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和七氟醚联合诱导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杨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87-0089,共3页
分析丙泊酚和七氟醚联合诱导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调取我医疗机构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首先对入组病例进行筛查,确保符合纳入标准,按照麻醉药物配比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个组... 分析丙泊酚和七氟醚联合诱导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调取我医疗机构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首先对入组病例进行筛查,确保符合纳入标准,按照麻醉药物配比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完善术前检查,明确手术方案,对照组(41例)予以丙泊酚诱导;观察组(41例)予以丙泊酚和七氟醚联合诱导。术中不同时间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持续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整理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T0比,对照组T1、T2、T3、T4时HR和MAP升高,观察组T2、T3、T4时HR和MAP升高;观察组T1、T2、T3、T4时HR和MAP低于对照组,两两分析有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19.51%与观察组17.07%比较,两两分析无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醚联合诱导可以进一步稳定老年全麻术中血流动力学,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联合诱导 老年全麻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与双脱水二乙酰卫矛醇联合诱导肝癌HLE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赖祥进 曹林枝 +3 位作者 周瑛 蓝秀万 廖志红 周素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9-1143,共5页
背景和目的:p53基因是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在人类肿瘤中p53基因常发生突变。实验证明野生型p53基因不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是,单独应用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很明显。因此,野生型p53基因与药物的... 背景和目的:p53基因是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在人类肿瘤中p53基因常发生突变。实验证明野生型p53基因不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是,单独应用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很明显。因此,野生型p53基因与药物的联合作用来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是目前对肿瘤研究的一新领域。本实验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联合双脱水二乙酰卫矛醇(1,2:5,6-dianhydro-3,4-diacetylgalactitol,DADAG)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LE,研究联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野生型p53基因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LE,同时加入DADAG。96h后,用流式细胞仪、DNA电泳方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阴性对照组为1.4%、转染pUHD10-3组为3.5%、DADAG处理组为32.6%、转染pUHD10-3-p53组为43.4%、转染p53基因及DADAG处理组为74.6%。DNA电泳发现,转染p53基因及DADAG处理组有到DNA梯形条带。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DADAG均可诱导人肝癌细胞HLE发生凋亡,转染野生型p53基因与DADAG联合作用,有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转染 HLE 联合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 肝癌 处理 DNA 电泳 发现
下载PDF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诱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3
作者 徐福涛 顾晓萍 +1 位作者 业光衡 张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08-409,共2页
关键词 咪唑安定 异丙酚 联合诱导
下载PDF
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木潮 陈黎红 +1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GLP-1 FGF 生长因子 胰岛素水平 干细胞分化 联合诱导 分化细胞 小鼠胚胎 ES细胞
下载PDF
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晖 金孝岠 郭锡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s),Fen(15s),Pro(30s)和罗库溴铵0.6mg·kg^(-1)。Pro注入后3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异丙酚注入后1、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配伍组1的诱导期BIS变化值较为理想。结论:Mid、Fen和Pro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 0.02 mg·kg^(-1)、Fen0.0025mg·kg^(-1)、Pro 0.8 na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联合诱导 相互作用 权重配方法
下载PDF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诱导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来保 蒋小扑 +3 位作者 肖亮灿 黄文起 曾静贤 陈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异丙酚 咪唑安定 腹腔镜术 全身麻醉 联合诱导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超抗原联合诱导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芳 于文彬 +4 位作者 徐修礼 刘宝瑞 苏明权 马越云 丁振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0-393,F003,共5页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利用DC和超抗原高聚金葡素 (HAS)诱导产生高效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用GM CSF和IL 4联合刺激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HAS活化的淋巴细胞称为HASL。将DC与同源淋巴细...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利用DC和超抗原高聚金葡素 (HAS)诱导产生高效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用GM CSF和IL 4联合刺激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HAS活化的淋巴细胞称为HASL。将DC与同源淋巴细胞或HASL共培养 ,分别称为DC L和DC HASL。用FCS分析细胞表型 ,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 ,并观察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在体外 ,DC HASL对GLC 82细胞具有相对特异的杀伤作用 ,HASL和DC L则无明显特异性。这三种效应细胞对荷瘤鼠的肿瘤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DC HASL抗瘤活性最强。