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7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圳市多起校园聚集性疫情的2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雪梅 林凯 +5 位作者 刘雅文 古丽斯 徐震东 张陈欢 黄仁湛 于海航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评估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现场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程序的保护作用,为水痘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2022年深圳市盐田区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为调查现场,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痘疫苗接种情况与水痘发病的关系。对不... 目的 评估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现场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程序的保护作用,为水痘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2022年深圳市盐田区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的学校为调查现场,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痘疫苗接种情况与水痘发病的关系。对不同规模的疫情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2剂次水痘疫苗相对保护效果(relative vaccine effectiveness, rVE)的合并效应量。结果 共纳入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12起,其中中学1起,小学9起,幼儿园2起,疫情规模为4~19例/起。水痘病例共124例,水痘罹患率为8.60%,其中突破病例占58.87%。1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为52.08%,2剂次接种率为30.31%,1剂次突破感染率(8.66%)高于2剂次(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9,P<0.001)。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校园疫情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无异质性(χ^(2)=2.403,P=0.998;I2=0.00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为参照组,接种2剂次疫苗rVE的合并效应量73.75%(95%CI:50.30%~86.13%)。亚组分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0~<3年、3~<6年和≥6年的rVE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1.48%、71.62%和67.13%。结论 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优于1剂次,可有效降低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中学生感染水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水痘疫苗 保护效果 聚集性疫情 二针免疫
下载PDF
2019—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
2
作者 郑家乐 陈丹 +4 位作者 向伦辉 张月娟 唐小德 沈隽卿 刘效峰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9—2021年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重点人群等肛拭子和环境涂抹标本开... 目的掌握上海市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9—2021年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重点人群等肛拭子和环境涂抹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结果2019—2021年共报告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69起,总罹患率为1.58%。主要检出病原体为诺如病毒(51起,占73.91%),疫情主要分布在冬春季节(67起,97.10%),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57.97%)和小学(28.97%)。疫情介入时间间隔为0~5 d,中位数为2 d,60起(86.96%)疫情在3 d内上报疾控中心;疫情持续时间为4~15 d,中位数为6 d,76.81%的疫情持续时间为4~6 d,疫情持续时间与疫情介入时间间隔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64(P<0.01)。结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以人传人和接触传播为主,疫情发生多与病例处置措施不当有关,如未及时离开污染场所或未正确处置呕吐物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于疫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性疫情 呕吐 腹泻 现场流行病学 诺如病毒
下载PDF
面向疾病的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
作者 胡涛 王丽娜 +2 位作者 李响 张正斌 俞鑫楷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特点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针对目前在疾病空间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中,缺少两者关联关系的探讨,以及空间尺度多集中于省、市和县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面... 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特点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针对目前在疾病空间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中,缺少两者关联关系的探讨,以及空间尺度多集中于省、市和县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面向疾病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以武汉市的历史肺结核数据为例,进行基于乡镇尺度的肺结核发病率数据及影响因素数据的处理与整合,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肺结核空间聚集情况;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探究肺结核空间聚集的成因。结果表明:肺结核热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新洲区、江夏区和蔡甸区,冷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洪山区;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及五类兴趣点密度(医疗保健类、生活服务类、餐饮类、住宅类和农林牧渔类)为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交互作用对肺结核发病率影响显著增强。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肺结核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空间聚集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兴趣点
下载PDF
一起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4
作者 陈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该文主要介绍2020年4月28日某高校发生的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密切接触者情况、控制措施,讨论此疫情调查启示,总结防控建议,以期为做好学生预防性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该文主要介绍2020年4月28日某高校发生的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密切接触者情况、控制措施,讨论此疫情调查启示,总结防控建议,以期为做好学生预防性治疗等工作、减少学校肺结核发生、降低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聚集性疫情 肺结核 筛查
