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微球在油田应用中的机理分析及前景展望
1
作者 王威 张乐 +2 位作者 陈征 徐元德 蒋少玖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本文针对聚合物微球现场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聚合物微球的理化性质,综合分析了聚合物微球在油田上的作用机理,研究了聚合物微球作用影响因素,指出了聚合物微球的油藏适应性及存在的不足,并对聚合物微球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为油田深部调... 本文针对聚合物微球现场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聚合物微球的理化性质,综合分析了聚合物微球在油田上的作用机理,研究了聚合物微球作用影响因素,指出了聚合物微球的油藏适应性及存在的不足,并对聚合物微球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为油田深部调驱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理化性质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油藏适应性
下载PDF
轻质中空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及其在外墙真石漆保温涂料中的应用
2
作者 齐华 《砖瓦》 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
建筑领域已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现有外墙真石漆保温涂料材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针对外墙真石漆涂料砂浆粘结强度差的问题,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和轻质空心聚合物微球(LHPM)对保温涂料砂浆进行改性,以提高砂浆与外墙真石漆保温涂料... 建筑领域已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现有外墙真石漆保温涂料材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针对外墙真石漆涂料砂浆粘结强度差的问题,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和轻质空心聚合物微球(LHPM)对保温涂料砂浆进行改性,以提高砂浆与外墙真石漆保温涂料的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掺量在0~1.5%范围内可提高砂浆的导热系数。当纳米二氧化钛掺量为0~2.5%时,各养护组砂浆在14d、21d和28d时的相对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0.56%、11.75%和10.29%,纳米二氧化钛掺量大于1.5%后,提高速度减慢,且纳米二氧化钛仍能有效抑制外墙真石漆保温涂料微裂缝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真石漆 轻质中空聚合物微球 纳米二氧化钛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纳米聚合物微球调剖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江涛 关小旭 +4 位作者 贺桃娥 钟小红 易荣军 李艺 周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2,共6页
目的针对含有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采用常规调剖剂封堵能力有限,调整吸水剖面效果差的实际工程问题,利用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的纳米聚合物微球PADC-1作为调剖剂,以提高低... 目的针对含有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采用常规调剖剂封堵能力有限,调整吸水剖面效果差的实际工程问题,利用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的纳米聚合物微球PADC-1作为调剖剂,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高温流变仪、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装置等对聚合物微球的性能进行了评价,探讨了聚合物微球在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调驱的适用性。结果PADC-1的球形度较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85.8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黏弹性;PADC-1吸水后快速膨胀,且随着温度升高,溶胀倍数呈现增大趋势,耐温能力在120℃以上,耐盐能力达1.8×105mg/L,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采收率平均提高13.46%。结论PADC-1纳米级聚合物微球通过吸水膨胀能有效改善不同渗透率地层的分流率,从而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封堵 聚合物微球 纳米 低渗
下载PDF
抗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室内研究
4
作者 王春艳 张蔚红 +2 位作者 潘杰 张亚芹 李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307-1310,共4页
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微球存在抗温抗盐缓膨性能不佳、堵塞能力较差等不足。以丙烯酰胺(AM)作为主要单体,并选择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作为辅助单体合成出抗高温高盐的低弹性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AM... 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微球存在抗温抗盐缓膨性能不佳、堵塞能力较差等不足。以丙烯酰胺(AM)作为主要单体,并选择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作为辅助单体合成出抗高温高盐的低弹性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AM-AMPS-AA聚合产物;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微球干粉为球形微小颗粒,平均粒径1~3μm;激光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在水中的中值粒径为9.124μm;热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干粉在392℃时损失50%的质量;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微球能够进入液测渗透率在81.52~375.58 mD之间的岩心,可在这些岩心中完成运移,并保持较高的封堵效率,最高封堵效率可达8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合物微球 抗高温
