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对去卵巢大鼠肌肉功能及骨密度的研究
1
作者 张迪 刘静 +7 位作者 韦理钰 许华宁 张鑫 柏凌 李邗峻 黄驰欢 王尊 徐道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7-1291,1340,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肝俞”“肾俞”对去卵巢大鼠腰部肌群杨氏模量值、后肢步态参数和骨密度的影响,基于“筋骨互用”理论探讨艾灸在改善去卵巢大鼠肌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雌激素组,每组... 目的观察艾灸“肝俞”“肾俞”对去卵巢大鼠腰部肌群杨氏模量值、后肢步态参数和骨密度的影响,基于“筋骨互用”理论探讨艾灸在改善去卵巢大鼠肌肉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灸组和雌激素组均去势,艾灸组穴取双侧“肝俞”“肾俞”,每次15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12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SWE)测定大鼠腰部肌群杨氏模量值;步态分析系统WalkAnalysator VTX记录后肢支撑时长(s)、摆动时长(s)、摆动速度(cm/s)和步宽(cm);Miro-CT检测右侧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腰部肌群杨氏模量值下降(P<0.01),后肢支撑时长、摆动时长、步宽增大(P<0.05,P<0.01),摆动速度减小(P<0.01),右侧股骨BMD、Tb.Th、BV/TV降低(P<0.01),Tb.Sp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雌激素组大鼠腰部肌群杨氏模量值上升(P<0.05),后肢支撑时长、摆动时长、步宽缩短(P<0.05,P<0.01),摆动速度增大(P<0.01),右侧股骨BMD、Tb.Th、BV/TV增加(P<0.01),Tb.Sp减小(P<0.01)。结论艾灸“肝俞”“肾俞”可提升去卵巢大鼠的腰部肌群杨氏模量值,影响后肢步态参数,从而改善肌肉功能以提高骨密度,从“筋骨互用”的角度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中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艾灸 肌肉功能 筋骨互用
下载PDF
下肢重复蹬伸至力竭过程中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
2
作者 张陈 冉令华 +4 位作者 呼慧敏 张欣 周子健 徐红旗 史冀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13-2520,共8页
背景: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用于监测肌肉疲劳,但传统肌电指标通常针对于单块肌肉,无法评价一组肌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建立肌肉功能网络,提取复杂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疲劳程度下的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变化,为疲劳的监测、预防提供... 背景: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用于监测肌肉疲劳,但传统肌电指标通常针对于单块肌肉,无法评价一组肌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目的:建立肌肉功能网络,提取复杂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疲劳程度下的肌肉功能网络拓扑特性变化,为疲劳的监测、预防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方法:11名受试者进行直到力竭的50%1RM单腿下肢蹬伸运动,同步采集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7块肌肉的肌电信号,以及心电信号和Borg CR-10量表评分;根据Borg CR-10量表评分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疲劳阶段,采用心率和心率变异性验证疲劳阶段划分的有效性;以7块肌肉为节点,使用肌肉信号的相干性构建肌肉功能网络,提取聚类系数、平均加权度、全局效率、特征向量中心性4个复杂网络参数;提取肌电信号的均方值振幅、中位频率、瞬时平均频率和共激活比4种指标,并在3种疲劳程度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3种疲劳阶段在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上产生显著性差异,证明了疲劳阶段划分的有效性;②对于不同肌肉在3种疲劳程度下的肌电指标:均方值振幅和共激活比未表现出差异,中位频率在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长头表现出稳健的疲劳趋势,瞬时平均频率则在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长头表现出稳健的疲劳趋势;瞬时平均频率的性能优于中位频率和均方值振幅,但三者仅在主要工作肌群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健趋势,共激活比不受疲劳因素的影响;③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肌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长头连接强度逐渐增加,平均加权度、聚类系数和全局效率在疲劳后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与疲劳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结果表明:肌肉功能网络内的连通强度变化能够反映疲劳过程中肌肉间的协同性和互补性;聚类系数、平均加权度、全局效率可作为一组肌肉疲劳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功能网络 下肢蹬伸 膝关节 肌电 Borg CR-10量表 疲劳 运动损伤 复杂网络指标 相干性
下载PDF
慢性颈痛肌肉功能障碍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卜寒梅 王旭 +4 位作者 冯天笑 冯敏山 王平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71-375,共5页
慢性颈痛是指发生在头部、肩胛区上缘、锁骨上缘外侧区以及胸骨上切迹所组成区域的疼痛,且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及使用电子产品,造成颈痛的患病率不断上升[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慢性颈痛是指发生在头部、肩胛区上缘、锁骨上缘外侧区以及胸骨上切迹所组成区域的疼痛,且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及使用电子产品,造成颈痛的患病率不断上升[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痛已成为全球第4大致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痛 肌肉功能障碍 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轲欣 赵建斌 +2 位作者 周晗 周志鹏 郑亮亮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0-140,共1页
目的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全球常见致残因素之一。腰背肌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如屈曲放松现象(FRP)的缺失,可能是NLBP的发病风险因素。肌肉能量技术(MET)是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常用技术,然而MET对FRP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E... 目的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全球常见致残因素之一。腰背肌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如屈曲放松现象(FRP)的缺失,可能是NLBP的发病风险因素。肌肉能量技术(MET)是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常用技术,然而MET对FRP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ET对NLBP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和FRP的影响。方法将30名NLBP患者随机分为MET组和健康宣教对照组,两组均接受4周干预。测量干预前后疼痛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躯干屈曲放松测试中竖脊肌(ES)和多裂肌(M)屈曲放松比(FRR)。结果VAS和ODI评分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干预后MET组VAS(5.07±1.39 to2.20±1.32,P<0.001)和ODI(18.53±5.83 to 10.00±8.45,P<0.001)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干预后MET组VAS(P<0.001)和ODI(P<0.001)评分低于对照组。FRR-ES和FRR-M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MET组FRR-M(11.72±5.73 to14.79±6.52,P=0.028)增加,对照组FRR-ES(17.30±4.19 to 14.92±4.47,P=0.009)降低,两组FRR-ES(P=0.328)和FRR-M(P=0.864)均无差异。结论MET可作为NLBP患者缓解疼痛、改善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功能 肌肉骨骼系统 致残因素 腰背肌 竖脊肌 健康宣教 发病风险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在不同难度平衡任务中的肌肉功能表现
5
作者 孙嘉翊 高雨佳 +4 位作者 李晨浩 王子林 刘雅铭 单绵佳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5-635,共1页
