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8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四氟乙烯材料切削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倪敬 崔智 +2 位作者 何利华 付新 朱泽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14,共17页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生产制造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重要材料。相比模压烧结工艺,切削工艺能够更高效地加工结构较为复杂的PTFE零部件。然而,PTFE材料具有韧性强、回...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生产制造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重要材料。相比模压烧结工艺,切削工艺能够更高效地加工结构较为复杂的PTFE零部件。然而,PTFE材料具有韧性强、回弹性高、导热性差和线膨胀系数大等特点,使得其切削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在一些特殊领域,对PTFE零部件的表面洁净度更是有极高的要求,这些都对PTFE材料的切削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PTFE材料的基础力学和物理化学等特性出发,总结了PTFE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结合聚合物切削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分析了PTFE材料的切削去除机理;阐述了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车、铣、钻等切削加工工艺;最后概述了PTFE材料切削工艺在相关重要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从材料性能研究、基础切削理论研究、切削工艺探索等方面总结了现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切削机理 切削工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制备及功能化改性研究的进展
2
作者 徐溶 王豪杰 +4 位作者 耿梦想 孟凯 王卉 张克勤 赵荟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9-765,共7页
背景:中、大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依赖进口;小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易形成血栓和内膜增生,存在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目的:梳理并总结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小... 背景:中、大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主要依赖进口;小口径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易形成血栓和内膜增生,存在远期通畅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目的:梳理并总结聚四氟乙烯在人工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小口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功能化改性及提高其远期通畅率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CNKI、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Link、Science Direct和IOP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文检索词为“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电纺,医学应用和功能化改性”,英文检索关键词为“ePTFE,Por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vascular graft,electrospinning,medical application,functional modification”,检索国内外有关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制备及其改性的相关文献。结论与结论: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制备和功能性改性仍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从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制备主要采用快速热拉伸法,但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方法;其次,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同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发现,多孔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得到改善,但小口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功能化改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多孔聚四氟乙烯 孔隙 电纺 制备 医学应用 功能化改性 综述
下载PDF
氧化铝/聚四氟乙烯热化学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瑞华 王亚军 +1 位作者 万奕 甘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深入了解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材料的预点火反应,采用超声混合法制备了Al_(2)O_(3)/PTFE复合材料,对其微观形貌、晶相和特征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热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_(2)O_(3)能延迟PTFE熔化的起始温... 为深入了解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材料的预点火反应,采用超声混合法制备了Al_(2)O_(3)/PTFE复合材料,对其微观形貌、晶相和特征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热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l_(2)O_(3)能延迟PTFE熔化的起始温度;Al_(2)O_(3)和PTFE的粒径越小,Al_(2)O_(3)/PTFE材料越容易发生反应,放热量越大;小粒径的Al_(2)O_(3)能延迟AlF_(3)生成反应的起始温度,提前AlF_(3)晶型转变的起始温度,从而提高反应的集中放热量,Al_(2)O_(3)(50nm)与PTFE(1μm)反应程度最高;α-Al_(2)O_(3)/PTFE的热化学反应性能优于γ-Al_(2)O_(3)/PTFE和无定形Al_(2)O_(3)/PTFE;Al_(2)O_(3)/PTFE的热化学反应具有典型动力学特征,反应主放热峰的峰值温度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升高;计算得到Al_(2)O_(3)/PTFE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5.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氧化铝 聚四氟乙烯 PTFE 热化学反应特性 铝热剂 预点火反应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聚四氟乙烯软管可靠性数值研究
4