下载PDF
肥胖的全球聚集性分布及卫生经费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5
作者 张民 李金珂 晏文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了解肥胖的全球分布特点及卫生经费供给对肥胖最终发生的中介效应。方法:数据来源于《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各国边界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shp格式的地图数据。采用SaTScan 10.1软件的Poisson模型进行空间聚集性扫描,采... 目的:了解肥胖的全球分布特点及卫生经费供给对肥胖最终发生的中介效应。方法:数据来源于《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各国边界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shp格式的地图数据。采用SaTScan 10.1软件的Poisson模型进行空间聚集性扫描,采用ArcGIS 10.8对聚集性扫描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AMOS 22.0软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检验标准α=0.05。结果:肥胖率较高的国家大多位于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肥胖率较低的国家大多位于非洲和亚洲。卫生经费影响肥胖发生的总效应(即直接效应+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Z=3.551,P<0.01)、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Z=0.386,P=0.699),即卫生经费供给对肥胖的影响属于完全中介效应,卫生经费供给必须通过卫生覆盖情况影响儿童健康危害后再影响肥胖的最终发生。结论:肥胖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儿童健康危害对肥胖的发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聚集性 卫生经费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柳州市某重点高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分析
6
作者 唐嘉 吴伟强 韦载娜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对2019年广西柳州市某寄宿制重点高中1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处置情况等进行分析,为今后防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发生、发展和处置情况,采用结核菌素试验(TST)筛查接... 目的 对2019年广西柳州市某寄宿制重点高中1起校内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处置情况等进行分析,为今后防范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发生、发展和处置情况,采用结核菌素试验(TST)筛查接触者。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密切接触者结核潜伏感染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聚集性疫情首发指示病例于2019年1月30日诊断为涂阳肺结核[Ⅲ上中/上下0涂(+)初治]。3次筛查共检测学生1 403人(均为2018级)、教职工96人,检出结核潜伏感染170人(学生165人、教职工5人);本次疫情共报告肺结核病例7例(涂阳肺结核1例、涂阴肺结核6例)。密切接触者结核潜伏感染比例均高于一般接触者、偶尔接触者(χ^(2)分别为35.41、24.45,P值均<0.01)。学习成绩优秀是结核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为5.471(95%CI:1.346-22.244),BMI≥18是结核潜伏感染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33(95%CI:0.030-0.595)。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服药后2年内未报告新增患者。结论 早期发现、治疗活动性肺结核学生,合理疏导学习压力、加强营养,及时预防性服药,能有效避免校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高中 聚集性疫情 调查处置 讨论分析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聚集性发展研究
7
作者 李何英 王金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 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大核心乡村旅游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现“以市区为核心,以漓江为轴线,以低海拔区为扩散面,以A级景区为辐射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可分为红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生态乡村旅游聚集区、民族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议依据乡村旅游地空间状态,在现有优势基础之上利用乡村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融合,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乡村空间分布 聚集性发展 桂林市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家庭聚集性鹦鹉热4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蒋秋婷 朱鑫敏 +3 位作者 胡少华 钱凤飞 朱源 周华娟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6期41-43,共3页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宿主是禽类,传染源包括但不限于观赏鹦鹉在内的病鸟或病原携带鸟,人类通过吸入被感染动物的羽毛粉尘、干燥粪便、尿液或其他分泌物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而感染。感染可导致高热、畏寒、头痛、...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宿主是禽类,传染源包括但不限于观赏鹦鹉在内的病鸟或病原携带鸟,人类通过吸入被感染动物的羽毛粉尘、干燥粪便、尿液或其他分泌物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而感染。感染可导致高热、畏寒、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重症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并发症[1],引起肺部炎性病变并可累及肝、脾、心、肾、中枢神经系统等脏器,其中非典型肺炎是最常见的表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聚集性 鹦鹉热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下载PDF
2020—2022年宁国市食源性疾病时空聚集性分析
9
作者 陶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宁国市食源性疾病时空分布特点,深入了解其传播规律与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方法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上2020—2022年宁国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采... 目的探讨宁国市食源性疾病时空分布特点,深入了解其传播规律与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方法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上2020—2022年宁国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对食源性疾病在宁国市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2年宁国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895例,病例年龄、职业构成上以35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和学生人群为主,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67%、34.67%和21.21%。时空扫描分析显示,西津街道及南山街道是宁国市内的唯一一类聚集地,聚集时间发生在每年5~10月的夏季,聚集时间内,两街道的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是其他乡镇(街道)的5~7倍(P<0.001)。结论2020—2022年宁国市食源性疾病病例构成上以中老年人、农民和学生占比较高。夏季、城关地区的西津街道及南山街道存在显著的食源性疾病聚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扫描分析 食源疾病 聚集性
