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4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体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膜分层结构的形成分析
1
作者 王宏 徐阳 +2 位作者 宋明玉 杜泽静 魏取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熔体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具有明显的分层行为。利用高速摄影观察纺丝过程中PET熔体射流末梢沉积位置的变化,测量各圆形分层薄膜的半径、质量及纤维分布,借助扫描电镜探讨各层纤维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纤... 熔体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具有明显的分层行为。利用高速摄影观察纺丝过程中PET熔体射流末梢沉积位置的变化,测量各圆形分层薄膜的半径、质量及纤维分布,借助扫描电镜探讨各层纤维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纤维膜中电荷的积累,PET射流间隔性地在纤维膜中心与边缘往返沉积,在纤维膜间形成具有分离作用的"束缚层"纤维,从而纤维膜形成分层结构;90min所纺纤维膜由内及外可自由分成13层同心圆薄膜,各纤维薄膜层半径线性增加,而质量波动性分段增加,且外层纤维膜表现为"中心薄、边缘厚";各层薄膜内纤维平均直径约为2μm且分布均匀,由内及外各层薄膜纤维平均直径因电势差减小而略有增加,内层薄膜中纤维因面积较小且较厚,散热时间短而形成粘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束缚层 分层结构
下载PDF
熔体静电纺的电场分布对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2
作者 王宏 杜泽静 +2 位作者 颜奥林 徐阳 魏取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熔体静电纺可自组装三维锥状纤维膜。借助ANSYS软件模拟熔体静电纺反纺工艺不同参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接收板面积)条件下的电场分布,探讨电场分布对熔体静电纺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几何结构与纤维形貌的影响。... 熔体静电纺可自组装三维锥状纤维膜。借助ANSYS软件模拟熔体静电纺反纺工艺不同参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接收板面积)条件下的电场分布,探讨电场分布对熔体静电纺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几何结构与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喷嘴-平板结构模型中,提高电压将整体增强空间电场强度,同时电场不均匀性也被放大,所纺三维PET纤维膜尺寸(底面积、厚度、质量)有所增加,纤维膜锥角变小,纤维直径明显下降;接收距离的改变对接收板表面的电场影响显著,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加,纤维膜尺寸有所减小,当接收距离较小时,纤维膜顶端锥角仅为56°,而纤维直径变化不大;接收板面积的缩小可以改善喷嘴与接收板间及接收板表面电场分布的均匀性,纤维膜尺寸增加,纤维膜锥角逐渐变小,纤维膜表面的镂空现象明显,所纺纤维平均直径稍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 电场分布 三维自组装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几何结构 形貌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拉伸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3
作者 曾兵 高志明 +1 位作者 江渊 李鑫 《纺织科学研究》 2006年第2期48-52,共5页
针对目前高品质产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开发,围绕拉伸过程这一聚集态结构控制的关键环节,分析了拉伸温度、应变速率、热定型温度和张力对纤维取向、解取向和结晶等结构变化的影响。目的是为理解PET纤维在被拉伸过程中其结... 针对目前高品质产业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开发,围绕拉伸过程这一聚集态结构控制的关键环节,分析了拉伸温度、应变速率、热定型温度和张力对纤维取向、解取向和结晶等结构变化的影响。目的是为理解PET纤维在被拉伸过程中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为工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拉伸 结构变化
下载PDF
在激光辐照下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元杰 李鑫 +2 位作者 宋青 吴立衡 吴大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9-311,共3页
The effect of heating modes in drawing proces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ET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Sample B was prepared by drawing amorphous as\|spun PET filaments under laser radiation. A CO\-2 laser (λ... The effect of heating modes in drawing proces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ET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Sample B was prepared by drawing amorphous as\|spun PET filaments under laser radiation. A CO\-2 laser (λ=10.6?μm, 30 W) was used for this purpose, and the diameter of its radiation area was about 3 mm. The feeding speed of the filaments was 50 m/min, and the draw ratio was 5\^0. Sample A was prepar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except the heating mode, the filaments were heated by hot rolls. Some difference i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found for the two samples.Sample B exhibited high tenacity (0\^8 GPa),elongation(9\^2%) and toughness (0\^047 GPa).The latter was about 1\^8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sample A.Both of the samples were obviously oriented.WAXD and density measurements showed the crystallinity and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sample B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sampl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聚对二甲酸 纤维 结构 力学性能 分子链 C02
