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3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模板法制备聚苯胺干凝胶及在水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岩 刘杰 +4 位作者 方茂久 臧宗瑶 李慧 甄庭 孙耀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分别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为软模板,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干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聚苯胺干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将制备的聚苯胺干凝胶应用于水性防腐涂料中,考察其对... 分别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为软模板,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干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聚苯胺干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将制备的聚苯胺干凝胶应用于水性防腐涂料中,考察其对水性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聚苯胺水性防腐涂料具有较好的耐水、耐酸、耐碱、耐中性盐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模板 化学氧化法 聚苯胺 干凝胶 水性防腐涂料
下载PDF
PEG4000/聚苯胺形状稳定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热性能
2
作者 李敏 任士兵 +4 位作者 刘星照 陶璋 杨海彬 黄智 杨穆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9,共12页
以聚苯胺气凝胶(PANI)为支撑骨架,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为相变材料,银纳米线(AgNWs)为导热增强填料,采用低温氧化聚合法和真空浸渍法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形状和循环稳定性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PEG4000@Ag/PANI.聚苯胺气凝胶的高孔隙率及PEG4... 以聚苯胺气凝胶(PANI)为支撑骨架,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为相变材料,银纳米线(AgNWs)为导热增强填料,采用低温氧化聚合法和真空浸渍法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形状和循环稳定性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PEG4000@Ag/PANI.聚苯胺气凝胶的高孔隙率及PEG4000与基体材料间的氢键作用和毛细作用,使得相变复合材料的最高负载率能够达到94.17%(熔融焓为165.17 J·g^(–1),凝固焓为152.77 J·g^(–1));加入AgNWs与PANI气凝胶共同搭建导热通路,提高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导率最高为0.45 W·m^(–1)·K^(–1),比纯PEG4000提高80%);借助Ag NWs和聚苯胺优异的光吸收能力,相变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达到90.61%.高储能密度、高光热转换能力和高热导率定形相变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为新型相变复合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为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储能应用提供了新材料,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气凝胶 定形相变复合材料 热导率 银纳米线 光热转换
下载PDF
聚苯胺/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对热电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常艳霞 《化工管理》 2024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热电材料可以通过内部载流子的传输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醇还原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引入聚苯胺基体材料中,创新... 热电材料可以通过内部载流子的传输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醇还原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引入聚苯胺基体材料中,创新性地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块体材料,并对银纳米粒子及最终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银纳米粒子 醇还原法 热电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4
作者 刘奇超 曹杨 +5 位作者 张慧芳 顾宁 刘子萱 边月豪 刘泽民 孙友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3-1228,共6页
采用柔性碳布作为复合电极的集流体,将高导电性的碳纳米管(CNTs)通过静电植绒的方式嵌入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中,得到具有更大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的复合结构。然后将所得的材料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式将具有赝电容特性的聚苯胺(PANI)镀在C... 采用柔性碳布作为复合电极的集流体,将高导电性的碳纳米管(CNTs)通过静电植绒的方式嵌入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中,得到具有更大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的复合结构。然后将所得的材料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式将具有赝电容特性的聚苯胺(PANI)镀在CNTs表面,得到了具有碳纳米管/聚苯胺(CNTs/PANI)两种活性物质的二元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与含有硫酸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电解质组装成具有对称结构的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SSC),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1 mA/cm^(2)的电流下,具有517 mF/cm^(2)的比容量;经过2500次的循环后,具有79.8%的容量保持率,库伦效率超过97%。该研究表明静电植绒技术可以作为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苯胺 静电植绒 电化学沉积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的硫化锌-碳纳米管用作正极载体材料提高锂硫电池性能
5
