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_(13)形态的分离纯化及形态表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初永宝 高宝玉 +3 位作者 岳钦艳 王燕 刘玉真 孔春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79,共5页
采用超滤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 (PAC)中的Al1 3 形态 ,并采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2 7Al NMR、TEM和粒度测定仪对分离纯化所得的Al1 3 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超滤法分离纯化的效果受超滤膜的孔径及PAC浓度... 采用超滤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 (PAC)中的Al1 3 形态 ,并采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2 7Al NMR、TEM和粒度测定仪对分离纯化所得的Al1 3 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超滤法分离纯化的效果受超滤膜的孔径及PAC浓度的影响 ,选择合适孔径的膜和PAC溶液浓度即可以获得高纯度的Al1 3 ,在层析法中则随着洗脱时间延长按分子的大小依次洗脱下来 ,因此截取中间组分即可得到Al1 3 ;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 7Al NMR的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 2种方法分离提纯得到的样品中Al1 3 的含量分别可达到 90 %以上和 1 0 0 % .TEM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 ,在B =2 5的PAC溶液中 ,Al1 3 极少以Al1 2 AlO4(OH) 2 4(H2 O) 7+ 1 2 的单体形态存在 ,而是呈两维结构的线性和枝状的聚集体 ,Al1 2 AlO4(OH) 2 4(H2 O) 7+ 1 2 的聚集体尺寸通常在几十至几百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形态 分离纯化 聚合氯化铝(pac) 形态表征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兢 杨朝晖 +3 位作者 孙珮石 曾光明 周长胜 阮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响应面实验分别拟合出了关于絮凝率和絮体粒径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49和0.8029,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2个响应值的分布情况,推算出最适粒径为0.7mm.同时,以絮凝率100%、絮体粒径0.7mm为目标值,确定了最佳复配絮凝条件:MBFGA1 99.75mg/L,PAC 121mg/L,pH 7.3,CaCl2 27mg/L,快搅速度163r/min.通过分析比较,发现PAC在改变胶体表面电位使其脱稳聚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有利于MBFGA1在絮凝后期吸附架桥作用的发挥.对提高絮凝效果、降低MBFGA1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 复配 响应面分析(RSM)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深度除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静 何绪文 +1 位作者 张书武 栾兆坤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34,共4页
通过混凝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絮凝剂(PAC)除磷作用,研究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赤泥与聚合氯化铝的协同除磷性能。研究表明,PAC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对模拟废水磷的去除率达94.6%,对实际污水总磷去除率达96.6%,浊度去... 通过混凝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絮凝剂(PAC)除磷作用,研究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赤泥与聚合氯化铝的协同除磷性能。研究表明,PAC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对模拟废水磷的去除率达94.6%,对实际污水总磷去除率达96.6%,浊度去除率达93.8%。赤泥能显著提高PAC的除磷效果,但PDADMAC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 除磷降浊 赤泥 协同效应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_(13)形态的混凝效应 被引量:9
4
作者 初永宝 高宝玉 +2 位作者 岳钦艳 王燕 王曙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7,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絮凝效能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对纳米Al13形态以及PAC、AlCl3絮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不同...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絮凝效能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对纳米Al13形态以及PAC、AlCl3絮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不同铝形态分布在混凝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l13形态是在絮凝过程中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可以大大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率,其凝聚速度和所形成絮集物颗粒大小在实验条件下呈现最大值.而对于PAC,其Alc含量较高,可起到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所以在低投加量表现出较快的絮体增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动力学 AL13形态 聚合氯化铝(pac)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_(13)电荷特性及其混凝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初永宝 高宝玉 +2 位作者 岳钦艳 王燕 王曙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ZATESIZER 3000HSA测定仪对分离所得纳米Al13形态以及AlCl3和PAC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电荷特性的对比性研究;采用烧杯实验法对3个样品处理...