下载PDF
成都市某幼儿园一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10
作者 宋泰霞 岳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对成都市某幼儿园一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疫情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成都市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疫情,探讨传染源、传播链等内容。结果:14例病例呈班级聚集性,发病时间持续5天,6月21日发病1例... 目的:对成都市某幼儿园一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疫情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成都市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疫情,探讨传染源、传播链等内容。结果:14例病例呈班级聚集性,发病时间持续5天,6月21日发病1例、22日2例、23日7例、24日4例、25日1例,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23—24日;所发热、咳嗽13例,扁桃体肿大8例,咽部充血7例,咳痰4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细菌性感染2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肺炎1例,另外2例发病儿童暂未就诊;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P>0.05);采集发热病例咽拭子3份,检测阳性率为100.00%。结论: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疫情可定性为一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发热疫情。适时停课对于学校疫情虽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实际难度很大;除了采取加强消毒、暂停集体活动、健康宣传等措施外,勤洗手、佩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人类偏肺病毒 聚集性疫情
下载PDF
1起小学猩红热聚集性疫情的处置与分析
11
作者 寿碧琪 金新文 +2 位作者 王雪华 陈棕棕 骆水娟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1起学校猩红热聚集性疫情,为学校猩红热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1年杭州市富阳区某所小学发生的一起猩红热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场采集可疑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链球... 目的分析和探讨1起学校猩红热聚集性疫情,为学校猩红热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1年杭州市富阳区某所小学发生的一起猩红热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场采集可疑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链球菌分离培养。结果该起疫情由校医在症状监测预警发现全校可疑病例9例,集中在1个班上,班级罹患率为22.5%;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皮疹为主,均未被医院及时诊断为猩红热;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3份,均检出化脓性链球菌。及时采取疫情处置措施有效,未引起疫情进一步蔓延。结论这是1起校园猩红热聚集性疫情,及时诊断发现并隔离患者是预防疫情蔓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学校 聚集性疫情 处置
下载PDF
2017-202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聚集性疫情分析
12
作者 路静 卞光玲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20-21,26,共3页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海州区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首起聚集性疫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现住址为海州区的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海州区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首起聚集性疫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现住址为海州区的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02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共报告SFTS病例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年龄分布于60~78岁,职业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为主;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州街道;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22 d,中位数为9.5 d,就诊医疗机构均为地市级及以上。本起聚集性疫情3例病例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4份密切接触者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阴性,1份家养犬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锦屏山游离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阴性。结论海州区SFTS病例散在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高龄农民为高危人群,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愈后和减少续发病例数。海州街道等丘陵地区为防控重点地区,应加强预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聚集性
下载PDF
2018-2022年湖北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笪琴 周丽平 +1 位作者 侯双翼 戴继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湖北省各地区报告的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征、首发病例病原学情况、首发...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湖北省各地区报告的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征、首发病例病原学情况、首发病例的发现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湖北省累计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108起,各年报告数分别为30、28、16、20和14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2019年2起,2020年1起);累计报告病例588例,无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的高发期是4—6月,共报告46起,占报告疫情总数的42.59%。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前3位的城市为武汉市(47起,占43.52%)、恩施州(10起,占9.26%)和荆州市(8起,占7.41%)。各年级学生中高三年级聚集性疫情报告数最多,为25起(占23.15%);大二和大三年级次之,均为19起(各占17.59%)。首发病例为病原学阳性(不含耐药)的疫情65起(占60.19%),耐药8起(占7.41%)。首发病例发现方式为因症就诊92起(占85.19%);因症就诊发现的首发病例中,从发病到就诊的间隔天数中位数为19(3,64)d,就诊延迟率为53.26%(49/92)。结论学校应加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识别能力;疾控部门应加大主动筛查力度,及时发现疫情苗头;不同地区应根据各地聚集性疫情发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聚集性疫情 学校 流行特征 湖北省