下载PDF
改性纤维素纳米晶补强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5
作者 傅国娟 胡嵩 史新妍 《弹性体》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了应对塑料废物的堆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以生物可降解性塑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采用新型纳米填料(聚乙酸乙烯酯接枝改性的纤维素纳米晶,简称CNC-PVAc)作为补强材料,探究了其用量对PBAT复合材... 为了应对塑料废物的堆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以生物可降解性塑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采用新型纳米填料(聚乙酸乙烯酯接枝改性的纤维素纳米晶,简称CNC-PVAc)作为补强材料,探究了其用量对PBAT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C-PVAc在PBAT中实现了纳米级分散,改变了PBAT的结晶动力学,提高了PBAT/CNC复合材料结晶结构的完整性;随着CNC-PVAc用量增加,PBAT/CNC的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NC-PVAc用量为1份时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18.7 MPa,相比于纯PBAT,提高了49.6%;适量CNC-PVAc的加入提高了PBAT的阻隔性能,在保证PBAT可降解的基础上实现了PBAT综合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对苯二甲酸 改性纤维素纳米晶 纳米填料
下载PDF
硬模板法构筑多孔高吸湿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6
作者 胡超凡 顾殿宽 +4 位作者 吴伟 韩俊峰 李继丰 封其春 杜兆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7,共7页
本研究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CaCO_(3)微粒共混制备成母粒,经熔融纺丝和酸处理制得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的回潮率达到1.36%,这是公定回潮率的4.5倍。所制... 本研究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CaCO_(3)微粒共混制备成母粒,经熔融纺丝和酸处理制得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的回潮率达到1.36%,这是公定回潮率的4.5倍。所制备的多孔再生PET纤维具有孔隙分布均匀、可纺性高和亲水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二甲酸 多孔纤维 回潮率 CaCO_(3) 熔融纺丝
下载PDF
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中低聚物析出机制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谢艳霞 张唯强 +4 位作者 徐亚宁 赵书涵 尹雯萱 张文强 韩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 为分析商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原因,筛选低聚物脱落性能差别显著的2种短纤维进行溶剂萃取和热诱导,制得萃取纤维、热诱导纤维和低聚物,基于其外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等测试,分析低聚物结构组分及其析出规律与原理。结果表明:2种萃取低聚物的主要成分均为环状三聚体(C 3)和少量PET微晶聚合物,表面低聚物较多的PET短纤维(HM)含有可能是环状四聚体(C 4)的高熔点低聚物;HM低聚物的C 3和PET微晶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146.7℃;C 3在短纤维、萃取低聚物和高温过程分别主要以A、B和A/B混合型晶型存在,HM低聚物的A和B型C 3的熔点相对较高,分别为173.5和314.5℃;2种纤维的低聚物含量相近,与表面低聚物较少的PET短纤维(LM)相比,HM短纤维的结晶度相对偏低11.25%,其A型C 3含量相对偏少,熔点偏高1.7℃,B型C 3的熔点偏高1.9℃,且含二甘醇残基的环聚物含量相对略高;对2种纤维在140~200℃进行热空气热诱导1 h发现,在140、160和180℃时,低聚物析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HM短纤维析出明显较少,在200℃时低聚物析出量均快速增多,晶型和数量均趋于一致;热诱导作用是影响低聚物析出的主要因素,纤维后加工的热处理条件、纤维结晶度和聚合过程中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可能是析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纤维 物析出 热诱导 环状三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纬编运动T恤面料的热湿舒适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晨曦 万爱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为研究不同组织结构参数的纬编单面面料对运动休闲T恤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开发了13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纬编单面针织物。通过对PBT/PET纬编单面针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热阻、水分蒸发速率和液态水分... 为研究不同组织结构参数的纬编单面面料对运动休闲T恤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开发了13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纬编单面针织物。通过对PBT/PET纬编单面针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热阻、水分蒸发速率和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这5个指标进行测试,探究织物组织结构和单丝线密度对织物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及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在表征5个单项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聚类分析对这13款纬编单面运动T恤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单丝线密度、孔隙率以及面密度与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显著相关;组织结构为平纹、单面提花(1)和单珠地网眼的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较好,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运动休闲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单面T恤面料 热湿舒适性 透气性 透湿率 聚对二甲酸/聚对二甲酸纤维