作者 冯凯 史志勇 +2 位作者 高凯 吴亚东 杜朝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在航空发动机中,外部管路常用于输送各部件间的燃油、滑油和空气等介质,是使用最多的零部件之一,是航空发动机的“血管”,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安全性。以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聚四氟乙烯软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开展软... 在航空发动机中,外部管路常用于输送各部件间的燃油、滑油和空气等介质,是使用最多的零部件之一,是航空发动机的“血管”,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安全性。以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聚四氟乙烯软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开展软管精细化数值仿真和软管在不同状态下疲劳试验等工作,分析压力载荷,外部振动,环境温度,以及安装的弯曲半径等因素对软管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表明,压力载荷、弯曲半径对软管可靠性影响较大,温度和管接头扭转对软管的可靠性也有较大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聚四氟乙烯软管 数值仿真 疲劳寿命 可靠性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掺杂对弹性基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高晓波 郭锋 +3 位作者 陈宝东 邢方静 孙武亮 高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将弹性形变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但是弹性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由于其接触面积减小等原因,导致电输出性能降低,而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被认为是弹性能量收集与输出装置的理想模式。文中采用常规自然发泡的方法制备... 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将弹性形变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但是弹性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由于其接触面积减小等原因,导致电输出性能降低,而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被认为是弹性能量收集与输出装置的理想模式。文中采用常规自然发泡的方法制备出弹性多孔聚氨酯摩擦电材料,并通过均匀和梯度掺杂的方式掺入介电材料聚四氟乙烯来提升电输出性能。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比例为2:1且聚四氟乙烯掺杂含量为3%时,均匀掺杂弹性多孔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转移电荷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达到最大值52 nC,133.6 V和1.3μA;梯度比例为3:1时,在相同条件下,梯度掺杂弹性多孔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转移电荷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较均匀掺杂弹性多孔摩擦纳米发电机分别提升了32.65%,33.33%和9%。通过有限元电势分布模拟和相互作用电动力学理论推导,验证了梯度掺杂较均匀掺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电输出性能有较强的提升作用。为弹性多孔聚氨酯摩擦电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聚氨酯 摩擦纳米发电机 能量收集
下载PDF
SF6气氛下聚四氟乙烯的热解研究
6
作者 杨韧 郭萌 +3 位作者 杨景慧 汪金星 张晓 张伟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3,共5页
SF6设备内局部过热故障会产生全氟碳烃类特征分解产物。为了探明氟碳烃分解产物与PTFE热分解劣化过程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同步差示扫描量热/热重/色谱联用技术,构建可追踪到氟碳烃分解产物的六氟化硫热分解反应模型。系统地将热解升... SF6设备内局部过热故障会产生全氟碳烃类特征分解产物。为了探明氟碳烃分解产物与PTFE热分解劣化过程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同步差示扫描量热/热重/色谱联用技术,构建可追踪到氟碳烃分解产物的六氟化硫热分解反应模型。系统地将热解升温速率/分解温度/分解产物体积分数条件与实验确定的特征分解产物/绝缘材料侵蚀联系起来,阐明了500~600℃温度区间SF6-PTFE热分解形成六氟乙烷、八氟丙烷的化学反应历程。该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局部过热故障造成的断路器喷口侵蚀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相关氟化分解反应为喷口故障精准分析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热分解 SF6分解产物 喷口侵蚀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及热变性中红外光谱研究
7
作者 周悦茉 柴嘉欣 +5 位作者 吉一帆 刘京婷 王雨欣 李昰凝 吴雨靓 于宏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3-58,99,共7页
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及去卷积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研究。一维MIR光谱乘谱及去卷积MIR光谱乘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半定量研究。变温去卷积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 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及去卷积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研究。一维MIR光谱乘谱及去卷积MIR光谱乘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半定量研究。变温去卷积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热变性研究。实验发现,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1-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2-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3-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4-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5-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ν-6-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和ν-7-去卷积-聚四氟乙烯非晶相。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大约为5%~10%。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主要官能团对应的吸收频率及强度都有一定的改变。为研究重要的纺织材料聚四氟乙烯非晶相结构及热变性建立一个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聚四氟乙烯 非晶相 结构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复合材料及其防护应用进展
8
作者 王美慧 郝新敏 +3 位作者 郭亚飞 李江滢 梁高勇 董梦杰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总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在个体防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膜的研发历程,分析了聚四氟乙烯膜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防护作用机理。从聚四氟乙烯膜在阻隔类和主动类防护领域应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目前聚四氟乙烯膜在医用防护... 总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在个体防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膜的研发历程,分析了聚四氟乙烯膜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防护作用机理。从聚四氟乙烯膜在阻隔类和主动类防护领域应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目前聚四氟乙烯膜在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核生化防护服、热管理和自清洁等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认为:通过复合支撑材料优选、成膜加工工艺优化、功能纳米粒子掺杂等方式,可以改善和丰富膜性能,进而根据实际防护应用需求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并在智能防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膜 医用防护服 防护机理 主动防护 阻隔防护
下载PDF
表面修饰三氧化钨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林煦航 钱善华 +2 位作者 张炜 卞达 倪自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共7页
