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来源、数量、修饰手段及给药途径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文 毕玉琳 +3 位作者 付旭阳 段红梅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83-4090,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pluripotent stem cells”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1995-2024年。共检索到1700余篇文献,最终纳入58篇文献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影响脑干和脊髓的下部运动神经元以及运动皮质的上部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不同种类干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评估了干细胞来源、细胞量、干细胞修饰手段及给药途径等临床前研究关键,为未来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祖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尿液p75NTR胞外段变化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时间的预测
2
作者 贾蕊 张荣华 +5 位作者 薛丽 靳娇婷 胡芳芳 刘潇 党永辉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3,共6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尿液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p75NTR)胞外段(extracellular domain of p75NTR,p75^(ECD))变化率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展率及生存时间... 目的 进一步研究尿液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p75NTR)胞外段(extracellular domain of p75NTR,p75^(ECD))变化率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展率及生存时间的预测生物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纳入40例ALS患者并保持每3~6个月来院随访和51例健康志愿者(HC),采集尿液,使用已经建立的ELISA法进行尿液p75^(ECD)检测并分析。ALSFRS-r量表用于AL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尿液p75^(ECD)变化率(Δp75^(ECD))为末次与首次尿液p75^(ECD)含量的月均变化量。结果 ALS组末次随访尿液p75^(ECD)含量较基线时升高(P=0.002 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S患者的ALSFRS-r分数与尿液p75^(ECD)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35,P=0.001 3);快速变化Δp75^(ECD)组的病程更短(P=0.015 8),且Δp75^(ECD)与ALS患者的病程呈负相关(r=-0.39,P=0.014);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快速进展ALS组的Δp75^(ECD)明显高于缓慢进展ALS组(P=0.001 6)。ALS患者的尿液Δp75^(ECD)与进展率呈正相关(r=0.34,P=0.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缓慢变化Δp75^(ECD)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快速变化Δp75^(ECD)组(P=0.03)。结论 尿液p75^(ECD)变化率显示出成为评价ALS病情严重程度、预测进展快慢和生存时间的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尿液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胞外段(p75^(ECD)) 生物标记物 预测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 体重指数
下载PDF
IKKβ抑制剂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保护性作用
4
作者 刘亚坤 温迪 +3 位作者 祁晓明 于利双 李春岩 李媛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IKKβ抑制剂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运动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首先在ALS模型小鼠腰髓的运动神经元中鉴定IKKβ的表达情况;然后利用稳定表达SOD1G93A的NSC34细胞系,给予IKKβ抑制剂(TPCA-1)后,观察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影响,包... 目的探讨IKKβ抑制剂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运动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首先在ALS模型小鼠腰髓的运动神经元中鉴定IKKβ的表达情况;然后利用稳定表达SOD1G93A的NSC34细胞系,给予IKKβ抑制剂(TPCA-1)后,观察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影响,包括蛋白印迹方法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ALS模型小鼠腰髓运动神经元中IKKβ的表达较同窝对照小鼠明显增多;给予IKKβ抑制剂后,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指标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凋亡蛋白活化的Caspase-3明显减少;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IKKβ、PP65明显减少;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有所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KKβ抑制剂(TPCA-1)促进NSC34-SOD1G93A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及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对神经元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IκB激酶β 神经元 细胞增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AAV9-OPTN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小鼠自噬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温迪 李秋生 +2 位作者 李媛媛 王燕燕 刘亚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索以自我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9为载体介导的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AAV9-OPTN)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SOD1-G93A转基因模型小鼠自噬通路的作用。方法采用ALS的转基因SOD1-G93A突变型小鼠动物模型,在其出生后30~40 d龄时采用随机的... 目的探索以自我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9为载体介导的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AAV9-OPTN)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SOD1-G93A转基因模型小鼠自噬通路的作用。方法采用ALS的转基因SOD1-G93A突变型小鼠动物模型,在其出生后30~40 d龄时采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鞘内注射AAV9-OPTN,对照组鞘内注射AAV9-GFP。在注射40~50 d后,利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腰髓中OPTN含量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OPTN的定位情况,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自噬通路相关蛋白p62、TBK1、LC3的染色情况及荧光含量变化。结果蛋白印迹结果显示鞘内注射AAV9-OPTN后,腰髓中OPTN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FP对照组,免疫荧光染色OPTN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均P<0.01)。对自噬通路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AV9-OPTN治疗组中TBK1、LC3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62的荧光强度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AV9-OPTN可以转导至小鼠腰髓中并诱导OPTN蛋白表达,能够激活SOD1-G93A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自噬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SOD1-G93A转基因小鼠 腺相关病毒9 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 自噬通路
