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4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肝移植治疗
1
作者 庞北川 张娜 +3 位作者 左邦佑 杨冲 张宇 邓绍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0,共8页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地方性寄生虫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时常已进入终末期,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在终末期HAE(es-HAE)治疗中,因残余肝体积不足、无法控制的出血、脉管在体重建困难等,同种异体原位...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地方性寄生虫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时常已进入终末期,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在终末期HAE(es-HAE)治疗中,因残余肝体积不足、无法控制的出血、脉管在体重建困难等,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几乎成为唯一根治的方式。但因供肝短缺、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ELRA)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窘境,极大拓宽了es-HAE手术指征。此外,我国多中心对ELRA进行了诸多优化与改良,进一步完善es-HAE的治疗体系。目前,es-HAE的肝移植(包括ELRA)治疗仍是临床医师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原位肝移植、ELRA、辅助性ELRA等多种手段在es-HAE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升es-HAE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终末期 原位移植 离体切除 自体移植 残余体积 静脉支架 手术桥接
下载PDF
小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于高 史志勇 +3 位作者 张瑞 张安红 张丽 徐钧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自1993年11月Hashikura等[1]报道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以来,该手术已成为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代谢性肝脏疾病和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在过去20年中,活体肝移植在全球范围内有... 自1993年11月Hashikura等[1]报道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以来,该手术已成为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代谢性肝脏疾病和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在过去20年中,活体肝移植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2],移植物会在肝移植后1年内再生到受体初始标准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的大小,以完全满足其代谢需求[3],但是大约20%的受体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这是LDLT一种常见的并发症[4],而SFSS的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本文就小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活体移植 慢性衰竭 终末期 移植物 癌患者 脏疾病 liver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基于磁共振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药物性肝损伤慢性化
3
作者 沈哲涵 李若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0,共1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20%的患者会进展至DILI的慢性化,表现为反复持续的肝脏炎症,严重者会持续进展至肝纤维化,损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目前仍缺少有效预测DILI慢性化的工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影像组学可...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20%的患者会进展至DILI的慢性化,表现为反复持续的肝脏炎症,严重者会持续进展至肝纤维化,损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目前仍缺少有效预测DILI慢性化的工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影像组学可应用于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分期,包括肝脏肿瘤及弥漫性肝病(如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影像组学尚未应用于DILI的慢性化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 药物性损伤 影像组学 弥漫性 脏炎症 脏肿瘤 脏疾病 纤维化
下载PDF
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术相关数字医学技术导航的应用
4
作者 王俊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17-319,F0004,共4页
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幕内雅敏教授首先提出解剖性肝切除的外科治疗体系,成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重要里程碑[1-2]。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检验,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完善... 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幕内雅敏教授首先提出解剖性肝切除的外科治疗体系,成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重要里程碑[1-2]。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检验,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尚有一些实践性、临床性操作在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手术安全性等问题的影响方面仍存在争议,但从肝静脉显露技术、术中门静脉染色技术、腹腔镜下荧光显影、术前肝切除范围流域分析,甚至多模态数字技术融合术中导航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均体现出肝脏外科医师和研究者们对于肝脏手术更为精准和安全的境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切除 脏外科 脏手术 细胞癌 静脉 临床实践 门静脉 染色技术
下载PDF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滕兰波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2,共1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有条件者可以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并视病情变化做肝移植前准备。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通过体外的机械、物理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 临床症候群 脏损害 人工治疗 病情变化 细胞再生 衰竭 性脑病
下载PDF
肝静脉的解剖分型及其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术礼 朱生鑫 +1 位作者 海玉英 闫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598-3603,共6页
当今国内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肝切除术为其有效的治疗措施,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肝脏的血液回流是制约肝脏手术的重要因素,肝静脉作为肝脏血液重要的回流通路,因其解剖变异较大,术中可发生肝静脉损伤导致术后肝静脉引流不畅引发严重后果;同... 当今国内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肝切除术为其有效的治疗措施,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肝脏的血液回流是制约肝脏手术的重要因素,肝静脉作为肝脏血液重要的回流通路,因其解剖变异较大,术中可发生肝静脉损伤导致术后肝静脉引流不畅引发严重后果;同时21世纪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变得愈发重要,在复杂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前充分了解肝静脉解剖分型是提升肝脏手术“精准性”的重要一环,所以术前充分了解肝静脉解剖分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肝静脉解剖走行及变异较复杂,按其解剖特点对其进行分型,有利于术者在肝脏手术术前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肝静脉个体解剖情况及分型,为肝脏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其对手术方案的制订、手术的安全实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回顾阐述目前主肝静脉、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各自分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分型 右静脉 中静脉 左静脉 切除术 移植术