为提升聚四氟乙烯(PTFE)的耐磨性能,开展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60)表面修饰和未经表面修饰的纳米三氧化钨(nano⁃WO_(3))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通过冷压烧结法制备PTFE/nano⁃WO_(3)复合材料,采用材料试... 为提升聚四氟乙烯(PTFE)的耐磨性能,开展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60)表面修饰和未经表面修饰的纳米三氧化钨(nano⁃WO_(3))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通过冷压烧结法制备PTFE/nano⁃WO_(3)复合材料,采用材料试验机和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探讨nano⁃WO_(3)的含量和表面修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60接枝到nano⁃WO_(3)的表面,提高nano⁃MWO_(3)与PTFE基体的相容性;与PTFE/nano⁃WO_(3)相比,nano⁃MWO_(3)能够改善PTFE的力学性能;其中PTFE/5%nano⁃MWO_(3)的性能较好,与PTFE相比,拉伸强度降低了17.7%,但断裂伸长率提升了43.5%,弯曲强度提升了16.1%;与PTFE/nano⁃WO_(3)和PTFE相比,nano⁃MWO_(3)能够改善PTFE的耐磨性能;其中PTFE/5%nano⁃MWO_(3)的性能较好,与PTFE相比,对应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14.2%和73.4%,其研究结果将为PTFE工程应用和新材料研发提供较好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三氧化钨 聚四氟乙烯 表面修饰 耐磨性能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膜裂温度对聚四氟乙烯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朱天柱 李晨 +2 位作者 林晓芳 卞建新 徐玉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6期59-62,共4页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纤维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烟尘过滤材料领域。现有PTFE纤维的细度较大且纤维截面不规整。本研究引入液体冷却技术,通过降低膜裂温度来调控膜裂纤维结构和性能。研究...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纤维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工业烟尘过滤材料领域。现有PTFE纤维的细度较大且纤维截面不规整。本研究引入液体冷却技术,通过降低膜裂温度来调控膜裂纤维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温度下(135℃、50℃、25℃和10℃),随着温度降低,PTFE膜裂纤维平均直径从41.64μm降至26.68μm、再增至31.84μm,纤维结晶度从63.26%逐步降至53.29%,纤维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度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可为制备微细结构PTFE纤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纤维 烧结膜 液体冷却 膜裂
下载PDF
多西他赛注射液在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中棕榈酸及硬脂酸迁移量的测定
11
作者 王悦雯 刘言 《天津药学》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建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相容性研究中棕榈酸及硬脂酸迁移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FFAP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170℃保持2 min,10℃/min速率升高至240℃,保持11 min,流速:2 ml/min... 目的:建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相容性研究中棕榈酸及硬脂酸迁移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FFAP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170℃保持2 min,10℃/min速率升高至240℃,保持11 min,流速:2 ml/min;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为FID,温度260℃。结果:棕榈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分别在0.1959~195.86μg/ml(r=0.9999)、0.1918~191.85μg/ml(r=0.999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棕榈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6%(RSD为0.42%)和96.53%(RSD为0.45%);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的检测限分别为58和98 ng/ml。3批样品5个时间点硬脂酸的迁移量为15.21~26.35μg/ml,棕榈酸的迁移量为12.82~16.26μg/ml。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多西他赛注射液在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注射液 注射液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溴化丁基橡胶塞 棕榈酸 硬脂酸 棕榈酸甲酯 硬脂酸甲酯 迁移量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环氧树脂与聚四氟乙烯表面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王胜辉 刘华琦 +3 位作者 耿辉 马康 孙凯旋 律方成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0,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绝缘子的表面性能,以环氧树脂和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表面能测试,获得不同材料绝缘子的粘附特性,然后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粒径金属微粒在自然粘附状态下对绝缘子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绝缘子... 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绝缘子的表面性能,以环氧树脂和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表面能测试,获得不同材料绝缘子的粘附特性,然后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粒径金属微粒在自然粘附状态下对绝缘子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绝缘子的表面能为30.44 mJ/m^(2),低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表面能,PTFE的黏度更小;随着附着在绝缘子表面的金属微粒粒径的减小,环氧树脂和PTFE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逐渐增大,且两种材料的绝缘子沿面闪络性能相近;采用PTFE界面取代原有的环氧树脂界面,可以减少由金属微粒引起的绝缘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表面性能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杨波 韩泽奎 +4 位作者 代浩然 张亮 臧旖欣 王心彧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1-459,共9页
