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松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欣悦 杨峻岭 郝在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1-0044,共4页
肌松药是全身麻醉手术中重要的辅助用药,肌松药用于全身麻醉后改变了靠加深全麻以获得肌肉松弛满足手术的需求。对于肌松药,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种类、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等进行应用。虽然现在麻醉医生对于肌松药的应... 肌松药是全身麻醉手术中重要的辅助用药,肌松药用于全身麻醉后改变了靠加深全麻以获得肌肉松弛满足手术的需求。对于肌松药,要根据不同的药物种类、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等进行应用。虽然现在麻醉医生对于肌松药的应用已经较为熟练,但是仍有很多由于术后残余肌松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有研究发现,适当的深度肌松也可以更有助于手术的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肌松监测来达到肌松药的合理应用,并且通过监测来减少甚至避免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本综述就从对肌松监测的概述出发,总结其用于临床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TOF(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术后残余
下载PDF
肌松监测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浩 龙云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肌松监测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指导术中深度肌松以及术后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肥胖症患者,均拟实施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测方式)、观察组(肌松监测),各40例... 目的分析肌松监测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指导术中深度肌松以及术后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肥胖症患者,均拟实施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测方式)、观察组(肌松监测),各40例,对照分析不同监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肌松药物使用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后(T2)乳酸、离开麻醉恢复室(T3)乳酸、手术60min(T1)血糖、手术结束后(T2)血糖、离开麻醉恢复室(T3)血糖、低氧血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中采取肌松监测方式,能对术中深度肌松起到指导作用,减少术中肌松药物使用剂量,保障围术期血糖、乳酸的平稳性,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肥胖症 腹腔镜 袖状胃切除术 术中深度 术后拔管
下载PDF
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应用肌松监测对不良呼吸事件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向宇 任俏 +2 位作者 詹珮嘉 孙连城 李军明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应用肌松监测对不良呼吸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8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进行研究,以管理方案差异性为依据分组,40例纳入实验组,40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给...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应用肌松监测对不良呼吸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8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进行研究,以管理方案差异性为依据分组,40例纳入实验组,40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肌松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后至拔管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不良呼吸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及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比较,实验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呼吸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管理过程中,为其实施肌松监测可促进麻醉质量和效果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呼吸事件,可实现对麻醉恢复期的有效管理,建议推广此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 麻醉恢复期 肌松监测 不良呼吸事件 影响研究
下载PDF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宇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自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基于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主观评价,观察组应用肌... 目的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自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基于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主观评价,观察组应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其有无躁动、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拔管后30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等均呈良好趋势,且优于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呼吸抑制等反应的概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较高,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行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患者而言,在苏醒过程实施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全麻苏醒过程
下载PDF
肌松监测对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不良呼吸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丰 史静 +2 位作者 陈觅 姚茵 邹小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35-2036,2040,共3页
目的比较肌松监测指导与经验指导对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呼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指导拔管组(T组)和经验指导拔管组(C组)。两组... 目的比较肌松监测指导与经验指导对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呼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成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指导拔管组(T组)和经验指导拔管组(C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患者行肌松监测,手术结束后TOF比值达0.9,同时达到临床拔管征象时拔出气管导管;C组患者不监测肌松恢复情况,根据临床拔管征象拔出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低氧血症、上呼吸道梗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末次肌松至手术结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长于C组(P<0.05);C组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比例高于T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再次插管、误吸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恢复期,临床征象指导的气管拔管早于TOF监测指导,且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肌松监测可明显减少呼吸相关并发症,无肌松监测的患者耐管条件好时,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并加强监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4个成串刺激 肌松监测 麻醉恢复期 低氧血症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丽峰 史东平 +1 位作者 鲍杨 宋建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主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及客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肌松监测和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主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及客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肌松监测和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呛咳、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结果主观评价指标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出现中、重度呛咳12例,拔管后SpO2<90%达10例(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术后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8%(TOF<0.9);客观评价组MAP、HR指标稳定,无不良拔管反应,无呼吸抑制,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IVA下联合应用脑电和肌松监测技术指导气管拔管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苏醒 呼吸抑制
下载PDF
