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1例
1
作者 乔娟 蔡莉 +2 位作者 秦蓉 冯振中 吴继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9-330,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2022年1月无诱因下发现外阴包块,最大径约2.0 cm,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遂就诊于我院。专科检查示阴阜偏左侧可扪及一最大径3.5 cm的包块,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外阴皮肤无溃疡;超声示外阴部见一大小3.4 cm×2.7 cm×... 患者女性,49岁,2022年1月无诱因下发现外阴包块,最大径约2.0 cm,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遂就诊于我院。专科检查示阴阜偏左侧可扪及一最大径3.5 cm的包块,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外阴皮肤无溃疡;超声示外阴部见一大小3.4 cm×2.7 cm×2.4 cm的不均质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缘不光整,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CT和MRI腹部盆腔平扫+增强示左侧阴阜部肿物,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遂行手术完整切除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肌上皮瘤样肿瘤 INI-1/SMARCB1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乳腺小叶型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张玉文 李晓丽 +1 位作者 秦珍珠 李晓旭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小叶型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0年7月确诊的5例AME的临床病理资料,调阅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指标表达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乳腺小叶型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0年7月确诊的5例AME的临床病理资料,调阅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指标表达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5例组织学形态均为小叶亚型腺肌上皮瘤,2例术中冰冻诊断误诊为低级别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组织学上主要由增生的肌上皮和腺上皮间质构成,各成分因病例不同而变化,增生的肌上皮形态不一,围绕被覆腺腔上皮的小腺腔,腔内可见坏死样物,免疫组化显示腺上皮表达CK、CK7,肌上皮表达P63、Calponin、S-100、CK5/6。5例ER和PR染色阴性或灶状弱阳性,HER-2均为阴性,Ki-67指数约10%-30%。5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未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截至末次随访,5例患者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乳腺小叶型AME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病变,形态学上多种多样,在术中及常规病理诊断中极易误诊为导管内癌、小叶瘤变及浸润性癌,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可有效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瘤 小叶型腺肌上皮瘤 乳腺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
3
作者 赫淑倩 成玉霞 +1 位作者 可雪璇 孙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9-1020,共2页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指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遂行左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腺肌上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分子表型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皮肤肌上皮瘤1例诊疗体会
4
作者 李鹏 胡怡 +2 位作者 张俊 贾文娟 刘鑫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67-468,共2页
患者女性,44岁,左面部可见1个直径约1 cm大小皮下肿物。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见境界清楚的结节,由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散在分布的细胞团块、条索样结构组成,瘤细胞呈浆细胞形态,间质硬化。免疫组化显示角蛋白(CK,部分+),波形蛋白(Vimen... 患者女性,44岁,左面部可见1个直径约1 cm大小皮下肿物。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见境界清楚的结节,由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散在分布的细胞团块、条索样结构组成,瘤细胞呈浆细胞形态,间质硬化。免疫组化显示角蛋白(CK,部分+),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Ki-67指数约5%(+)。诊断:皮肤肌上皮瘤(CM)。治疗予扩大切除术,术后7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瘤 皮肤 皮肤混合瘤
下载PDF
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长荣 郭巨锋 +1 位作者 徐如君 项晶晶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s,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2例AME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s,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2例AME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岁和61岁。肿瘤分别位于右乳外上和左乳外下象限,最长径7cm和2cm。镜下观察:例1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瘤细胞主要为上皮和肌上皮两类细胞,呈腺管状和乳头瘤样分布,区域肌上皮细胞增生显著伴轻度异型,核分裂4-5个/10HPF。例2肿瘤以实性膨胀性生长为主,少部份呈腺管状及乳头状瘤样结构,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均显著增生伴重度异型,可见坏死,核分裂极易见(>10个/10HP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例1腺上皮及肌上皮均有部分表达ER、PR。例2显著异型瘤细胞ER、PR均为阴性。二代测序检测:例2检测到HRAS第3外显子错义突变,例1未行检测。2例肿瘤患者均行单侧乳腺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随访分别为23个月和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AME是一组具有上皮和肌上皮双相分化的乳腺少见肿瘤,形态包括良性、非典型、原位恶性和侵袭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瘤 上皮 双向分化 分子特征
下载PDF
腭部肌上皮瘤伴发Warthin瘤1例
6
作者 王国栋 姜蕾 +2 位作者 刘渊 姜晓钟 赵云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6-907,共2页
涎腺肌上皮瘤是一类比较罕见的涎腺肿瘤,由Sheldon[1]首次报道并命名,好发于腮腺和腭部小涎腺。WHO在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类型新分类中正式将良、恶性肌上皮瘤分别列入腺瘤类和癌类,并指出其约占涎腺肿瘤的1%[2]。
关键词 腭部肌上皮瘤 WARTHIN瘤 伴发 涎腺肌上皮瘤 组织病理类型 恶性肌上皮瘤 涎腺肿瘤 小涎腺
下载PDF
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软组织肌上皮瘤1例
7
作者 刘嘉晨 陈诚 +1 位作者 康厚艺 张伟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58,共1页
