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8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即刻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刘善杰 李改 王艳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尤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如何有效提升其水平成为关注重点。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大脑皮质活动对运动单位的影响和调控是运动员肌肉收缩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并在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表现等方面发挥着... 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尤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如何有效提升其水平成为关注重点。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大脑皮质活动对运动单位的影响和调控是运动员肌肉收缩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并在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表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学界对更加有效的调控大脑皮质的干预手段进行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耐力 肌肉力量 大脑皮质 META分析 肌肉收缩 干预手段 运动员 科学的发展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
2
作者 朱立 赵学田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ENS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肌肉力量值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KOA患者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 等速离心训练 疼痛程度 肌肉力量
下载PDF
低强度抗阻结合血流限制训练12周青年人体成分、肌肉力量及动脉弹性功能
3
作者 贾月新 田赛赛 +1 位作者 祁晓红 张素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21-2527,共7页
背景:高强度抗阻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力量,但动脉硬化风险较高;高强度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动脉硬化水平;低强度抗阻结合血流限制训练不需要高负荷力量刺激肌肉,或许是提高肌肉力量、保持动脉弹性的科学训练方法。目的:探讨12... 背景:高强度抗阻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力量,但动脉硬化风险较高;高强度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动脉硬化水平;低强度抗阻结合血流限制训练不需要高负荷力量刺激肌肉,或许是提高肌肉力量、保持动脉弹性的科学训练方法。目的:探讨12周的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对青年人体成分、肌肉力量及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为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随机招募55名大学生并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高强度抗阻训练组、高强度抗阻结合有氧运动组及低强度抗阻结合血流限制训练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高强度抗阻训练、高强度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及动脉弹性功能测试。结果与结论:12周的训练干预后,高强度抗阻训练组、低强度抗阻结合血流限制训练组的瘦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3组的最大重复次数(1RM)和膝关节等速肌力均显著增加(P<0.05),高强度抗阻结合有氧运动组、低强度抗阻结合血流限制训练组的动脉弹性功能显著改善(P<0.05)。结果表明:12周的高强度抗阻训练、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能显著改善身体成分;3种训练方式均能增加肌肉力量;12周的高强度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均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且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的效果优于高强度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因此,建议将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训练作为首选训练方式,以改善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抗阻训练 有氧运动 血流限制训练 体成分 肌肉力量 动脉弹性功能
下载PDF
中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抗阻肌肉力量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肌力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
4
作者 谢梅霞 《医疗装备》 2025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抗阻肌肉力量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肌力水平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93例PMO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抗阻肌肉力量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肌力水平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医院就诊的93例PMO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联合抗阻肌肉力量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N端骨钙素(N-MID)]、骨密度指标(腰椎骨和股骨颈)、下肢肌力、跌倒风险[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PINP、β-CTX和N-MID水平低于对照组,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股骨颈、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的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MFES、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抗阻肌肉力量训练可以促进PMOP患者骨密度、下肢肌力,调节骨代谢水平,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质疏松症 中频脉冲电治疗仪 抗阻肌肉力量训练 骨密度 下肢肌力
下载PDF
高强度运动状态下肌肉力量指标数据提取方法
5
