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准确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周欣 黄翠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件RevMan 5.4.1和网页服务Meta-Disc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16454个临床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合并敏感度为0.972(0.943,0.987),合并特异度为0.979(0.968,0.986),诊断比值比为1643.398(673.168,4012.008),阳性似然比为46.209(30.549,69.897)和阴性似然比为0.028(0.013,0.059);亚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临床样本不会影响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准确性,但不同的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有差异。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聚合酶链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周冬梅 王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市普爱医院就诊的存在脑膜刺激征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TB培养后明确诊断,将确诊为TBM的37例患者分入脑膜炎组,疑似TBM的18例患者分入疑似组,非TBM的25例患者分入非TBM组,对3组患者行腰椎穿刺,留取5 m L脑脊液及时送检,分别行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MTB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脑膜炎组与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结果 脑膜炎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疑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与疑似组采用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的MT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71±0.97),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35±0.83),2组患者MTB的DNA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183)。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MTB的DNA,有助于判断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鉴别诊断TBM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及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儿童脑膜炎/脑炎
3
作者 石迎迎 潘芬 +6 位作者 孙燕 王春 蒋婕 于方圆 张天栋 秦惠宏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巢式多重PCR检测病原体,并同步进行细菌培养、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82例脑脊液样本中,有31例检出病原体,其中20例检出病毒、11例检出细菌。细菌组脑脊液样本白细胞计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葡萄糖水平低于病毒组(P<0.05);阿昔洛韦使用例数少于病毒组(P<0.05)。巢式多重PCR与培养法判断细菌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9,P<0.001),与实验室指标判断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亦较好(Kappa=0.737,P<0.001)。结论巢式多重PCR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样本病原体感染的新方法,可提高儿童脑膜炎/脑炎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炎 脑炎 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
4
作者 闫晓枫 李庆伟 +1 位作者 孙宇强 荣维娜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方法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模型、物面污染模型以及空间(气溶胶)污染模型,比较不同化学试剂及物理紫外线照射治理方式对...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方法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模型、物面污染模型以及空间(气溶胶)污染模型,比较不同化学试剂及物理紫外线照射治理方式对物面污染和空间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75%乙醇消毒剂组、核酸清除剂组和不同浓度有效氯制剂组的循环阈值(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核酸清除剂组的CT值最高,玻璃、塑料、金属材质的CT值分别为34.74±2.63、34.68±3.25、35.71±3.07。500、1000、1500、2000、2500 mg/L有效氯制剂组对不同材质的CT值均高于75%乙醇消毒剂组,且有效氯的浓度越高,CT值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长紫外线照射各组的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紫外线照射120 min组的CT值最高,玻璃、塑料、金属材质的CT值分别为35.51±2.70、35.49±2.63、35.55±2.58,且紫外线照射时长越长,CT值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理后的通风+紫外线照射120 min+75%乙醇消毒剂+核酸清除剂+2500 mg/L有效氯制剂组的CT值为36.98±3.47,明显高于治理前及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PCR法用于新冠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的治理方式较多,对物面污染的治理方式可选择核酸清除剂及2500 mg/L有效氯制剂,以及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空间污染环境的治理方式可选择通风+紫外线照射120 min+75%乙醇消毒剂+核酸清除剂+2500 mg/L有效氯制剂联合应用,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扩增产物 污染治理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5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内参基因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配合腺苷脱氨酶和癌胚抗原检测鉴别诊断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6