下载PDF
营养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6
作者 刘娟 郝彬 +1 位作者 张炜 商丽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分析营养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和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52例对象均为2020年12月至202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LS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26)。对照组采... 分析营养干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和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52例对象均为2020年12月至202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LS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2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额外增加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医学指标。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ALSFRS-R评分下降速率、握力下降率、肺活量维持率、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都比对照组要好(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ALS患者的营养状态,延缓疾病进展,对ALS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营养干预 临床价值 生活质量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药物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汪玲 刘林慧 +2 位作者 彭惠 李新林 刘茂昌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9,共8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治疗药物依达拉奉和利鲁唑引起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治疗药物依达拉奉和利鲁唑引起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自2004年第1季度-2023年第4季度的所有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多项泊松收缩器法(multi-item gamma poisson shrinker,MGPS)进行信号监测。结果:纳入了以依达拉奉和利鲁唑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分别为2930和1337份,严重AE中死亡占比最高。依达拉奉和利鲁唑的中位AE发生时间分别为25和44 d,但2种药物所导致的AE在用药后的任一时间均有可能发生。信号监测结果显示2种药物均涉及27个器官系统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71个阳性信号。依达拉奉引起的AE主要集中在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而利鲁唑引起的AE与说明书基本一致,临床需要重点关注的AE包括间质性肺疾病、肝功能异常和胰腺炎。结论:本研究提供了ALS治疗药物安全性特征的数据,这将有助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降低依达拉奉和利鲁唑发生A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利鲁唑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肌萎缩侧索硬化 安全性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疗进展
8
作者 王杰 都爱莲 《实用老年医学》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进展的骨骼肌无力、肌肉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ALS的早期临床表现...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进展的骨骼肌无力、肌肉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ALS的早期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而且缺乏特异的生物学确诊指标,使其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体液、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等生物标志物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治疗上,虽有已获批的小分子药物,但效果有限;靶向神经炎症药物、基因治疗如多种反义寡核苷酸(ASOs)及细胞-基因联合治疗是ALS治疗的新方向;未来,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多靶点药物的研究将会更好地促进AL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诊断 治疗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潘昊 刘特 +5 位作者 张祯 吕星航 刘逸舟 王明哲 段继峰 费智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6-71,94,共7页
目的探索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采取转基因法繁育的保留部分运动功能的ADAR2flox/flox/VAChT-Cre小鼠(AR2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以6只同批次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 目的探索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采取转基因法繁育的保留部分运动功能的ADAR2flox/flox/VAChT-Cre小鼠(AR2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以6只同批次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小鼠灌胃给予健脾补肾方[3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2 mL氯化钠溶液(9 g/L),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每周观察小鼠活动状况、体质量以及抓力、抗疲劳能力(滚轮测试)等行为学功能。第24周后取样,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脊髓前角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中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2(ADAR2)、转录反应DNA结合蛋白-43(TDP-43)的蛋白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脊髓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逐渐增长;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体质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与治疗组小鼠抗疲劳程度均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小鼠的抗疲劳能力下降相对模型组有所延缓。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抓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抓力下降相对减缓。