换后即刻,置换后1,3,7 d及3个月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评价患者置换后的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麻醉前,术中,置换后即刻心电图,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气分析检测结果,观察患者血液相关参数的变化;置换后1,3,7 d及3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评价患者置换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经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QHY1017D)。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内容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比较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及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激及置换后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旨在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多种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降低术中风险,减少置换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试验注册信息:试验于2016年8月19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884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髋关节 手术后并发症 血糖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髋关节置换 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 应激 免疫功能 皮质醇 并发症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4
作者 胡焱 袁嫕 +1 位作者 张文超 张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及麻醉后15 min(T1)、切皮时(T2)、上内固定钢板时(T3)、缝皮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_2),麻醉效果,麻醉后2、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0时间点HR、R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间点两组HR、RR、MAP均较T0时间点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麻醉后2、12、24、48 h时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宜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 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247-3248,共2页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锁骨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光平 郭翠蓉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后老年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评估老年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65岁)3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测量并记录患者入...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后老年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评估老年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65岁)3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测量并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和术毕皮质醇、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和醛固酮(AL)含量;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平静后、给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结果:患者麻醉后生命征平稳,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压下降幅度均<20%,未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加重等心电图改变;麻醉后和术毕肾素活性(PR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老年患者可以安全使用,但应注意平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神经阻滞 老年 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
下载PDF
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利刚 王强 谭社荣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850-852,共3页
目的评价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部麻醉对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髂腹... 目的评价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部麻醉对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神经阻滞(A组)、蛛网膜下腔阻滞(B组)、局部麻醉(C组)。记录3组麻醉效果及麻醉前和麻醉后15、30、60、9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升压药的用量及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在麻醉后15 min和30 min的MAP明显低于A组、C组(P<0.05),B组尿潴留、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C组(P<0.05),患者满意度A组、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老年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局部麻醉 无张力疝修补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绪才 柴超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3期1548-1549,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单侧下肢股骨远端以远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硬腰联合麻醉组(Ⅰ组)和坐骨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组(Ⅱ组),两组患者术中均上止血带。... 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单侧下肢股骨远端以远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硬腰联合麻醉组(Ⅰ组)和坐骨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组(Ⅱ组),两组患者术中均上止血带。观察麻醉前及注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时的HR、SP、DP及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4h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神经阻滞 高龄患者 下肢骨折 可行性
下载PDF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晓兵 朱轶华 马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心率、平均动脉压、...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9367,P<0.05。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0.2413,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效果理想、并发症少,适合锁骨骨折手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喉返神经阻滞
下载PDF
液体摄入量对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影响
10
作者 王涵 伍志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4期362-363,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液体摄入量对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0例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液体摄入量随机分为A组(小于100ml/h)、B组(100ml/h~20...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液体摄入量对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480例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液体摄入量随机分为A组(小于100ml/h)、B组(100ml/h~200ml/h)、C组(200ml/h~300ml/h)、D组(300ml/h~400ml/h)、E组(大于400ml/h)。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五组产妇发热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头晕、头痛、腹胀以及大汗等)、经口平均摄入量和静脉平均摄入量。结果:C组产妇发热率为8.33%(8/96)、A组产妇发热率为43.75%(42/96)、B组产妇发热率为36.46%(35/96)、D组产妇发热率为18.75%(18/96)、E组产妇发热率为13.54%(13/96),C组产妇发热率显著低于其他四组(P<0.05);C组呕吐、头晕、头痛、腹胀以及大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四组(P<0.05),ABCDE五组产妇经口平均摄入量和静脉平均摄入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ml/h~300ml/h液体摄入量为最佳,既能够降低发热率,又能够降低产妇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液体摄入量 腰硬联合神经阻滞 分娩镇痛产妇发热
下载PDF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娟 陈曲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8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武平县医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武平县医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麻醉效果,麻醉前、开始固定、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固定、术毕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手术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原文传递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长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1期4008-40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实施内固定手术的78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阻滞组和全麻组各39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实施内固定手术的78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阻滞组和全麻组各39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全麻组相比,联合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变化更稳定,两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对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理想,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小,在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潜伏期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永娇 王华 陈翠梅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3期21-23,36,共4页