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校准定标对术后肌松监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尹橙 薛纪秀 +2 位作者 叶新 马艳辉 阎彦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 观察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行单刺激肌颤搐(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T1)与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T4/T1)校准定标,对术后T1与TOF值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Ⅲ级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0例... 目的 观察患者在清醒或镇静状态下行单刺激肌颤搐(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T1)与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T4/T1)校准定标,对术后T1与TOF值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或Ⅲ级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0例):清醒组(A组)与镇静组(S组).清醒组在患者未给予任何镇静剂情况下对T1与TOF校准定标,镇静组在患者给予依托咪酯使BIS处于40-60时校准定标.2组患者术中均不使用肌松药.观察2组患者术后清醒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恢复至术前水平时T1与TOF最大值.结果 镇静组患者术后T1最大值明显高于清醒组患者(P=0.005),两组患者术后TOF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结论 在肌松监测观察中,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T1与TOF校准定标,对术后T1值影响小,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闭环注射系统 校准定标 4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树忠 张山 +3 位作者 王立新 张富 刘金城 张艳丽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儿童,年龄6~12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常规监测组。记录2组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15 ...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儿童,年龄6~12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常规监测组。记录2组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15 min时(T2)、手术30 min时(T3)和术毕时(T4)的血压和心率及2组患者麻醉药品的用量。观察2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和知晓的发生率以及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在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在T3时与T4比较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结论儿童全麻手术中,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缩短了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了儿童全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肌松监测 全身麻醉 儿童 麻醉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明飞 刘丽 +4 位作者 石浩文 何俊永 李仁宰 王华 何仁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5期2765-2766,共2页
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主观评价法,观察组采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 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主观评价法,观察组采用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手术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观察呛咳、呼吸抑制及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监测组拔管时、拔管后15min、30min的MAP、HR无明显变化,无呛咳、呼吸抑制、肌松残余发生;主观评价组在拔管时MAP、HR水平明显升高,中、重度呛咳发生率为13.95%;拔管后60min,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1.63%,肌松残余发生率为37.21%;客观监测组全麻苏醒过程躁动发生率、躁动时间大于15min发生率均小于主观评价组,平均躁动评分低于主观评价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全麻苏醒过程躁动的发生,对于提高麻醉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全麻苏醒
下载PDF
依托咪酯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和传统气管拔管效果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赖尚导 曾金祥 +2 位作者 曾振平 叶阮昊 潘美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1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和传统气管拔管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和传统气管拔管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进行肌松监测并决定术后拔管,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经验评估决定术后拔管,分别监护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肌松残余值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拔管期间麻醉剂残余效应室浓度(CE)、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剂停注到通气导管拔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期间呛咳反应及各种不良反应反生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C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低氧血症及心跳异常发生率、肌松残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呛咳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可有效降低拔管后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气管拔管 依托咪酯 残余
下载PDF
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树忠 王立新 +3 位作者 陈福华 王智慧 王振芹 张山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应用效果,并评价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儿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或Ⅱ级,年龄6~12(9.2±1.7)岁,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应用效果,并评价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儿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或Ⅱ级,年龄6~12(9.2±1.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不采用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观察并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后1rain(T2)、气管插管后5min(T3)时的血压和心率;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两组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两组的血压和心率在T1时均下降,在T2时均上升,但试验组的收缩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中,收缩压和心率在T2时与T0和T1相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则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肌松药推注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丙泊酚的用量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熵指数监测和肌松监测下,儿童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比较稳定,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较好。熵指数维持在40-50范围内并且肌松监测的T1肌颤搐抑制〉90%时是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肌松监测 全身麻醉 诱导期 儿童
下载PDF
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明飞 刘丽 +4 位作者 石浩文 何俊永 李仁宰 王华 何仁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3期2928-2929,共2页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肌松监测在气管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前往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全麻择期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模式拔管,予以观察组在肌松监测的辅助下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的...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肌松监测在气管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前往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全麻择期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模式拔管,予以观察组在肌松监测的辅助下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肌松药物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后各时间段低氧血症发生率4%,对照组气管拔管后各时间段低氧血症发生率26%,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松监测应用在全麻患者气管拔管中,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患者 肌松监测 气管拔管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残余阻滞及肌松监测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金娥 王国林 《医学综述》 2007年第6期437-439,共3页
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是引起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日趋引起重视。不同的监测方法以及对不同肌群的监测近来也有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残余阻滞 肌松监测
下载PDF
肌松药残余阻滞及肌松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明伟 封琼甫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67-769,共3页