作者 翁文婕 吴燕琴 +3 位作者 方炳雄 罗慎颖 张俊贤 洪妙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配合腺苷脱氨酶和癌胚抗原检测对鉴别诊断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癌性胸腔积液,共20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配合腺苷脱氨酶和癌胚抗原检测对鉴别诊断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癌性胸腔积液,共20例)和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共20例)。两组患者均行胸腔积液样本采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量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阳性率,采用酶速率法检测腺苷脱氨酶(AD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癌胚抗原(CEA)。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指标与三个指标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TB-DNA阳性率以及A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CE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TB-DNA联合ADA及CEA检查的敏感度与准确度高于单独胸腔积液TB-DNA、ADA、CE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胸腔积液TB-DNA联合ADA及CEA检查的特异度高于单独胸腔积液TB-DNA、AD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胸腔积液TB-DNA联合ADA及CEA检查与胸腔积液CEA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TB-DNA联合ADA及CEA检查在鉴别诊断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准确度,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腺苷脱氨 癌胚抗原 结核性胸腔积液 癌性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构建黄牛和牦牛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7
作者 木其勒 Bayarmaa Gun-Aajav +4 位作者 刘国强 呼日 特格希巴雅尔 牛慧敏 郭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7-195,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内源质控的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用以快速鉴定肉和乳中黄牛和牦牛的源性成分。方法首先对黄牛肉、牦牛肉、黄牛奶、牦牛奶等7种动物产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同时通过稀释梯度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内源质控的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用以快速鉴定肉和乳中黄牛和牦牛的源性成分。方法首先对黄牛肉、牦牛肉、黄牛奶、牦牛奶等7种动物产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同时通过稀释梯度方法验证此方法的绝对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最后通过黄牛和牦牛肉掺假模拟试验确定该方法的相对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地检测到来源于黄牛和牦牛肉和乳的DNA,稳定扩增的内源质控有效地避免了假阴性结果,本方法针对黄牛奶的绝对LOD为2.5×10^(-3)5.0×10‒3 ng,针对牦牛奶的绝对LOD为2.5×10^(-3)5.0×10^(‒2)ng,本方法对黄牛肉和牦牛肉混合肉的相对灵敏度可达0.1%牦牛肉。结论所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实现黄牛和牦牛源性以及内源质控的同步检测,又能通过内源质控排除实验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黄牛 牦牛 内源质控 特异性 灵敏度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室内质控方法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晶 杜晶辉 +6 位作者 刘瑞岩 鲍志军 贺鑫 赵岩 王俊 雷曜荣 刘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绘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性室内质控图和基于循环阈值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探究新型冠状病毒RT-PCR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按照1∶5、1∶10、1∶20、1∶30、1∶40对第三方质控物进行倍比稀释,确定... 目的绘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性室内质控图和基于循环阈值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探究新型冠状病毒RT-PCR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按照1∶5、1∶10、1∶20、1∶30、1∶40对第三方质控物进行倍比稀释,确定室内弱阳性质控的稀释倍数。统计该实验室2022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RT-PCR阴阳性质控原始记录,以自定义数值绘制定性结果散点图。统计2022年1-2月每批次弱阳性质控的靶基因Ct值,分别对N基因和ORF1ab基因两组Ct值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根据前20次检测结果分别计算N基因和ORF1ab基因的靶值X和标准差s,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果确定1∶30为每日室内质控的弱阳性质控品的稀释倍数。定性检测散点图可直观发现1次弱阳性质控检出阴性的“假阴性”反应。弱阳性质控N基因、ORF1ab基因Ct值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N基因Ct值靶值X为34.13,变异系数为1.91%,所有Ct值均在X±3 s以内,5次出现±2 s警告,符合Westgard质控规则。ORF1ab基因Ct值靶值为35.30,变异系数为2.58%,出现1次+3 s失控,5次±2 s警告,第31~41批次违反了10x规则,第73~80批次违反了R 4s规则。结论应用定性室内质控散点图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室内质控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监测和预警检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室内质控 CT值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吴亚斌 杜世杰 王铮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2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 目的分析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2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抗原(胶体金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比较胶体金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性能,分析胶体金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稳定性及不同病毒核酸载量的胶体金法检测敏感性。结果120例疑似流感患者胶体金法检测阳性89例(甲型49例、乙型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98例(甲型55例、乙型43例);两种方法特异度、敏感度相近,胶体金法检测用时仅为15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时需要3 h,胶体金法检测时间明显少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2种方法检测从性别、季节、年龄方面比较对阳性结果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阴性样本核酸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型阳性、阴性样本核酸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种试剂盒敏感性与标本病毒核酸载量呈正相关。结论胶体金法抗原检测及PCR均可用于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为临床筛查流感病毒提供参考,以制定相应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正黏病毒科 抗原检测