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DP-43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DP-4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DA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ADAR2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严重,神经元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透射电镜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凋亡、髓鞘脱散现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部分髓鞘脱散、线粒体肿胀,相对于模型组,存在肿胀凋亡现象的神经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结论健脾补肾方能延缓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减退,减少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和损伤,阻止散发性ALS(sALS)病理异常标志物TDP-43的生成,保护脊髓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与线粒体,有效延缓ALS小鼠疾病的进展与功能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健脾补肾方 作用机制 小鼠模型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10
作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动神经元病工作组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1 位作者 何及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恰当的营养管理对延缓ALS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动神经元病工作组基于现有的临床指南、研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恰当的营养管理对延缓ALS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动神经元病工作组基于现有的临床指南、研究文献,通过德尔菲法组织形成了针对ALS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针对ALS患者营养管理的重要问题,如多学科协作、营养干预目标、吞咽困难评估、营养支持方式及社会支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7项具体建议和实施策略。专家共识强调ALS患者营养管理的个体化,以及根据患者病程进展进行动态调整的营养策略。通过科学的临床评估和干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营养管理 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
下载PDF
基于奇经八脉理论运用补、通法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1
作者 张畅畅 胡万春 +2 位作者 刘星 张俊杰 曹雪梅 《新中医》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中医临床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围绕于脾肾亏虚这一病机展开,少有从奇经亏耗、八脉温养无权这一角度剖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深层病机。笔者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临证指南医案》等经典阐述的奇经八理论,提出从奇经... 中医临床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围绕于脾肾亏虚这一病机展开,少有从奇经亏耗、八脉温养无权这一角度剖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深层病机。笔者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临证指南医案》等经典阐述的奇经八理论,提出从奇经八脉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认为其核心病机为奇经亏耗、八脉温养无权。从叶天士补通法切入,以补为体,重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髓,补益奇经八脉,充养十二经脉精血;以通为用,以苦辛芳香之品,宣通奇经经气,令奇经与十二经贯通流畅,周流不休;佐以健脾补肾之品,充养先后天之本,重视风药及风穴的运用。填补与宣通经气并行,补中寓通,动静结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对完善该病的理论和临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奇经八脉 补法 通法 叶天士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超声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分裂手现象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雅茹 田昊 +5 位作者 马思情 李进兰 纪春波 朱建英 周杰 杨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分裂手现象可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是其早期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神经肌肉超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既往研究表明神经肌肉超声在周围神经横截面积、肌肉厚度、回声强度、肌肉束颤、回声变异及... 分裂手现象可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是其早期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神经肌肉超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既往研究表明神经肌肉超声在周围神经横截面积、肌肉厚度、回声强度、肌肉束颤、回声变异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参数等检测中较神经电生理更敏感,可作为神经电生理的辅助诊断应用于临床,有助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的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本文主要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分裂手现象的起源、机制和神经肌肉超声检测分裂手现象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分裂手现象 神经肉超声 肉厚度 回声强度 肉束颤
下载PDF
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13
作者 周汝岐 梁天祎 +2 位作者 张译文 崔海 王天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瘫痪,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大部分学者认为ALS在中医范畴中可归于痿证.该病具有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发...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瘫痪,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大部分学者认为ALS在中医范畴中可归于痿证.该病具有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而针刺腧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探究ALS疾病病理机制、针灸临床需求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及社会意义.该文针对ALS的发病机制及针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检索以"针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腧穴""辨证""病因病机"为关键词的文章,总结ALS的病因病机,并对应目前用于治疗ALS的针灸腧穴,从病因病机方面入手,更具个性化地为ALS患者提供针刺方案,希望为ALS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病因病机 针刺 腧穴 痿证
原文传递
