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收缩舒张训练改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欣 贺旭妍 +1 位作者 陈霄 卢惠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肌肉收缩舒张练习(applied muscle tension,AMT)对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效果。方法以“applied muscle tension”、“vasovagal reactions”等为关键词搜索MEDLI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肌肉收缩舒张练习(applied muscle tension,AMT)对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效果。方法以“applied muscle tension”、“vasovagal reactions”等为关键词搜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INAHL等9个相关数据库,收集在献血期间应用AMT练习对VVR反应效果的临床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4统计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英文5篇,中文2篇,共6808名无偿献血者。试验组为献血过程中进行AMT练习,对照组为不进行AMT练习。与对照组相比,AMT练习组在降低VVRs发生率[RR=0.60,95%CI(0.42,0.87),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T练习能够有效降低献血过程中的VVRs发生率,但由于目前所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有限,未来还需要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舒张练习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反应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谭红 骆建 王绍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6,53,共5页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力量能力和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肌肉收缩 速度力量 力量训练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刺激对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野 戴维 聂金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运动前及运动后分别测定肌肉酸痛程度、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等动力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运动后24 h、48 h及72 h肌肉酸痛程度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肌肉力量及主观体力感觉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对肌肉酸痛的消除有积极作用,而对肌肉功能及主观体力感觉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延迟性肌肉酸痛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肌肉收缩力量 离心运动 运动医学
下载PDF
不同刺激参数对SD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琦 曾炳芳 +2 位作者 王金武 郭尚春 芮碧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电刺激参数对SD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频脉冲发射器对SD大鼠的颈项部肌群进行局部电刺激。刺激时改变频率、脉宽、电压及占空比等参数,观察参数变化对肌肉收缩及动物行... 目的研究不同电刺激参数对SD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频脉冲发射器对SD大鼠的颈项部肌群进行局部电刺激。刺激时改变频率、脉宽、电压及占空比等参数,观察参数变化对肌肉收缩及动物行为的影响。同时记录受刺激肌肉的肌电图。结果 8只SD大鼠在10~60Hz的频率范围内,随频率增加肌肉收缩率逐步增强。肌电图结果显示在刺激频率不变的前提下,随脉宽的增加(50~200μs),肌电幅值显著上升,且肌电幅值的变化与大鼠行为改变成正相关。结论不同的刺激参数可影响肌肉的收缩状态与强度,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使失神经支配肌肉发生有节律地收缩,防止肌萎缩,并有助于建立局部肌痉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参数 肌肉收缩 肌电图
原文传递
外骨骼助力负重中下肢肌肉收缩与协作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怀仙 程文明 +2 位作者 刘放 张铭奎 杨春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为了评估助力外骨骼人机交互性能,探索更优的外骨骼人机结构和人机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实验评估了9名健康男性在常规负重和外骨骼助力负重行走中,下肢肌肉平均活动、肌肉成对收缩指标和肌肉整体协调机制的特征与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 为了评估助力外骨骼人机交互性能,探索更优的外骨骼人机结构和人机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实验评估了9名健康男性在常规负重和外骨骼助力负重行走中,下肢肌肉平均活动、肌肉成对收缩指标和肌肉整体协调机制的特征与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助力增加了肌肉平均活动,尤其是踝关节跖屈肌腓骨长肌,显示了当前外骨骼在踝关节/脚部位的人机界面设计存在缺陷;降低了成对肌肉的平均收缩指标,增大了肌肉收缩范围;肌肉模块化协作复杂度相似,解释方差水平值分别为95%和96%,但常规负重下的模块仅能描述外骨骼助力时83%~91%的肌电变量,这表明人体在外骨骼助力下不会单一地依赖中心控制和模块控制来协调肌肉活动,而是采取灵活且有规律的神经肌肉调节机制;肌间协作权重和肌肉激活尺度系数呈完全不同的形态,采取了与常规步态下完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一步设计踝关节/脚人机交互界面,参考助力下神经肌肉调节机制规律来设计人机交互策略,将提高外骨骼人机可用性和人机交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人机交互 表面肌电 肌肉收缩 肌肉协作
下载PDF
