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DHF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和心肌组织肌联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柏胜男 苏瑶 +1 位作者 牛丽薇 王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和心肌组织肌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模型,术后4周,分为模型组,Pue高、中、低剂量组(180、120、80 mg/kg)4组(n=10),另有假手术组10只...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和心肌组织肌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模型,术后4周,分为模型组,Pue高、中、低剂量组(180、120、80 mg/kg)4组(n=10),另有假手术组10只。在给药4周后,通过16导生理记录仪测量所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模型建立成功,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微观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SV)测定心肌组织肌联蛋白表达。结果 电镜下心肌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Pue组与空白组比较,Pue高剂量组、模型组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细胞间距增大,间质增生,心肌间隙有大量胶原纤维堆积,Pue低剂量及中剂量组细胞微观结构差异相对较小;Pue组与模型组比较,Pue中剂量组、Pue低剂量组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有序,间质增生不明显,Pue高剂量组细胞微观结构并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肌联蛋白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心肌细胞肌联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05)。Pue组与模型组比较,Pue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肌联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ue中剂量组心肌细胞肌联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 <0.05);低剂量组心肌细胞肌联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 <0.05)。结论 Pue中剂量、Pue低剂量可能通过改善DHF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DHF大鼠心肌细胞、组织微观结构,提高titin的表达,而发挥抗心室重构的作用,缓解舒张功能障碍,逆转DHF的进程。此外,高剂量的Pue不能被用于DHF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葛根素 心肌细胞形态 肌联蛋白
下载PDF
肌联蛋白(Titin)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延峰 崔丽英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23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分子结构 肌联蛋白抗体 诊断 重症肌无力 肌联蛋白
下载PDF
黄鳍鲷肌肉中肌联蛋白的纯化、抗体制备与性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雪莉 蔡秋凤 +2 位作者 蔡扬鹏 曹敏杰 苏文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63-466,共4页
以黄鳍鲷为研究对象,经过低温抽提、凝胶过滤等方法从黄鳍鲷肌肉中分离纯化到肌联蛋白(Titin)。免疫斑点印迹法(dot-blo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蛋白与小鼠抗鸡肌联蛋白单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55℃条件下,以肌原纤维蛋白和纯化后肌联蛋... 以黄鳍鲷为研究对象,经过低温抽提、凝胶过滤等方法从黄鳍鲷肌肉中分离纯化到肌联蛋白(Titin)。免疫斑点印迹法(dot-blo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蛋白与小鼠抗鸡肌联蛋白单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55℃条件下,以肌原纤维蛋白和纯化后肌联蛋白为底物进行分解结果显示,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BSP)对肌联蛋白有明显的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肌联蛋白 纯化 降解 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
下载PDF
肌联蛋白基因截断突变致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发有 范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5-718,共4页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约占扩张型心肌病的20%~35%,遗传缺陷在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成熟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基因筛查,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分子遗...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约占扩张型心肌病的20%~35%,遗传缺陷在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成熟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基因筛查,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肌联蛋白基因(TTN)截断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是目前国外研究的热点,而国内关于TTN截断突变的研究鲜有报道。现就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特点、TTN截断突变和突变基因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 肌联蛋白基因 截断突变
下载PDF
