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栾荣华 马梃光 +3 位作者 区晋禧 汤朝武 李学荣 贾国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L-1阿霉素造成急性心肌细胞毒性模型,CGRP作用浓度为10-8molL-1。测定培养基中LDH活...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L-1阿霉素造成急性心肌细胞毒性模型,CGRP作用浓度为10-8molL-1。测定培养基中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钙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LDH漏出明显增加;细胞内MDA、钙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排列不整齐、断裂或消失,肌浆网明显扩张,染色质凝集。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LDH漏出与细胞内MDA含量水平呈正相关。CGRP可明显减轻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LDH漏出及细胞内MDA、钙的蓄积,明显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阿霉素 肌细胞毒性 CGRP 心肌保护
下载PDF
羟丁酸钠和异丙酚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铁铮 王凤学 +5 位作者 陈伟 王承利 罗军 王世贤 刘晓江 王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羟丁酸钠和异丙酚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经原代培养成活 4d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 5组 ,每组 6孔。 C为对照组 ,其余 4组分别加入小剂量 (HL ,3× 10 - 3 m ol/L )与大剂量 (HH,3× 10 - 2 m... 目的 :对比研究羟丁酸钠和异丙酚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经原代培养成活 4d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 5组 ,每组 6孔。 C为对照组 ,其余 4组分别加入小剂量 (HL ,3× 10 - 3 m ol/L )与大剂量 (HH,3× 10 - 2 mol/L )羟丁酸钠组、小剂量 (PL ,3× 10 - 5 m ol/L )与大剂量 (PH,3× 10 - 4 mol/L )异丙酚组。各组均于实验开始后 8h终止反应 ,评定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细胞酶及电解质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PH组搏动频率减慢 (P<0 .0 5 ) ,细胞形态学亦有相应变化 ,肌酸激酸释放量增加 (P<0 .0 5 ) ,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 (P<0 .0 5 )。而 HL ,HH及 PL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电解质变化未见显著差异。 结论 :高浓度的异丙酚具有直接的心肌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丁酸钠 异丙酚 肌细胞毒性 大鼠
下载PDF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秦瑶 赵鸿彦 +1 位作者 张文航 王冬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MKⅡδ)在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多柔比星处理大鼠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情况、CaMKⅡδ基因的表达情况和活性变化。利用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CRISPR)技术敲... 目的:探讨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CaMKⅡδ)在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多柔比星处理大鼠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情况、CaMKⅡδ基因的表达情况和活性变化。利用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CRISPR)技术敲除大鼠心肌细胞CaMKⅡδ基因表达,检测CaMKⅡδ基因敲除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对多柔比星诱导凋亡的应答变化。检测CaMKⅡδ基因敲除大鼠心肌细胞经多柔比星处理后核因子(NF)-κB活化的变化以及miR-146a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多柔比星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细胞增殖,CaMKⅡδ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但活性显著上升。利用CRISPR技术可有效敲除CaMKⅡδ基因表达。敲除CaMKⅡδ基因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度降低。相对于正常细胞,敲除CaMKⅡδ基因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在多柔比星处理时NF-κB活化程度降低,miR-146a表达上调程度降低。结论:CaMK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这一过程涉及NF-κB以及miR-14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 多柔比星 肌细胞毒性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栾荣华 马梃光 +2 位作者 区晋禧 汤朝武 贾国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L阿霉素造成急性心肌细胞毒性模型,CGRP作用浓度为10-8mol/L.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L阿霉素造成急性心肌细胞毒性模型,CGRP作用浓度为10-8mol/L.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钙和镁含量.结果: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LDH漏出明显增加,细胞内MDA,钙含量水平明显升高,镁含量水平明显降低.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LDH漏出与细胞内MDA含量水平呈正相关.CGRP可明显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LDH漏出及细胞内MDA,钙的蓄积和镁的丢失.结论:CGRP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肌细胞 肌细胞毒性 CGRP
下载PDF
羟丁酸钠和氯胺酮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铁铮 王凤学 +1 位作者 罗军 陈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羟丁酸钠和氯胺酮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经原代培养成活4d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 ,每组6孔。包括对照组 ,小剂量(HL ,3×10-3mol·L -1)与大剂量(HH ,3×10 -2mol·L -1)羟丁酸钠组... 目的对比研究羟丁酸钠和氯胺酮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经原代培养成活4d后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 ,每组6孔。包括对照组 ,小剂量(HL ,3×10-3mol·L -1)与大剂量(HH ,3×10 -2mol·L -1)羟丁酸钠组和小剂量(KL ,1×10 -5mol·L -1)与大剂量(KH ,1×10-4 mol·L-1)氯胺酮组。各组均于实验开始后8h终止反应 ,评定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细胞酶及电解质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KL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加快(P<0.05) ,而KH组减慢(P<0.05)。细胞形态学亦有相应变化。KH组LDH和AST释放量增加(P<0.05) ,ALP活性下降(P<0.05)。而HL、HH组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电解质变化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高浓度的氯胺酮具有直接的心肌抑制作用 ,而低浓度的氯胺酮却有正性变时性和变力性作用。无论低浓度或高浓度的羟丁酸钠 ,均未见心肌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丁酸钠 氯胺酮 肌细胞毒性 细胞培养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飞 赵玉勤 +3 位作者 丁国芳 罗李王 张亚茹 杨最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82-587,共6页