神蜂精的药效学试验 Ⅱ.神蜂精对虎斑蛙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吴珍红 朱龙坤 +1 位作者 俞昌喜 缪晓青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神蜂精对虎斑蛙的神经电位传导有很强的阻滞作用. 25% 的神蜂精溶液在给药后4 m in 对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开始有明显的阻滞作用(P< 0.05); 50% 以上神蜂精溶液在2 m in 内就开始有显著阻滞作用(P< 0... 神蜂精对虎斑蛙的神经电位传导有很强的阻滞作用. 25% 的神蜂精溶液在给药后4 m in 对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开始有明显的阻滞作用(P< 0.05); 50% 以上神蜂精溶液在2 m in 内就开始有显著阻滞作用(P< 0.05),并随给药时间推移,阻滞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出明显的时程效应.此外,不同剂量的神蜂精组间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阻滞效应(r= 0.98),而对照组10 m in 内仍无阻滞作用.神蜂精对蛙的肌肉收缩力也有抑制作用.在给药后2~4 m in, 200% 的神蜂精(指内含200个蜂单位蜂毒)与对照组对蛙缝匠肌收缩力均有抑制作用,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2 m in 时, P< 0.01; 4 m in 时, P< 0.001),且10 m in 后肌肉收缩完全受抑制.上述试验表明神蜂精具有较强的阻滞神经动作电位传导和抑制肌肉收缩作用,证明了神蜂精对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引起的神经酸痛和肌肉犟痉痉挛具有较好的缓解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神蜂精 神经传导阻滞 肌肉收缩
下载PDF
高频纳秒脉冲串作用下活体兔肌肉收缩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彦 徐进 +3 位作者 唐雪峰 卞昌浩 杨骐瑜 唐均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13-1921,共9页
为探究不同参数高频纳秒脉冲串作用下动物肌肉收缩的剂量效应,研究了不同电场强度(1 kV/cm、4 kV/cm和8 kV/cm)、串内频率(10 kHz、100 kHz和1 MHz)和串内脉冲个数(1个、10个和100个)的10串单极性高频纳秒脉冲串对活体兔肌肉收缩... 为探究不同参数高频纳秒脉冲串作用下动物肌肉收缩的剂量效应,研究了不同电场强度(1 kV/cm、4 kV/cm和8 kV/cm)、串内频率(10 kHz、100 kHz和1 MHz)和串内脉冲个数(1个、10个和100个)的10串单极性高频纳秒脉冲串对活体兔肌肉收缩的影响。将不同参数组合的高频纳秒脉冲串通过平板电极施加至新西兰大白兔大腿股二头肌表面皮肤处,采用贴敷于该肌肉表面皮肤上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信号来评估肌肉收缩的强度。对合加速度模值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脉冲串各参数强度的增加,信号峰值也会增加,但信号频谱分布均相似,主要分布在60 Hz以下。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信号峰值可以表示成3参数的函数关系,进而说明当施加的脉冲串内频率相对较低时,适当增加串内脉冲个数不会引起肌肉收缩强度的大幅增加;然而当施加的脉冲串内频率相对较高时,串内脉冲个数应该尽量减少以尽可能限制肌肉收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纳秒脉冲串 肌肉收缩 剂量效应 加速度信号 频谱分布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得气与否对肌肉收缩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邓丽芬 周杰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0期668-669,共2页
目的探讨得气在电针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相同电针参数刺激73例健康人足三里穴的得气点和2个非得气点,用生理仪测定和记录电针得气点和非得气点时小腿肌肉收缩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得气点平均肌缩力为6.29N(牛顿)非得气点分别为3.76N和... 目的探讨得气在电针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相同电针参数刺激73例健康人足三里穴的得气点和2个非得气点,用生理仪测定和记录电针得气点和非得气点时小腿肌肉收缩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得气点平均肌缩力为6.29N(牛顿)非得气点分别为3.76N和3.71N(P<0.01);男组得气点肌缩力为8.01N,女组为4.61N(P<0.01),得气点平均深度为2.73cm。结论得气与否影响电针肌缩反应强度;足三里得气点位于皮下2.73cm处,范围小于1cm;男性电针收缩力强于女性;电针肌缩反应可作为判断得气程度的参考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得气 非得气 肌肉收缩
下载PDF
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预防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嘉 陈辉 +1 位作者 叶丽琴 陈建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过程中指导献血者做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AMT)并完成采血;对照组(n=701):献血者按常规方式完成献血,其间不做AMT干预。监测2组献血前、后血压与脉率,DRVR发生情况,并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估2组献血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本组初次低龄献血者DRVR总发生率1.57%(28/1784),其中实验组为0.83%(9/1083)、对照组为2.71%(19/701)(P<0.01);AMT实验组中的获益人群按性别划分女性献血者为50.04%(542/1083)(P<0.01),按全身血容量划分,以≥3300 mL的献血者占比最高[81.81%(886/1083)](P<0.01),按献血量/全身血容量划分,以<10%的献血者比例为最[70.64%(765/1083)](P<0.05)。AMT实验组献血者收缩压波动更小(2.47—8.85 mmHg)(P<0.01);女性献血者中献血后状态焦虑量表得分为6—12分者DRVR发生率更低[1.04%(4/383)](P<0.05)。结论对低龄初次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实施AMT能有效降低其DRVR发生率,尤其对低龄初次女性献血者是预防DRVR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与舒张 全血献血者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反应预防 低龄初次献血者 女性献血者
原文传递
肌肉收缩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保全 王先菊 +1 位作者 刘国涛 刘良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本文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肌肉运动的微观机制。我们从肌球肌动蛋白系统的结构抽象出SIRM(stochasticinclinedrodmodel)模型。我们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影响肌肉运动的有关因素,以此来为肌肉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肌肉收缩 物理学 肌肉运动 微观机制 诊断 治疗 随机倾斜棒模型 肌球肌动蛋白系统 噪声
下载PDF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提高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时盆底肌肉收缩表面肌电值 被引量:31