目的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 目的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光选区熔融打印未处理(CON)、机械抛光(MP)、低粒径喷砂(SB)、成品钛加强致密性聚四氟乙烯膜(TRDP),分析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官能团、物相组成。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培养后各组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评估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体外抗菌能力。结果PMTM组表面形成稳定结合、高纯度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使改性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微米尺度粗糙度下降,高度疏水。CON组表面细菌量最多(P<0.001),MP、SB组表面细菌黏附数量较低。PMTM及TRDP组细菌黏附量相对最低,两者抗细菌黏附效果相近(P>0.05)。结论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可以抑制细菌黏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钛网 聚四氟乙烯 引导骨再生 表面处理 抗菌性能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基板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14
作者 谢苏江 梁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采用湿法混合、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氮化硼纳米片(BNNSs)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基板,研究了羟基化处理、硅烷偶联剂(KH-792)、氟碳表面活化剂(FC-4430)及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处理对BNNSs分散性及复合基板力学性能、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湿法混合、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氮化硼纳米片(BNNSs)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基板,研究了羟基化处理、硅烷偶联剂(KH-792)、氟碳表面活化剂(FC-4430)及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处理对BNNSs分散性及复合基板力学性能、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FC-4430和PFA对羟基化BNNSs进行功能化处理可以得到性能较优异的复合基板,BNNSs质量分数为8%时,BNNSs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基板的介电常数为2.44,介电损耗为0.00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聚四氟乙烯 复合基板 介电性能
原文传递
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助挤剂结构的中红外光谱研究
15
作者 于宏伟 吴雨靓 +3 位作者 常美玲 郭子祺 杜晓静 张美环 《润滑油》 CAS 2023年第5期25-35,共11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助挤剂的结构研究。试验发现,助挤剂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3)-助挤剂结构、ν_(asCH2)-助挤剂结构、ν_(sCH3)-助挤剂结构、ν_(sCH2)-助挤剂结构、ν_(C=O-助挤剂结构)、δ_...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助挤剂的结构研究。试验发现,助挤剂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3)-助挤剂结构、ν_(asCH2)-助挤剂结构、ν_(sCH3)-助挤剂结构、ν_(sCH2)-助挤剂结构、ν_(C=O-助挤剂结构)、δ_(CH2)-助挤剂结构、δ_(asCH3)-助挤剂结构、δ_(sCH3)-助挤剂结构和ρ_(CH2)-助挤剂结构,表明助挤剂的化学结构主要包括长碳链烷烃和羰基官能团。该项研究为探索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中的助挤剂结构建立了一个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聚四氟乙烯 助挤剂 结构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漂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小龙 刘波 +5 位作者 姚权卫 王飞 王高强 倪福容 邢华艳 龚蓉 《有机氟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46-48,56,共4页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良的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不粘和生理惰性的高性能材料,在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阳离子的引入使其出现“漂黄”现象。通过显色表征对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漂黄”现象...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良的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不粘和生理惰性的高性能材料,在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金属阳离子的引入使其出现“漂黄”现象。通过显色表征对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漂黄”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出现的“漂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分散浓缩液 显色表征 络合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微粉表面改性对氢化丁腈橡胶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彬 董勇修 +2 位作者 刘显贞 顾兆磊 陈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锌对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聚四氟乙烯对氢化丁腈橡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与织物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PTFE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甲基丙烯酸锌;随着甲基丙烯... 采用甲基丙烯酸锌对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聚四氟乙烯对氢化丁腈橡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与织物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PTFE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甲基丙烯酸锌;随着甲基丙烯酸锌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硬度增加;磨耗体积从71 mm^(3)降为28 mm^(3),胶料耐磨性得以改善;硫化胶与尼龙弹力布的剥离强度从1.8 N/mm提升到3.1 N/mm。综上所述,采用甲基丙烯酸锌改性PTFE能提高胶料的力学性能以及与织物之间的粘合强度,达到了改善聚四氟乙烯与橡胶之间粘合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甲基丙烯酸锌 氢化丁腈 粘合性能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的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18
作者 廖琪琪 李成才 +6 位作者 刘国金 朱海霖 郭玉海 高达利 姜超 权慧 张师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在众多水处理技术中,膜分离作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分离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具有耐化学腐蚀性、抗老化耐力和高热稳定性等特点,是膜分离技术中绝佳的分离...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在众多水处理技术中,膜分离作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分离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具有耐化学腐蚀性、抗老化耐力和高热稳定性等特点,是膜分离技术中绝佳的分离材料。但PTFE膜的强疏水性限制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PTFE材料的亲水改性方法并将其归纳为2种改性机制,综述了亲水改性PTFE膜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膜分离技术 亲水改性 水处理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