主要探究了岩藻黄素(Fucoxanthin,FUC)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采用DPPH法测定FUC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MTT法检测FUC对ADR引起H9C2细胞毒性的保护效果;AO/EB染色法观察H9C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经Carboxy-... 主要探究了岩藻黄素(Fucoxanthin,FUC)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采用DPPH法测定FUC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MTT法检测FUC对ADR引起H9C2细胞毒性的保护效果;AO/EB染色法观察H9C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经Carboxy-DCFDA法测定H9C2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水平变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9C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表明:DPPH法结果显示FUC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IC50小于Vc;FUC对ADR引起的H9C2细胞毒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FUC可以减少ADR引起的H9C2细胞凋亡小体的增加;FUC能抑制由ADR引起的H9C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FUC可以抑制ADR引起的H9C2细胞内凋亡蛋白Caspase-8水平的下调以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水平的上调。结论:FUC具有保护ADR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作用,其机理有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抑制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进而抑制由ADR引起心肌细胞Caspase-8的活化,进一步抑制由ADR引起的Caspase-3激活及对PARP的剪切来保护心肌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肌细胞毒性 岩藻黄素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探讨
7
作者 齐旭浩 张范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26-28,共3页
目的就岩藻黄素(FUC)对阿霉素(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所起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DPPH法研究FUC对自由基所起到的清除作用,采用MTT法研究FUC对ADR引起的H9C2细胞毒性所起到的保护作用,H9C2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AO/EB染色... 目的就岩藻黄素(FUC)对阿霉素(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所起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DPPH法研究FUC对自由基所起到的清除作用,采用MTT法研究FUC对ADR引起的H9C2细胞毒性所起到的保护作用,H9C2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AO/EB染色法观察,H9C2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水平变化与H9C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使用Carboxy-DCFDA法与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经DPPH法检测发现FUC对氧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力,对ADR引起的H9C2细胞毒性FUC发挥着良好保护作用,FUC对ADR引起的H9C2细胞毒性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机制为减少ADR引起的H9C2细胞凋亡小体增加,使ADR引起的H9C2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H9C2细胞内凋亡蛋白Caspase-8水平下调、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水平上调受抑。结论FUC对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使ADR引起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受抑,阻断ADR引起心肌细胞Caspase-8活化路径,由此实现对ADR引起的Caspase-3激活与对PARP剪切的有效抑制这一连续过程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阿霉素 肌细胞毒性
下载PDF
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中线粒体形态和膜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振辉 杨希营 +2 位作者 隽兆东 丁宝龙 唐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在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中形态结构和膜电位的变化,探讨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5只健康SD大鼠(3d龄以内)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布比卡因+... 目的观察线粒体在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中形态结构和膜电位的变化,探讨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5只健康SD大鼠(3d龄以内)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L组),每组5只。采用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B组心肌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C组(P<0.05),线粒体发生髓样变和空泡样变等损伤;BL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低于B组(P<0.05),线粒体损伤明显轻于B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心肌细胞毒性的作用可能与线粒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脂肪乳 布比卡因 肌细胞毒性
下载PDF
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惠霞 杨从军 +1 位作者 廉喜红 吴文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7-423,共7页
苦皮藤素Ⅴ是从杀虫植物苦皮藤CelustrusangulatusMax.根皮中分离的一种对昆虫具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肌肉系统的作用。电镜观察发现 ,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成... 苦皮藤素Ⅴ是从杀虫植物苦皮藤CelustrusangulatusMax.根皮中分离的一种对昆虫具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肌肉系统的作用。电镜观察发现 ,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成虫飞行肌和幼虫体壁肌均具致毒作用 ,中毒试虫肌细胞特别是肌细胞的质膜及内膜系统发生明显病变 :肌膜破坏 ,脱落 ;线粒体肿胀 ,空泡化 ,崩解 ;肌原纤维与线粒体间间隙增大 ;肌质网扩张 ,产生髓鞘样结构 ;细胞核肿胀 ,核质浓缩 ,核膜破坏 ;微气管与肌细胞之间间隙增大 ;肌小节弥散、排列紊乱。这些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皮藤素V 东方粘虫 肌细胞毒性
下载PDF
mPTP介导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丹妮 摆志霞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1-24,封4,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 PTP)是否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心脏毒性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H9C2心肌细胞复苏培养,随机将其分为4组(n=3):布比卡因组(BPV)加入1mmol·L-1BPV;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PV+LE)同时加入1mmol·L-...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 PTP)是否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心脏毒性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H9C2心肌细胞复苏培养,随机将其分为4组(n=3):布比卡因组(BPV)加入1mmol·L-1BPV;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PV+LE)同时加入1mmol·L-1BPV和1%LE;布比卡因+脂肪乳+环孢素A组(BPV+LE+Cs A)加入1mmol·L-1BPV、1%LE以及m PTP抑制剂Cs A(1μmol·L-1);布比卡因+脂肪乳+苍术苷组(BPV+LE+Atr)加入1mmol·L-1BPV、1%LE以及m PTP开放剂Atr(20μmol·L-1)。4组分别孵育24h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能量代谢(ATP、ADP、AMP),Hoechst33342/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BPV组比较,BPV+LE组和BPV+LE+Cs A组ATP、ADP、AMP含量增加,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BPV+LE+Atr组ATP含量增加(P<0.05)而ADP、AMP的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PV+LE组比较,BPV+LE+Cs A组的ATP、ADP、AMP的含量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PV+LE+Atr组ATP、ADP、AMP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BPV+LE+Cs A组比较,BPV+LE+Atr组ATP、ADP、AMP含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脂肪乳通过抑制m PTP的开放逆转布比卡因所致H9C2心肌细胞毒性时能量生成的减少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布比卡因 能量代谢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肌细胞毒性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对布比卡因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丹妮 摆志霞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9期865-870,共6页