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由于能造成严重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因此是肌松药应用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近来不少麻醉医生及研究者对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监测方法以及不同的肌群监测,寻找安全、合理... 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由于能造成严重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因此是肌松药应用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近来不少麻醉医生及研究者对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监测方法以及不同的肌群监测,寻找安全、合理的方法,控制肌松,避免残余阻滞的发生,从而减少术后呼吸抑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阻滞 肌松监测
下载PDF
肌松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天白 施惠芬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3-6,共4页
目的:为提升麻醉效率与安全性,设计肌松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系统硬件设计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由开关电源、压力传感器、A/D模块、液晶显示器(LCD)1602显示屏以及微型打印机等组成主体结构,实现LCD实时显示压力变化及... 目的:为提升麻醉效率与安全性,设计肌松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系统硬件设计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由开关电源、压力传感器、A/D模块、液晶显示器(LCD)1602显示屏以及微型打印机等组成主体结构,实现LCD实时显示压力变化及数据打印;软件设计包括系统主程序设计、压力传感器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LCD实时显示子程序以及打印机子程序等。结果:通过对系统的多次测试及改进,可确定该系统运行稳定,压力值在0~100 N之间准确显示。结论:所设计的肌松监测系统能有效地实时监测手术中患者的肌松指标变化,便于麻醉师进行有效的药物控制和改变,提升麻醉效率以及减少术后肌松剂残余的发生率。且外围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STC89C52RC单片机 压力传感器 剂残余
下载PDF
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及肌松残余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纯玲 蔚会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导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及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外科手术需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75岁)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气管拔管方式进行拔管,观察组在肌松监...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导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及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外科手术需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75岁)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气管拔管方式进行拔管,观察组在肌松监测的辅助下进行拔管,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 min、拔管后1 h)的血压、心率、双频谱脑电图(BIS)、四个成串刺激(TOF)。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 h肌松残余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的MAP、HR指标不稳定,有明显的变化(P<0.01),拔管后1 h的肌松残余发生率为23.80%。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拔管应用效果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苏醒延迟,缩短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肌松残余,并且保证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残余 气管拔管 血流动力学 老年患者
下载PDF
肌松监测仪在肌松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国华 赵嘉训 《医疗保健器具》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肌松监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肌松监测的意义、肌松监测基本原理、神经电刺激模式、各项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和使用范围,并对肌松监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正确使用临床肌松监测评估肌松作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肌松监测 四个成串刺激 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
下载PDF
全麻患者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尚导 曾振平 叶阮昊 《中外医疗》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肌松监测在气管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共100例,ASA分级I~Ⅱ级.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方式确定拔管时机,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松监测仪四个...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肌松监测在气管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共100例,ASA分级I~Ⅱ级.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方式确定拔管时机,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确定拔管时机,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总用量为(19.16±8.12)mg、术后苏醒时间(18.34±4.82)min、术后拔管时间(15.11±19.24)min,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O.05)。实验组气管拔管后15min、30min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00%,拔管后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时机把握更准确,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肌松监测 气管拔管
下载PDF
胸腔镜全麻患者苏醒期肌松监测下双腔气管拔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纯玲 蔚会清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12期268-268,共1页
目的探究应用肌松监测对胸腔镜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期双腕气管导管拔管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胸外科全麻手术50例作为对照组。50例胸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ASA分级Ⅰ-Ⅲ级,手术时间为1.5—2.5小时,对照组依照传统的双腔气管... 目的探究应用肌松监测对胸腔镜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期双腕气管导管拔管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胸外科全麻手术50例作为对照组。50例胸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ASA分级Ⅰ-Ⅲ级,手术时间为1.5—2.5小时,对照组依照传统的双腔气管导管拔管的临床指征进行拔管,试验组患者则使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确定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时机,拔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试验组麻醉复苏期在肌松监剥下拔管,分时间段观察记录双腔气管导管拔出15分钟后、30分钟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例数,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为血氧饱和度持续20s低于90%),双腔气管导管拔管后低氟血症的总发生率为6.00%;而对照组双腔气管拔出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26.00%。试验组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双腔气管导管拔出后,由于肌力不足、疼痛、呼吸困难而引起的躁动,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镜全麻患者复苏期在肌松监测下双艟气管扳管的时机把握准确,减少了菲动的发生,有效的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并发症,保护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双腔气管拔管 全麻复苏期l低氧血症 蹂动
下载PDF
肌松监测下老年患者术后拔管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兰 陶刚 魏官峰 《西南军医》 2017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在肌松监测仪监测下行术后拔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年龄60~85岁)8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术后肌松监测下拔管)和D组(临床经验评估下拔管)。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_0)... 目的观察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在肌松监测仪监测下行术后拔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年龄60~85岁)8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术后肌松监测下拔管)和D组(临床经验评估下拔管)。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_0)、拔管时(T_1)、拔管后15 min(T_2)及30 min(T_3)四个时间点的MAP,HR,SPO_2,于T_0、T_1、T_2及T_3时点测动脉血气,记录其乳酸Lac,(blood lactic acid)及SO_2值,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T_2和T_3时点,S组与D组患者比较SP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Lac及SO_2值在T_1时点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在肌松监测仪监测下行术后拔管,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肌松监测 乳酸 缺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