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6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有效性研究及有限元建模分析
1
作者 王永平 王辉 +4 位作者 郑翔 闻作川 田浩 陈鹏 刘冠群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胸外血管外科收治的13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06例,女性31例... 目的探讨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胸外血管外科收治的13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06例,女性31例;年龄25~62岁,平均37.0岁;道路交通伤64例,高处坠落伤34例,摔伤12例,钝器击打伤16例,其他11例。根据治疗方式,应用传统外固定非手术治疗的为传统组(62例),应用肋骨环抱器治疗的为环抱器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VAS、止痛药物使用剂量、骨折愈合情况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Mimics软件对人体胸廓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正常肋骨和肋骨环抱器内固定后的骨折肋骨模型,应用Abaqus17.0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并计算三种不同载荷下肋骨最大位移和应力响应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较,环抱器组机械通气时间[(6.1±1.3)d vs.(10.1±2.7)d]、引流管拔管时间[(1.75±0.32)d vs.(3.73±0.67)d]、下床活动时间[(7.84±2.40)h vs.(12.58±3.03)h]、住院时间[(6.70±1.43)d vs.(10.05±3.66)d]、骨折愈合时间[(22.92±8.40)d vs.(35.73±9.95)d]均显著缩短,治疗后VAS[(3.3±0.9)分vs.(5.2±1.2)分]显著降低,止痛药物使用剂量[(63.1±19.5)mg vs.(103.3±32.4)mg]显著减少,P均<0.001。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环抱器组优良率(97.3%,73/75)显著高于传统组(77.4%,48/62)。环抱器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廓畸形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肋骨骨折应用肋骨环抱器固定后其可承受较大的压力,骨折的最大移位比正常肋骨小,断面间隙值<0.01 mm。结论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有限元分析也从生物力学角度证实肋骨环抱器具有良好的固定性能,能保证固定后肋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肋骨环抱器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3D打印技术在临床肋骨骨折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宁 高明朗 +2 位作者 徐宸桢 范国华 耿庆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3D打印技术在临床肋骨骨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住培学员共78名分为试验组(39名)和对照组(39名)。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3D打印技术模式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3D打印技术在临床肋骨骨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住培学员共78名分为试验组(39名)和对照组(39名)。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3D打印技术模式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84.62±10.97)分高于对照组(76.92±11.28)分,且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能够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肋骨骨折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习效果,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3D打印技术 临床教学 肋骨骨折 胸外科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玲 郑爽爽 柳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对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新鲜肋骨骨折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及其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评价,评估应用AI后各级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效能的提高情况。方法 收集因急性胸部外伤行胸部CT扫描病例300例,其中确诊为...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对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新鲜肋骨骨折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及其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评价,评估应用AI后各级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效能的提高情况。方法 收集因急性胸部外伤行胸部CT扫描病例300例,其中确诊为肋骨骨折的152例病例。将6位医师分为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两组,3人/组,对随机分配的300例CT图像独立阅片。在间隔为4周的洗脱期后,医师结合AI第2次阅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医师对新鲜肋骨骨折病灶及不同类型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并评价各组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差异。结果 应用AI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对所有新鲜肋骨骨折、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医师单独阅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医师+AI、主治医师+AI对全部肋骨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的Kappa值与Phi系数均明显提高,不完全性骨折提高幅度最显著。住院医师+AI、主治医师+AI检出新鲜肋骨骨折敏感度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单独阅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可有效提高不同级别医师对新鲜肋骨骨折的检出效能,并提高不同级别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鲜肋骨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敖平 张玉霖 +4 位作者 朱丽 罗艺 陈聪 俞梅美 修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对肋骨骨折患者减轻疼痛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葛海红 张瑜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90-993,共4页
目的:为了探究肋骨骨折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对减轻其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入选实验研究的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进入前后顺序,对其进行数字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研究组(... 目的:为了探究肋骨骨折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对减轻其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入选实验研究的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进入前后顺序,对其进行数字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研究组(规范化干预),各选入患者40例,比较其住院时间,干预前与干预后8 h、24 h、48 h、72 h的疼痛程度,以及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8 h、24 h、48 h、72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采用规范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增强患者的干预效果,还能使心理不良情绪得到有效舒缓,有助于建立康复信心,拉近和护士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肋骨骨折 疼痛程度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成刚 王长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开胸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n=44,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开胸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n=44,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骨骼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 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CO 2)]}、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 a(CO 2)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FEV 1、FVC、PEF、FEV 1/FVC水平及p a(O 2)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复位内固定术 老年肋骨骨折 肺功能 骨骼愈合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朱丽丽 郑玉飞 徐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平面重组(TS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患者1~3个月内复查的肋骨骨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经复查随访或手术证实存在不全性肋骨骨折患者83例(143处)。首次诊断为不全性肋骨骨折者主要表现为肋骨内板或者外板凹陷、骨皮质翘起及细小骨折线。100例患者复查CT发现漏诊不全性肋骨骨折11处,其中5处首次诊断认为是呼吸或者运动伪影,其余6处CT多种后处理技术均未发现阳性征象。TSMPR诊断骨折阳性85例、骨折阴性15例、误诊10例、漏诊8例;CPR诊断骨折阳性86例、骨折阴性14例、误诊6例、漏诊3例;VR诊断骨折阳性64例、骨折阴性36例、误诊12例、漏诊31例;MIP诊断骨折阳性53例、骨折阴性47例、误诊15例、漏诊45例。CPR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其他后处理方法,且Kappa值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PR对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效能优于VR、TSMPR、MIP,可作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首选后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下载PDF
