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酸酯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内应力分布及改善工艺
1
作者 代战胜 蒋晶 何佳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101,共6页
聚碳酸酯(PC)注塑制品出模后在无外加约束条件下内部应力得不到松弛释放,易导致制品产生开裂,严重影响制品的服役性能。为探究PC制品内应力分布规律,找到有效降低内应力的工艺措施,基于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工艺和自行设计制造的带有... 聚碳酸酯(PC)注塑制品出模后在无外加约束条件下内部应力得不到松弛释放,易导致制品产生开裂,严重影响制品的服役性能。为探究PC制品内应力分布规律,找到有效降低内应力的工艺措施,基于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工艺和自行设计制造的带有半圆形加强筋的平板试验模具,结合光弹法和溶剂检测法,研究GAIM制品内应力的分布特点,讨论注气压力和气体保压压力两种工艺参数对GAIM制品内应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两种改善制品内应力的工艺方法。研究发现:通过光弹法观测到的应力条纹分布与溶剂浸泡后的裂纹开裂区域一致,即GAIM制品末端及边缘处内应力较大,沿气道两侧应力分布较均匀;较高的注气压力和较低的气体保压压力可以更加有效减小GAIM制品的内应力;通过对GAIM制品24 h即时退火和延长二次注气的卸压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制品内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聚碳酸酯 工艺参数 内应力 退火
下载PDF
聚碳酸酯超低温冷却车削表面形貌试验研究
2
作者 包锐 刘阔 +5 位作者 张杰 韩灵生 李建明 左月帅 刘海波 王永青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针对聚碳酸酯加工时存在的耐热性差、变形、溶胀等问题,分别在干切削、水冷和超低温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聚碳酸酯的车削试验,并分析了材料加工表面的形貌,从分子链弛豫时间、银纹产生和脆-韧性转变的角度解释了加工表面形貌的差异。研究发... 针对聚碳酸酯加工时存在的耐热性差、变形、溶胀等问题,分别在干切削、水冷和超低温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聚碳酸酯的车削试验,并分析了材料加工表面的形貌,从分子链弛豫时间、银纹产生和脆-韧性转变的角度解释了加工表面形貌的差异。研究发现,聚碳酸酯干切削表面产生大量粗大银纹,水冷切削表面产生大量细密银纹,超低温冷却切削表面银纹较少,因此超低温冷却对提高聚碳酸酯的加工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超低温冷却切削 银纹 加工表面形貌
下载PDF
氮化硼/磷杂菲三嗪化合物阻燃导热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俊 奚望 +4 位作者 钱立军 周凤帅 邱勇 王靖宇 张志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氮化硼(BN)/磷杂菲三嗪化合物(TAD)构建了阻燃导热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能够有效提高PC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BN添加量为20%,TAD含量为3%时,PC/20BN/3TAD复... 基于氮化硼(BN)/磷杂菲三嗪化合物(TAD)构建了阻燃导热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能够有效提高PC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BN添加量为20%,TAD含量为3%时,PC/20BN/3TAD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测试达到UL 94 V-0级,极限氧指数达到35.1%;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证明了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有效燃烧热等性能参数,并且二者在凝聚相中可以发挥出色的协同成炭效果,赋予PC复合材料优异的阻燃特性;从导热性能测试方面来看,BN/TAD阻燃导热复合体系的导热系数较纯PC相比提高了320%,获得了兼具优异阻燃特性和出色导热性能的PC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阻燃 导热性 协同成炭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高温中的准静态压缩强度
4
作者 李嘉 刘慧慧 +2 位作者 曹文静 顾伯洪 孙宝忠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选择碳纤维平纹织物、碳纤维单向布分别和聚碳酸酯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平纹层合板、单向板和正交层合板,并自制的高温装置与MTS(Material Testing System)搭配使用,研究上述三种复合材料在20℃、120℃、150℃、18... 选择碳纤维平纹织物、碳纤维单向布分别和聚碳酸酯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平纹层合板、单向板和正交层合板,并自制的高温装置与MTS(Material Testing System)搭配使用,研究上述三种复合材料在20℃、120℃、150℃、180℃四种温度下的面外准静态压缩行为,分析结构和温度对性能的影响,探究不同条件下的失效模式。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平纹层合板的最大应力值和压缩模量与正交层合板接近,均高于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单向板;且温度对三种复合材料的面外准静态压缩性能有很大影响,随温度升高,准静态压缩模量和最大应力值都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热塑性 高温 准静态压缩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振浩 王远榕 +4 位作者 覃珊珊 袁晴晴 刘继 杨金云 卢海峰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传统双酚A型聚碳酸酯存在阻燃性能低、易开裂、表面抗划伤能力差等缺点,使用有机硅进行改性可显著提高聚碳酸酯的相关性能。本文综述了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物理、化学方法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双酚A 聚碳酸酯