11
作者 冯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3期5346-5350,共5页
背景:女性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已广泛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从患者身上测量的肌电信号,并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和电疗技术来治疗女性尿失禁。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盆底... 背景:女性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已广泛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从患者身上测量的肌电信号,并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和电疗技术来治疗女性尿失禁。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治疗3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治疗时间4-8周,设置刺激参数60 Hz、20-60 mA,反馈12 s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肉2 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最大值、盆底肌肉持续10 s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变化,并观察每天漏尿次数。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2 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最大值、盆底肌肉持续10 s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表面肌电平均值等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5)、平均每日漏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果证实,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可明显增加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收缩表面肌电值,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生物刺激反馈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收缩 表面肌电 漏尿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收缩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云 喻璟瑞 +2 位作者 吕广能 李克勇 徐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9-291,294,共4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的作用。方法 用电子刺激器刺激 3 0只大鼠膈神经 -膈肌标本的膈神经和直接刺激 45只蟾蜍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的影响。结果 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时 ,雷公藤多甙...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的作用。方法 用电子刺激器刺激 3 0只大鼠膈神经 -膈肌标本的膈神经和直接刺激 45只蟾蜍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的影响。结果 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时 ,雷公藤多甙在 2 0 mg/ L组 ,前 60 min使大鼠膈肌收缩幅度增大 ,此后至 90 min为止 ,收缩幅度无增大 ;在 40 mg/ L、60 mg/ L组中前 60 min未引起大鼠膈肌收缩幅度减小。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直接刺激蟾蜍腓肠肌标本时 ,雷公藤多甙在 60 mg/ L组前 3 0 min未引起蟾蜍腓肠肌收缩张力减小。而溶剂二甲亚砜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时使大鼠膈肌收缩幅度和蟾蜍腓肠肌收缩张力均明显减小。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有一定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膈神经-膈肌 腓肠肌 肌肉收缩
下载PDF
顺序肌肉收缩松弛法用于惊恐障碍病人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春香 杜延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顺序肌肉收缩松弛法对惊恐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惊恐障碍 6 4例病人分为两组各 32例。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 ,观察组同时配合顺序肌肉收缩松弛训练 ,4周后分别采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 目的探讨顺序肌肉收缩松弛法对惊恐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惊恐障碍 6 4例病人分为两组各 32例。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 ,观察组同时配合顺序肌肉收缩松弛训练 ,4周后分别采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CL 90评分比较 ,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SAS评分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顺序肌肉收缩松弛法能缓解因心理问题所致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肌肉收缩 松弛法
下载PDF
主动肌肉收缩对缓解运动疲劳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剑杰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主动肌肉收缩对缓解运动疲劳的作用,对人体的适当运动对缓解肌肉疲劳有一定的调节指导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基于蛋白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于人体中蛋白质的详细分析和测试,推理出人体主动肌肉收缩对缓解疲劳的机理分析,但只是... 目的:研究主动肌肉收缩对缓解运动疲劳的作用,对人体的适当运动对缓解肌肉疲劳有一定的调节指导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基于蛋白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于人体中蛋白质的详细分析和测试,推理出人体主动肌肉收缩对缓解疲劳的机理分析,但只是结果定性分析,没有详细描述机体的肌肉收缩详细过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肌肉收缩特性的方法,通过实验测试了三种不同运动状态所造成的疲劳程度,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动训练下的训练特性与相应的主动肌肉收缩特性,并且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主动肌肉收缩下的运动疲劳缓解调节能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主动肌肉收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动的疲劳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疲劳缓解调节达到预期效果的比例在逐渐降低,同时主动肌肉收缩的机理特性也在降低。结论:主动肌肉收缩对缓解运动疲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肌肉收缩 运动疲劳 收缩 强直收缩