肌联蛋白titin介导抗阻和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顺昌 高德润 +1 位作者 Ismail Laher 苏全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7-73,共7页
目的:比较有氧和抗阻运动对糖尿病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不同影响,探讨titin在抗阻和有氧运动干预糖尿病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有氧运动对照组(A)、抗阻运动对... 目的:比较有氧和抗阻运动对糖尿病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不同影响,探讨titin在抗阻和有氧运动干预糖尿病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有氧运动对照组(A)、抗阻运动对照组(R)、糖尿病模型组(D)、糖尿病有氧运动干预组(DA)和糖尿病抗阻运动干预组(DR),每组各10只。7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1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氧干预采用小动物跑台跑步运动(21 m/min,60 min/天),抗阻干预采用负重爬梯运动(50%、75%、90%最大负重各爬行3次,100%最大负重≤3次,1组/天),每周5天,共训练8周。结果:糖尿病大鼠均表现出明显的空腹血糖(FBG)升高(+336.3%)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增大(+36.1%),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in dp/dt)降低(-26.4%),松弛时间常数(Tau)明显延长(+25.5%),且心肌肌联蛋白titin表达显著下降(-21.7%);抗阻和有氧运动都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高水平状态(有氧:-54.3%;抗阻:-66.0%)。有氧运动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心肌titin表达明显升高(+15.9%vD,+22.0%vDR),Tau明显缩短(-17.1%vD,-23.3%vDR);抗阻运动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心肌titin表达、Min dp/dt和Tau并未出现明显改善。结论:有氧运动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抗阻运动,可能与两种运动方式对心肌肌联蛋白titin表达的不同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肌联蛋白
下载PDF
一步法电泳分析肌联蛋白亚型和肌球蛋白重链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睿敏 郑振达 +3 位作者 谢旭晶 朱洁明 赵长林 陈璘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为研究超大分子量肌小节蛋白肌联蛋白(titin)的生理病理功能,在一次电泳过程中同时分离titin各亚型和中分子量肌小节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方法使用16cm×18cm垂直电泳系统,在电泳板下1/3灌注10g/L SDS-P... 目的为研究超大分子量肌小节蛋白肌联蛋白(titin)的生理病理功能,在一次电泳过程中同时分离titin各亚型和中分子量肌小节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方法使用16cm×18cm垂直电泳系统,在电泳板下1/3灌注10g/L SDS-PAGE胶,上2/3灌注60g/L SDS-琼脂糖(SDS-VAGE)胶。低温8℃下持续电泳5h,在电泳板上层以SDS-VAGE胶电泳分离titin亚型,下层以SDS-PAGE胶电泳分离MHC。电泳后VAGE胶使用银染法标记titin各亚型,PAGE胶使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标记MHC。结果 titin各亚型得到有效的分离,目标蛋白条带显示清晰,与其分子量大小一一对应,分离效果明确。结论一步法垂直电泳系统可应用于超大分子量蛋白的电泳,同时可分离多个分子量差距大的蛋白,提高蛋白电泳实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琼脂糖胶电泳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垂直电泳
下载PDF
肌联蛋白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影响心脏舒张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添甜 张潇怡 +3 位作者 许一驰 礼希曦 赵紫薇 林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08-611,共4页
肌联蛋白通过同种型的转化,多通路影响肌联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和直接氧化),影响心肌被动张力及僵硬度,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肌联蛋白影响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 肌联蛋白
下载PDF
横纹肌肌原纤维的第三肌丝──肌联蛋白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3-406,共4页
实验研究证明,在动物横纹肌肌原纤维中,除包含有粗肌丝、细肌丝外,还有纤肌丝的存在,肌联蛋白(肌巨蛋白)是具有挠性的线状蛋白质,分子量为3000000,长度约为0.9μm,跨越肌原纤维的M-线和Z-线,形成纤肌丝。其生... 实验研究证明,在动物横纹肌肌原纤维中,除包含有粗肌丝、细肌丝外,还有纤肌丝的存在,肌联蛋白(肌巨蛋白)是具有挠性的线状蛋白质,分子量为3000000,长度约为0.9μm,跨越肌原纤维的M-线和Z-线,形成纤肌丝。其生理功能是在粗肌丝装配中具有分子模板作用,并将粗肌丝稳定于肌原纤维肌小节中央以及可参与肌球蛋白活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纤肌丝 肌原纤维 横纹肌 收缩
下载PDF
心肌肌联蛋白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蕾 陈沅 田杰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横纹肌肌小节的构成除粗、细肌丝外,还有由大分子蛋白——肌联蛋白构成的第三肌丝系统。肌联蛋白从Z线延续至M线,与肌小节内多种蛋白质相结合,作为肌小节的骨架成分,肌联蛋白为肌小节的组装提供分子支架;在肌细胞收缩过程中,作用于被动... 横纹肌肌小节的构成除粗、细肌丝外,还有由大分子蛋白——肌联蛋白构成的第三肌丝系统。肌联蛋白从Z线延续至M线,与肌小节内多种蛋白质相结合,作为肌小节的骨架成分,肌联蛋白为肌小节的组装提供分子支架;在肌细胞收缩过程中,作用于被动张力和恢复力的产生,并对主动张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心肌肌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肌联蛋白的改变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联蛋白 结构 生物学特性 心脏病