作者 张亚吉 《信息技术》 2024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与一般运动状态不同,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由于肌肉力量数据指标特征复杂,数据转化效果差,导致指标数据提取结果与运动状态适配度低。设计一种针对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力量指标提取方法。使用等速肌力测试法,设计优化的肌肉力量测试流... 与一般运动状态不同,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由于肌肉力量数据指标特征复杂,数据转化效果差,导致指标数据提取结果与运动状态适配度低。设计一种针对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力量指标提取方法。使用等速肌力测试法,设计优化的肌肉力量测试流程,对肌肉力量测试数据转化,将复杂指标特征约束简单化;采用归一化平均提取方法,提取关键肌肉力量指标,实现高强度运动状态下肌肉力量指标数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肌肉力量数据的提取质量,数据剔除率低,保证了肌肉力量指标提取结果与运动状态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高强度运动 力量推算 最大肌肉力量 等速测试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及肌肉力量的影响
6
作者 陈丹 徐文斌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神经营养因子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神经营养因子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菲格-迈尔评定量表(FMA)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法(BBS)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肌肉力量[肌肉骨骼功能量表(SMF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FMA、BB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DNF、NGF、N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DNF、NGF水平高于治疗前,NT-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NT-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踝背屈肌群、踝跖屈肌群、伸膝肌群及屈膝肌群SM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踝背屈肌群、踝跖屈肌群、伸膝肌群及屈膝肌群SMFA评分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提高膝关节伸展肌群力量,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神经营养因子 肌肉力量
下载PDF
不同训练顺序的同期训练对女大学生肌肉力量与心肺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济好 吴剑 崔建梅 《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对普通女大学生进行8周不同训练顺序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比较是先耐力后力量训练还是先力量后耐力训练顺序能够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的效果。为日后普通女大学生进行力量和耐力同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对普通女大学生进行8周不同训练顺序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比较是先耐力后力量训练还是先力量后耐力训练顺序能够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的效果。为日后普通女大学生进行力量和耐力同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名普通女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先耐力训练后力量训练组(AR)、先力量后耐力组(RA)、力量组(S)、耐力组(E)四组。其中AR组和RA组均在同一训练日中不同训练课次(上午和下午)进行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S组只进行力量训练,E组只进行耐力训练。在试验前后运用科时迈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表面肌电仪、杠铃、皮尺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VO_(2max))、下肢围度(大腿围、小腿围)、下肢1RM深蹲、下肢肌群的均方根值(RMS)指标的测试。【结果】经过8周训练后,S组、AR组与RA组的下肢围度、1RM深蹲负重力量以及RMS值均显著增加(P<0.05),而E组的下肢围度、1RM深蹲负重力量以及RMS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E组、AR组与RA组的VO_(2max)显著增加(P<0.05),S组的VO_(2max)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S组比较,RA组的VO_(2max)显著增加(P<0.05),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无显著差异(P>0.05);AR组和E组的VO_(2max)显著增加(P<0.05),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显著降低(P<0.05)。与E组比较,RA组的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显著增加(P<0.05),VO_(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AR组的1RM深蹲负重力量、RMS值显著增加(P<0.05),下肢围度、VO_(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R组比较,RA组1RM深蹲负重力量、下肢围度、RMS值显著增加(P<0.05),VO_(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组和RA组都可以提高受试者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素质,但RA组更有利于下肢肌肉力量的增强。因此,RA组训练顺序的同期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心肺耐力 同期训练 训练顺序 普通女大学生
下载PDF
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8
作者 陈萍 丰荣 +1 位作者 王茜 绳宇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 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月发表的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改善效果的英文RCT... 目的 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月发表的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改善效果的英文RCT研究。对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使用Cochrane handbook(5.1.0)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握力、椅立试验(timed chair rise test,TCR)、步速(gait speed,G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的影响。结果 共检索文献612篇,最终纳入有效文献9篇,共涉及研究对象544例,其中7篇文献质量为A级、2篇文献质量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抗阻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握力(MD=-1.48,95%CI:-2.07~-0.88,P=0.19,I~2=30%)、TCR成绩(MD=-2.05,95%CI:-2.62~-1.47,P=0.17,I~2=37%)和TUG成绩(MD=-1.91,95%CI:-2.32~-1.50,P=0.63,I~2=0%),可能提高老年人的GS(MD=-0.03,95%CI:-0.10~0.02,P=0.05,I~2=56%)。结论 弹性抗阻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握力和躯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抗阻运动 肌肉力量 躯体功能 老年
