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8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方活命饮治疗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热毒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1
作者 邵士珺 万华 +5 位作者 吴雪卿 冯佳梅 高晴倩 瞿文超 孙佳晔 谢璐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对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热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CNGM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予仙方活命饮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对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热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CNGM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予仙方活命饮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疾病活动指数、疾病活动度、肿块大小、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炎症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髄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试验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剔除1例、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7例,其中对照组34例、试验组33例。完成14d药物治疗后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者共40例,其中对照组22例、试验组18例,每组随机选取5例纳入NETs形成相关指标机制分析。②局部症状活动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疼痛活动指数降低(P<0.05),脓肿活动指数升高(P<0.05);试验组肿块、疼痛、红热活动指数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肿块、疼痛、红热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③全身症状活动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发热活动指数降低(P<0.05),试验组发热、其他相关炎症症状活动指数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各项全身症状活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疾病活动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全身症状活动指数、疾病活动指数下降(P<0.05),试验组局部、全身症状活动指数及疾病活动指数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局部症状活动指数、疾病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两组高活动度例数减少、低活动度及中活动度例数增多,其中试验组高活动度比例从78.8%下降到36.4%;两组疾病活动度分布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后,试验组肿块变小(P<0.05),对照组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疼痛N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各项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后,两组CitH3的光密度(IOD)、面密度(AD)值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MPO的IOD、AD值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能改善CNGM热毒证患者乳房局部炎症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在全身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与左氧氟沙星相当;其可能通过清除乳腺炎症组织中过量产生的NETs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芽肿性乳腺炎 粉刺乳痈 仙方活命饮 中医药疗法 经典名方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灶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及关键分子验证
2
作者 周悦 叶媚娜 +3 位作者 代秋颖 王冰 程一凡 陈红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病灶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GLM的生物标志物,再根据结果对关键分子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GLM患者(3例)病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中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和定量,筛选出发生显著...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病灶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GLM的生物标志物,再根据结果对关键分子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GLM患者(3例)病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中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和定量,筛选出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导入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中,搜索Uniprot数据库,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对筛选出的关键分子进行定量和验证。结果GLM病灶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405个,其中1106个表达上调,299个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生物学调节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补体活化、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细胞因子定量分析验证了GLM病灶组织中IL-1β、MCP2、IL-6表达升高。结论GLM病灶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参与炎症、免疫等多种信号通路,可能是GLM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特定蛋白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生物标志物 串联质谱标签 蛋白质组学 抗体芯片技术
下载PDF
紫草素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实验性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凡凡 徐阳 王晓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konin,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konin,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GLM组)、紫草素低剂量组(SHI-L组,17.5 mg·kg^(-1)·d^(-1)SHI)、紫草素中剂量组(SHI-M组,35 mg·kg^(-1)·d^(-1)SHI)、紫草素高剂量组(SHI-H组,70mg·kg^(-1)·d^(-1)SHI)和紫草素高剂量+Nrf2抑制剂ML385组(SHI-H+ML385组,70 mg·kg^(-1)·d^(-1)SHI+14 mg·kg^(-1)·d^(-1)ML385)。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乳腺组织中IL-1β、TNF-α、IL-8、T-AOC、SOD、GSH、MPO、NAGase和ROS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GLM组大鼠乳腺小叶完全被破坏、大片结节样慢性肉芽肿炎性病灶生成,乳腺小叶组织边界不清,腺叶内出现空泡,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GLM组相比,SHI-L组、SHI-M组和SHI-H组乳腺组织病变逐渐减轻;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0.05)。与SHI-H组相比,SHI-H+ML385组乳腺组织病变加重;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紫草素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改善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HO-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信号通路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4