下载PDF
软体动物扇贝横纹肌中类肌联蛋白的纯化
10
作者 包玉龙 张三润 +3 位作者 萨日娜 郑明霞 邢万金 周好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利用含1mol/L尿素的0.15mol/L磷酸钾缓冲液(pH=7.0)从扇贝横纹肌肌原纤维中提取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6的类肌联蛋白.将类肌联蛋白提取液添加到DEAETOYOPEARL 650M型层析柱,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对其进行了纯化,并利用共沉淀法... 利用含1mol/L尿素的0.15mol/L磷酸钾缓冲液(pH=7.0)从扇贝横纹肌肌原纤维中提取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6的类肌联蛋白.将类肌联蛋白提取液添加到DEAETOYOPEARL 650M型层析柱,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对其进行了纯化,并利用共沉淀法研究了扇贝类肌联蛋白与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纤维型肌动蛋白不产生沉淀,但扇贝类肌联蛋白和纤维型肌动蛋白产生共沉淀,类肌联蛋白可能是存在于软体动物横纹肌中的一种新型的肌联蛋白样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扇贝 肌联蛋白蛋白 蛋白提取 蛋白纯化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软体动物牡蛎肌联蛋白一级结构的预测
11
作者 包玉龙 张三润 +1 位作者 徐宋瑶 周好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第12期5-8,共4页
旨在预测牡蛎肌联蛋白的基因exon-intron结构,并确定其一级结构及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牡蛎基因组数据中预测肌联蛋白基因的exon-intron结构,并进一步预测编码肌联蛋白的m RNA组成,从而确定该蛋白的一级结构,并检测其结构域;... 旨在预测牡蛎肌联蛋白的基因exon-intron结构,并确定其一级结构及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牡蛎基因组数据中预测肌联蛋白基因的exon-intron结构,并进一步预测编码肌联蛋白的m RNA组成,从而确定该蛋白的一级结构,并检测其结构域;与同源蛋白进行序列比对,制作系统进化树以了解其在系统进化中的位置。结果表明,该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中横跨200 kb的序列区域,预测编码肌联蛋白的mRNA大约由74 kb组成,推测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 700 ku;该蛋白由Ig、Fn、kinase结构域,PEVK结构域和unique序列组成;在系统发育方面,该蛋白归属于原口动物集团。牡蛎肌联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肌联蛋白样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 肌联蛋白 同源蛋白
下载PDF
肌联蛋白与心脏舒张功能的关系
12
作者 王亮 董如广 +1 位作者 朱兵 何昆仑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肌肉的肌原纤维是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两组肌丝依赖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而发生相对滑动的结果。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发现在肌原纤维中存在着第三肌丝。当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肌肉的肌原纤维是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两组肌丝依赖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而发生相对滑动的结果。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发现在肌原纤维中存在着第三肌丝。当时被命名为纤肌丝,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确定了它的生化本质即肌联蛋白(titin)。最近几年.研究发现肌联蛋白与舒张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现将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心肌 心脏舒张功能
下载PDF
不同钙离子浓度体外条件下磷酸化对肌联蛋白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颖 李欣 +3 位作者 李铮 朱杰 张社奇 张德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2-57,共6页
以羊背最长肌中肌联蛋白为原料,添加蛋白激酶A和碱性磷酸酶体外孵育使肌联蛋白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反应后添加μ-钙蛋白酶,在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05 mmol/L和2 mmol/L条件下,4℃孵育2 d。测定孵育体系pH值、肌联蛋白磷酸化水平及... 以羊背最长肌中肌联蛋白为原料,添加蛋白激酶A和碱性磷酸酶体外孵育使肌联蛋白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反应后添加μ-钙蛋白酶,在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05 mmol/L和2 mmol/L条件下,4℃孵育2 d。测定孵育体系pH值、肌联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降解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孵育体系pH值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激酶A组肌联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肌联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碱性磷酸酶组(P<0.05);当钙离子浓度为0.05 mmol/L时,蛋白激酶A组和对照组未检测到分子质量为1 200 kDa的降解条带,而碱性磷酸酶组在孵育12 h检测到该条带;当钙离子浓度为2 mmol/L时,蛋白激酶A组和对照组均在孵育12 h检测到1 200 kDa降解条带,而碱性磷酸酶组在孵育0.5 h时检测到该条带。