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