目的平衡功能下降已然成为老年人衰老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而肌肉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下肢肌肉激活及肌间协调性特征,探究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与肌肉功能表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老年人平... 目的平衡功能下降已然成为老年人衰老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而肌肉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下肢肌肉激活及肌间协调性特征,探究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与肌肉功能表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老年人平衡功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44名不同平衡等级(依据Berg量表划分)老年人(右侧为优势侧)在完成4种不同难度双腿站立平衡任务时的双侧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胫骨前肌(TA)、腓肠肌(GM)表面肌电信号。计算肌电信号的均方根振幅(RMS)和拮抗肌-主动肌共收缩指数(CCI)。结果不同平衡等级老年人中,左BF(P=0.016)、右BF(P<0.001)、左GM(P=0.002)RM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难度平衡任务下,左BF(P=0.015)、左TA&右TA(P<0.001)、左GM(P=0.002)、右GM(P=0.009)RMS值以及左小腿和右小腿CC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Berg得分<40人群中左大腿CCI指数随着平衡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减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随着平衡等级的下降,老年人更多激活非优势侧大腿后侧以及小腿前后侧肌群以维持平衡;但在完成难度逐渐递增的平衡任务时,老年人非优势侧肌群激活则显著减少。因此,在平衡功能训练时应着重老年人下肢非优势侧训练,但提高平衡任务难度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非优势侧的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身体平衡 下肢肌肉 肌肉功能 均方根振幅 胫骨前肌 右小腿 股直肌
原文传递
健脾止动汤联合阿立哌唑改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肌肉功能及行为异常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联合阿立哌唑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肌肉功能及行为异常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止动汤组,每组45例。比较2组疗效、肌肉功能评分、行为抽动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 目的探讨健脾止动汤联合阿立哌唑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肌肉功能及行为异常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止动汤组,每组45例。比较2组疗效、肌肉功能评分、行为抽动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止动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高于阿立哌唑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抽动强度评分、抽动次数评分及抽动频率评分均降低,且止动汤组上述评分低于阿立哌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发声性抽动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均降低,且止动汤组上述评分低于阿立哌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降低,且止动汤组5-HT、DA水平低于阿立哌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升高,且止动汤组NE、GABA水平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动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阿立哌唑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肌肉功能、异常行为、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动汤 阿立哌唑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肌肉功能 行为异常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小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分级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性满足感、性交痛感、阴道湿润度、性高潮频率评分分别为(54.32±4.01)分、(35.28±3.71)分、(48.35±4.08)分、(36.03±2.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08±3.76)分、(28.93±3.36)分、(37.75±3.12)分、(36.19±2.26)分(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效果理想,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功能
下载PDF
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韩乐乐 陆彩凤 +1 位作者 缪晓杰 李道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纳入的10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 目的:探究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纳入的10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比较干预后两组的肌肉功能[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SMI、握力、6MW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IL-6、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 老年肌少症 肌肉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应用于预防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杜培洁 芦劼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5期237-240,共4页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运动中十分常见,神经肌肉功能作为机体运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影响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在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预防应用进展的基础上,研究其...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运动中十分常见,神经肌肉功能作为机体运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影响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在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预防应用进展的基础上,研究其在研究和应用中常见的训练方案、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神经肌肉功能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功能训练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 损伤预防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直肠癌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斌 孙小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立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进...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立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进行盆底功能训练,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肛门直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PFDI-20总评分为(17.87±5.62)分,低于对照组的(33.94±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肛门直肠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肛门直肠功能评分为(8.62±1.27)分,高于对照组的(6.54±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结直肠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C)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FACT-C总评分为(152.85±8.16)分,高于对照组的(126.14±1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减轻盆底功能障碍,改善肛门直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后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蔚 张明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91-594,598,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采用渐进性康复训练后其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早期渐... 目的 探讨早期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采用渐进性康复训练后其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与出ICU时2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6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与出ICU时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及行走指标F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社会认知及交流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与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自理能力,让患者尽早脱机,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 机械通气 神经肌肉功能 重症