原文传递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杨瑞金 肖扬 +3 位作者 马涛 耿倩雯 张顺宗 郭佳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3008-3011,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测评免疫炎症指数(IFI)、肌肉萎缩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测评免疫炎症指数(IFI)、肌肉萎缩相关指标,统计预后终点事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ROC曲线最佳临界值将病人分为高IFI组(152例)和低IFI组(137例),比较高IFI组与低IFI组肌肉萎缩相关指标水平及预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分析IFI值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及预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IFI值为184.68×10^(9)/L~471.84×10^(9)/L。ROC曲线显示,IFI值的最佳临界值为296.86×10^(9)/L。高IFI组骨骼肌蛋白降解标志物3-甲基组氨酸(3-MH)及肌肉力量指标坐位扩胸时间、卧位上举时间、站位下蹲时间、站位抬膝时间高于低IFI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低于低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值与骨骼肌蛋白降解标志物3-MH及肌肉力量指标坐位扩胸时间、卧位上举时间、站位下蹲时间、站位抬膝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6MWT距离呈负相关(r=-0.704,P<0.05)。高IFI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低于低IFI组[(14.8±2.6)个月与(16.1±2.9)个月],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P=0.003)。结论:炎症可能是促进老年心力衰竭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且可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产生影响,增加心力衰竭病人不良预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炎症 骨骼肌蛋白降解 肌肉力量 运动耐力 预后
下载PDF
间隔时间效应对同期训练改善女大学生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武济好 吴剑 +1 位作者 崔建梅 康栩烨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同期肌肉力量与心肺耐力训练中不同训练间隔的时间效应对同期训练改善女大学生心肺耐力与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6名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组、E组、CT-8h组、CT-24h组;被试进行12周运动干预,每周2次;于训... 目的:探讨同期肌肉力量与心肺耐力训练中不同训练间隔的时间效应对同期训练改善女大学生心肺耐力与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6名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组、E组、CT-8h组、CT-24h组;被试进行12周运动干预,每周2次;于训练前、训练后第6周、第12周检测被试的心肺耐力、下肢肌肉力量以及下肢肌肉iEMG值。结果:(1)最大摄氧量(VO 2max):运动干预后,CT-24h组、CT-8h组、E组的VO 2max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组的VO 2max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E组、CT-8h组、CT-24h组被试间VO2max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深蹲1RM值:运动干预后,CT-24h组、CT-8h组、S组的深蹲1RM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深蹲1RM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CT-24h组的深蹲1RM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T-8h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3)下肢肌肉iEMG值:运动干预后,各组的下肢肌肉iEMG值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CT-24h组的下肢肌肉iEMG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T-8h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2周的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同期训练能够提高普通女大学生心肺耐力、下肢肌肉力量;间隔24小时同期训练对于提高普通女大学生心肺耐力、下肢肌肉力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训练 间隔时间 普通女大学生 肌肉力量 心肺耐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老年人肌肉力量训练中居家零食式抗阻运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石宇 杜静 +1 位作者 郝梓良 王祉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6-120,共5页
零食式抗阻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干预手段,具有灵活便捷、易于操作的特点,在家庭环境中实施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居家零食式抗阻运动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深入分析了其在老年群体中的安全性、依从性、可接受性以及对老年人肌肉... 零食式抗阻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干预手段,具有灵活便捷、易于操作的特点,在家庭环境中实施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居家零食式抗阻运动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深入分析了其在老年群体中的安全性、依从性、可接受性以及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改善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为我国老年群体开展新型运动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锻炼 零食式运动 抗阻运动 家庭干预 肌肉力量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练习长期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禹涵 付微微 曹传宝 《武术研究》 2024年第7期8-10,15,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长期进行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获得具有积极的影响。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人体下肢肌肉力量,还可以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可提高老... 文章旨在探究长期进行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获得具有积极的影响。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人体下肢肌肉力量,还可以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可提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功能。因此,老年人积极参与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其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老年人 肌肉力量