下载PDF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峻峰 朱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91-394,共4页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是目前最精确地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方法,对急性早幼粒细胞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量的测定及动态变化监测,取得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拷贝数,对临床治疗、预防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最终治愈白血...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是目前最精确地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方法,对急性早幼粒细胞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量的测定及动态变化监测,取得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拷贝数,对临床治疗、预防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最终治愈白血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小残留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价值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荧光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反转录酶在微小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中的作用
11
作者 付瑶 刘海婷 +4 位作者 施俊超 栾天 文静 张俊 张大军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以微小RNA(miRNA)作为检测样本,考察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果的关键点,并筛选出最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3种miRNA提取方法(分别使用EasyPure^(■)miRNA提取试剂盒、miRNA提取试剂盒、TransZol Up Plus RNA... 目的以微小RNA(miRNA)作为检测样本,考察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果的关键点,并筛选出最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3种miRNA提取方法(分别使用EasyPure^(■)miRNA提取试剂盒、miRNA提取试剂盒、TransZol Up Plus RNA提取试剂盒)和3种反转录方法(分别使用TransScript^(■)第一链cDNA反转录试剂盒、Evo M-MLV反转录试剂盒、miRNA第一链cDNA合成试剂盒)处理大鼠纹状体脑区,检测miRNA与c DNA的质量和效率,并使用常规RT-qPCR检测miRNA水平,比较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3种RNA提取方法得到的miRNA质量和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方法2的效果较好,但方法1、2、3的RT-qPCR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132:25.91±9.79、25.26±10.25、27.28±7.39,miR-U6:27.98±11.25、25.98±9.78、29.62±9.65,均P>0.05);3种反转录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法3所得结果明显低于方法1、方法2(miR-132:16.53±3.17比35.20±1.06、31.42±2.95,miR-U6:16.63±1.73比36.06±2.57、35.59±1.54,均P<0.05),主要影响RT-qPCR的扩增效率和扩增特异性。结论使用能高效富集约18 nt大小RNA的提取方法和在miRNA的3’末端加多聚A尾(Poly A)的反转录酶,可以得到更可靠的RT-qPCR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小RNA 提取方法 反转录方法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CL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341份应用FQ-PCR法测定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FQ-PC...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与免疫学化学发光法(CL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341份应用FQ-PCR法测定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标本均采用FQ-PCR法及CLEIA检测。分析HBV-DNA阳性标本中乙肝5项[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在不同血清模式下HBV-DNA载量分布情况,对比HBV-DNA载量于HBeAg阳性与HBeAb阳性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BsAg+、HBcAb+、HBeAg+及HBsAg+、HBcAb+、HBeAb+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42%、43.70%;HBsAg+、HBsAb+、HBcAb+、HBeAg+阳性检出率为4.99%,HBsAg+、HBsAb+、HBcAb+、HBeAb+阳性检出率为4.69%。另外,HBcAb阳性标本共331份,约占所有HBV-DNA阳性标本数的97.07%。大三阳组(131例)患者HBV-DNA平均载量为5.65×10^(8)U/mL,其中低载量占全组比例为17.56%(23/131)、中载量占全组比例为17.56%(23/131)、高载量占全组比例为64.89%(85/131);小三阳组(149例)患者HBV-DNA平均载量为1.82×10^(6)U/mL,其中低载量占全组比例为81.88%(122/149)、中载量占全组比例为15.44%(23/149)、高载量占全组比例为2.68%(4/149)。HBeAg阳性患者于高载量HBV-DNA中占比为60.67%,HBeAb阳性患者于低载量HBV-DNA中占比为7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判断HBV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学化学发光法 乙肝5项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验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书轻 刘丹 +1 位作者 王亚 何俊美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0名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0名纳入对照组,依托酶联免疫吸附法(E...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0名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0名纳入对照组,依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HBV-DNA开展检测操作;其余500名纳入观察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HBV-DNA开展检测操作,比较两组HBV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炎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检出率,分析不同阳性组合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sAg:1.40%比0.20%,HBsAb:1.80%比0.40%,HBeAg:1.80%比0.20%,HBeAb:1.20%比0.00%,HBcAb:1.40%比0.00%,均P<0.05)。观察组的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均阳性)、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均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三阳:1.60%比0.20%,小三阳1.40%比0.20,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HBsAg及HBcAb均阳性、HBsAg及HBeAg均阳性、五项均阳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sAg及HBcAb均阳性:0.20%比0.20%,HBsAg及HBeAg均阳性:0.00%比0.20%,五项均阳性:0.20%比0.40%,均P>0.05)。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开展对HBV-DNA的检测效果较为突出,有较高的准确度,与ELISA相比应用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NS3区聚合酶链反应RNA检测