下载PDF
血流限制性阻力训练对膝关节伤病患者疼痛和肌肉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红波 荣湘江 +3 位作者 刘华 马婷婷 何艳 张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血流限制性阻力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resistance training,BFRT)是在四肢近端使用充气加压的血压袖带或止血带限制动脉的血流量同时进行低负荷阻力运动的一种方法,也称“加压训练”[1]。血流限制动脉闭塞压力大小与袖带的宽度... 血流限制性阻力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resistance training,BFRT)是在四肢近端使用充气加压的血压袖带或止血带限制动脉的血流量同时进行低负荷阻力运动的一种方法,也称“加压训练”[1]。血流限制动脉闭塞压力大小与袖带的宽度、肢体的围度、设定的血压等因素相关[2]。Bjornsen T等[3]对17例健康男性进行血流限制性阻力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阻力训练 肌肉功能 动脉闭塞 袖带 止血带 健康男性 血流量
下载PDF
短跑训练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再生机制和科学监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照 段锐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3期219-223,265,共6页
目的:神经肌肉系统将训练刺激转换为长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短跑运动训练可塑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本文拟对短跑训练诱发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和代谢适应性变化相关分子机制和最新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最新文献研究和前瞻性... 目的:神经肌肉系统将训练刺激转换为长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短跑运动训练可塑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本文拟对短跑训练诱发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和代谢适应性变化相关分子机制和最新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最新文献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短跑训练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及适应性代谢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并对代谢组学应用于短跑训练机体适应性变化及疲劳发生的有效监控和干预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运动因子能够以旁分泌方式在调控肌肉卫星干细胞分化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重塑发挥关键作用;Ca^(2+)离子通路及p53/PGC-1α、AMPK、p38MAPK等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是介导短跑训练通过表观遗传变化诱导运动表现提升和能量代谢稳态调控网络的重要靶点。根据专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间歇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和连续循环训练的高强度功能性训练(HIFT),以均衡方式对神经肌肉及心血管多系统产生整体训练负荷刺激,能够更有效诱发BDNF表达和分泌,激活表观遗传学关键通路,在提高短跑训练生理适应性(氧利用率及能量代谢)及神经系统可塑性方面均产生了积极效应,对于神经肌肉功能及控制能力和运动损伤预防等短跑训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具有潜在改善作用。而基于液相色谱串接质谱联用(LC-MS/MS)等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关键性差异代谢物和相关分子通路系统性分析,为短跑训练中科学监控能量稳态调控以及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和再生提供了有效途径。结论:运动可促进肌肉等组织以自分泌、旁分泌和/或内分泌方式,通过肌肉—器官交互作用(cross-talk)产生运动生理学效应,发挥调控神经肌肉功能重塑、提高运动认知和适应性、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稳态等作用。随着基于运动诱发表观遗传学基因靶点和关键代谢物变化的组学分析技术发展,能够更全面、灵敏、系统地反映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整体代谢适应性变化及规律,进而对科学化监控和运动疲劳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冲刺训练 神经肌肉功能 训练监控
下载PDF
落藏腹针疗法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效果及对肌肉功能、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健 袁小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4-177,I0005,共5页
目的 观察落藏腹针疗法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着重观察其对肌肉功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阿立哌唑,对照组在... 目的 观察落藏腹针疗法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效果,着重观察其对肌肉功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阿立哌唑,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落藏腹针疗法,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肌肉抽动频率、抽动次数、抽动强度评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评分变化,血清中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73.33%(33/45),以治疗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5);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的肌肉功能改善更明显,抽动频率、抽动次数、抽动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患儿的YGTSS评分(3.52±0.7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3±0.81)分(t=-24.67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血清中NE、GAB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9,-6.31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694>0.05);治疗后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25%(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6.36%(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5)。结论 落藏腹针疗法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确切,更利于改善患儿的肌肉功能,减轻抽动程度,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提高神经功能,用药安全性较好,不易于复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落藏腹针疗法 阿立哌唑 肌肉功能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矩形黏膜瓣结合肌肉功能重建在修复面横裂中的应用
15