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在肋骨骨折疼痛评分中的初步应用
8
作者 王作培 丁一 +3 位作者 谢鑫杰 庄杨 盛波 陆熠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51-257,共7页
目的探讨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评分法:动静评分法(motional and restrictive rating scale,MAR)在评估肋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其中手术组234例... 目的探讨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评分法:动静评分法(motional and restrictive rating scale,MAR)在评估肋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其中手术组234例,非手术组558例,分别应用长海痛尺及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动静评分法,收集两组患者伤后1-7 d的疼痛评分。结果非手术组:在评分方面,两种评分方法1-7 d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长海痛尺评分第3天出现反弹。手术组:长海痛尺评分第4天开始下降,MAR评分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两组比较:长海痛尺评分第1-3天手术组高于非手术组(P<0.05),第4-7天,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P<0.05);MAR评分第1、2、7天,手术组评分高于非手术组(P<0.05);第3、4、5、6天,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P<0.05)。疼痛评分改善方面,长海痛尺评分,第3-7天,手术组改善程度高于非手术组(P<0.05);MAR评分,第3-6天,手术组改善程度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和MAR疼痛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AR评分能更早识别活动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疼痛评分 长海痛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阻滞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刘恒山 谢辉晋 +2 位作者 张松林 寿康全 朱高波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置管行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行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性多发肋骨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置管行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行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PB组和PCIA组,每组23例。PCIA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CTPB组术后于患侧选定适宜的3个椎旁间隙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应用罗哌卡因行连续胸椎旁肋间神经阻滞,阻滞镇痛至术后72 h。分别于术前(T0)、术后3 h(T1)、1 d(T2)、2 d(T3)、3 d(T4)记录胸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集动脉血,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和指数(PaO_(2)/FiO_(2)),并检测T0及T4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FEV_(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结果与T0比较,两组术后T1、T2、T3、T4时的静息、咳嗽VAS降低(均P<0.05),动脉血PaO_(2)、PaO_(2)/FiO_(2)升高(均P<0.05)。CTPB组术后T4的FEV_(1)、FEV_(1)%较PCIA组升高(均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行CTPB阻滞较PCIA镇痛效果更好并且可以改善术后氧和功能及肺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胸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超声引导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手术对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比较
10
作者 郭文炜 李林 +3 位作者 胡建华 刘苏萍 胡文平 黄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手术对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手术对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77例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3、5、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全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恢复、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胸腔镜辅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多发肋骨骨折 胸外伤 手术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11
作者 何晓炜 游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本病症检出率寻找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检测(X线检测)、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本病症检出率寻找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检测(X线检测)、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实施结果。结果:比较三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均高于X线检测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不同剂量下的图片质量情况,低剂量组的图片优良率与常规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情况,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科学有效,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检测方法可以保障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并且所生成的图像质量满意,但是可以减少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情况,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多排螺旋CT扫描 低剂量扫描 疾病诊断
下载PDF
针刺辅助保守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卜立超 沈海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评价针刺联合弹性胸围固定、口服药物保守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选择四川某骨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84例非手术治疗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2例。对照组实施弹性胸围固定加口服玄胡... 评价针刺联合弹性胸围固定、口服药物保守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选择四川某骨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84例非手术治疗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2例。对照组实施弹性胸围固定加口服玄胡伤痛片、制香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肋骨骨折活动量表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活动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辅助治疗肋骨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针刺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多发肋骨骨折合并降主动脉破裂出血及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术后护理
13
作者 余娜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总结了1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降主动脉破裂出血、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早期识别再出血风险;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实施分阶段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精细化营养护理及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实施多层面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了1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降主动脉破裂出血、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早期识别再出血风险;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实施分阶段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精细化营养护理及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实施多层面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术后10 d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主动脉破裂 创伤性湿肺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短期转归及安全性观察