下载PDF
一起由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彦莉 王永全 +1 位作者 崔海洋 靳博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对一起儿童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进行鉴定、分型及进化分析。方法收集本次疫情患儿粪便标本,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PCR初步进行病原鉴定。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诺如病毒阳性标本的聚合酶区和衣壳VP1区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扩... 目的对一起儿童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病原进行鉴定、分型及进化分析。方法收集本次疫情患儿粪便标本,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PCR初步进行病原鉴定。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诺如病毒阳性标本的聚合酶区和衣壳VP1区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扩增;通过PCR对腺病毒阳性标本的六邻体区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网站对病毒进行型别鉴定及进化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例患儿粪便标本,诺如病毒和腺病毒均为阳性。3株诺如病毒毒株均为诺如病毒GII.P12-GII.3型,其聚合酶区部分基因序列(206 bp)与2015─2018年我国GII.P12-GII.3型诺如病毒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8%,且位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上;3株腺病毒毒株均为腺病毒F亚属41型(F41型),其六邻体区部分基因序列(420bp)与2015─2019年我国F41型腺病毒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且位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上。结论本次儿童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是由GII.P12-GII.3型诺如病毒和F41型腺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毒株序列分别与近年来我国流行的GII.P12-GII.3型诺如病毒及F41型腺病毒序列高度同源。本研究为混合感染急性胃肠炎疫情病原的快速鉴定及溯源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胃肠炎 诺如病毒 腺病毒 混合感染 聚集性疫情 病原 分型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漳州市首起海上输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志斌 陈丹红 +3 位作者 郑惠婷 吴月娇 蔡少健 祝寒松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6月漳州市首起海上输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聚集性疫情,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活动轨迹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与追踪,涉疫场所判定以及人员、环境采样检测,对阳性标本进... 目的分析2022年6月漳州市首起海上输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聚集性疫情,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活动轨迹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与追踪,涉疫场所判定以及人员、环境采样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6月5日在“应检尽检”工作中发现1名从事海鲜运输的货车司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溯源调查其感染来源为装货过程接触的与境外人员交易传染的5名中国内地船员。本起疫情共发现1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岁;分布在3代,平均代际传播时间3 d。涉疫货车、渔船和货车司机住所环境标本核酸阳性;基因测序13名阳性感染者毒株类型均为Omicron变异株(BA.2.3),与同期从台湾地区进入厦门病例高度同源。结论本起疫情为船员在海上接触境外人员引起的输入性聚集性疫情,提示COVID-19疫情期间船员、渔民在海上接触境外船舶、人员是输入性疫情风险点,需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流行病学 聚集性疫情 感染来源
下载PDF
14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分析
16
作者 董佩 杨玉洁 +5 位作者 孟月莉 武孟君 谢鹏 都率 邱五七 毛阿燕 《卫生软科学》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典型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为今后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4月1日-2021年8月31日,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首起典型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数据,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对疫情现况、处置... [目的]分析典型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为今后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4月1日-2021年8月31日,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首起典型聚集性疫情处置情况数据,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对疫情现况、处置过程和处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疫情持续时间与所处省份/直辖市的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和卫生资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8起发生在2020年,6起发生在2021年;从疫情发生地来看,10起发生在居住场所;10起疫情来源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物品;首发病例发现途径主要为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和医疗机构监测报告。57.1%(8/14)的聚集性疫情区域核酸检测范围为市及以上,57.1%(8/14)的聚集性疫情调用了外省资源。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均值为(21±10.13)d,波及范围跨省的有4起(28.6%);管控人群中发现的感染者比例为96.9%,其中有6起聚集性疫情的感染者全部来自管控人群。[结论]境外输入病例/物品仍是聚集性疫情需重点关注的主要传播源;疫情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监测和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为主;绝大多数感染者在管控人群中发现,但社会面筛查出的感染者仍占有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聚集性疫情 处置情况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30~60岁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分析