下载PDF
聚碳酸酯挤压形变力学行为有限元模拟
6
作者 王博伦 王韬 +5 位作者 霍钟祺 孙琦伟 李茂源 张云 陈宇宏 颜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9,共10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聚碳酸酯在中应变率下挤压形变的力学行为。基于DSGZ本构模型,开展聚碳酸酯圆柱单轴压缩形变有限元模拟,对比模拟与实验结果,计算模型预测准确度,分析材料压缩形变后的多物理场分布,验证模型对压缩力学响应预测的...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聚碳酸酯在中应变率下挤压形变的力学行为。基于DSGZ本构模型,开展聚碳酸酯圆柱单轴压缩形变有限元模拟,对比模拟与实验结果,计算模型预测准确度,分析材料压缩形变后的多物理场分布,验证模型对压缩力学响应预测的有效性。模拟聚碳酸酯平板在侧向受限挤压模式下的固态形变,获得了制件的力学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单轴压缩模拟与实验应力-应变曲线吻合度高,DSGZ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压缩弹-塑性形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圆柱单轴压缩形变与平板挤压形变模拟中,材料整体变形均匀,应力响应温度变化比响应应变率变化更敏感。模拟结果有效地反映了聚碳酸酯挤压形变力学特性,可成为聚碳酸酯挤压形变工程实现的重要依据,为材料强化及其在飞机座舱透明件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挤压形变 本构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聚碳酸酯、聚乙烯微塑料对小鼠小肠结构与屏障基因的影响
7
作者 苏绮玲 黄安琪 +6 位作者 黄敏仪 邓映玲 梁威 杨敏 陈沿君 吴江 康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目的探究食源性微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olythylene,PE)对小鼠小肠结构、肠道屏障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的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对照组),高浓度PE(30 g/kg鼠粮)添加组(HPE组),高浓度PC(30 g/kg鼠粮)添加组(HPC组)... 目的探究食源性微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olythylene,PE)对小鼠小肠结构、肠道屏障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的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对照组),高浓度PE(30 g/kg鼠粮)添加组(HPE组),高浓度PC(30 g/kg鼠粮)添加组(HPC组),低浓度PE(3 g/kg鼠粮)添加组(LPE组),低浓度PC(3 g/kg鼠粮)添加组(LPC组),饲喂4周。剖检,采集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微塑料对小肠显微结构的影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小鼠各肠段屏障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小鼠普遍绒毛高度降低、表面积减小,隐窝深度增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变小,结果呈剂量依赖的关系。与PC组相比,PE组对小肠的显微结构影响更显著。PC、PE会使小鼠十二指肠、回肠屏障基因Claudin-1、Claudin-2、Claudin-7的表达量大部分下调,而小鼠空肠屏障基因Claudin-1、Claudin-2、Claudin-7、Claudin-15、Zone occludens 1(ZO-1)的表达量大部分上调。PC、PE微塑料使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屏障基因Occludin表达量大部分都上调。结论PC、PE损伤了小鼠小肠显微结构,改变了肠道屏障基因的表达,调节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聚碳酸酯 聚乙烯 小鼠 小肠结构 肠道屏障基因
原文传递
山梨醇杂质对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聚合的影响
8
作者 范期程 王亚宁 +2 位作者 郭明法 乌婧 王华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53,共8页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PIC)是一类理想的可替代传统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异山梨醇(IS)中的痕量杂质会干扰聚合反应,导致产物分子量低、易黄变,产业化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探究杂质对PIC聚合...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PIC)是一类理想的可替代传统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异山梨醇(IS)中的痕量杂质会干扰聚合反应,导致产物分子量低、易黄变,产业化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探究杂质对PIC聚合的影响可为其性能优化提供思路。以异山梨醇和碳酸二苯酯(DPC)作为原料,乙酰丙酮锂作为催化剂,通过熔融酯交换缩聚法成功制备了PIC,黏均分子量(Mη)达40180,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可高达174℃。通过反向添加法结合碳酸酯交换反应动力学探究了山梨醇杂质对PIC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的存在会显著降低PIC的聚合反应速率(k′)和分子量,山梨醇含量为异山梨醇及杂质物质的量总量的1%时,Mη降低了22042。并且随着山梨醇含量的增多,PIC由淡黄色逐渐变成棕黑色。此外,山梨醇的增多会使PIC的T g以及热稳定性出现轻微的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醇 山梨醇 聚碳酸酯 酯交换动力学 杂质
下载PDF
聚碳酸酯基安全证件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初探