作者 周宇祥 施天宇 +3 位作者 赵晨媛 尹海宏 宋长青 郁可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随着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人们对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可循环的电能储存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已接近理论极限,因而寻找开发下一代电池电极材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锂硫电池因为具备出色的理论... 随着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人们对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可循环的电能储存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已接近理论极限,因而寻找开发下一代电池电极材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锂硫电池因为具备出色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锂硫电池中活性硫及其放电产物导电性差、可溶性多硫化物在电极间穿梭、体积膨胀等问题导致电池的反应动力学缓慢、容量迅速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硫正极进行合理设计,研究表明引入碳纳米结构(如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介孔碳、石墨烯等)作为骨架负载硫能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这些碳骨架具有多层次的交叠多孔结构、大比表面积和高电子迁移率等优势,为离子提供迁移通道的同时能形成物理屏障限制多硫化物的迁移,进而抑制穿梭效应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但是由于碳纳米结构的非极性特点,多硫化物与碳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只能通过物理相互作用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为了提高抑制效果,可以将极性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与碳纳米结构进行耦合,这样就兼具了极性材料和碳纳米结构的优点。极性材料与多硫化物的相互作用较强,同时碳纳米结构的高导电性和物理屏障作用亦得以保留,因而能大幅减缓穿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此外,多种导电聚合物,如聚吡咯(PPy)、聚噻吩(PTh)和聚苯胺(PANI)等,亦能作为包覆层或导电载体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其中聚苯胺(PANI)具有导电性高、易合成、共形性好等特点,作为包覆层能有效地防止多硫化物向外扩散,提高电子的迁移率,从而保证电池的长期循环稳定性。本工作制备了一种ZnS-CNTs/S@PANI正极材料来抑制上述缺陷,提高锂硫电池性能,该正极材料以ZnS修饰的CNTs为骨架来负载硫,再在外层包覆聚苯胺(PANI)导电聚合物制备而成。该正极材料中由碳纳米管构成的导电网络有利于电子的快速迁移,并能容纳循环过程中硫的体积膨胀;ZnS量子点的修饰在碳纳米管表面增加了大量极性位点,能够增强对多硫化物的吸附,进而抑制穿梭效应;外侧的聚苯胺作为极性导电包覆层有利于提高电极整体的导电性,增强对多硫化物的吸附,并且能够通过物理限制效应防止活性材料流失。因此该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池性能,其初始比容量在0.5 C时为952.33 mAh·g^(-1),经过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776.3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52%。其在2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为633.62 mAh·g^(-1),优于CNTs/S和ZnS-CNTs/S电极。该结果证明了ZnS-CNTs/S@PANI正极材料具备优异的锂硫电池性能,为了锂硫电池向实用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正极制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硫化锌 正极 聚苯胺
下载PDF
聚苯胺红外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渊泽 牛春晖 +3 位作者 王雷 杨明庆 张世玉 吕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258,共10页
电致变色是材料反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在外加电场驱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不同波段可表现为颜色、红外发射率等变化。红外电致变色器件(IR-ECDs)能够动态调节物体的红外光学特性,在自适应伪装、热管理等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 电致变色是材料反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在外加电场驱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不同波段可表现为颜色、红外发射率等变化。红外电致变色器件(IR-ECDs)能够动态调节物体的红外光学特性,在自适应伪装、热管理等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最有代表性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聚苯胺(PANI)制备方法简单,电化学性能优异,在多波段电致变色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从电致变色器件结构出发,介绍了从可见电致变色到红外电致变色的原理和器件结构的演变,对近年来增强聚苯胺红外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策略和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讨论了其多功能化应用的拓展方向,最后对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今后发展优异性能的IR-ECDs提供了参考,希望能够对本领域研究者有所启发,促进电致变色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红外 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 多功能
下载PDF
聚苯胺-氮化硼纳米颗粒复合水性环氧涂层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7
作者 安然 韩飞 +3 位作者 兰柯 李柱 郭小平 刘栓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为了提升水性环氧涂层在高盐、高湿海洋环境中的防腐性能和耐久性能,在羟基化的六方氮化硼表面通过原位聚合生长聚苯胺(PANI)得到聚苯胺/氮化硼纳米颗粒(PBN),将PBN作为防腐填料来增强水性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为了提升水性环氧涂层在高盐、高湿海洋环境中的防腐性能和耐久性能,在羟基化的六方氮化硼表面通过原位聚合生长聚苯胺(PANI)得到聚苯胺/氮化硼纳米颗粒(PBN),将PBN作为防腐填料来增强水性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测试和中性盐雾试验(NSS)探究氮化硼、PANI改性水性环氧涂层和PBN添加量对水性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在BN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形成珊瑚状结构,向水性环氧涂层中添加0.50%(质量分数,下同)PBN后的粘结强度达到6.05 MPa,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20 h后的腐蚀电流密度(1.99×10^(-9) A/cm^(2))比纯环氧涂层(1.01×10^(-6) A/cm^(2))降低约3个数量级。这归因于添加的0.50%PBN能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填补涂层的微小空隙并提升对腐蚀介质的阻隔作用,同时PANI具有缓蚀作用,二者协同提高纯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氮化硼 改性 水性环氧涂层 防腐性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聚苯胺水性聚氨酯涂料力学及防腐性能研究
8
作者 方涛 余欢 +3 位作者 徐振华 尹红 刘杰胜 谭晓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9-69,共11页