结论:蛋白激酶A和碱性磷酸酶能够促进肌联蛋白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肌联蛋白降解速率加快;并且在相同钙离子浓度下,肌联蛋白在碱性磷酸酶组降解较快,表明去磷酸化可以促进肌联蛋白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蛋白激酶A 碱性磷酸酶 磷酸化 降解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病变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肌联蛋白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岚剑 杨文娟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究对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病变的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s,AchR)抗体、肌联蛋白(Titin)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肌... 目的探究对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病变的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s,AchR)抗体、肌联蛋白(Titin)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胸腺病变分为胸腺病变组48例和非胸腺病变组32例,另取8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酶联吸附试验对3组成员血清中AchR抗体、Titin抗体和MuSK抗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抗体和Titin抗体阳性率(76.3%,5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3%,5.0%)(P<0.05);重症肌无力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MuSK抗体阳性率均为0,但前者血清中MuSK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5);AchR,Titin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重症肌无力的灵敏度;AchR和Titin抗体在胸腺病变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胸腺病变组(P<0.05);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血清AchR抗体和Titin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眼肌型(P<0.05)。结论 AchR抗体和Titin抗体的阳性率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相关,病情严重或合并胸腺病变可明显提高两者的阳性率,此外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而MuSK抗体在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阳性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 乙酰胆碱受体 肌联蛋白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与肌联蛋白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辉 陈凤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15年第1期50-57,共8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进入不可逆阶段。因此,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早...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进入不可逆阶段。因此,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尽早建立起一级预防机制显得极其重要!通过研究和探讨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肌联蛋白(titin)及RNA结合蛋白20 (RBM20),探讨其突变序列位点,早期干预,能够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肌联蛋白 RNA结合蛋白20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肌联蛋白与运动研究进展
16
作者 苏香楠 高扬 于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1-566,共6页
通过总结分析肌联蛋白结构、功能及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等,可见肌联蛋白在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运动过程中肌联蛋白既可在骨骼肌被动牵张时牵拉M线和相对收缩的肌丝,增加被动牵张时的肌张力,又能调节粗细肌丝状态,促使肌原纤... 通过总结分析肌联蛋白结构、功能及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等,可见肌联蛋白在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运动过程中肌联蛋白既可在骨骼肌被动牵张时牵拉M线和相对收缩的肌丝,增加被动牵张时的肌张力,又能调节粗细肌丝状态,促使肌原纤维主动收缩后恢复至初始长度。肌联蛋白不仅可以作为缓冲“分子弹簧”,还在肌肉的拉伸和缩短过程中对运动时肌力的增强和抑制具有重要影响。可进一步探究如何在适宜的范围内维持肌联蛋白的刚度和增加肌力,为骨骼肌收缩与力量训练方案的制订提供研究思路和新的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第三肌丝 运动 收缩蛋白 骨架蛋白
原文传递
肌联蛋白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利群(综述 刘乃丰(审校)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15-217,共3页