9
作者 王舒 刘晓丹 +1 位作者 林江恒 王旭 《中国防伪报道》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聚碳酸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寿命以及无可比拟的激光刻蚀质量,在欧美等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身份证件中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聚碳酸酯基安全证件的设计与制作技术进行初步探索,重点论述了相关组件和工艺要素,包... 聚碳酸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寿命以及无可比拟的激光刻蚀质量,在欧美等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身份证件中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聚碳酸酯基安全证件的设计与制作技术进行初步探索,重点论述了相关组件和工艺要素,包括激光全息防伪膜的应用、防伪层压钢板、CLI/MLI柱透镜光栅阵列特性参数的选择、证件结构设计要点。举例设计了一种聚碳酸酯基安全证件结构,并对证件层压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层压后证件的翘曲度、层间结合牢度、动态弯扭应力、耐化学性能以及激光全息防伪特征等测试结果表明,证件基本物化性能满足国际ISO 7810标准,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激光刻蚀 激光全息防伪膜 柱透镜光栅阵列 CLI/MLI
下载PDF
科思创推出含化学回收原材料份额的聚碳酸酯&携手合作伙伴打造车用塑料回收闭环
10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259,共2页
(1)全球首发模克隆~? RP聚碳酸酯科思创在CHINAPLAS 2024国际橡塑展期间全球首发了模克隆~? RP聚碳酸酯,该系列产品基于质量平衡法生产,含消费后化学回收原材料份额。该聚碳酸酯系列的相关原材料的开发与供应由科思创与供应商芬兰耐思... (1)全球首发模克隆~? RP聚碳酸酯科思创在CHINAPLAS 2024国际橡塑展期间全球首发了模克隆~? RP聚碳酸酯,该系列产品基于质量平衡法生产,含消费后化学回收原材料份额。该聚碳酸酯系列的相关原材料的开发与供应由科思创与供应商芬兰耐思特公司(Neste)和北欧化工(Borealis)共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质量平衡法 车用塑料 科思 化学回收 系列产品 供应商 北欧化工
原文传递
Interstate推出再生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产品,在确保性能的同时提升可持续性
11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5,共1页
为了回应制造商寻求具有与传统、不太环保的选择同等性能的可持续材料,材料行业正在迎难而上,创新并提供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材料。回收材料通常会失去一些理想的物理特性。然而,对于那些希望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环境足迹的... 为了回应制造商寻求具有与传统、不太环保的选择同等性能的可持续材料,材料行业正在迎难而上,创新并提供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材料。回收材料通常会失去一些理想的物理特性。然而,对于那些希望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环境足迹的塑料制造商来说,Interstate先进材料公司现在提供Renovo^(TM)系列:不妥协的可持续材料。Renovo-MPC^(TM)是一种可持续聚碳酸酯片材,由回收的消费后材料制成。它的耐用性与标准聚碳酸酯相当,其抗冲击能力比玻璃高出200倍,同时保持相同的光学透明度和透光率。对于某些应用,它还有资格获得LEED材料和资源积分。Renovo-MPC^(TM)非常适合耐用窗户、天窗、机械安全防护罩和建筑玻璃等用途,可有效替代通用聚碳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建筑玻璃 聚苯乙烯 透光率 回收材料 抗冲击能力 耐用性 MPC
下载PDF
相对分子质量和退火处理对聚碳酸酯力/热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许雪婷 王韬 +4 位作者 孙琦伟 王博伦 葛勇 郎建林 颜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文中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碳酸酯在经历退火处理后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变化,深入分析了相对分子质量和退火处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未退火状态下抗拉伸断裂性能和冲击性能更优,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和退火处理会提升... 文中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碳酸酯在经历退火处理后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变化,深入分析了相对分子质量和退火处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聚碳酸酯未退火状态下抗拉伸断裂性能和冲击性能更优,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和退火处理会提升拉伸强度与弯曲性能。光弹应力分析显示,高分子量未退火聚碳酸酯的残余应力高,冲击断面表现为韧性断裂,对应冲击强度高。动态力学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发现,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碳酸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链段运动更加趋于弹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 聚碳酸酯 退火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可降解两性离子聚碳酸酯纳米胶束的设计合成及其血液长循环研究
13