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防腐性能,以对苯二胺作为还原剂,采用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来得到改性石墨烯(PGO),最后与聚苯胺(PANI)进行复合制备得到PANI/PGO,将其作为填料加入水性聚氨酯乳液(WPU)中,混合均匀后涂刷至马口铁板上,对涂... 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防腐性能,以对苯二胺作为还原剂,采用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来得到改性石墨烯(PGO),最后与聚苯胺(PANI)进行复合制备得到PANI/PGO,将其作为填料加入水性聚氨酯乳液(WPU)中,混合均匀后涂刷至马口铁板上,对涂层进行FTIR和XRD表征.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吸水性、疏水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酸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PANI/PGO2表现出较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耐酸碱性能及力学性能.当PGO含量为0.05%时,涂层抗拉强度达到19.8MPa,延伸率达到98.3%,涂层硬度5H,吸水率为2.26%,水接触角为70.3°,腐蚀速率可达到0.002mm/a,具备较好的防腐性能.改性石墨烯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聚苯胺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力学和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 聚苯胺 水性聚氨酯 防腐
下载PDF
电化学法合成聚苯胺及其防腐蚀应用——“聚苯胺化学合成”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
9
作者 蒋莉 陈昌正 +4 位作者 苏洋 宋浩 董延茂 袁妍 李理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36-344,共9页
聚苯胺作为最受关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在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实验是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代表性实验,然而,该实验存在诸多不足,如产物性质对溶剂的选择、掺杂剂类型、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高度敏感,... 聚苯胺作为最受关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在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实验是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代表性实验,然而,该实验存在诸多不足,如产物性质对溶剂的选择、掺杂剂类型、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高度敏感,表征手段单一,产率不稳定且重现性差等。本实验是对“聚苯胺化学合成”实验的改进,将原实验中化学合成法更改为电化学合成法,同时结合了仪器分析实验“循环伏安分析法”和开放性实验“防腐涂料的制备”等相关课程实验,巧妙地将其从一个验证性制备实验改进为一个集制备条件自主选择及防腐性质测试为一体的创新设计实验,使学生连贯地学习聚苯胺的合成、掺杂及相关的电化学知识,对导电高分子的广泛应用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改进实验内容丰富,更贴合现代化学及材料学科发展,有助于学生将多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升综合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合成 掺杂 防腐蚀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钴酸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磊 王静 +1 位作者 徐立新 李育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106,共9页
导电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是新型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与电极材料、电解液及其使用的隔膜有关,而电极材料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它是超级电容器的重要依托,电极材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容器性能的... 导电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是新型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与电极材料、电解液及其使用的隔膜有关,而电极材料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它是超级电容器的重要依托,电极材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容器性能的好坏。故合理构建电极材料结构一直是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典型的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珊瑚状NiCO_(2)O_(4),在冰水浴条件下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PANI),并通过原味聚合法合成了PANI包覆的NiCO_(2)O_(4)(PANI@NiCO_(2)O_(4))复合材料,有效地解决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导电率差、比表面积低、活性物质易团聚等问题。并对PANI@NiCO_(2)O_(4)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下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CO_(2)O_(4)@PANI在1A/g的电流密度时比电容为892F/g,相比纯PANI比电容提升207.8%,相比NiCO_(2)O_(4)材料比电容提升75.9%。在10A/g电流密度下4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5%,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PANI@NiCO_(2)O_(4)是很有前途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超级电容器 水热法 比电容 电极材料
原文传递
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碳纤维复合海洋电场传感器电极
11
作者 侯晓帆 孙久哲 +2 位作者 许嘉威 胡承儒 付玉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9,I0001,I0002,共11页
碳纤维电极具有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好、性能可调控等优点,可用于开发高性能海洋电场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盐酸、硫酸、磷酸掺杂的聚苯胺/碳纤维(PANI/CF)复合电场电极,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与电场响应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 碳纤维电极具有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好、性能可调控等优点,可用于开发高性能海洋电场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盐酸、硫酸、磷酸掺杂的聚苯胺/碳纤维(PANI/CF)复合电场电极,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与电场响应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生成致密的导电聚苯胺膜,并在循环伏安测试中出现特征氧化还原峰;电化学阻抗分析显示PANI/CF复合电极低频(0.01 Hz)阻抗值至少降低为空白电极的1/118,利于对水下微弱电场信号进行响应.在电场响应性能测试中,盐酸掺杂PANI/CF复合电极电位漂移量最低达1.77 mV/d;能够较好地响应1 mV/10 mHz的低频率低强度电场信号;误差线性度最小值为0.111%,在同类电极中具有最好响应灵敏度.该新型复合电场电极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助开发新一代低成本、高性能海洋电场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电极 碳纤维/聚苯胺复合材料 无机酸掺杂 电化学性能 电场响应性能