结论 将DC和HAS结合可诱导产生一种高效并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超抗原 联合诱导 高聚金葡素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6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白庆咸 陈协群 +3 位作者 王文清 张永清 王一苇 董宝侠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 :评价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AML患者 16例。所有患者接受 1个疗程拓扑替康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 (拓扑替... 目的 :评价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AML患者 16例。所有患者接受 1个疗程拓扑替康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 (拓扑替康、环磷酰胺、阿糖胞苷 )后 ,定期检查血细胞计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结果 :7例患者在接受 1个疗程诱导缓解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 ,2例达部分缓解 ,总缓解率为 5 6.3 % ;7例患者无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拓扑替康 联合诱导方案 化学疗法
下载PDF
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雷钟 段惠洁 钟唯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A组)和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A组)和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0.08 mg/kg(10 s),3 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10 mg/5 s)、芬太尼2.5~4.0μg/kg(10 s)、罗库溴铵0.6~1.0 mg/kg(5 s),B组先静注生理盐水3 ml,3 min后按相同方法经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行联合诱导。观察记录2组诱导前、诱导、插管、切开皮肤的HR、SBP、DBP、MAP变化,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HR在各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即刻A组SBP、DBP、MAP均高于B组(P<0.05);在插管和切开皮肤即刻A组SBP、DBP、MAP均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HR在诱导即刻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P<0.05),随后A组HR渐降(P<0.05),而B组HR变化较小(P>0.05);A组SBP、DBP、MAP在组内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与诱导前、插管与诱导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苏醒延迟发生,在麻醉维持期间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联合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平稳,抑制心血管副反应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异丙酚 联合诱导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患者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联合诱导时心律变异性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佟德惠 王泓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12-813,共2页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发挥重要神经调控作用。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害程度重,容易发生张力失衡,且较中青年人更易受麻醉的影响。本文通过非创伤性技术分析心律变异性(HRV),评估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 心律变异性 咪唑安定 丙泊酚 变异性变化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联合诱导 老年患者 神经系统调节
下载PDF
多因子联合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效应及田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建方 李东臣 +1 位作者 张乃芹 陈洪美 《德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6-40,共5页
把筛选得到的多个不同的抗病诱导因子进行配伍,组合成新的"诱导组合体",其诱导效应比单一因子显著提高;用不同的"诱导组合体"进行"相继诱导"和"循环诱导",则进一步提高了诱导效应,对黄瓜霜霉... 把筛选得到的多个不同的抗病诱导因子进行配伍,组合成新的"诱导组合体",其诱导效应比单一因子显著提高;用不同的"诱导组合体"进行"相继诱导"和"循环诱导",则进一步提高了诱导效应,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高于常规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导抗病性 联合诱导 黄瓜霜霉病
下载PDF
螺旋涂布法评价联合诱导制备大鼠肝S9的活性大小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纯 张凤兰 崔生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建立螺旋涂布法,评价本实验室用联合诱导法制备大鼠肝匀浆S9活性优劣,以期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并用Ames实验法评价所建立的S9低温保存方法的可行性,提高S9利用率。方法采用螺旋涂布法和Ames试验方法对市售和自制两种来源S9活化的阳性... 目的建立螺旋涂布法,评价本实验室用联合诱导法制备大鼠肝匀浆S9活性优劣,以期大大降低实验成本,并用Ames实验法评价所建立的S9低温保存方法的可行性,提高S9利用率。方法采用螺旋涂布法和Ames试验方法对市售和自制两种来源S9活化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并加入甘油保护剂,建立S9酶系统低温储存方法,使其以液态保存于-20℃冰箱中。结果 Ames实验中市售和自制两种S9在阳性组中都显示出明显活化作用,同一条件下,Ames试验中使用两种S9所得阳性结果并无较大差异,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旋涂布法中,同一条件下,使用两种S9所得阳性结果也无较大差异,突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9(浓度为38%)加入量在1.48~6.62μL/μL菌液剂量下,对TA100菌有明显诱导作用,回复突变率均为对照组的3倍以上。结论可以用螺旋涂布法成功评价大鼠肝S9活性大小,联合诱导法可以替代多氯联苯诱导法制备肝匀浆S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涂布 AMES 联合诱导 S9 酶保护剂
下载PDF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在老年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增臻 高宝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89-89,98,共2页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因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已成为胆道和胰腺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开腹手术耐受差,大部分选择ERCP治疗。但因ERCP对咽喉部、胃肠道的机械刺激常引...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因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已成为胆道和胰腺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开腹手术耐受差,大部分选择ERCP治疗。但因ERCP对咽喉部、胃肠道的机械刺激常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疼痛不适及心血管功能异常,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故需要寻求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对ERCP检查治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检查 老年患者 治疗方法 联合诱导 依托咪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丙泊酚 心血管功能异常