目的探讨潜伏期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住院分娩孕妇中方便选择1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于活跃期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90例于潜伏期行腰... 目的探讨潜伏期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住院分娩孕妇中方便选择1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于活跃期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90例于潜伏期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期间镇痛效果、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8.04±1.51)、(1.06±0.17)h,与对照组(9.53±1.86)、(1.43±0.25)h比较,明显更短,观察组分娩期间视觉模拟评分(VAS)(4.25±0.61)分,与对照组(4.59±0.69)分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1、11.612、3.502,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3.33%与对照组11.11%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7.78%与对照组75.56%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4.490,P<0.05);观察组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9.23±0.34)分、(9.62±0.38)分,与对照组(8.56±0.30)分、(9.06±0.32)分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18、10.694,P<0.05)。结论潜伏期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镇痛效果理想,可缩短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活跃期 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无痛分娩
下载PDF
关节内外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犹云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内外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后出现后骶髂关节痛患者75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关节内神经... 目的观察关节内外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后出现后骶髂关节痛患者75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关节内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内外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VAS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内外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痛苦,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骶髂关节痛 关节内外联合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聪 高源 刘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8期13-13,共1页
目的文章中主要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研究,查看其治疗效果,确保应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将PHN患者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观察,一共有60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每组30例,A组患者接收神经阻滞... 目的文章中主要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研究,查看其治疗效果,确保应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将PHN患者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观察,一共有60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每组30例,A组患者接收神经阻滞治疗,B组将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总疗程为6周。结果在这6周的时间中,通过治疗效果的观察,在每个时间点对疼痛的评分来看,都有所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并且B组采用的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患者疼痛下降度更多,同时睡眠时间更长,(P<0.05),2组都没有出现并发症或者是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的方式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对患者疼痛降低同时对睡眠质量进行了改善,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海风 曹渊 付光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9期91-91,共1页
目的:观察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对三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并记录有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 目的:观察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对三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并记录有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在三组中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最为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颈丛神经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申霞 丁二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0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的SBP、DBP、HR均高于T1、T2时,且T1时高于T2时(P<0.05);T1、T2、T3时,观察组的SBP、DBP、H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10、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取得显著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秋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0期47-47,49,共2页
目的:探讨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各30例,比较3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阻滞麻醉组各30例,比较3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最为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应用
下载PDF
椎管内联合神经阻滞下剖宫产术神经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健 阴丽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0期72-72,共1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联合神经阻滞下剖宫产术神经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椎管内联合麻醉的神经并发症病例的预防及治疗,包括手术前穿刺包的准备、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及麻醉方式)、术后护理工作的严格要求... 目的:探讨椎管内联合神经阻滞下剖宫产术神经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椎管内联合麻醉的神经并发症病例的预防及治疗,包括手术前穿刺包的准备、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及麻醉方式)、术后护理工作的严格要求及术后镇痛等工作的实施,并总结经验。结果与结论:对椎管内联合麻醉的神经并发症的预防已受到广泛重视,经常看到剖宫产术后外周神经损伤甚至截瘫的报道。我科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对神经并发症的预防作了深入研究,应该从5个方面来预防。现就对这5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联合神经阻滞 剖宫产神经并发症
下载PDF
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的影响
20
作者 史雅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0040-0042,共3页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参与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分别为小剂量组、中...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参与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分别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30例,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在术后,三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和血糖水平均较术前升高,组间比较显示,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中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要显著高于术前,术后显著低于术中,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显示,中剂量组在IL-1β、IL-6、TNF-α水平方面明显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低,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ug/kg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应激反应和术后免疫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疗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 膝关节镜手术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