下载PDF
聚苯胺-碳化硅复合材料在膨胀型防火涂料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晓明 朱耿增 +1 位作者 贾丹 金义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4,270,共5页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阻隔基材迅速升温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试验合成了聚苯胺-碳化硅(PANI-SiC)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XRD等手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考察了单组分膨胀型防火涂料乳液的种类及复合材料含量对涂层防火耐火性...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阻隔基材迅速升温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试验合成了聚苯胺-碳化硅(PANI-SiC)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XRD等手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考察了单组分膨胀型防火涂料乳液的种类及复合材料含量对涂层防火耐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乙烯-乙烯(VAE)乳液相比于苯丙乳液和丙烯酸乳液可以更好地提升涂层的膨胀倍率和耐火性能。随着PANI-Si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膨胀倍率增加,背面温度降低,10%含量复合材料的防火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膨胀型防火涂料 聚苯胺 碳化硅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超然 陶玉仑 +2 位作者 李大为 吴远楠 吕胤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4,129,共6页
为了探究掺杂后聚苯胺(PANI)吸附染料的性能,以有机酸、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聚苯胺(MWCNTs/PANI)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为了探究掺杂后聚苯胺(PANI)吸附染料的性能,以有机酸、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聚苯胺(MWCNTs/PANI)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使用MWCNTs/PANI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PANI对刚果红溶液进行吸附实验,发现复合材料吸附效果更优异,吸附率达到95%左右。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复合材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MWCNTs/PANI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吸附刚果红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酸掺杂聚苯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艳婷 李鹏辉 +1 位作者 方曼钰 吴文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本研究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植酸为掺杂酸,与木质素磺酸盐进行化学聚合,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电子传导能力良好和电容性能优异的木质素磺酸盐/聚苯胺(LS/PANI)电极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 本研究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植酸为掺杂酸,与木质素磺酸盐进行化学聚合,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电子传导能力良好和电容性能优异的木质素磺酸盐/聚苯胺(LS/PANI)电极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对LS/PANI电极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运用循环伏安、充放电、电化学阻抗等测试LS/PANI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S/PANI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充放电0.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以达到509.3 F/g,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0 A/g时,循环5 000次后仍能保留63.23%的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聚苯胺/棉复合导电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15
作者 李巍巍 陈梦莹 柯贵珍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开发性能优异的复合导电织物,以原棉织物为基底,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备了三组聚苯胺/棉复合导电织物。采用了电阻测试仪、红外分析仪、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仪等设备测试聚苯胺/棉复合导电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聚... 为开发性能优异的复合导电织物,以原棉织物为基底,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制备了三组聚苯胺/棉复合导电织物。采用了电阻测试仪、红外分析仪、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仪等设备测试聚苯胺/棉复合导电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PANI)沉积在棉织物表面,织物表面的韧性增加。经PANI沉积的聚乙烯亚胺(PEI)预处理棉织物后,复合导电织物的电阻从55kW下降到30kW。复合导电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经PANI和壳聚糖(CS)沉积的PEI预处理的棉织物的UPF值为56.7,约为对照棉织物的7倍。复合导电织物较对照棉织物的亲水性降低,复合导电织物的颜色对pH值的变化具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聚苯胺 聚乙烯亚胺 壳聚糖 导电性能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16