作者 李梅 马宏博 +1 位作者 李昕 李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49-55,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肿块期GLM的文献,严格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肿块期GLM规范化方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药的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复方47首,涉及中药111味,累计药物使用频次5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柴胡、皂角刺、白芥子、蒲公英、熟地黄等,常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为理气药、化痰药,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为苦、辛,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经、脾经、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潜在配伍组合共16组,为白芥子、麻黄、熟地黄、炮姜、肉桂、香附的加减组合。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肿块期GLM多采用温阳散结、理气化痰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块期 中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肝脏肉芽肿性炎影像学表现分析
5
作者 谭清军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肉芽肿性炎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脏肉芽肿性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肝脏肉芽肿性炎的CT及MRI表现有其特点,与肝脏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结论:肝脏... 目的:分析肝脏肉芽肿性炎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脏肉芽肿性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肝脏肉芽肿性炎的CT及MRI表现有其特点,与肝脏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结论:肝脏肉芽肿性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肝脏肉芽肿性炎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 肝脏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温灸配合“清消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郑懿 史有阳 +7 位作者 郑金洲 宋晓耘 陈力新 杨剑锋 高阳 刘舒月 刘胜 周细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温灸法配合顾氏外科“清消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90例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每组各45例,实验组使用温灸配合“清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清消法”治疗,疗程14 d,随访1个月,观察... 目的观察外用温灸法配合顾氏外科“清消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90例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每组各45例,实验组使用温灸配合“清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清消法”治疗,疗程14 d,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中医局部证候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差异情况。结果在14 d及30 d的观察节点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创面面积较入组前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0 d时,实验组创面面积为(18.16±4.66)mm^(2),优于对照组(20.91±4.7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30 d时两组患者同时点比较,实验组患者中医局部证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局部阴阳证候更倾向于保持在阳证的证候,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4 d及30 d时间节点,两组TNF-α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已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该疗法的耐受度好。结论使用温灸法配合顾氏外科“清消法”能缩短患乳创面愈合时间,且该疗法安全、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温灸法 顾氏外科“清消法” 煨脓长肉
原文传递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在鉴别段样强化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陈艳 吴晓燕 +3 位作者 张敏 黄学菁 成建明 郑李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无脓肿型IGM和15例ID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月经状态、年龄、内部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筛选出两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值中的差异项,用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其与IDC的危险系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两组年龄、月经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而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IGM组K^(trans)值[(0.274±0.163)min^(-1)]低于IDC组[(0.451±0.257) min^(-1)],IGM组K_(ep)值[(0.618±0.245)min^(-1)]低于IDC组[(0.856±0.420) min^(-1)],且两组间K^(trans)及K_(e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2)。两组Ve值为IGM组(0.531±0.320)min^(-1)、IDC组(0.629±0.323)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K^(trans)值的优势比(odds ratios,OR)=2.2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52~6.294](P=0.021),绘制ROC曲线显示,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85、73.3%、85.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78 (95%CI:0.623~0.891)(P=0.001)。结论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所得K^(trans)值对以段样强化为表现的IGM、IDC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肉芽肿性乳腺炎 浸润导管癌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刘鹏 于晓晶 +2 位作者 李春志 任华 孟玉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患者MRI资料共82例,基于动态增强磁...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患者MRI资料共82例,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第一期图像,分别用半自动分割法和手工逐层勾画分割感兴趣区,随机分配99个感兴趣区到训练组69个,测试组30个,比较两种方法所提取数据组间一致性差异。将半自动分割法所提取原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6种分类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决策树、随机森林、K最邻近)构建预测模型,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82例患者共分割出99个病灶(肉芽肿性乳腺炎37个,乳腺癌62个)。采用两种感兴趣区分割法所提取影像组学数据组间一致性欠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68(0.51,0.78)]。半自动分割法所提取数据构建的6个预测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诊断效能和稳定性最佳(训练组:曲线下面积0.928,准确度0.855,敏感度0.837,特异度0.885;测试组:曲线下面积0.933,准确度0.833,敏感度0.895,特异度0.727)。结论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可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较高价值。感兴趣区的分割方法更推荐半自动分割法,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肉芽肿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儿童苔藓样肉芽肿性口炎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9
作者 徐婧 夏荣辉 +2 位作者 杨涟漪 沈雪敏 杜观环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苔藓样损害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报道1例儿童口腔苔藓样损害病例,结合文献对口腔苔藓样损害的诊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儿舌背反复破溃伴疼痛3年余... 目的探讨口腔苔藓样损害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报道1例儿童口腔苔藓样损害病例,结合文献对口腔苔藓样损害的诊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儿舌背反复破溃伴疼痛3年余,舌背大面积糜烂面,形状不规则,糜烂周围见珠光白色纹,左侧糜烂区伴组织增生,约1.5 cm×2.0 cm,质地韧,宽蒂。舌背白色网纹组织切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苔藓样损害;舌背增生物切除活检病理诊断为苔藓样损害伴肉芽肿性炎。根据患者口内损害特征、系统病史、用药史、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苔藓样肉芽肿性口炎。文献回顾表明,口腔苔藓样损害病因不明,临床上需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口腔苔藓样接触性损害、慢性溃疡性口炎等疾病鉴别。临床上治疗口腔苔藓样损害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和/或全身使用为主。结论目前口腔苔藓样损害的分类和诊断仍无统一标准,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和/或全身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苔藓样损害 苔藓样肉芽肿性口炎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 口腔苔藓样接触损害 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苔藓样损害 溃疡口炎 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儿童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及诊断新进展