下载PDF
小剂量阿糖胞苷与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联合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冰 唐恩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共3页
关键词 ARA-C 小剂量 凋亡 联合诱导 白血病抑制因子 阿糖胞苷 HL-60细胞 LIF 胚胎发育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联合诱导分化方案治疗急非淋白血病的疗效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崇渔 张义成 +1 位作者 陈燕 王辨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文应用阿克拉霉素或三尖杉酯碱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分化33例急非淋白血病细胞原代培养后的结果显示:1.细胞形态趋向成熟,其胞浆内可见到Auer小体,且经组化染色证实;2.硝基兰四氮唑还原率和溶菌酶含量显著增高(P<0.01);3.表面抗... 本文应用阿克拉霉素或三尖杉酯碱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分化33例急非淋白血病细胞原代培养后的结果显示:1.细胞形态趋向成熟,其胞浆内可见到Auer小体,且经组化染色证实;2.硝基兰四氮唑还原率和溶菌酶含量显著增高(P<0.01);3.表面抗原的转铁蛋白受体均转为阴性。14例急非淋患者联合诱导分化治疗结果的有效率为85.7%,其中完全缓解8例,部份缓解4例和未缓解2例。无DIC等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诱导分化 白血病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诱导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鹿全意 张保寅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8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联合诱导化疗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蔚 邴来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诱导 联合诱导 临床应用 心血管副反应 临床麻醉医师 插管期间 心血管反应 心率加快
下载PDF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诱导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进华 陈学新 雷庆红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6-157,共2页
为探讨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协同诱导在开胸手术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择期开胸行食管贲门癌手术或肺等胸腔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45例,ASA Ⅰ-Ⅱ级,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异丙酚组(P 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 为探讨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协同诱导在开胸手术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择期开胸行食管贲门癌手术或肺等胸腔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45例,ASA Ⅰ-Ⅱ级,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异丙酚组(P 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组(C组)。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期各时段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以及麻醉用药量,术毕病人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问题时间等。结果,三组病人给药后 1min、插管前血压均降低,与诱导前血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即刻M组血压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而给药后血压下降的程度P组>M组、C组,插管即刻三组病人心率都明显增快,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在插管后3min与诱导前相比心率仍快(P<0.05)。三组病人异丙酚用量比较P组>M组>C组(P<0.05),术毕麻醉恢复时间P组<M组和C组(P<0.05),而M组、C组病人麻醉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用于开胸手术病人麻醉可减少各自的用药量,克服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分别单独应用时的心血管副作用,提供更加良好的镇静作用,降低术中知晓以及术后躁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咪唑安定 联合诱导 麻醉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多因子联合诱导辣椒对白粉病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建方 陈洪美 +3 位作者 徐臣善 李东臣 张乃琴 金桂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为了探索有效防治辣椒白粉病的新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多个不同的抗病诱导因子进行配伍,组合成新的诱导组合体,研究其诱导辣椒苗对白粉病的抗病性影响。结果表明:诱导组合体的诱导效应比单一因子高;用不同的诱导组合体进行相继诱导和循环诱... 为了探索有效防治辣椒白粉病的新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多个不同的抗病诱导因子进行配伍,组合成新的诱导组合体,研究其诱导辣椒苗对白粉病的抗病性影响。结果表明:诱导组合体的诱导效应比单一因子高;用不同的诱导组合体进行相继诱导和循环诱导,进一步提高了诱导效应,对辣椒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高于常规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导抗病性 联合诱导 辣椒白粉病
下载PDF
CXCL13和CCL19联合诱导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春晨 何玉玲 +3 位作者 陈朗 周钢 谢珞琨 谭锦泉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CXCL13和CCL19在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趋化试验分别检测CXCL13和CCL19对B-ALL和B-CLL中CDl9^+CDB4^+B细胞的趋化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VCVL13和CCL19联合作用时TNF-α诱导B-ALL和B-CLL患者CD19^+CD3... 目的探讨CXCL13和CCL19在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趋化试验分别检测CXCL13和CCL19对B-ALL和B-CLL中CDl9^+CDB4^+B细胞的趋化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VCVL13和CCL19联合作用时TNF-α诱导B-ALL和B-CLL患者CD19^+CD34^+和CD19^+CD3^-B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B-ALL和B-CLL中,CXCL13和CCL19联合作用能明显抗TNF-α诱导的CD19^+CD34^+B细胞凋亡,而PKC途径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可明显抑制该效应。结论CXCL13和CCL19联合作用,经PKC途径抑制剂TNF-α诱导的B-ALL、B-CLL中的CD19^+CD34^+B细胞凋亡,为探讨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CLL CD34^+ B细胞 B淋巴细胞 凋亡 联合诱导 联合作用 趋化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