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ZATESIZER 3000HSA测定仪对分离所得纳米Al13形态以及AlCl3和PAC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电荷特性的对比性研究;采用烧杯实验法对3个样品处理实际和模拟水样的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的结果表明,采用层析法分离可得到含量99%左右的纳米Al13形态;电荷特性和混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l13形态较其它两者具有更好的除浊、除腐殖酸和脱色效果并且具有更强的电中和能力,因此Al13形态是一种具有较高正电荷和较高的水解稳定性,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一种较为有效的Al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形态 分离纯化 聚合氯化铝(pac) 柱层析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中Al_(13)形态水解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初永宝 高宝玉 +1 位作者 岳钦艳 王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29,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比研究了Al13形态、PAC和Al13三种样品水解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13形态无论是对于稀释倍数、介质的pH值和水解时间都具有较高的水解...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比研究了Al13形态、PAC和Al13三种样品水解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13形态无论是对于稀释倍数、介质的pH值和水解时间都具有较高的水解稳定性,是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一种较为有效的Al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形态 聚合氯化铝(pac) 水解过程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作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桂梅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129-130,151,共3页
为解决污水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作用在控制污泥膨胀和提高除磷效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向发生膨胀的污泥中加入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可以起到控制膨胀的作用,向二级出水中加入聚合氯化铝,可以提高... 为解决污水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作用在控制污泥膨胀和提高除磷效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向发生膨胀的污泥中加入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可以起到控制膨胀的作用,向二级出水中加入聚合氯化铝,可以提高除磷效率。但应综合考虑运行情况,确定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既定的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絮凝作用 污水处理 应用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法制备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健 贺高红 +2 位作者 李祥村 林畅 孙力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b形态质量分数是衡量其絮凝活性的主要指标。如何有效地制备高Alb质量分数的PAC产品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文中基于中空纤维膜表面具有大量的微米级微孔这一特点,采用中空纤维膜反应器作为碱液分布...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b形态质量分数是衡量其絮凝活性的主要指标。如何有效地制备高Alb质量分数的PAC产品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文中基于中空纤维膜表面具有大量的微米级微孔这一特点,采用中空纤维膜反应器作为碱液分布器制备PAC,实现了碱液微量连续可控地加入到AlCl3溶液中,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中的Alb质量分数。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碱化度B为2.0,碱液(NaOH)浓度为0.2 mol/L,氯化铝浓度为0.5 mol/L。检测结果表明:膜法制备的聚合氯化铝Alb质量分数可达90.18%,远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产品,其对染料模拟废水的絮凝效果远好于工业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聚合氯化铝(pac) 絮凝剂 Alb质量分数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琳科 刘继红 夏俊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747-16749,共3页
[目的]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初期的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搅拌对其进行混凝沉淀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和投加时间以及初始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初期的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搅拌对其进行混凝沉淀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和投加时间以及初始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pH的增加,COD去除率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pH 8.0,PAC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最佳,为24.1%;另外,PAM的加入增强了混凝效果,在混合阶段投加15 ml0.1%PAM,混凝后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7.4%。[结论]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研究为垃圾渗滤液的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聚丙烯酰胺(PAM) 垃圾渗滤液 混凝
下载PDF
磁场耦合电化学合成聚合氯化铝的性能
10
作者 皮科武 龚文琪 黄征青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以金属铝板为阳极,金属铁板为阴极,0.1 mol/L的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应用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外加磁场耦合直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铝(PAC).在磁通密度0.4 T,相邻电极间距15 mm,电解槽电压2.4V,电流密度300 A/m2下,成功制备出盐基度Ba=2.4,... 以金属铝板为阳极,金属铁板为阴极,0.1 mol/L的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应用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外加磁场耦合直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铝(PAC).在磁通密度0.4 T,相邻电极间距15 mm,电解槽电压2.4V,电流密度300 A/m2下,成功制备出盐基度Ba=2.4,总铝含量(AlT)为0.6 mol/L,有效絮凝成分Al13占AlT83.2%的PAC产品,其电压效率85.2%,电能效率81.5%,比电极面积为140.1 m2/m3.恒流法测试表明,磁场对电极极化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大电极表面膜溶解速率,且随磁通密度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电化学 聚合氯化铝(pac) 电极极化