10
作者 田欣 吴思华 +3 位作者 但红霞 曾昕 王冏珂 陈谦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可累及口腔、眼、鼻、肺及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其主要以肉芽肿和局灶性坏死的形成、血管的炎症为特征,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可累及口腔、眼、鼻、肺及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其主要以肉芽肿和局灶性坏死的形成、血管的炎症为特征,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其临床表现认知的加深,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分类诊断标准被重新制定。该文主要从口腔角度对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更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自身免疫疾病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刘胜基于玄府气液说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
11
作者 叶贞 周细秋 刘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9-402,共4页
总结刘胜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不同时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刘胜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气血凝滞,以开通玄府、畅达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根据其病程特点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及溃后期,主张以消为贵、以通为用,并强... 总结刘胜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不同时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刘胜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气血凝滞,以开通玄府、畅达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根据其病程特点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及溃后期,主张以消为贵、以通为用,并强调内外合治,认为肿块期治疗宜温清并用,透表开玄;脓肿期宜托里透脓,养血和玄;溃后期宜温阳健脾,益气荣玄。本文就刘胜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另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防治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肉芽肿性乳腺炎 开通玄府法 内外合治
下载PDF
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建立
12
作者 马丽娜 吴晶晶 陈红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通过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并分析和评价各造模因素和指标对模型的价值,探究更符合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Wistar成年雌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0... 目的通过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并分析和评价各造模因素和指标对模型的价值,探究更符合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Wistar成年雌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模型组连续2周予胃复安皮下注射,第1、7、14天分别予混悬液(乳汁加佐剂)乳房局部注射。每周测量一次大鼠体质量、乳腺肿块大小;在造模前、第2周及第4周,用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泌乳素水平;麻醉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法测定大鼠造模前后血清中IL-1β、IL-6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的皮肤、乳房肿块呈现与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相似的临床表现。模型组第2周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第4周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肉眼可见部分肿块内粉刺样物质,镜下病变区可见多灶散在分布上皮样细胞构成肉芽肿性结节,有多种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另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等。模型组大鼠IL-1β、IL-6水平均高于造模前(P<0.01)。结论采用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的方法,在造模4周后能成功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泌乳素 分泌物 WISTAR大鼠
下载PDF
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术后患者临床研究
13
作者 郭洁荣 热孜亚·萨吾尔 +3 位作者 蒋可心 孙霃平 刘胜 秦悦农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观察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GLM患者分为2组,暴露组75例,术后应用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3个月≤服药时间≤6个月;非暴露组45例,术后应用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1个月≤服药时间<... 目的观察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GLM患者分为2组,暴露组75例,术后应用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3个月≤服药时间≤6个月;非暴露组45例,术后应用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1个月≤服药时间<3个月。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愈后乳房外形恢复情况;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复发情况,并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中药治疗时间、哺乳史、积乳史、口服避孕药史、外伤史、乳头凹陷、乳头溢液、伴下肢红斑结节史、过敏史与复发的相关性。治疗期间进行用药安全评估。结果暴露组总有效率100%(75/75),非暴露组总有效率100%(45/4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乳房外形优秀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暴露组复发率1.33%(1/75),非暴露组复发率13.33%(6/45),暴露组复发率低于非暴露组(P<0.05)。术后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时间、口服避孕药史、过敏史可能与GLM复发相关(P<0.05)。术后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3个月对GLM的复发为保护因素(P<0.05)。2组术后口服中药治疗期间,安全性指标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具有临床安全性。结论GLM术后患者应用清热败毒饮加减治疗,服药时间≥3个月可提高疗效,一定程度上保护乳房外形,降低复发率,临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清热败毒饮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洁荣 孙霃平 刘胜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48-251,共4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具有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反复的特点。中医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理论基础丰富,治疗方式多样,根据肿块期、脓肿期、溃后期的发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具有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反复的特点。中医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理论基础丰富,治疗方式多样,根据肿块期、脓肿期、溃后期的发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3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中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从肝胃论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伴抑郁焦虑状态