作者 余学元 刘宗辉 +2 位作者 刘翔宇 何林 舒茂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矩形黏膜瓣结合肌肉功能重建在面横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的19例面横裂患者,均采用矩形黏膜瓣结合肌肉功能重建修复。通过术后并发症、张... 目的:探讨矩形黏膜瓣结合肌肉功能重建在面横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的19例面横裂患者,均采用矩形黏膜瓣结合肌肉功能重建修复。通过术后并发症、张口或闭口时口角形态对称性及术后瘢痕情况等评价术后静态及动态效果。结果:19例患者均无张口受限、闭口流涎、口角裂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侧口角位置较术前明显改善,双侧口角位置偏差平均为(2.26±1.24)mm。术后瘢痕的平均宽度为(1.89±0.88)mm,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平均为(1.61±1.12)分。患者及其监护人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采用矩形黏膜瓣结合肌肉功能重建的方法修复面横裂畸形,可实现唇部运动功能协调、自然,又能使口唇形态对称、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横裂 黏膜瓣 肌肉功能重建 皮肤缝合 修复效果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骆连宋 王燕华 黎爱群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1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探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为CNLBP患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26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为CNLBP患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26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腰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腰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并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静态耐力和动态耐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0、10.932、8.547、7.186,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1,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2,P<0.05)。结论:对CNLBP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加强腹部和背部神经肌肉功能,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减轻日常生活运动中产生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可行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神经肌肉功能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25(OH)D、BMP-2与肌肉量、肌肉功能关系及对肌少症影响
17
作者 赵静 邵爱兰 孙晓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女性25羟维生素D[25(OH)D]、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肌肉量、肌肉功能关系及对肌少症影响。方法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就诊的POP女性中随机抽取85例作为研究组,另外从同期来院体检...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女性25羟维生素D[25(OH)D]、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肌肉量、肌肉功能关系及对肌少症影响。方法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就诊的POP女性中随机抽取85例作为研究组,另外从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绝经期女性中随机抽取3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25(OH)D、BMP-2、肌肉量及肌肉功能水平。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综合规范化治疗,根据《肌少症共识》将其分为肌少症组和无肌少症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25(OH)D、BMP-2水平与肌肉量、肌肉功能关系及对肌少症影响。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25(OH)D、BMP-2水平、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全身肌肉量均偏低,SMFA评分偏高(P<0.05);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25(OH)D、BMP-2、股骨颈骨密度(FN.BMD)、Ward’s三角区骨密度(WTB.BMD)、全髋骨密度(TH.BMD)、腰椎1-4骨密度(LS.BMD)水平、少肌肉量(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全身肌肉量)、合并糖尿病、高SMFA评分均是影响POP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25(OH)D、BMP-2与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全身肌肉量均呈正相关,与SMF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BMP-2在POP中呈高表达,与肌肉量、肌肉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是影响POP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5羟维生素D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肌肉 肌肉功能 肌少症
下载PDF
早期多元化肢体活动结合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王松 卢亚玲 +1 位作者 邢晓燕 吕兰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多元化肢体活动结合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早期多元化肢体活动结合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多元化肢体活动结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多元化肢体活动结合集束化护理有助于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改善,加快康复进程,降低VAP、ICU获得性衰弱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肢体活动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神经肌肉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针肌肉功能区穴位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宋挺伟 康志强 张民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6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肌肉功能区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本科室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二级预... 目的:探讨电针肌肉功能区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本科室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作为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采取电针上肢肌肉功能区穴位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选择常规取穴与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两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周休息1 d,15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选取简式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两组共收集病例60例,均按预期完成试验,无病例脱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对比,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电针肌肉功能区穴位组与常规取穴组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②电针肌肉功能区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肌肉功能区穴位 康复训练 上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0
作者 吕冰 曾风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4期98-99,114,共3页
目的:分析因分娩损伤而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在对症干预过程中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方式的效果,并针对性研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患者尿失禁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 目的:分析因分娩损伤而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在对症干预过程中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方式的效果,并针对性研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患者尿失禁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盆底肌疲乏程度、尿动力学指标、性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尿失禁发生率差异。结果:对比组间疗效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力、盆底肌疲乏程度、尿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盆底肌力、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性生活质量满意度均要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乏程度和尿失禁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功能和性生活质量,并能够降低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尿失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