下载PDF
用铝土矿选矿尾矿制备聚合氯化铝及污水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三军 刘永 +8 位作者 李向阳 刘建东 祝雯霞 芮钰哲 熊畅 武志超 何贤龙 蒋振韦 李姣阳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研究了用铝土矿选矿尾矿制备聚合氯化铝,考察了铝土矿尾矿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盐酸浓度、溶出温度和溶出时间对铝溶出率的影响及所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铝土矿尾矿在750℃下焙烧1.0 h,然后用20%盐酸在85℃... 研究了用铝土矿选矿尾矿制备聚合氯化铝,考察了铝土矿尾矿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盐酸浓度、溶出温度和溶出时间对铝溶出率的影响及所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铝土矿尾矿在750℃下焙烧1.0 h,然后用20%盐酸在85℃下溶解2 h,铝溶出率为90.12%;溶出的铝在适宜条件下聚合获得聚合氯化铝(PAC);在常温下,以0.5 mL/L PAC处理污水,结果污水浊度去除率为90.46%,净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尾矿 聚合氯化铝(pac) 絮凝剂 制备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对煤泥浮选过程中细泥夹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赫文振 谢广元 +2 位作者 彭耀丽 梁龙 夏文成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306-309,共4页
采用添加聚合氯化铝(PAC)选择性凝聚高灰细泥(高岭石)的方法降低煤泥浮选过程细泥夹带,研究了单矿物与PAC之间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对人工混合矿物浮选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浮选 细泥夹带 ZETA电位
原文传递
铝酸钙粉制备聚合氯化铝生产条件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殷洪水 王琦 李玉莹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20-423,共4页
铝酸钙酸溶一步法生产聚合氯化铝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以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该工艺成为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生产厂家通用的生产方法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并降低成本的前提是提高铝酸钙的溶出率,即通过化学浸渍方法最... 铝酸钙酸溶一步法生产聚合氯化铝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以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该工艺成为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生产厂家通用的生产方法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并降低成本的前提是提高铝酸钙的溶出率,即通过化学浸渍方法最大限度地从铝酸钙固体中溶出Al2O3.以铝酸钙溶出率作为聚合氯化铝生产条件的优化指标,通过调节反应时间、酸浸温度以及盐酸的初始质量分数,合成一系列聚合氯化铝.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这些因素对聚合氯化铝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酸浸温度90℃、盐酸的初始质量分数7%,在这一条件下溶出率可以达52.35%,同时为磨盘山水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使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溶出率及较纯净的絮凝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铝酸钙粉 铝酸钙溶出率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组合芽孢杆菌发酵液法对链状裸甲藻孢囊种源萌发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 郑婉宁 +3 位作者 苏玉萍 Balaji PBarathan 林洪 林雄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57-65,共9页
对比不同浓度梯度的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ium chloride,以下简称“PAC”)和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投加量的Ba3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液及两者组合法对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的除藻效果,用最佳投加量进行了沉积物种源萌发调... 对比不同浓度梯度的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ium chloride,以下简称“PAC”)和不同发酵时间、不同投加量的Ba3芽孢杆菌(Bacillus)发酵液及两者组合法对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的除藻效果,用最佳投加量进行了沉积物种源萌发调控实验,探究了PAC组合菌发酵液方法对甲藻孢囊种源萌发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投加量为50 mg·L^(-1)的PAC与投加量为体积分数0.3%的Ba3芽孢杆菌2 d发酵液联用除藻效果稳定,去除率可达100%,且未出现藻细胞数量反弹;在周期15 d的链状裸甲藻种源调控实验中,PAC组合Ba3芽孢杆菌发酵液组控制种源萌发抑制率可达98%以上,几乎未有藻重新萌发,说明芽孢杆菌发酵液与PAC联用对种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芽孢杆菌 链状裸甲藻 孢囊
下载PDF
利用含铝废盐酸制备聚合氯化铝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君君 赵选英 +3 位作者 杨峰 戴建军 王智宁 唐为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2,共5页
