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沈洪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7-0039,共3页
探讨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以内扎外切弧形缝合+肛门切扩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择我院嵌顿环状混合痔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研究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1.54±2.11)min、术后排尿时间(2.46±1.03)d、... 探讨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以内扎外切弧形缝合+肛门切扩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择我院嵌顿环状混合痔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研究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1.54±2.11)min、术后排尿时间(2.46±1.03)d、恢复时间(12.16±1.33)d、住院时间(3.56±1.18)d,较对照组短,且出血量(157.72±20.80)ml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d、5d、7d、14d研究组VAS评分(5.68±1.33)、(4.41±1.16)、(3.16±0.88)、(2.04±0.62)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是,研究组肛管静息压(9.54±1.07)kPa较对照组高,而肛管最大收缩压(14.04±0.38)kPa、肛管舒张压(6.36±0.33)kPa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肛门切口水肿评分(1.04±0.15)、(0.85±0.11)分、肛门Wexner评分(1.73±0.56)、(1.12±0.3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明显,患者的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术后肛门水肿程度更轻,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扎外弧形缝合 肛门切扩术 嵌顿环状混合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立恒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评分。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26/33)(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排尿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疼痛、水肿及肛门直肠狭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水肿及肛门直肠狭窄等症状,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环状混合痔 内扎外 弧形缝合 肛门切扩术
下载PDF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被引量:15
3
作者 翁立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 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 (治疗组 )治疗环状混合痔 3 0 0例 ,单纯内扎外切术 (对照组 )治疗环状混合痔 10 0例。 结果 治疗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 5例 ,对照组发生肛门水肿 ... 目的 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 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 (治疗组 )治疗环状混合痔 3 0 0例 ,单纯内扎外切术 (对照组 )治疗环状混合痔 10 0例。 结果 治疗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 5例 ,对照组发生肛门水肿 2 8例 ,肛门狭窄 6例。两组在住院日、治愈率上无显著差异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避免了常见的术后肛门狭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扎外弧形缝合 肛门切扩术 治疗 环状混合痔 并发症
下载PDF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0例
4
作者 翁立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3年第4期5-5,共1页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内扎外 弧形缝合 肛门切扩术 治疗
原文传递
肛门后正中切扩术联合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曹国令 吴云翔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4期669-670,共2页
目的研究肛门后正中切扩术联合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诊的53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肛门后正中切扩术联合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诊的53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肛门后正中切扩术联合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量表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7天两组患者的VAS量表得分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23.1%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总复发率3.7%,低于对照组26.9%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术联合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门后正中 肛窦开引流 内括约肌侧 VAS评分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6
作者 傅跃权 侯化森 +1 位作者 周金良 罗海林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予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7.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2±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3)分,愈合时间为(16.9±4.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26%,随访期间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9%和1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均是治疗慢性肛裂的有效术式,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的创伤相对较大,愈合时间较长,但是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门后正中 肛窦引流 内括约肌侧 疗效
下载PDF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江林 朱静芳 +3 位作者 袁海涛 邓明 童端 周凯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肛裂病人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侧切术,对...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肛裂病人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侧切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1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4.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复发率7.55%,低于对照组的16.98%和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均对慢性肛裂病人具有一定价值,但前者效果更好,治疗时间缩短,可降低对病人的伤害,避免复发,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侧 慢性肛裂 肛窦开引流 肛门后正中
原文传递
肛门后正中切扩术治疗慢性肛裂234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月容 李秀锋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门后正中 疗效
下载PDF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于涛德 《大医生》 2021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评估针对慢性肛裂患者实施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内括约... 目的评估针对慢性肛裂患者实施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试验组行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比对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感得分及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愈合时长、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疼痛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7 d疼痛感得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4.29%)高于参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行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术后炎症反应较轻,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患者术后疼痛感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后正中 肛窦开引流 内括约肌侧 慢性肛裂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起寿 刘成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305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切扩术组(153例)给予肛门后正中原位切扩术治疗,侧切术组(152例)给予肛门扩〈肌侧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治愈率...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305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切扩术组(153例)给予肛门后正中原位切扩术治疗,侧切术组(152例)给予肛门扩〈肌侧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治愈率、术后愈合天数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切扩术组总治愈率为94%,侧切术组总治愈率为72%;切扩术组和侧切术组术后创面愈合平均天数分别为(14±0.9)、(10±0.8) d;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切扩术组复发率1.3%(2例),侧切术组复发率3.9%(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扩术治疗慢性肛裂优于侧切术,可成为首选治疗慢性肛裂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门后正中 肛门内括约肌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