下载PDF
干水法制备核壳聚合物微球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涵 于小荣 +3 位作者 吉仁静 盛哲 杨欢 苏高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水为溶剂,疏水Si O_(2)为壳层原料,采用干水法制备干水微反应器,将其干燥后即得核壳聚合物微球(PMS@SiO_(2))。考察了SiO_...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水为溶剂,疏水Si O_(2)为壳层原料,采用干水法制备干水微反应器,将其干燥后即得核壳聚合物微球(PMS@SiO_(2))。考察了SiO_(2)疏水性、疏水Si O_(2)与水相质量比、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形成稳定干水微反应器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PMS@SiO_(2)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FTIR、TGA、激光粒度仪、SEM和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评价了PMS@SiO_(2)吸水膨胀性能和调驱性能。结果表明,PMS@SiO_(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SiO_(2)-R812S)∶m(水相)=1∶10,搅拌速度12000 r/min,搅拌时间120 s,交联剂用量0.10%(以单体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引发剂用量0.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与常规聚合物微球PMS相比,PMS@SiO_(2)在90℃环境中水化20 d,膨胀倍数约为5.0,具有缓膨特性;PMS@SiO_(2)的封堵率达90.39%,残余阻力系数为10.409,采收率增幅可达3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水法 核壳聚合物微球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反应器 油田化学品
原文传递
非均质油藏深部调驱用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荆波 冯其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1,共8页
为解决常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微球在高温高盐非均质油藏中应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改性环状单体(NW-1)为合成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有机锆作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具有双重交联结构的... 为解决常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微球在高温高盐非均质油藏中应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改性环状单体(NW-1)为合成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有机锆作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具有双重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微球SAM-2,室内评价其长期热稳定性能、黏弹性能、深部运移能力、剖面改善效果以及驱油效果,分析了调驱机理,并成功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SAM-2在储层温度(110℃)和矿化度(10.2×10^(4) mg/L)条件下老化180 d后仍能够具备较高的黏度和良好的膨胀性能,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长期热稳定性能。聚合物微球SAM-2的黏弹性能较好,且具有较强的深部运移能力。注入长岩心后能够在深部区域产生有效的封堵,并能有效地改善非均质岩心的吸水剖面,注入聚合物微球后高、低渗透岩心的剖面改善率可以达到98.7%。三层非均质岩心水驱结束后注入0.5 PV聚合物微球SAM-2,可使采收率继续提高25.34百分点,调剖驱油效果较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M-101井采取聚合物微球SAM-2深部调驱措施后,平均日产油量提升56.8%,平均含水率降低10.1%,达到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深部调驱 聚合物微球 耐温抗盐 调驱效果
下载PDF
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7
作者 张子璐 曲国辉 +2 位作者 支继强 贺伟中 刘义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39,446,共8页
高含水老油田目前主要采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进行控水稳产,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普通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差、封堵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文研制了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通过高速冷冻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对微... 高含水老油田目前主要采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进行控水稳产,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普通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差、封堵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文研制了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通过高速冷冻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对微球的物化性能进行评价,通过长填砂管驱替及双管并联法研究了微球孔喉配伍性、剖面改善效果和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NMKY、NM、WM与YHM微球,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的膨胀性能、长期稳定性能较好,在120℃下老化4~6 d后,NEPU-WMJ的平均粒径从2.57μm增至44μm,NEPU-NMJ的平均粒径从0.08μm增至89μm;在120℃下NEPU-WMJ可维持30 d左右稳定,NEPU-NMJ则超过90 d依然稳定。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在渗透率100×10^(-3)~1000×10^(-3)μm^(2)的岩心中均可实现深部运移,剖面改善能力强。在温度为95℃、渗透率级差为5和40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总采收率24%以上。在高温环境下,微球的自聚集作用可有效封堵大孔道,启动低渗层,实现微观调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自聚集 调驱 孔喉配伍性 剖面改善 驱油效果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堆砌矩阵对工业酸雾的抑制行为研究