以某医药企业产生的含铝废盐酸为原料制备了液体聚合氯化铝(PAC)。确定了适宜的有机物去除方法和碱化剂,考察了碱化剂投加量、废盐酸铝离子含量等合成条件对PAC产品指标的影响,并比较了自制PAC和市售PAC对该企业污水站二沉池出水的混凝... 以某医药企业产生的含铝废盐酸为原料制备了液体聚合氯化铝(PAC)。确定了适宜的有机物去除方法和碱化剂,考察了碱化剂投加量、废盐酸铝离子含量等合成条件对PAC产品指标的影响,并比较了自制PAC和市售PAC对该企业污水站二沉池出水的混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废盐酸中有机物,选择固体CaO作为碱化剂,在活性炭投加量1‰(w)、吸附时间1 h、铝离子含量9.5%(w,以Al2O3计)、CaO投加量80 g/L、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制备的液体PAC达到行业标准HG/T 2677—2017《工业聚氯化铝》中的Ⅲ类标准;自制PAC对废水COD和SS的去除率均优于市售PAC,不仅可替代其使用,还可外售产生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废盐酸 聚合氯化铝(pac) 混凝
下载PDF
高纯度聚合氯化铝在抄纸系统中的中试 被引量:2
16
作者 阮玉平 孙冬冬 +2 位作者 魏永华 郑子欣 王俊魁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通过添加聚合氯化铝等化学品除去白水系统中的阴离子垃圾,最终提高了首程留着率,改善了成品纸质量,减少了纸机的断头次数,解决了粘缸问题。
关键词 白水循环系统 聚合氯化铝(pac) 阴离子垃圾 首程留着率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依华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153-154,192,共3页
以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原水为实验对象,以市售液态的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对其进行混凝实验,进而得出该市售液态的PAC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NH3-N、TP、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烧杯摸索最佳的投加条件,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生... 以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原水为实验对象,以市售液态的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对其进行混凝实验,进而得出该市售液态的PAC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NH3-N、TP、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烧杯摸索最佳的投加条件,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实际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絮凝剂 生活污水 去除效果
下载PDF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合氯化铝复配处理高岭土废水
18
作者 陈瑞 朱升干 《浙江化工》 CAS 2013年第4期39-42,共4页
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PA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模拟高岭土废水,考察了PAC用量、St-g-PAM用量、pH值与混凝温度对废水浊度去除率与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PAC用量为25 mg/L、St-g-PAM用... 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PA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模拟高岭土废水,考察了PAC用量、St-g-PAM用量、pH值与混凝温度对废水浊度去除率与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PAC用量为25 mg/L、St-g-PAM用量为8 mg/L、pH值为6.5、混凝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高岭土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8.89%,絮体平均粒径为1.21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PAM) 聚合氯化铝(pac) 絮体粒径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聚合氯化铝对矿井废水中氟离子混凝去除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少秋 陈伟 +8 位作者 张云英 李鼎 段书乐 程晓宇 蒋才芳 许谦 董慧峪 徐东耀 强志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4-1522,F0002,共10页
为有效去除矿井废水中氟离子,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对某矿井含氟废水进行混凝效果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铝氟摩尔比(r)、pH和凝聚时间等因素对PAC混凝去除氟离子的影响,依据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了... 为有效去除矿井废水中氟离子,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对某矿井含氟废水进行混凝效果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铝氟摩尔比(r)、pH和凝聚时间等因素对PAC混凝去除氟离子的影响,依据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了r、pH和凝聚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顺序为r>pH>凝聚时间;在r=19.04、pH=6.5、凝聚时间为2.9 min的最佳条件下,氟离子的去除率为56.4%,与预测值(56.46%)基本吻合;去除氟离子的机理包括PAC对氟离子絮凝沉淀、离子交换和络合沉降等;pH影响PAC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凝聚时间则影响矾花在溶液中形成的速度以及密集程度,进而影响混凝沉淀效果。由此可以看出,BBD优化模型预测与实际处理效果基本一致,铝氟摩尔比和pH是去除氟离子的主要控制因素。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方法具有处理工艺简单、效果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可为实际矿井废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混凝 矿井废水 氟离子
原文传递
PAC中氧化铝和盐基度测定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刘静慧 张格维 《供水技术》 2021年第5期28-32,共5页
分析了聚合氯化铝的氧化铝和盐基度含量测定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测定氧化铝含量时,硝酸酸化对干扰物的去除、加入EDTA络合剂足够时间的络合反应的影响较为明显。测定盐基度时,盐酸酸化效果和氟化钾饱和标准... 分析了聚合氯化铝的氧化铝和盐基度含量测定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测定氧化铝含量时,硝酸酸化对干扰物的去除、加入EDTA络合剂足够时间的络合反应的影响较为明显。测定盐基度时,盐酸酸化效果和氟化钾饱和标准溶液的浓度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盐基度测定中,盐酸酸化效果要充分,氟化钾标准溶液饱和程度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盐基度 酸化时间 络合时间 准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