下载PDF
肌肉力量的测量方法及其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13
作者 吕晨昊 陈檑 童培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260-1262,共3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通常由于长期的磨损和损伤引起,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全球有超过3亿人因KOA而受到影响[2]。KOA的发展涉及生物和机械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软骨丢...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通常由于长期的磨损和损伤引起,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全球有超过3亿人因KOA而受到影响[2]。KOA的发展涉及生物和机械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软骨丢失、软骨破坏和裂隙、软骨下骨硬化、髌骨相关肌肉和韧带的弱化和松弛、半月板磨损以及滑膜和脂肪垫损伤等[3]。除了年龄因素外,肌肉力量也被认为是KOA发展和症状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肌肉力量 症状严重程度 软骨下骨硬化 软骨破坏 机械因素 半月板 年龄因素
下载PDF
有氧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史岳功 李瑛 +4 位作者 许弟群 潘伟 杨明富 孟晓晗 谌晓安 《体育师友》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运用Mate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从定量角度评估有氧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质量影响。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经发表的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 运用Mate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从定量角度评估有氧运动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质量影响。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4年3月已经发表的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改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完成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12项研究,53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握力(MD=1.11,95%CI[0.23~2.00],P=0.01),15s坐起次数(MD=2.91,95%CI[2.19~3.63],P<0.00001),6min步行距离(MD=85.77,95%CI[63.16~108.39],P<0.00001),体质量指数(MD=-0.55,95%CI[-0.92~-0.17],P=0.004),骨骼肌质量指数(MD=0.22,95%CI[0.04~0.39],Z=2.46,P=0.01),四肢肌总量(MD=0.97,95%CI[0.24~1.70],Z=2.59,P=0.009)改善显著。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证明有氧运动可能是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症状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少症 有氧运动 肌肉力量 肌肉质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提升肌肉力量和质量的高效训练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正秋(译)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4年第1期16-16,18,共2页
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全球1/4人口面临健康问题和疾病风险的主要原因,其中缺少锻炼时间是关键因素。力量训练在提升肌肉力量和质量、功能性表现、促进健康及降低心脏代谢风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通过改变力量训练计划在更短的锻炼时... 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全球1/4人口面临健康问题和疾病风险的主要原因,其中缺少锻炼时间是关键因素。力量训练在提升肌肉力量和质量、功能性表现、促进健康及降低心脏代谢风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通过改变力量训练计划在更短的锻炼时间内达到目标效果,能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力量训练中。本文整合现有力量训练计划,以探寻提高力量训练时间效率的证据。所纳入的变量包括训练频率、训练量、训练强度、动作方式、动作类型、动作速度和间歇时间,同时还介绍几种常见的较为省时的训练方案(超级组训练、递减组训练、休息-暂停训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锻炼时间 间歇时间 疾病风险 训练方案 动作类型 动作方式 动作速度
下载PDF
健康人群和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的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和静态平衡的性别差异研究
16
作者 梁鑫 沈斌 +4 位作者 肖松林 章楚怡 李静静 徐振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6-146,共1页
目的探究健康人群和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中踝关节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和静态平衡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健康人群41人(男性18名,女性23名)以及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50人(男性26名,女性24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分别采... 目的探究健康人群和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中踝关节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和静态平衡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健康人群41人(男性18名,女性23名)以及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50人(男性26名,女性24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分别采集踝关节最大收缩力量、肌肉力觉、位置觉、单腿睁闭眼状态的摆动速度。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组别(健康组/慢踝组)和性别(男性/女性)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男性在跖屈、背屈、内翻方向的最大收缩力量显著大于女性(P<0.05);慢踝组的力觉绝对误差显著大于健康组,男性在跖屈、背屈、内翻方向的力觉绝对误差显著大于女性(P<0.05),背屈方向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44),具体为,在CAI中,女性的力觉绝对误差显著小于男性,而在健康组中无差异;慢踝组的位置觉绝对误差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在静态平衡中,男性的摆动速度显著大于女性(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慢踝人群的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较差;在肌肉力觉和静态平衡中,健康组和慢踝组中,女性的表现均优于男性,但仅在肌肉力觉的背屈方向,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未来可能需要针对性别进行分别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静态平衡 背屈 双因素方差分析 位置觉 肌肉力量 收缩力量 内翻