14
作者 杨玉贵 许青田 杜绍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1695-1696,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RNA 病毒/分析 NS3区聚合酶链反应 庚型肝炎病毒 RNA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结果报告 HGV 逆转录
下载PDF
水产品中广州管圆线虫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梁美丹 雷燕 +4 位作者 陈楷 黄志深 曹霞飞 尹玮璐 孙雪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1-146,共6页
目的建立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水产品中广州管圆线虫的分析方法。方法选择广州管圆线虫ITS2基因序列作为靶标序列,自主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广州管圆线虫ddPC... 目的建立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水产品中广州管圆线虫的分析方法。方法选择广州管圆线虫ITS2基因序列作为靶标序列,自主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广州管圆线虫ddPCR定量检测方法,通过对d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确立了ddPCR最佳反应条件,从稳定性、特异性、定量限范围、定量检测低限和人工污染样品等方法,综合评价建立的广州管圆线虫ddPCR定量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广州管圆线虫DNA质量浓度在0.320~1000.000 pg/μL的范围内,基因拷贝数与DN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1,定量检测低限为0.297拷贝/μL,人工污染样品中3次重复实验分别检出4370、4210、4310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广州管圆线虫ddPCR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定量范围广,为水产品中广州管圆线虫的定量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水产品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
16
作者 王强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9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检验诊断肺结核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检验,以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验方式下的诊断效能...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检验诊断肺结核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检验,以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验方式下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89例,占比98.89%,聚合酶链反应检验阳性检出率为94.44%,明显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29)。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灵敏度95.50%、准确度95.56%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6.172,P=0.013、0.012)。结论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验,可以获取较高的检验准确度,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相比,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检验 肺结核 早期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用两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流感病毒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严峻 卢亦愚 +3 位作者 严菊英 周敏 姚亚萍 魏尔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 和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检测流感病毒。结果 以流感病毒的HA基因为模板...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甲1、甲3 和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HA1片段。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检测流感病毒。结果 以流感病毒的HA基因为模板设计的 3对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 94 2bp、1117bp和 75 1bp的核酸片段 ,它们分别和甲1,甲3 和乙型流感病毒有稳定对应关系。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可以检测流感病毒。用这个方法能检测病毒浓度为0 1TCID50 的样品。结论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是检测流感病毒的特异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半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春 叶进 +1 位作者 黄长形 连建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可行性。方法:在细菌16S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对7种对照菌株、人基因组DNA、HBVDNA、3 7份肝硬化患者腹水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7种对照菌株均获得5 3 0bpDNA片段。而...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可行性。方法:在细菌16S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对7种对照菌株、人基因组DNA、HBVDNA、3 7份肝硬化患者腹水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7种对照菌株均获得5 3 0bpDNA片段。而与人基因组DNA、HBVDNA无交叉阳性反应,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1pg的细菌DNA。3 7份腹水中有9份获得5 3bpDNA片段,阳性率2 4 3 % (9/3 7) ,而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 4%(2 /3 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将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可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检测及细菌移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DNA 肝硬化患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腹水 16SrRN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基因组DNA HBVDNA PCR方法 DNA片段 通用引物 基因保守区 敏感性试验 阳性反应 细菌培养 细菌移位 阳性率 显著性 特异性 菌株 对照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289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玥 李艳 +2 位作者 金晶纯 王亚柱 魏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