下载PDF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7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核心病机 脾同病 脾同调 治脾调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不同方式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3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任伟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IPS联合TACE组25例,内镜联合TACE组30例,药物联合TACE组50例。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式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9.35)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25.24±5.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TIPS组及内镜组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6个月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6个月和12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24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与内镜组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12个月及24个月病死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硬化 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颈内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肝胆管盆式Roux-en-Y吻合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一例
9
作者 黄东方 杜也牧 +1 位作者 徐建波 王业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左右叶肝内同时存在多发肝内胆管充满型成堆结石,或全肝5个或以上肝段内存在多发肝内胆管充满型成堆结石,而且不能通过肝段和(或)肝叶切除来除净的肝内胆管结石即称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2])。目前临床上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以... 左右叶肝内同时存在多发肝内胆管充满型成堆结石,或全肝5个或以上肝段内存在多发肝内胆管充满型成堆结石,而且不能通过肝段和(或)肝叶切除来除净的肝内胆管结石即称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2])。目前临床上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以肝切除术为主,少数甚至需要行肝移植术。有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既是患者的痛苦历程,亦往往是对外科医生的严峻挑战。70年代黄志强教授提出“解除梗阻、祛除病灶、取尽结石、通畅引流”的十六字原则。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采用盆式胆肠吻合术是指将已切开的1~3级肝管拼合、整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盆式Roux-en-Y吻合术 复杂内胆管结石 门板 内二级胆管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精准肝蒂解剖技术辅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对炎症免疫应激、肝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磊 唐彤 +3 位作者 张代忠 柳凤玲 杨中秋 严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20-127,共8页
目的探讨精准肝蒂解剖技术辅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对炎症免疫应激、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达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7)与精准组(n=57)。2组均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目的探讨精准肝蒂解剖技术辅助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对炎症免疫应激、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达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7)与精准组(n=57)。2组均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切除肝脏,精准组采用精准肝蒂解剖技术切除肝脏。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免疫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肿瘤因子[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胸苷激酶1(TK1)]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1 a,统计2组1 a复发率、生存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 d、3 d、7 d血清IL-6、CRP、TNF-α、ALT、AST、γ-GT、TBIL水平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精准组低于常规组(P<0.05),血清IgA、IgM、IgG水平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精准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血清AFP、CA19-9、TK1水平低于术前,精准组低于常规组(P<0.05);精准组并发症发生率5.26%(3/57)低于常规组17.54%(10/57)(P<0.05);随访1 a,精准组失访2例,常规组失访1例,精准组1 a复发率25.45%(14/55)低于常规组44.64%(25/56),1a生存率85.45%(47/55)高于常规组62.50%(35/56)(P<0.05)。结论精准肝蒂解剖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炎症免疫应激与肝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还可明显抑制肿瘤因子表达,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腔镜切除术 精准蒂解剖技术 功能 炎症免疫应激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11
作者 郭藩盛 曾强 窦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8,共7页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因。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强度、经济社会因素均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受者术后需长期应用免...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因。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强度、经济社会因素均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受者术后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进行抗排斥反应治疗,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且有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肝移植受者,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以便辅助诊断和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措施。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戊型肝炎病毒病原学特点以及肝移植受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对肝移植受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监测、治疗及预防,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炎病毒 移植 流行病学特征 慢性戊型 纤维化 硬化 利巴韦林 持续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及FIB-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吴彬彬 徐小琴 +1 位作者 顾星星 解其华 《肝脏》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NFS)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方法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单纯NAFL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 目的分析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NFS)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方法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单纯NAFL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均给予ElastPQ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三组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对比观察1组、观察2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2组ElastPQ值(6.82±1.54)kPa、NFS评分(-0.42±0.12)分、FIB-4指数(2.82±0.32)均高于观察1组(5.75±1.02)kPa、(-1.05±0.25)分、(2.25±0.16),观察1组均高于对比组(4.02±0.11)kPa、(-1.68±0.34)分、(1.02±0.1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观察2组中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均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r=4.967、5.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ElastPQ值会逐渐增高,ElastP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彩超测量ElastPQ值,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 硬度 非酒精性脂肪性 纤维化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13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正邪交争 补肾调治脾 虚瘀劫 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1例
14