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小鼠皮质小胶质细胞/神经元活性影响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赵蔚佳 曾佳玮 +6 位作者 刘隽阳 刘珊珊 李泐 李杰 冯卫星 赵颖倩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小胶质细胞和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改善ALS动物模型运动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1)按随机数字法将16只h SOD1G93A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hSOD1G...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小胶质细胞和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改善ALS动物模型运动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1)按随机数字法将16只h SOD1G93A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hSOD1G93A阴性小鼠为空白组,每组8只。电针组电针干预百会、双侧天柱、天枢。10min/次,5次/周,1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采用后肢紧抱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及IL-6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大脑皮质Iba-1阳性细胞率及细胞表型。(2)21只h SOD1G93A小鼠,7只同窝野生鼠。向小鼠大脑皮质M1区注射化学遗传兴奋病毒[rAAV-CaMKIIa-hM3D(Gq)-EGFP-WPRE-hGH polyA],待病毒表达21天后,随机选取3只SOD1G93A小鼠和1只h SOD1G93A阴性小鼠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表达情况,将剩余SOD1G93A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化学遗传兴奋病毒+电针组[腹腔注射氯氮平-N-氧化物(CNO)+电针],每组6只。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大脑皮质c-Fos阳性细胞率,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运动总距离缩短、神经学评分升高(P<0.01),血清IL-1β、IL-6含量、大脑皮质Iba-1、c-Fos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1),M1型、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旷场运动总距离延长、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P<0.05),血清IL-1β、IL-6含量、大脑皮质Iba-1、c-Fos阳性细胞率均降低(P<0.01,P<0.05),M2型小胶质细胞占比升高(P<0.05);病毒+电针组c-Fos阳性细胞率降低、旷场运动总距离延长。结论:电针干预可以改善早期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降低M1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电针干预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大脑皮质
下载PDF
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TDP-43及RhoA/ROCK2信号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刘珊珊 王强 +5 位作者 赵蔚佳 刘隽阳 李泐 曾佳玮 李杰 赵颖倩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大脑皮层RhoA/ROCK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LS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hSOD1G93A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同窝野生雄性小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2只。小鼠60日龄开始,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大脑皮层RhoA/ROCK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LS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hSOD1G93A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同窝野生雄性小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2只。小鼠60日龄开始,电针组取“百会”及双侧“天柱”“天枢”,每日电针10 min,连续5 d休息2 d,共3周。采用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尼氏染色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RhoA、ROCK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转棒潜伏期和旷场运动总距离缩短(P<0.01),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明显,尼氏体固缩、数量减少(P<0.01),大脑皮层TDP-43、TNF-α、IL-1β、RhoA、ROCK2蛋白表达升高(P<0.01),Iba-1、GFAP阳性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转棒潜伏期和旷场运动总距离延长(P<0.05),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尼氏体数量增加(P<0.05),大脑皮层TDP-43、TNF-α、IL-1β、RhoA、ROCK2蛋白表达降低(P<0.05),Iba-1、GFAP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RhoA/ROCK2信号通路活性进而缓解神经炎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电针 RhoA/ROCK2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胶质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活化形式在hSOD1^(G93A)突变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模型中异常表达
16
作者 高学帅 白雪 +5 位作者 王晨晨 张雪 王雪枚 闫秋鹏 刘焕彩 陈燕春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及其活化形式(p-IRF3)在hSOD1^(G93A)突变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转基因小鼠及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其与ALS发病的关系奠... 目的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及其活化形式(p-IRF3)在hSOD1^(G93A)突变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转基因小鼠及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其与ALS发病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IRF3为ALS差异表达基因,并选取hSOD1^(G93A)突变型ALS转基因小鼠、NSC34运动神经元样细胞模型、BV2细胞模型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运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不同发病阶段ALS转基因小鼠脊髓和大脑皮层中的IRF3及p-IRF3表达变化和定位,检测hSOD1^(G93A)突变型NSC34细胞和BV2细胞中IRF3及p-IRF3表达变化。结果生信分析显示,IRF3在AL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异常上调,在ALS患者hiPSC衍生的运动神经元中也存在上调趋势;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同窝WT小鼠相比,IRF3 mRNA以及IRF3、p-IRF3蛋白在ALS转基因小鼠发病期脊髓中表达上调,在大脑皮层中表达下调;在ALS小鼠脊髓前角检测到IRF3与NeuN、IRF3与GFAP以及IRF3与Iba1双标细胞。体外实验验证结果显示,IRF3在表达hSOD1^(G93A)突变型NSC34细胞和BV2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IRF3及其活化形式p-IRF3的异常表达与ALS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脊髓 大脑皮层 干扰素调节因子3 p-IRF3 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AAV载体介导的Sall2过表达延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小鼠疾病进展