目的证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过影响促凋亡因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方法采用RNA干扰(RNAi)腺病毒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复苏培养后,以1×10^5个... 目的证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过影响促凋亡因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方法采用RNA干扰(RNAi)腺病毒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复苏培养后,以1×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个组:空白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脂肪乳组(LE组)、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LE组)、空白对照组+GSK3βRNAi腺病毒(GSK3βi)组(C+GSK3βi组)、布比卡因+GSK3βi组(B+GSK3βi组)、脂肪乳+GSK3βi组(LE+GSK3βi组)、布比卡因+脂肪乳+GSK3βi组(B+LE+GSK3βi组)。B组、LE组、B+LE组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1布比卡因、1%脂肪乳、1 mmol·L^-1布比卡因+1%脂肪乳的培养基孵育。C+GSK3βi组、B+GSK3βi组、LE+GSK3βi组、B+LE+GSK3βi组经GSK3βi腺病毒感染后第2 d给予以上药物孵育。药物孵育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d和CytC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mPTP开放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下降(P均<0.05);与B组比较,LE组、B+LE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下降,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增加(P均<0.05);与B+LE组比较,B+LE+GSK3βi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增加,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下降(P均<0.05);与B+GSK3βi组比较,C+GSK3βi组、LE+GSK3βi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下降,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增加(P均<0.05),B+LE+GSK3βi组Bad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t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下降(P均<0.05)。结论脂肪乳抑制布比卡因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通过GSK3β减少促凋亡因子Bad的表达,减少mPTP开放,减少Cyt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布比卡因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细胞色素C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肌细胞毒性
下载PDF
甘草黄酮对阿霉素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华 葛志伟 +1 位作者 刘雳 王书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6种典型的甘草黄酮化合物(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寻找新的抗阿霉素心脏毒性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测试化合物清除超氧... 目的探讨6种典型的甘草黄酮化合物(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寻找新的抗阿霉素心脏毒性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测试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心肌细胞H9c2和乳腺癌细胞MCF-7/ADR活力的影响,以及对阿霉素细胞毒性的干预作用。结果 6种甘草黄酮中,只有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具有较强的清除O2-.的能力,同时能明显减轻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甘草苷几乎没有清除O2-.的能力,但也显示一定的心肌细胞保护活性;芹糖基甘草苷和芹糖基异甘草苷既无清除O2.-的能力,也不能减轻阿霉素心肌细胞毒性,在高浓度时还拮抗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结论查耳酮类化合物较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更强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但如果A环的4′-OH位被芹糖-葡萄糖取代,不但会失去心肌细胞保护活性,而且可能拮抗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类化合物 阿霉素 肌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Viral exploitation of actin: force-generation and scaffolding functions in viral infection 被引量:2
13
作者 Mark Spear Yuntao Wu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39-147,共9页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the host cellular cytoskeleton, actin is routinely engaged by infecting viruses. Furthermore, viruses from diverse groups, and infecting diverse hosts, have convergently evolved an array ...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the host cellular cytoskeleton, actin is routinely engaged by infecting viruses. Furthermore, viruses from diverse groups, and infecting diverse hosts, have convergently evolved an array of 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the actin cytoskeleton for efficacious infection. An ongoing chorus of research now indicates that the actin cytoskeleton is critical for viral replication at many stages of the viral life cycle, including binding, entry, nuclear localization, genomic transcription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assembly, and egress/dissemination. Specifically, viruses subvert the force-generating and macromolecular scaffolding properties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 to propel viral surfing, internalization, and migration within the cell. Additionally, viruses utilize the actin cytoskeleton to support and organize assembly sites, and eject budding virions for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various mechanisms and themes of virus-mediated actin modulation described ther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al infection actin cytoskeleton cofilin LIMK Arp2/3 GTP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