下载PDF
聚合松香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9
作者 钱裕洁 王文刚 +4 位作者 皮秋月 王艳红 侯秀良 徐荷澜 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2,共11页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降低,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PBAT的非均相成核效应,提高了PLA的结晶温度,并在30%PR时观测到了直径小于2μm的微纤结构。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最多提高了近600%,同时断裂强度不仅得到了保留,还提升了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酸丁-对苯二甲酸) 合松香 增容 共混纤维
下载PDF
熔融静电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宏 徐阳 +2 位作者 王肖娜 杜远之 李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127,共6页
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超细纤维膜,应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纺丝主要工艺参数对熔融电纺PET超细纤维直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本实验装置条件下可实现熔融电纺工艺的有效调控,纤维直径随着纺丝电压的升高呈现下降... 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超细纤维膜,应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纺丝主要工艺参数对熔融电纺PET超细纤维直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本实验装置条件下可实现熔融电纺工艺的有效调控,纤维直径随着纺丝电压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纤维随接收距离的增加和熔体温度的上升均表现为先变细后变粗;喂料气压的增加会增大纤维直径;提高纺丝环境温度至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纤维平均直径明显下降。在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下(纺丝电压27 kV,接收距离7 cm,熔体温度255℃,环境温度70℃,依靠聚合物自重喂给)制备的PET超细纤维均直径小于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静电纺 聚对二甲酸超细纤维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温度对酶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降解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伊科拉木·艾克然木 曹宇飞 +4 位作者 邢皓 丁于敬 罗宇政 韦韧 张一飞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84-293,共10页
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酶法降解及循环利用备受关注.PET的酶法降解是在不可溶聚合物表面发生的界面催化过程,酶通过水解PET聚合物表面上可及的酯键,将聚合物逐渐分解成单体.反应温度可以从酶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以及PET材... 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酶法降解及循环利用备受关注.PET的酶法降解是在不可溶聚合物表面发生的界面催化过程,酶通过水解PET聚合物表面上可及的酯键,将聚合物逐渐分解成单体.反应温度可以从酶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以及PET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性等多个方面影响PET的降解过程,是影响PET酶法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入了解温度对PET酶降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调控机制,对PET降解酶的发掘与改造和酶法降解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叶枝堆肥角质酶(LCC)的突变体WCCG为例,详细研究了温度对WCCG降解低结晶度PET(结晶度7.6%)和高结晶度(结晶度30%)PET微颗粒的影响.通常认为PET的酶促降解需要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70℃)附近或以上进行.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降解速率,并利用阿伦尼乌斯公式作图.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在45℃(低于通常认为的Tg,b值约20℃)附近时,反应活化能突然降低,说明此时PET微颗粒表面的玻璃化转变已经开始,酶促降解已经能够有效进行,表现出酶解PET的界面催化特征.当温度高于75℃时,PET降解速率迅速降低,酶受热失活.研究还发现,WCCG存在热激活现象:通过将WCCG在不同温度下温育一段时间后在60℃下进行活性测定,WCCG在50-70℃范围内温育后活性显著提高;在70℃下温育4 h后其降解低结晶度PET的活性提高约1倍,同时对小分子底物4-硝基苯酚丁酯的活性也有明显提高.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检测了WCCG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WCCG中的α-螺旋含量显著减少而β折叠含量增加,酶分子疏水性提高,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单分子力谱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WCCG较处理前的酶与PET薄膜之间的粘附力从88 pN提高到150 pN.因此,WCCG的热激活是其本征催化活性改善和酶与PET表面吸附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WCCG在高结晶度PET的降解中也存在类似热激活现象.此外,在长时间的降解反应中,无定形区域的PET链段在相对较高的降解温度下逐渐进一步结晶,导致酶催化降解速率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综上所述,温度对酶催化PET降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包括:PET表面的玻璃化转变、酶的热激活、酶的热失活、温度导致的PET材料再结晶,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说明酶促PET降解的温度依赖的复杂性.