患者女,50岁,1周前睡眠时突发肢体抽搐,呼之不应,2min后自行缓解,之后不能回忆该过程;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右侧侧脑室三角区2.3cm×2.2cm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T1WI以低信号为主(图1A)、内... 患者女,50岁,1周前睡眠时突发肢体抽搐,呼之不应,2min后自行缓解,之后不能回忆该过程;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右侧侧脑室三角区2.3cm×2.2cm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T1WI以低信号为主(图1A)、内见结节状更低信号及少许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结节状低信号(图1B),边缘见环形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腺肌上皮瘤5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郁敏 李小强 +4 位作者 李英凤 孙静 宋梦媛 刘安琪 王文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5例AME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63岁(平均54岁)。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5例AME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63岁(平均54岁)。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多为梭形或透明肌上皮细胞。伴癌的AME中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肿瘤内有坏死。免疫表型:5例肿瘤腺上皮CK强阳性,EMA、ER、PR、SMA、p63、CD10、Calponin、CK5/6均阳性,肌上皮CK弱阳性,ER和PR均阴性。结论 AME为乳腺少见的良性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形成。伴癌的AME更罕见,其恶性成分多为肌上皮,肿瘤转移少,转移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瘤 伴癌的腺肌上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洁 吴奇光 +2 位作者 孙开华 贲呈瑞 魏明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60-162,186,共4页
作者分析了12例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瘤镜下主要有4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透明细胞增生为主,可伴有角化珠形成;(2)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伴有或不伴有粘液样区域;(3)瘤细胞为浆细胞样,弥漫分布;(4)瘤... 作者分析了12例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瘤镜下主要有4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透明细胞增生为主,可伴有角化珠形成;(2)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伴有或不伴有粘液样区域;(3)瘤细胞为浆细胞样,弥漫分布;(4)瘤细胞为立方形,构成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该瘤对抗肌动蛋白(actln)、肌球蛋白(myos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一100蛋白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因此作者认为:运用这4种抗体的染色有助于该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恶性肌上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0
作者 裴炜 张海增 +3 位作者 石素胜 钟宇新 王翔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97-1099,11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从27岁至74岁,中位年龄53岁,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Ⅰ期1例(20%),Ⅱ期4例(80%)。术后随访9~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死亡1例(术后38个月死亡),其余4例仍生存,生存期9~6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例,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及同侧腋下复发,其后全身骨转移;另1例为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1个月出现切口处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组织学特点为存在上皮及肌上皮双向分化,主要为肌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伴有腺管状分化。免疫组化特征为肌上皮细胞对S-100阳性,Actin、SMA、Vimentin也可阳性,腺上皮细胞对CK、EMA、AE1/AE3阳性,而ER、PR、C-erbB2多为阴性。结论:乳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治疗应采取扩大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出现局部复发患者应行根治术,转移以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复发及转移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临床 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晓莉 范钦和 +1 位作者 鲍永仪 王更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2种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呈巢团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具有双相性,腺上皮表达CK8、CK18、EMA等,肌上皮表达SMA、S-100、p63等。肿瘤细胞ER、PR、Her-2阴性,CK5/6和(或)EGFR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结论恶性AME十分罕见,应与乳腺肌上皮癌、化生癌、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颌面部肌上皮瘤的MSCT诊断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葛莹 董越 +2 位作者 张丽芝 沈晶 魏富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肌上皮瘤(ME)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E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ME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25例)病灶直径1.0-2.5 cm,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21例)及... 目的探讨颌面部肌上皮瘤(ME)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E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ME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25例)病灶直径1.0-2.5 cm,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21例)及包膜(12例),少数(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并有向心性强化的趋势。结论颌面部ME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对M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肌上皮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瘤3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耀武 毛天球 +3 位作者 孙劲东 胡晓光 程晓兵 孙沫逸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分析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E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无面瘫及破溃。光镜下呈实性、... 目的 分析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E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无面瘫及破溃。光镜下呈实性、黏液性、网状或混合性生长方式。肿瘤细胞有梭形、浆细胞样、透明细胞样、上皮样型或混合型。4例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在侵袭性生长的病例中可见轻度的细胞异型性、有丝分裂增加及包膜浸润。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3例肿物复发或恶变为肌上皮癌。结论 ME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具有独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部分肿瘤侵袭性生长并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肌上皮瘤 临床病理学 生物学行为 涎腺肿瘤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丽京 朱任之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6,共3页