下载PDF
肌肉收缩力与收缩速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基于肌肉的特殊结构及肌球蛋白工作循环的四态模型,讨论肌肉收缩时收缩力与收缩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建立肌肉的力学模型,对力与速度的关系做了进一步讨论。方法: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和生化热力学原理,结合肌球蛋白单分子实验结果,从... 目的:基于肌肉的特殊结构及肌球蛋白工作循环的四态模型,讨论肌肉收缩时收缩力与收缩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建立肌肉的力学模型,对力与速度的关系做了进一步讨论。方法: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和生化热力学原理,结合肌球蛋白单分子实验结果,从物理学的角度计算肌肉中力与收缩速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力速关系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肌肉中与收缩有关的化学变化可随负荷的变化而自动地进行调节,肌肉收缩时粘滞力与负载有关。结论:此模型可用于讨论肌肉的力与速度的关系,而且物理学方法适用于研究本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肌肉收缩 Hill特性式 力学模型
下载PDF
钙与肌肉收缩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加真 张军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4期319-321,共3页
钙与肌肉收缩王加真,张军(临沂医专生理学教研室)关键词钙;肌肉收缩;钙通道钙离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机体众多的生物学过程最终似乎都需要Ca’”的介导。本文主要讨论Ca‘”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收缩的关系。ICa’”... 钙与肌肉收缩王加真,张军(临沂医专生理学教研室)关键词钙;肌肉收缩;钙通道钙离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机体众多的生物学过程最终似乎都需要Ca’”的介导。本文主要讨论Ca‘”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收缩的关系。ICa’”与骨骼肌收缩[‘,’]参与骨骼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 钙通道
下载PDF
针刺和安定单用或合用治疗肌肉收缩性头痛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学军 许行健 罗仁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评价针刺和安定单用或合用对肌肉收缩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肌肉收缩性头痛病人10 9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 35例 ,按“以痛为输”及循经取穴为主治之 ,疗程 1周 ;安定组 36例 ,给安定 7.5mg/日 ,疗程 4周 ;2法合用组 38例 ,方法及疗... 目的 评价针刺和安定单用或合用对肌肉收缩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肌肉收缩性头痛病人10 9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 35例 ,按“以痛为输”及循经取穴为主治之 ,疗程 1周 ;安定组 36例 ,给安定 7.5mg/日 ,疗程 4周 ;2法合用组 38例 ,方法及疗程同上述 ,在治疗 1h内作近期疗效评价 ,6个月时作远期评价。结果 近期疼痛强度评定 ,针刺组和 2法合用组与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第 6 0分钟时 2法合用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远期疗效 3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2法合用组的显效率较 2个单用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和 2法合用显效快 ,3组治愈率相当 ,2法合用显效率提高 ,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性头痛 针刺治疗 安定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采用广义似然比检测的肌肉收缩起始时刻判断算法
18
作者 徐琦 程俊银 +1 位作者 周慧 杨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肌电假肢利用残肢残存肌肉的肌电信号实行对假肢的控制。对于低信噪比的残肢表面肌电,本研究采用广义似然比检测方法判断肌肉收缩起始时刻,其中判别阈值与肌电信号信噪比有关。针对不同信噪比的模拟肌电信号,采用离线仿真方法得到肌肉... 肌电假肢利用残肢残存肌肉的肌电信号实行对假肢的控制。对于低信噪比的残肢表面肌电,本研究采用广义似然比检测方法判断肌肉收缩起始时刻,其中判别阈值与肌电信号信噪比有关。针对不同信噪比的模拟肌电信号,采用离线仿真方法得到肌肉收缩起始时刻检测误差最小的判别阈值,得到信噪比-经验阈值拟合曲线,确定信噪比与阈值的对应关系;根据肌电信噪比由阈值拟合曲线得到判别阈值,采用似然比检测算法在线分析肌肉收缩的起始时刻。与传统算法比较,对于模拟肌电信号,本算法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小35%和43%;对于真实肌电信号,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少29%和23%。可见在小信噪比条件下广义似然比检测算法判断肌肉收缩起始时刻较传统算法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信号 广义似然比检测法 判决阈值 肌肉收缩
下载PDF
肌肉收缩过程中ATP浓度的变化
19
作者 赵晓阳 郭维生 郁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3-556,共4页
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在整个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能量循环的观点出发,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对肌肉收缩过程中ATP的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TP的浓度围绕平衡点周期性的振荡.对理论结果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肌肉收缩 ATP 葡萄糖 化学动力学 周期振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