8
作者 屈成建 赵佳 +2 位作者 孙大力 孙彦琳 李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9-202,214,共5页
相较于传统的高耗能机械排雾法或是全氟表活消泡剂降酸雾的方法,本研究在不引入其他小分子的条件下,利用聚合物微球矩阵,有效地耗散了含电解气体的酸雾气泡从底部上浮的动能,同时球间的微细孔径在保证电解气体(氢气或氧气)顺利排出的同... 相较于传统的高耗能机械排雾法或是全氟表活消泡剂降酸雾的方法,本研究在不引入其他小分子的条件下,利用聚合物微球矩阵,有效地耗散了含电解气体的酸雾气泡从底部上浮的动能,同时球间的微细孔径在保证电解气体(氢气或氧气)顺利排出的同时,抑制气泡炸裂后酸雾的微液滴向空气中扩散,最终实现对酸雾的抑制。本研究对影响聚合物微球矩阵的孔隙率及球间距的影响因素(微球粒径及多粒径微球组合)进行了分析,最终建立其与抑雾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微球矩阵厚度对最终抑雾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雾抑制 聚合物微球 酸雾浓雾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聚合物微球调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9
作者 王晨 贾未鸣 +3 位作者 温栋良 杨超 赵林 李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探究聚合物微球对高渗条带的封堵能力,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聚合物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产物基本物性,采用核孔膜、填砂岩心评价微球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空... 为探究聚合物微球对高渗条带的封堵能力,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聚合物微球,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产物基本物性,采用核孔膜、填砂岩心评价微球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空间构型以间规、无序结构为主,微观形貌光滑、规整,粒径约为500 nm,呈单分散分布,耐温大于150℃,热稳定性好,在微米级孔喉中具有挤入架桥、封堵及运移能力,250 mg/L的微球乳液可对3μm核孔膜有效封堵,滤过比1.66,微球对填砂岩心高渗条带封堵能力强,调堵后岩心渗透率改变率达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剖 高渗条带 运移封堵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驱对低渗透双高油藏水驱效果研究
10
作者 高攀锋 骆园明 +1 位作者 梁明华 付文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S39区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经过20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开发期,针对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不断加大,利用聚合物微球驱技术开展矿场实践。结果表明,经聚合物微球驱后,油藏水驱效果得到改善,自然递减和含水率... 鄂尔多斯盆地S39区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经过20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开发期,针对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不断加大,利用聚合物微球驱技术开展矿场实践。结果表明,经聚合物微球驱后,油藏水驱效果得到改善,自然递减和含水率上升率均有下降,提高了波及效率,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聚合物微球 高含水率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欣儒 高党鸽 +3 位作者 郑力军 刘茂昌 张霄汉 吕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7-1854,共8页
综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聚合方法;根据聚合物微球的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荧光聚合物微球、磁性聚合物微球和智能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性能和调驱机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聚合方法;根据聚合物微球的功能特点,重点介绍了荧光聚合物微球、磁性聚合物微球和智能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聚合物微球调驱性能和调驱机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多功能新型聚合物微球的设计合成及基于聚合物性质、流体性质等多种因素的调驱机理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驱剂 合成 功能型 调驱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封堵防塌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2