作者 张平 徐云燕 +3 位作者 陈莹 王可 陈维 张庆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纳米药物稳定性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和免疫原性等问题,设计制备了拥有良好稳定性和非特异蛋白质抗性的两性离子纳米药物载体。方法:通过开环聚合和Michael加成后聚合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羧酸甜菜碱型两性离...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纳米药物稳定性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和免疫原性等问题,设计制备了拥有良好稳定性和非特异蛋白质抗性的两性离子纳米药物载体。方法:通过开环聚合和Michael加成后聚合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羧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共聚物PAC(TCB),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得到尺寸为160 nm的胶束。结果:细胞摄取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AC(TCB)胶束具有肿瘤细胞摄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溶血和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显示,PAC(TCB)胶束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长循环特性,且多次注射后不会产生抗体。结论:可生物降解的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作为纳米载体在体内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碳酸酯 低免疫原性 抗蛋白吸附 长循环 药物递送
原文传递
聚碳酸酯生产过程问题探讨
14
作者 王子良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简述了熔融法生产聚碳酸酯(PC)的反应原理及生产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目前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装置能耗的主要因素,结合生产装置实际,提出了优化方案;改进原料双酚A(BPA)输送方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研究使得产品质量-色相水... 本文简述了熔融法生产聚碳酸酯(PC)的反应原理及生产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目前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装置能耗的主要因素,结合生产装置实际,提出了优化方案;改进原料双酚A(BPA)输送方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研究使得产品质量-色相水平提高40%以上,每年运行成本减少了149万元左右,固定成本减少了269万元左右,提高了收益,有效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优化工艺 节能降耗 产品质量
下载PDF
聚碳酸酯用杂化型抗滴落剂的制备及应用
15
作者 王荣军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6,I0002,共4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内核、碳纳米管为幔层材料,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为壳层材料,制备了杂化型抗滴落剂(X-PAD),研究了X-PAD对聚碳酸酯(PC)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PC标准样条配方,X-PAD的加入使样条极限...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内核、碳纳米管为幔层材料,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为壳层材料,制备了杂化型抗滴落剂(X-PAD),研究了X-PAD对聚碳酸酯(PC)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PC标准样条配方,X-PAD的加入使样条极限氧指数提高了8.5%,阻燃等级均由V-1级提高到V-0级,且X-PAD的阻燃能力和热稳定性均优于市售抗滴落剂(DB105)。X-PAD更加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应用要求更加严苛的电子设备,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滴落剂 聚碳酸酯 碳纳米管 阻燃 原位聚合
下载PDF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乙二醇装置副产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制备碳酸二甲酯和聚碳酸酯
16
作者 郭振刚 吴天忠 +1 位作者 王富 曹小东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CO_(2),将副产的CO_(2)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对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有重要意义。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乙二醇装置副产的CO_(2)回收精制,采用绿色加工流程生产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等高价...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CO_(2),将副产的CO_(2)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对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有重要意义。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乙二醇装置副产的CO_(2)回收精制,采用绿色加工流程生产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等高价值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的“CO_(2)-EC-DMC-DPC-PC工程塑料”产业链,实现基地内节能减污降碳和二氧化碳高价值利用协同增效,是大型石化基地CO_(2)资源化利用的典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CO_(2) 资源化利用 碳酸二甲酯 聚碳酸酯