肌联蛋白(titin)是一个巨大的肌小节蛋白,具有复杂的、分子折叠的功能。目前已知它具有如下三种生理功能:①肌联蛋白将粗肌丝与Z-线连接,维持肌原纤维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持舒张肌肉的静息张力,使粗肌丝处于肌小节的中央位置,使受牵拉... 肌联蛋白(titin)是一个巨大的肌小节蛋白,具有复杂的、分子折叠的功能。目前已知它具有如下三种生理功能:①肌联蛋白将粗肌丝与Z-线连接,维持肌原纤维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持舒张肌肉的静息张力,使粗肌丝处于肌小节的中央位置,使受牵拉的肌肉可恢复初始状态,以保证肌肉收缩时张力的输出;②肌联蛋白可能是粗肌丝装配的模板蛋白质;③肌联蛋白的C末端具有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催化功能域,调节肌球蛋白的活性和控制粗肌丝的装配。近期研究发现,titin亚型的转变,N2BA/N2B比值的变化,可改变心肌的顺应性,与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肌纤维的机械传感和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联蛋白 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肌联蛋白抗体双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陈丹丹 孔庆霞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10907-10913,共7页
目的:总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以提高我们对此类患者诊治的正确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 目的:总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以提高我们对此类患者诊治的正确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AChR-Ab及Titin-Ab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抗体结果及治疗预后的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发病年龄平均(60.87 &#177;2.86)岁。最常累及眼外肌、躯干肌、咽喉肌。其中5例(23.53%)提示胸腺病变。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达到药物缓解(PR) 4例、最小临床表现(MM) 11例,症状改善(I) 6例,症状不变(U) 1例,症状恶化(W) 1例,治疗有效率91.30%。结论: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肌联蛋白抗体(Titin-Ab)双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大部分属于晚发型,眼外肌、躯干肌和咽喉肌受累最常见,胸腺病变发生率高,激素治疗、免疫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抗体 肌联蛋白抗体 双抗体阳性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无远端肌病和LGMD2J表现的肌联蛋白病和M线突变表型范围 被引量:1
19
作者 Udd B. Vihola A. +1 位作者 Sarparanta J. 高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5-45,共1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terminal M-line titin mutation known to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distal myo pathy, tibial muscular dystrophy (TMD; MIM 600334), and limb...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henotyp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terminal M-line titin mutation known to cause autosomal dominant distal myo pathy, tibial muscular dystrophy (TMD; MIM 600334), and limb girdle muscular dys trophy 2J (LGMD2J). Methods: Three hundred eighty-six individuals were genotype d for the Finnish founder mutation in titin (FINmaj) causing TMD/LGMD2J. Results : Two hundred seven patients were heterozygous for the mutation. Among these pat ients, 189 (91%) had a more common phenotype compatible with the classic descri ption of TMD. However, 18(9%) had unusual phenotypes such as proximal leg or po sterior lower leg muscle weakness and atrophy even at onset.Four patients were c onfirmed homozygotes representing the LGMD2J phenotype. These homozygotes were h alf of the eight LGMD patients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the original large consan guineous kindred. Conclusions: Large variability of phenotypic expression caused by just one mutation, the Finnish FINmaj, suggests that no certain phenotype of myopathy/dystrophy can be excluded from being caused by mutated titin. Yet unkn own homozygous or compound heterozygous titin mutations without phenotype in the heterozygote carrier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undetermined recessive MD and LGM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肌 LGMD2J M线 肌联蛋白 DYSTROPHY 肌营养不良 MYOPATHY MUSCULAR phenotype PHENOTYPIC
下载PDF
肌联蛋白截断导致扩张型心肌病
20
作者 田国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84-84,共1页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2年2月16日发表了一项肌联蛋白截断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肌联蛋白 截断 医学杂志 编码基因 英格兰 相关性 肌小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