作者 李勇尚 马诚 +3 位作者 杨超 王晨 周成华 张珍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针对泥页岩地层微孔隙发育,钻进过程发生水敏性侵害易失稳、易垮塌的情况,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微球封堵防塌剂,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微球的微观形貌,采用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微球的结构组成;采用核孔膜封堵与页岩滚动回收... 针对泥页岩地层微孔隙发育,钻进过程发生水敏性侵害易失稳、易垮塌的情况,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微球封堵防塌剂,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微球的微观形貌,采用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微球的结构组成;采用核孔膜封堵与页岩滚动回收评价了微球的封堵防塌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形貌规整,粒径范围为0.75~4.15μm,成核生长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微球对5μm孔喉封堵效果相对最优,2%(质量分数)加量下坂土浆150℃二次滚动回收率从73.3%提高至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封堵 防塌
下载PDF
碎屑岩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参数优化研究
13
作者 王珂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43-145,151,共4页
针对碎屑岩油藏特点,优选聚合物微球开展深部调驱,并分析了聚合物微球特点及调驱机理,开展了聚合物微球调驱适应性分析,确定了选井条件,优选出实验区块,按照实验区块油藏物性特征合理匹配聚合物微球粒径,研发出适合目标区块油藏物性特... 针对碎屑岩油藏特点,优选聚合物微球开展深部调驱,并分析了聚合物微球特点及调驱机理,开展了聚合物微球调驱适应性分析,确定了选井条件,优选出实验区块,按照实验区块油藏物性特征合理匹配聚合物微球粒径,研发出适合目标区块油藏物性特征的耐高温高盐聚合物微球。开展驱替试验研究,优选出合理的注入速度、注入浓度和注入量等参数,优化了注入工艺。现场实施后表明:注水井实现了连续注水,注入压力上升,油井动液面上升,含水下降,实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深部调驱 参数优化
下载PDF
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夏厚胜 万赜祺 +4 位作者 汤娇 汤家祥 牛俊峰 盛仲夷 路胜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174,共7页
聚合物微球性能优异而受到学术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相分离法是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通过破坏不相容多组分体系的稳态平衡,从而制得聚合物微球的方法。总结了相分离法的热力学、动力学和黏弹性相分离机理,根据诱导相分离的因素不同,系... 聚合物微球性能优异而受到学术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相分离法是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通过破坏不相容多组分体系的稳态平衡,从而制得聚合物微球的方法。总结了相分离法的热力学、动力学和黏弹性相分离机理,根据诱导相分离的因素不同,系统地介绍了聚合微球的具体制备方法,简述了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球的主要应用进展,分析了相分离法较其他常见微球制备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该方法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相分离 机理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微球填充环氧树脂涂料的结构及性能
15
作者 高康 向艳丽 +3 位作者 方建波 任强 汪称意 李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73,共8页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微球,将其填入环氧树脂中得到聚合物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涂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共聚微球表面的化学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微球,将其填入环氧树脂中得到聚合物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涂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共聚微球表面的化学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微球微观结构及粒径分布。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测试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经过60 d的测试,填入含氟聚合物微球漆膜的阻抗值依旧保持在10^(9)Ω·cm^(2),表明聚合物微球能够有效阻碍腐蚀介质的渗透使涂层达到长期耐腐蚀的效果,并且吸水率测试结果表明微球的填入可以将漆膜的吸水率从1.75%降低至0.7%。此外,通过紫外老化分析证明了含氟聚合物的加入能够改善漆膜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微球 环氧树脂涂料 电化学阻抗谱 防腐 耐紫外老化
下载PDF
反相乳液法聚合制备耐高温体积膨胀聚合物微球
16
作者 孙建磊 陈赛 +4 位作者 尹越 苏雨欣 张尹航 张晓云 孙海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MS)为乳化剂、四烯丙基氯化铵(TAAC)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种耐高温P(AM-AANa)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较优的合成条件是,交联剂和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和0.1%,mAM:mAA=0.5,m白油:mGM=5,m水...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MS)为乳化剂、四烯丙基氯化铵(TAAC)为交联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种耐高温P(AM-AANa)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较优的合成条件是,交联剂和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和0.1%,mAM:mAA=0.5,m白油:mGM=5,m水相:m油相=2,在该条件下合成的微球吸水倍率为68.4 g/g,粒径为原来的29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量色散谱、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球形度,聚合物微球在180℃时,分别在蒸馏水及在现场水中吸水10 d之后仍保持较好的球形,说明微球具有优良的耐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硬脂酸甘油酯 四烯丙基氯化铵 反相乳液聚合 聚合物微球 高温稳定性