下载PDF
一种快速键合聚碳酸酯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工艺
17
作者 曾杰生 麦毅明 +1 位作者 林计良 廖丽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期0174-0180,共7页
微型全分析系统或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简称LOC)是一个跨学科的新方向,其基本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多种功能单元集中在只有几平方厘米的微芯片上,因此具备更广泛、更灵活的适用性。其中,键合工艺是微流控芯片制作过程中的关... 微型全分析系统或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简称LOC)是一个跨学科的新方向,其基本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多种功能单元集中在只有几平方厘米的微芯片上,因此具备更广泛、更灵活的适用性。其中,键合工艺是微流控芯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市场上常见技术工艺可分为超声焊接、激光焊接、热压键合、溶剂键合等。本文为符合高通光性及生物相容性两个条件,选用聚酯酸酯(PC)作为微流控芯片基材,在简单、快速、有效的自动化流水线上,通过溶剂键合与热压键合两个方式的结合,实现微流控应用芯片的大规模生产,并且芯片可承受0.2-0.3Mpa的使用压强,满足多方面使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聚碳酸酯 键合工艺
下载PDF
戊二酸锌体系催化合成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振 吴玉龙 +2 位作者 聂迎芳 孙莉 奚桢浩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8-511,I0004,共15页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无毒无害、性质稳定、可再生的C1资源.近年来,以CO_(2)为原料合成的CO_(2)基聚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戊二酸锌催化CO_(2)和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聚碳酸酯成为CO_(2)高值转化的途径之一(特别是戊二酸锌催化CO_(2)和...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无毒无害、性质稳定、可再生的C1资源.近年来,以CO_(2)为原料合成的CO_(2)基聚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戊二酸锌催化CO_(2)和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聚碳酸酯成为CO_(2)高值转化的途径之一(特别是戊二酸锌催化CO_(2)和环氧化物共聚,包括引入酸酐、环酯等三元共聚).我们综述了近年来戊二酸锌催化CO_(2)基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对催化剂发展、结构、活性和产物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了戊二酸锌催化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戊二酸锌催化剂的发展、挑战等进行了展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化物 戊二酸锌 聚合反应 聚碳酸酯
下载PDF
弹头形状对聚碳酸酯薄板抗弹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胡静 张涵哲 +3 位作者 田锐 魏刚 胡建强 戴福洪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7-413,共7页
为研究弹头形状对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板抗杆弹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气炮开展了平头、半球头、卵形头三种形状、12.6 mm直径的杆弹正撞击PC薄板的冲击试验,获得了初始-剩余速度关系及弹道极限,并对PC板变形及失效模式进行了详细... 为研究弹头形状对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板抗杆弹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气炮开展了平头、半球头、卵形头三种形状、12.6 mm直径的杆弹正撞击PC薄板的冲击试验,获得了初始-剩余速度关系及弹道极限,并对PC板变形及失效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30~120 m/s速度范围内,PC薄板抗半球头弹能力最强,其次是平头弹,而对卵形弹抵抗能力最弱。三种弹体撞击后,PC板失效模式不同,被平头弹撞击后发生平台鼓包和冲塞失效,被半球形弹撞击后发生帽形鼓包和花瓣形失效,被卵形弹撞击后均发生花瓣形失效。分析发现,PC薄板裂纹扩展消耗的能量较少,造成对不同头形杆弹抗弹性能差别较大的主要因素是初始损伤形成的难易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冲击试验 抗弹性能 弹道极限 失效模式
下载PDF
聚碳酸酯生产及市场分析预测
20
作者 毕馨丹 仲伟媛 孟玲珍 《化学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及拟在建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市场、进出口及贸易方式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伴随着我国内PC一体化装置的不断投产,2023一2026年PC产能、产量将大幅增长。预计随着新装置的继续投产,PC... 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及拟在建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市场、进出口及贸易方式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伴随着我国内PC一体化装置的不断投产,2023一2026年PC产能、产量将大幅增长。预计随着新装置的继续投产,PC过剩态势将会愈加严重,甚至不排除后续亏本运营、降负荷的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生产建设 市场研究 分析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