15
作者 田凌嘉 周亮 +1 位作者 曹永洁 王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GLM)是临床常见乳腺疾病之一,GLM患者常合并抑郁焦虑状态,身心同病。从中医角度分析,GLM伴抑郁焦虑状态与肝、胃关系密切,且以肝气郁结、胃热壅盛为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当以泄肝清胃、抑木扶土为基本治法,辅以心理疏导... 肉芽肿性乳腺炎(GLM)是临床常见乳腺疾病之一,GLM患者常合并抑郁焦虑状态,身心同病。从中医角度分析,GLM伴抑郁焦虑状态与肝、胃关系密切,且以肝气郁结、胃热壅盛为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当以泄肝清胃、抑木扶土为基本治法,辅以心理疏导、饮食疗法。系统论述从肝胃论治GLM伴抑郁焦虑状态,并附医案一则,以供临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抑郁焦虑状态 泄肝清胃 抑木扶土 心理疏导
原文传递
消痈清化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观察
16
作者 郭宁 程璐瑶 +2 位作者 石岳 杨小红 何帅纬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消痈清化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的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消痈清化汤口服,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周期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 目的:观察消痈清化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的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消痈清化汤口服,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周期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肿块体积减小差值,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WBC、NEUT、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体积减小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痈清化汤疏肝化痰、化瘀消痈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块期 消痈清化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益气疏肝方联合微创清创术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及相关抑郁状态疗效观察
17
作者 刘春妘 孟晓凡 +1 位作者 房小芳 刘晓菲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65-370,394,共7页
目的:观察评价益气疏肝方联合微创清创术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及相关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GLM脓肿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益气疏肝方+微创清创术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评价益气疏肝方联合微创清创术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及相关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GLM脓肿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益气疏肝方+微创清创术组)和对照组(微创清创术组)各4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期后患者中医情绪症状评分、乳房局部病灶范围、疼痛程度及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指标。同时评价GLM临床治愈时间、临床治愈后乳房外观状态及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期后,两组患者忧思多虑、神疲倦忘、烦躁无趣、情绪堕落、失眠多梦、寡言少语、心虚胆怯、腹胀纳呆、时有太息、胸胁胀痛症状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上述中医情绪症状;治疗4周期后两组患者全部中医情绪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乳房局部病灶范围、疼痛程度及实验室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入组患者均于治疗4个月内达到GLM临床治愈状态,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治愈后乳房外观状态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疏肝方联合微创清创术可明显缩短GLM病程、减轻乳房外观损毁、降低复发率;同时减轻脓肿期GLM患者情绪抑郁、躯体焦虑症状,对防治患者相关抑郁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疏肝方 微创清创术 宋爱莉 相关抑郁状态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下载PDF
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18
作者 杨心茹 左禧萌 史晓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探讨术中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在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GLM)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 目的 探讨术中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在扩大切除联合整形手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GLM)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200例,均经病理证实,且采用扩大切除+整形手术+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治疗。观察疗效及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 NAC)有无坏死,评估坏死分级,计算坏死率,评价该术式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随访脱落2例,198例获得随访,时间15 d。获得随访的198例患者均获治愈,未出现疾病复发。出现NAC坏死5例,均为1级,坏死率2.53%,预防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均为97.47%。结论 预防性使用皮瓣转移乳头乳晕成形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疗效确切,术后发生NAC缺血坏死的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乳头乳晕成形术 皮瓣转移 局部扩大切除术 乳头乳晕复合体 缺血坏死
下载PDF
以鼻窦炎为首发症状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苏荣芝 陈艳敏 +1 位作者 范宏涛 张昱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肉芽肿性血管炎(GP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治疗以鼻窦炎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损伤性疾病时应考虑GPA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该文报道以鼻窦炎为首发症状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 肉芽肿性血管炎(GP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治疗以鼻窦炎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损伤性疾病时应考虑GPA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该文报道以鼻窦炎为首发症状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GPA病案1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 鼻窦炎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复发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20
作者 徐佳圆 边雪梅 王燕婷 《循证护理》 2024年第5期795-79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复发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搜集有关GLM复发因素相关的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复发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搜集有关GLM复发因素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6日。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涉及1741例GLM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GLM复发率为16%[95%CI(12%,2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棒状杆菌感染[OR=4.80,95%CI(1.76,13.09),P<0.01]、吸烟[OR=11.01,95%CI(1.14,106.78),P<0.05]等是GL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现有证据表明,GLM复发率较高,且受棒状杆菌感染和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研究结果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复发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