17
作者 李哲 王晓宁 齐智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从职业角度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方法以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以30~60岁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描述各类职业人群7种心血管疾病...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从职业角度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方法以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以30~60岁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描述各类职业人群7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和聚集特征,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职业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量的关系。结果有效样本4986人。农业生产人员的高血压(59.11%)、糖尿病(29.61%)、血脂异常(48.22%)、超重肥胖(76.61%)、饮酒(47.24%)标化患病率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农业生产人员(RR=1.120,95%CI:1.033~1.214)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RR=1.099,95%CI:1.028~1.175)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均高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而服务业人员(RR=0.941,95%CI:0.906~0.979)则低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结论职业会造成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异,应特别关注农业生产人群多重危险因素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人群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聚集性
下载PDF
2022年10月北京市某区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输入病例导致的家庭聚集性疫情分析
18
作者 张继涛 耿坤 +3 位作者 王悦 赵畅 王子忆 李兴鹏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2022年10月发生的一起由外地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家庭聚集性疫情。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进行个案流调,按照方案对密切接触者、高风险人群及健康监测人群进行追踪和管理。结果流调信... 目的描述和分析2022年10月发生的一起由外地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家庭聚集性疫情。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进行个案流调,按照方案对密切接触者、高风险人群及健康监测人群进行追踪和管理。结果流调信息和基因测序证实病例A为外省输入病例,本次疫情涉及1个家庭共7人,全部确诊,罹患率为100%,均因家庭内日常接触传播;7人均为轻症患者;男女性别比3∶4;平均年龄44岁,最小21岁,最大76岁;共判定风险点位8处;判定密切接触者109人,高风险人群7022人;风险点位环境采样仅在病家卫生间中为阳性。结论本起疫情呈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同住人员风险最高;发现病例越早,造成的资源消耗越小.需加强对病例早期发现的灵敏度;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快,建议在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季节采取有效防护以降低传播风险,同时加强相关知识政策宣传告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家庭聚集性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2018-2022年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时空聚集性及职业人群感染危险因素调查
19
作者 吴向林 刘煊 +3 位作者 齐蓉婷 闫芳 段红菊 马天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了解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时空聚集特点及职业人群发病危险因素,为指导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2022年宁夏人间布病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描述,采用ArcGIS 10.8软件SaTScan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时空聚集特点及职业人群发病危险因素,为指导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2022年宁夏人间布病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描述,采用ArcGIS 10.8软件SaTScan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在盐池县、红寺堡区等10个重点县区随机抽取312名布病患者,按1∶1配对原则选取315人作为对照,采用logistic条件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宁夏人群发病率24.15/10万,2022年上升到86.83/10万,上升了259.54%。人间布病发病率呈聚集性分布(P<0.05),2018—2020年“高—高聚集区”(热点地区)均为盐池县,2021年热点地区增至红寺堡区、盐池县、西吉县、平罗县、同心县和中宁县6个县区,2022年热点地区增至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泾源县、西吉县、平罗县、彭阳县、中宁县、海原县、原州区10个县区。喂养家畜、处理流产物、剥病死畜皮会增加感染布病的风险(P<0.05)。及时打扫圈舍、羊只接种疫苗、戴口罩及手套接触羊只会有效降低感染布病的风险(P<0.05)。结论宁夏人间布病疫情发展势头凶猛,流行具有明显的聚集性。提示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布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时空聚集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18—2021年广州市肺结核空间聚集性分析
20
作者 江坤洪 何立乾 +2 位作者 赖铿 伍小英 蔡晓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01-0003,共3页
分析2018-2021年广州市街道层面的肺结核发病空间分布特征,掌握出现肺结核空间聚集性的重点区域,为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1年现住址是广州市的肺结核患者信息,以街道为尺... 分析2018-2021年广州市街道层面的肺结核发病空间分布特征,掌握出现肺结核空间聚集性的重点区域,为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1年现住址是广州市的肺结核患者信息,以街道为尺度单位进行动态空间扫描,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 肺结核聚集性区域主要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以及白云的街道,南沙、花都及从化的街道则未出现聚集性区域。结论 2018-2021年广州市肺结核发病在街道水平上呈现空间聚集性,越秀、海珠、天河以及白云的部分街道应作为防控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空间 聚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