未来的研究除了继续挖掘和设计高活性、高稳定的PET水解酶外,还应提高酶在45到70℃范围内的催化活性并关注降解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酶法降解 酶的热激活 活化能 表面玻璃化转变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红原 田明 张立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918,共6页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ω)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ET熔体的G′远小于G″,h很小,PET熔体的形变主要来源于分子链的滑移;GF可同时提高PET熔体的G′和G″,但对G′的贡献略大,PET熔体的tanδ变小,h变大;EGMA可显著提高PET-30%GF(w(GF)=30%)熔体的G′和G″,但对G′的影响远大于G″,添加很少量的EGMA可使PET-GF熔体的tanδ迅速降低,PET-GF熔体形变中弹性形变的比例增大,同时PET-GF熔体的h(尤其在低角频率区)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玻璃纤维 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复合材料 动态流变 模量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萍 吴德峰 +2 位作者 邱明敏 张明 王江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89,共6页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rPET/GF)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利用Halpin-Tsai模型、Krenchel-COX模型和Kelly-Tyson模型探讨了GF的近程和远程结构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rPET/GF)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利用Halpin-Tsai模型、Krenchel-COX模型和Kelly-Tyson模型探讨了GF的近程和远程结构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F对rPET具有较为显著的增强、增韧效果。当玻璃纤维含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以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45%、113%和84%;长径比和取向度是影响rPET/GF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结构参数;Halpin-Tsai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rPET/GF复合材料中GF的有效长径比;而相比于Krenchel-COX方程,由Kelly-Tyson方程获得的GF的取向度更接近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对二甲酸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十四烷二酸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流变及可纺性研究
14
作者 常玉 周倩 +3 位作者 夏峰伟 朱兴松 戴志彬 李爽 《合成技术及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6-21,40,共7页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改性单体十四烷二酸添加量对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流变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共聚酯表观黏度(ηa)、黏流活化能(Eη)和非牛顿指数(n)与剪切温度及剪切速率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共聚酯的熔融纺丝性能。...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改性单体十四烷二酸添加量对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流变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共聚酯表观黏度(ηa)、黏流活化能(Eη)和非牛顿指数(n)与剪切温度及剪切速率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共聚酯的熔融纺丝性能。结果表明:共聚酯属于典型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ηa和Eη随十四烷二酸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温度升高,非牛顿指数n值变大,在270、275、280℃时共聚酯n值均略低于空白PET;在285℃,十四烷二酸添加量为4%的共聚酯n值与空白PET相当。共聚酯的结构黏度指数(Δη)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85℃时,十四烷二酸添加量为4%的共聚酯与空白PET的Δη值相当。随着十四烷二酸添加量增加,组件压力下降,纺丝机负荷下降。与常规聚酯相对比,十四烷二酸改性共聚酯纤维基本能够符合服用纤维的强伸性能指标,表现出较好的可纺性,并且纤维的柔软程度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十四烷 改性 流变性能 非牛顿指数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功能纤维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15
作者 汪多仁 《河北纺织》 2011年第3期41-59,共19页
全文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功能纤维的性能,生产的主要技术路线与最佳的操作条件及有关进展情况。对现工业化运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功能纤维主要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发... 全文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功能纤维的性能,生产的主要技术路线与最佳的操作条件及有关进展情况。对现工业化运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功能纤维主要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扩大应用范围等的前景与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功能纤维 开发 应用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SrAl_(2)O_(4):Eu^(2+),Dy^(3+)含杂纤维醇解及其回收产物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云珍 朱亚楠 +2 位作者 葛明桥 孙同明 张欣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4,共11页