17
作者 张雪 王晨晨 +5 位作者 高学帅 白雪 王雪枚 刘金梦 管英俊 陈燕春 《解剖学报》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目的检测过表达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对人超氧化物歧化酶1(hSOD1)-G93A突变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为ALS基因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Sall2。选取48只ALS转基因小鼠,通过... 目的检测过表达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对人超氧化物歧化酶1(hSOD1)-G93A突变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为ALS基因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Sall2。选取48只ALS转基因小鼠,通过构建具有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人突触蛋白Ⅰ(hSyn)的AAV-PHP.eB-Sall2腺相关病毒,尾静脉输入6周龄小鼠体内,以回输AAV-PHP.eB-GFP腺相关病毒到同窝ALS小鼠作为对照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小鼠脊髓和大脑皮层Sall2与神经元核抗原(NeuN)/GFAP染色情况,期间检测小鼠生存期、体重、运动能力和腓肠肌肌电变化;尼氏染色检测小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Sall2基因对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Sall2在ALS小鼠脊髓中异常低表达;相较于对照组ALS小鼠,过表达Sall2基因组ALS小鼠脊髓和大脑皮层中Sall2蛋白表达均增多,Sall2^(+)/NeuN+双阳性细胞中Sall2积分吸光度值均升高。过表达Sall2基因组ALS小鼠生存时间延长,体重下降速度变缓,转棒时间和倒置时间延长,腓肠肌肌电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减少。过表达Sall2基因组ALS小鼠脊髓前角尼氏体标记的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元受损情况得到改善。过表达Sall2基因降低ALS小鼠脊髓和大脑皮层中cyclin E1的表达。结论过表达Sall2基因可延缓ALS转基因小鼠疾病进展,改善运动能力,影响cyclin E1的表达,对ALS转基因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腺相关病毒 婆罗双树样基因2 免疫印迹法 转基因小鼠
原文传递
胆固醇代谢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进展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18
作者 王晓蕊 骆嵩 +1 位作者 屈洪党 崔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377-381,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无法治愈且致命的运动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缺陷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LS的疾病进展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中的异常胆固醇代谢有关。本文主要对胆固醇代谢与ALS疾病进展的相关...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无法治愈且致命的运动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缺陷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LS的疾病进展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中的异常胆固醇代谢有关。本文主要对胆固醇代谢与ALS疾病进展的相关性以及胆固醇代谢调节剂在AL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胆固醇代谢 他汀类药物 疾病进展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腕管综合征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及F波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建华 羊洁 +2 位作者 刘英 胡美云 邹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ALS患者(n=45)及CTS患者(n=53),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n=58)作为健康对照,对三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进行分析,并对ALS组临床资料(包括ALS的病程、起病部位、病情进展方式、近或远端起病方式等)与正中神经F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波出波率(F-wave persistent,FP)、重复F波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peated F waves,RFP)、巨大F波(giant F waves,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重复巨大F波(repeated giant F waves,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TS组比较,ALS组正中神经DML〔(4.51±0.91)ms比(4.02±0.76)ms,P<0.05〕更短、CMAP波幅下降更明显〔(10.76±3.98)mV比(5.15±3.86)mV,P<0.05〕、SCV更快〔(42.54±12.07)m/s比(58.81±6.21)m/s,P<0.05〕、F波最短潜伏期与M波潜伏期差(difference between F-wave minimal latency and M-wave latency,Fmin-M)更长〔(20.05±3.44)ms比(22.05±2.47)ms,P<0.05〕、FP降低〔95.0(80.0,100.0)%比50.0(25.0,85.0)%,U=2046.50,P<0.05〕、RFP更高〔0(0,10.0)%比15.0(0,27.5)%,U=885.00,P<0.05〕、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3/50比14/31,χ^(2)=98.00,P<0.05〕及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更高〔0/53比7/38,χ^(2)=98.00,P<0.05〕。ALS组FP与病程(r=-0.49,P=0.003)、病情进展方式(r=-0.43,P=0.020)及起病部位(r=-0.50,P=0.003)呈负相关,RFP与病情进展方式(r=-0.42,P=0.022)及起病部位(r=-0.45,P=0.008)呈负相关。结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相对保留而CMAP波幅降低是ALS鉴别于CTS的重要电生理特点。出现正中神经RGF是ALS与CTS鉴别的重要指标;ALS在腕以远和腕以近均有运动传导障碍,不能将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作为鉴别ALS与CTS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铜稳态失调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莹 色瑶(综述) 姜宏佺(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铜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神经肽加工和铁运输等,维持铜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铜稳态参与突触功能调节及髓鞘形成过程等,铜稳态失调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铜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神经肽加工和铁运输等,维持铜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铜稳态参与突触功能调节及髓鞘形成过程等,铜稳态失调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铜转运ATP酶α(ATP7A)突变后导致的铜稳态失调,可能导致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综述铜稳态失调在AL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维持铜稳态可能为ALS治疗提供新靶点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铜稳态 铜转运ATP酶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