对从1873例涎腺肿瘤复查后确诊的43例涎腺肌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瘤的患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2.3%,好发于腮腺(48.84%)和腭腺(41.86%);该瘤在病理上可分为5型:即上皮细胞型... 对从1873例涎腺肿瘤复查后确诊的43例涎腺肌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瘤的患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2.3%,好发于腮腺(48.84%)和腭腺(41.86%);该瘤在病理上可分为5型:即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其实质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瘤细胞谱,各种形态的瘤细胞可以互相转化;免疫组化CK-18、actin染色显示上述各型瘤细胞均为程度不等的阳性。作者认为提高该瘤确诊率的关键是对各型瘤细胞的认识;联合应用CK-18、actin有助于该瘤的诊断和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肌上皮瘤 病理分型 免疫组化学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龙 翦新春 姚志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33-134,137,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E好发于腮腺及腭部,且发生于腭部的比例较多形性腺瘤明显上升.ME的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主...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E好发于腮腺及腭部,且发生于腭部的比例较多形性腺瘤明显上升.ME的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对腮腺来源的ME实施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效果良好;对发生于腭部的ME实施局部扩大切除,仍有部分复发.结论ME是一种并非十分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肿瘤尤其是发生于腭部者,具有侵袭性生长或潜在恶性的特点,应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瘤 涎腺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男性乳腺腺肌上皮瘤1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秋林 赖日权 +1 位作者 陈晓东 冯晓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5-455,共1页
关键词 男性 乳腺腺肌上皮瘤 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 肿瘤
下载PDF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丽京 高玉好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检测 P53 蛋白和 P C N A 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 例肌上皮瘤、8 例肌上皮瘤细胞生长活跃型、20 例恶性肌上皮瘤中 P53 蛋白和 P C N 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 P ... 目的:检测 P53 蛋白和 P C N A 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 例肌上皮瘤、8 例肌上皮瘤细胞生长活跃型、20 例恶性肌上皮瘤中 P53 蛋白和 P C N 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 P C N A 的相对含量。结果: P53 蛋白在6 例恶性肌上皮瘤中呈阳性表达,在良性肌上皮瘤中均呈阴性表达; P C N A阳性表达的增殖指数和相对含量在恶性肌上皮瘤中表达高于在良性肌上皮中的表达( P<0.01); P C N A 高表达与 P53 蛋白高表达有一定相关性。结论:p53 基因突变对恶性肌上皮瘤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P C N A 阳性表达和相对含量的检测是诊断恶性肌上皮瘤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恶性肌上皮瘤 P53蛋白 PCNA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蓓 杨强 +2 位作者 佟杰 王跃 笪冀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成分构成,前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内层,后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外层...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成分构成,前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内层,后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外层以及实性区域。腺上皮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现象,局灶腺上皮呈高度非典型增生,局灶肌上皮过度生长并可见轻度非典型性,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腺肌上皮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肺恶性肌上皮瘤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丽霞 廖芝玲 +3 位作者 马韵 陈军 陈志宁 陈肖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6-1067,共2页
患者男性,51岁。2013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入院。CT示:左侧胸廓塌陷,体积缩小,左肺上下叶不张,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左膈抬高,纵隔左移;左侧主支气管狭窄;纵隔及双侧肺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左侧... 患者男性,51岁。2013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入院。CT示:左侧胸廓塌陷,体积缩小,左肺上下叶不张,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左膈抬高,纵隔左移;左侧主支气管狭窄;纵隔及双侧肺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左侧胸腔积液。考虑为左肺门中央型肺癌伴左肺叶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肌上皮瘤 恶性 病理学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文君 陈丽荣 +1 位作者 吴翔燕 陈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方法对2例乳腺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腺上皮CK、EMA、ER、PR(+);肌上皮CK(-),S-100蛋白、SMA...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方法对2例乳腺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腺上皮CK、EMA、ER、PR(+);肌上皮CK(-),S-100蛋白、SMA、actin(+)、EMA局部弱(+),GFAP、desmin(-)。结论乳腺AME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而成。熟悉该肿瘤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