14
作者 薛喜军 张丹 程岱松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短期转归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西乡县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 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短期转归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西乡县人民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各50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短期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N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研究组术后1、3、7 d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4 d FEV1%pred、FVC%pred、MVV较术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术后14 d FEV1%pred、FVC%pred、MV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均随访3~6个月,2组再次手术率和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单孔胸腔镜联合内固定术能够减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快速恢复,但两者短期转归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骨折固定术 多发肋骨骨折 肺通气功能
下载PDF
80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15
作者 李振 李春晨 朱永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80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平面重建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80排螺旋CT检查和DR检查,比较两种检测... 目的探讨80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平面重建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80排螺旋CT检查和DR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68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最终临床诊断显示骨折位置104处,以最终临床检查为依据,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确诊率高于DR检查,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DR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3;χ^(2)=9.789;χ^(2)=6.178,P<0.05);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准确度和敏感度高于DR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准确率:89.71%vs 69.12%,χ^(2)=8.815,P<0.05;特异度:87.80%vs 65.85%,χ^(2)=5.549,P<0.05)。结论相较于DR平片,80排螺旋CT检查可提高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肋骨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对肋骨骨折安全性及疼痛的影响
16
作者 王晓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究肋骨骨折患者以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对安全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胸外科接诊的患者60例,研究时间2021年10月,拟定研究计划,收集相关数据,至2022年10月截止,将研究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 目的 探究肋骨骨折患者以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对安全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胸外科接诊的患者60例,研究时间2021年10月,拟定研究计划,收集相关数据,至2022年10月截止,将研究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研究组行肋骨接骨板置入术,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每组患者30例,分析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疼痛评分、炎性指标。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5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CT、CRP、IL-6、IL-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缓解患者肢体疼痛,减少炎症因子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 疼痛评分 安全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董佳勇 连三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 研究CT三维重建在隐匿性肋骨骨折(ORF)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5例(133处)ORF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比较DR与MSCT对ORF检出率,比较MSCT中不同重建... 目的 研究CT三维重建在隐匿性肋骨骨折(ORF)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5例(133处)ORF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比较DR与MSCT对ORF检出率,比较MSCT中不同重建技术对ORF检出率。结果 MSCT对ORF检出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对ORF检出率高于最大密度投影(MIP),MPR、CRP对ORF检出率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R、CRP对ORF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DR相比,MSCT对ORF检出率更高,CT三维重建中MPR、CRP能够为ORF诊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提高ORF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肋骨骨折 CT三维重建 容积再现 多平面重建 数字化X线摄影 检出率
下载PDF
多发肋骨骨折保守治疗与环抱器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18
作者 宋猛 戴冬阳 夏万青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环抱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 目的研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环抱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手术组患者的续期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保守组,但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通过环抱器固定术进行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保守治疗 环抱器外科手术 纯钛爪型肋骨接骨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张欢 潘德光 +1 位作者 孙泽 覃超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复位情况的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为38例,将接受开胸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复位情况的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胸外伤伴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为38例,将接受开胸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术式治疗效果和复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高,呼吸辅助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精准定位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快速恢复肺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复位内固定术 肋骨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对改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作用
20
作者 娜吧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病例中对其疼痛与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纳入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病例,共有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病例中对其疼痛与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纳入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病例,共有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全方位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PSQI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住院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VAS评分、PSQI评分对比,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依从性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挫裂伤患者进行护理,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睡眠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 肺挫裂伤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