为提高废弃含杂纤维的回收率,以废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含杂纤维(PET/SrAl_(2)O_(4):Eu^(2+),Dy^(3+))为研究对象,采用乙二醇醇解联合热乙醇的方法,探究含杂纤维的醇解性能并回收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及PET醇解... 为提高废弃含杂纤维的回收率,以废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含杂纤维(PET/SrAl_(2)O_(4):Eu^(2+),Dy^(3+))为研究对象,采用乙二醇醇解联合热乙醇的方法,探究含杂纤维的醇解性能并回收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及PET醇解产物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通过改变乙二醇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探讨乙二醇醇解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光光度测色仪、长余辉亮度仪等对醇解产物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热稳定性能、余辉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乙二醇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均不会改变发光材料SrAl_(2)O_(4):Eu^(2+),Dy^(3+)的物相结构;当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180 min时,含杂纤维的醇解率达到100%,此时SrAl_(2)O_(4):Eu^(2+),Dy^(3+)的回收率为93%,初始亮度为3.906 cd/m^(2),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的回收率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 含杂纤维 醇解 产物回收 发光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81
17
作者 张国耀 易国祯 +6 位作者 吴立衡 徐翔 宋青 杨宇 金剑 钟淑芳 漆宗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状硅酸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天然蒙脱土矿物经有机离子修饰剂处理后,参与PET的缩聚反应.TEM测定证实蒙脱土在PET中的层厚分布为30~... 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状硅酸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天然蒙脱土矿物经有机离子修饰剂处理后,参与PET的缩聚反应.TEM测定证实蒙脱土在PET中的层厚分布为30~50nm.蒙脱土不影响PET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利用DSC、WAXD、SALS和偏光显微镜测定了PET/蒙脱土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形态,说明PET/蒙脱土有着很快的结晶速率,不能生成球晶结构,一般只能生成结构不完整的微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聚对二甲酸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十溴二苯乙烷协同三氧化二锑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荣勋 李超勤 +3 位作者 李少香 邵华 孙文强 刘光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共3页
以十溴二苯乙烷 (DBDPE)和三氧化二锑 (Sb2 O3 )作为复合阻燃剂 ,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阻燃剂对PBT的燃烧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其对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阻燃剂DBDPE/Sb2 O3 对... 以十溴二苯乙烷 (DBDPE)和三氧化二锑 (Sb2 O3 )作为复合阻燃剂 ,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阻燃剂对PBT的燃烧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其对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阻燃剂DBDPE/Sb2 O3 对PBT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热稳定性能基本不变 ,而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随阻燃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 三氧化 PBT 聚对二甲酸 阻燃性能 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勇 吴春红 +3 位作者 冯增国 刘凤香 张爱英 王连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6-381,共6页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 -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PBCG) ,用 NMR,GPC,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GPC分析显示 ,共聚物分子量均具有较为对称的单峰分布 ,多分散性指数低于 1 .70 .1 3C NMR谱结果表明 ,随 PCT摩尔分数 ( x PCT)从 1 0 %增至 60 % ,PBT平均序列长度由 4.0 2降到 1 .41 ;而 PCT平均序列长度则由 1 .1 7升至 2 .5 0 ,二者呈无规分布 .受硬段平均序列长度及结晶能力影响 ,硬段熔点及结晶度在 x PCT为 2 0 %~ 3 0 %处均达到最小值 ,可能是硬段间形成共晶所致 .TGA分析显示 ,引入芳香族聚酯组分 PCT确可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测试说明 ,降低结晶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延伸率 ,相反 ,则有助于增强弹性模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co-对苯二甲酸环己烷甲醇)-b- 嵌段共 合成 结构表征 熔融缩 力学性能 热分析 序列结构分析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兴松 周倩 +1 位作者 李爽 王余伟 《合成技术及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制品的耐热性能,以对苯二甲酸(PTA)、异山梨醇(ISB)、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制品的耐热性能,以对苯二甲酸(PTA)、异山梨醇(ISB)、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PCIT)共聚酯,考察ISB/CHDM比例对酯化及缩聚反应速率和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共聚酯的热性能,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了共聚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ISB添加量增加、CHDM添加量减少,酯化表观活化能增加、酯化及缩聚反应速率减缓、共聚酯b值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升高、热降解速率加快、力学性能下降,但共聚酯在ISB含量为22.8%时,仍保持缺口冲击强度高于130 J/m、断裂伸长率大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1 4-环己烷甲醇-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 动力学 多元共 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