下载PDF
OBM-1油基钻井液用聚合物微球
17
作者 张蔚 邱士鑫 +4 位作者 张硕 马佳蓥 王龙燕 杨丽丽 蒋官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1-717,共7页
目前的堵漏材料大多针对水基钻井液来研发,对油基钻井液的适用性不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通过引入亲油组分,合成了一种油基钻井液用聚合物微球OBM-1。OBM-1基本呈球形,粒径分布处于1~100μm之间,在油基钻井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 目前的堵漏材料大多针对水基钻井液来研发,对油基钻井液的适用性不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通过引入亲油组分,合成了一种油基钻井液用聚合物微球OBM-1。OBM-1基本呈球形,粒径分布处于1~100μm之间,在油基钻井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加入3%OBM-1后,能够保持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有效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和封闭滤失量。高温高压滤失实验表明,OBM-1可使120℃的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50%,其抗温可达150℃;封堵承压实验表明,OBM-1能够封堵5~40μm砂盘,承压达15 MPa;封闭漏失实验表明,OBM-1能够有效封堵20~40目石英砂制备的砂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OBM-1可有效降低漏失量,试验井段每米油基钻井液消耗量同比下降30.3%,很大程度节约了钻井成本。该研究为使用油基钻井液进行安全高效钻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OBM-1聚合物微球 抗高温 堵漏剂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制备与复合体系封堵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晨 杨超 +2 位作者 贾未鸣 李杰 孙振峰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858-861,866,共5页
为探究基于聚合物微球的复合调剖体系在高渗岩心中的运移、封堵能力,以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采用ic-Ramam、FT-IR、SEM等手段剖析了微球的结构组成与成球机理,并以人造岩心评价了微球与复合体系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 为探究基于聚合物微球的复合调剖体系在高渗岩心中的运移、封堵能力,以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采用ic-Ramam、FT-IR、SEM等手段剖析了微球的结构组成与成球机理,并以人造岩心评价了微球与复合体系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成球均匀、形貌规整,粒径约为300 nm,呈单分散分布,与非乳化自稳定条件下均相成核相关;微球抗冲刷封堵性能好,对400mD岩心封堵率>80%,复配乙烯基增黏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体系黏滞、封堵性能,复合体系封堵率高达9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沉淀聚合 岩心封堵 复合体系
下载PDF
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再获突破
19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期120-120,共1页
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攻关研发的纳米聚合物微球2.0体系,在陕北姬塬油田耿60超低渗油藏试验效果显著。技术数据显示,试验两个月后,试验井组综合含水率由48.1%降至46.5%,日产油量上升1.6吨,标志着低渗透油田聚合物微球2.0深部调驱技... 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攻关研发的纳米聚合物微球2.0体系,在陕北姬塬油田耿60超低渗油藏试验效果显著。技术数据显示,试验两个月后,试验井组综合含水率由48.1%降至46.5%,日产油量上升1.6吨,标志着低渗透油田聚合物微球2.0深部调驱技术现场试验取得阶段性突破。2017年以来,长庆油田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水驱不均矛盾突出的难题,自主攻关,创新研发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在线调驱、进入储层深部,达到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标。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目前已累计规模应用2万井次以上,助推油田自然递减由13.2%下降至11.2%,累计少递减原油超过200万吨,增加水驱可采储量2500万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长庆油田 数据显示 综合含水率 创新研发 日产油量 现场试验 自然递减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在姬塬油田元A长9油藏的应用
20
作者 胡晓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元A长9油藏为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含油性好,渗流能力强,但受储层敏感性及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压力高,提压过程中导致动态缝开启,注入水沿高渗通道单向突进,加速油井见水,常规注采调控已无法满足油藏高效开发需求。通过在该区开展聚合物微... 元A长9油藏为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含油性好,渗流能力强,但受储层敏感性及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压力高,提压过程中导致动态缝开启,注入水沿高渗通道单向突进,加速油井见水,常规注采调控已无法满足油藏高效开发需求。通过在该区开展聚合物微球调驱试验,采用50nm粒径聚合物微球,在注入浓度为1 000mg/L,注入量为0.3PV时,有效封堵水驱高渗带,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低渗储层动用程度1.1%,递减大幅下降12.4%。证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该区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储层敏感性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