原文传递
运动人体科学中肌肉力量训练促进健康的机制及路径探索
17
作者 田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6期1-3,共3页
为推动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该文基于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明确运动人体科学中肌肉力量的特点,并系统梳理肌肉力量训练在生理机能改善、心理健康增益、运动表现提升以及社会适应促进等方面的健康促进作用... 为推动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该文基于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明确运动人体科学中肌肉力量的特点,并系统梳理肌肉力量训练在生理机能改善、心理健康增益、运动表现提升以及社会适应促进等方面的健康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具体路径以促进健康发展:首先,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精准定制训练方案;其次,以多元训练为手段,全面激活肌肉群组;再次,以营养支持为辅助,优化肌肉修复与再生;最后,以心理调适为保障,维持训练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运动人体科学 健康促进 生理机能
下载PDF
运动治疗法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状况和肌肉力量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付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12-0115,共4页
分析运动疗法在老年肌少症患者治疗与临床干预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探讨运动治疗法对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肌肉力量所带来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择我中心接诊的老年肌少症患者一共55例,简要划分为对照组27例,研究组28例,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以... 分析运动疗法在老年肌少症患者治疗与临床干预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探讨运动治疗法对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肌肉力量所带来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择我中心接诊的老年肌少症患者一共55例,简要划分为对照组27例,研究组28例,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运动治疗法。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血清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指标、肌肉力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绕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治疗,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效融入了运动治疗法,以提升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治疗法 老年肌少症 肌肉力量
原文传递
久坐行为对学龄前儿童肌肉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豪文 吴剑 +2 位作者 路朝旭 郭金 包怡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01-7708,共8页
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与肌肉力量(muscle strength,MS)之间的关系,尤其缺乏国内学龄前儿童的相关证据。为探讨SB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MS的作用,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n=27... 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与肌肉力量(muscle strength,MS)之间的关系,尤其缺乏国内学龄前儿童的相关证据。为探讨SB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MS的作用,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n=275),利用握力测试和立定跳远测试分别对上、下肢肌肉力量进行评测,根据肌肉力量标准分公式,结合测评结果计算得出MS的T分;连续佩戴7 d ActiGraph GT9X Link加速度计以评估学龄前儿童的SB的总时间、持续SB时间。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父、母亲学历因素之后,SB的总时间和持续SB时间与肌肉力量均呈显著负相关,SB的总时间每增加10 min/d,MS的T总分下降0.739(95%CI:-1.122,-0.355),持续SB时间每增加10 min/d,MS的T总分下降0.825(95%CI:-1.644,-0.007)。此外,上肢MS和下肢MS与SB的总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SB的总时间增加10 min/d,上肢MS的T分降低0.427(95%CI:-0.664,-0.189),下肢MS的T分下降0.312(95%CI:-0.533,-0.091)。结果表明SB的总时间和持续SB时间与MS总T分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MS而言,SB可能是一个风险因素。为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肌肉力量的发育,应该控制学龄前期儿童的SB的总时间和持续SB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行为 学龄前期儿童 上肢肌肉力量 下肢肌肉力量
下载PDF
水中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轶钊 黄力平 +5 位作者 张琳瑛 张玥 徐伟 范金涛 王宏图 周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n=20,年龄41.5±16.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另一组为水疗组,每周进行3...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n=20,年龄41.5±16.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另一组为水疗组,每周进行3—4次水中运动训练,其他时间做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治疗总时间相同,观察4周,水疗共14次。于训练前后评价患侧膝和踝屈伸肌的最大等长收缩(MIVC)肌力、下肢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改变,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4周训练,水疗组患者踝跖屈时腓肠肌等长收缩力矩显著提高(3.6±0.3 vs 0.6±0.2,P<0.05),患者步行能力(3.5±1.5 vs 2.7±1.2)、下肢运动功能(29.7±3.5 vs 27.8±2.6)及平衡功能评分(11.5±3.3 vs 9.3±2.9)显著提高(P<0.05);在训练前后患者股直肌与腓肠肌痉挛并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短期水中运动训练可以增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患侧踝跖屈肌力,且不强化痉挛,有利于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运动 脑卒中 肌肉力量 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