作者 刘德运 朱曜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复合气凝胶吸波材料,以螺旋碳纳米管(Helical carbon nanotubes,HCNTs)和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为吸波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基体,采用定向冷冻法和低温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高性能螺旋碳纳米管-聚苯胺/聚... 为了获得高性能复合气凝胶吸波材料,以螺旋碳纳米管(Helical carbon nanotubes,HCNTs)和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为吸波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基体,采用定向冷冻法和低温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高性能螺旋碳纳米管-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气凝胶(HCNTs-PANI/PVA composite aerogels,HPP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HPPA复合气凝胶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HPPA复合气凝胶的电磁参数和吸波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HPPA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最小的反射损耗为-69.08 dB,有效吸收带宽为4.20 GHz;HPPA复合气凝胶优异的吸波性能主要归因于其定向的多孔结构和非均匀介质界面形成的良好阻抗匹配特性和多重极化协同效应。该文为构建高性能复合气凝胶吸波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气凝胶 定向冷冻 低温原位聚合 聚苯胺 吸波性能
原文传递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聚苯胺包覆及其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赵红伟 吴宇鹏 +1 位作者 魏文添 施志聪 《电池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NCM)凭借高比容量、高电压等优点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候选。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NCM)凭借高比容量、高电压等优点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候选。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利用原位聚合法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聚苯胺包覆层,并在聚合过程中利用质子酸掺杂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电导率,以改善正极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XRD)测试显示包覆前后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证明了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的存在。聚苯胺作为电子导体,可以有效降低正极材料的阻抗,提高反应动力学,稳定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并优化其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包覆改性 聚苯胺
下载PDF
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
18
作者 孙晓钰 黎维武 +3 位作者 逄述博 张卫英 英晓光 李晓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以蒙脱土改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为基底,通过苯胺预渗透方法制备聚苯胺浓度梯度分布的聚苯胺/改性蒙脱土/聚丙烯酰胺(PANI/DCM/PAM)导电水凝胶(PDPG),重点考察其力学性能和应变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蒙脱土的分散液稳定性明显提高... 以蒙脱土改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为基底,通过苯胺预渗透方法制备聚苯胺浓度梯度分布的聚苯胺/改性蒙脱土/聚丙烯酰胺(PANI/DCM/PAM)导电水凝胶(PDPG),重点考察其力学性能和应变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蒙脱土的分散液稳定性明显提高;苯胺预渗透5 s、脱水5 h所得PDPG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94 kPa和685%;改变苯胺预渗透时间可以调控PDPG水凝胶的导电性能和传感性能;当应变为0~400%时,PDPG水凝胶的灵敏度最高值为7.02.基于PDPG导电水凝胶的柔性应变传感器能够实现对人体全尺度运动的监测,并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聚苯胺 蒙脱土 导电水凝胶 柔性应变传感器 全尺度监测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聚苯胺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万凯 初蕾 +1 位作者 朱志斌 王玮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2-736,共5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在碳布上可控沉积了少量的聚苯胺。在不破坏聚苯胺分子链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低温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前后的聚苯胺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变...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在碳布上可控沉积了少量的聚苯胺。在不破坏聚苯胺分子链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低温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前后的聚苯胺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聚苯胺的微观形貌,使聚苯胺分子链均匀铺展,团聚现象明显减少。经过200℃低温热处理后的聚苯胺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改善,获得了更大的比容量、更高的倍率性能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207.58 F/g,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相较于低温热处理前提高了1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低温热处理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聚苯胺包缠纱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张彩云 付国康 +4 位作者 郭长春 刘宇航 韩华 李伟 张凯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苯胺为单体、盐酸为酸性介质、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锦纶和涤纶为基体材料,采用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涤纶/聚苯胺(PANI)和锦纶/PANI复合导电纱线。再以锦纶和涤纶导电纱线为包缠纱,氨纶为芯纱,制备了预拉伸单包缠和预拉伸双包缠纱应变传感... 以苯胺为单体、盐酸为酸性介质、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锦纶和涤纶为基体材料,采用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涤纶/聚苯胺(PANI)和锦纶/PANI复合导电纱线。再以锦纶和涤纶导电纱线为包缠纱,氨纶为芯纱,制备了预拉伸单包缠和预拉伸双包缠纱应变传感器。结果表明:预拉伸锦纶单包缠纱应变传感器有良好的传感性能,其电阻变化率高达520%,且在多次拉伸形变后电阻仍能回复到初始状态,是一种制作应变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纱线 包缠纱 柔性应变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