作者 游益娟 王柄华 +2 位作者 周果 杨冲 刘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51-352,共2页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肝细胞癌2+年”于我院行肝移植术。既往乙型肝炎病史8+年,肝移植术前共接受8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hild-Pugh评分8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7分。供肝来源于一名因外伤致脑损伤女性,动脉条件良好,未见斑块形成及粥样...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肝细胞癌2+年”于我院行肝移植术。既往乙型肝炎病史8+年,肝移植术前共接受8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hild-Pugh评分8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7分。供肝来源于一名因外伤致脑损伤女性,动脉条件良好,未见斑块形成及粥样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术 终末期病模型评分 粥样硬化 乙型炎病史 移植术后 脑损伤 动脉血栓 斑块形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RFA的疗效及对血清miR-202、FHIT和P16蛋白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邹暾 龙文兴 +2 位作者 周定中 周忠威 彭俊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7-29,7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疗效及对微小RNA-202(miR-202)、血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6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PH...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疗效及对微小RNA-202(miR-202)、血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6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PHC患者,按照治疗差异性进行分组,对照组(n=60)给予患者TACE治疗,观察组(n=60)给予患者TACE+RF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肝功能,miR-202、FHIT及P16蛋白,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miR-202、FHIT及P16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AFP、CA199、GGT及VEGF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PHC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 功能 血清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肝脏手术中的血流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纪伟 曾勇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血流 切除术 缺血 静脉 脏缺血 蒂阻断 切除手术 血流阻断 十二指肠韧带 门板 后下腔静脉 脏外科 左右 再灌注损伤 再灌流损伤
下载PDF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肝移植治疗
17
作者 沈丛欢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的肝脏代谢性疾病。IMLD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定酶缺陷导致有害代谢底物或产物蓄积以及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能量缺陷或异常沉积等。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在治疗... 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是一类基因异常导致的肝脏代谢性疾病。IMLD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特定酶缺陷导致有害代谢底物或产物蓄积以及糖、脂肪等物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能量缺陷或异常沉积等。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在治疗IMLD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儿童肝移植中,IMLD已成为继胆道闭锁后的第二大适应证。目前接受肝移植治疗的IMLD患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IMLD合并肝脏病变;第2类患者肝脏结构正常,但相关代谢酶缺陷。肝移植一方面能替换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肝脏,另一方面能提供患者代谢所需的正常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对常见的可行肝移植治疗的IMLD、肝移植治疗IMLD的预后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移植治疗IML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 酪氨酸血症 糖原贮积症 豆状核变性 高草酸尿症 劈离式移植 多米诺移植 辅助式移植
下载PDF
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18
作者 赵娟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5期48-49,共2页
药物性肝损伤,也称药物性肝炎,顾名思义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肝脏损害。该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特异体质对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或代谢异常引起的。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和数量... 药物性肝损伤,也称药物性肝炎,顾名思义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肝脏损害。该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特异体质对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或代谢异常引起的。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然而,公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导致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从而影响肝脏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公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和重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损伤 直接毒性作用 特异体质 脏损害 药物性 过敏反应 代谢异常 脏健康
下载PDF
预防慢性乙肝,做好这些很重要
19
作者 李沅泽 艾地亚·阿布都外力 +1 位作者 万佳怡 徐超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其中慢性乙肝是最常见的形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约有2.96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同年,我国乙肝新发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的97.6万人。乙肝给患者造成的影响很大,不...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其中慢性乙肝是最常见的形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约有2.96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同年,我国乙肝新发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的97.6万人。乙肝给患者造成的影响很大,不仅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疲劳乏力、肝区不适,同时还会增加肝硬化的概率,甚至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慢性乙肝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 慢性乙 疲劳乏力 乙型炎病毒 统计数据 硬化 如何预防
下载PDF
Wilson病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20
作者 唐露露 陈怀珍 +4 位作者 张静 董婷 李俊 江海林 杨文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D)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70例WD-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2周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 目的探讨Wilson病(WD)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70例WD-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2周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36)与死亡组(n=3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D-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对模型整体系数进行综合检验,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分析新建模型以及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硬化分级(CTP)评分对WD-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0例WD-ACLF患者,生存组36例,男22例,女14例,中位年龄30.0(17.3,40.0)岁;死亡组34例,男25例,女9例,中位年龄34.0(28.8,41.0)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组病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死亡组,白细胞计数(WBC)、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铜蓝蛋白(CER)水平,以及感染、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比例低于死亡组,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Na^(+)、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176,95%CI1.043~1.325)、INR(OR=7.635,95%CI1.767~32.980)、TBIL(OR=1.012,95%CI1.003~1.021)、上消化道出血(OR=11.654,95%CI 1.029~131.980)是影响WD-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WD-ACLF预后联合模型,该模型评估WD-ACLF预后的AUC为0.941,大于CLIF-SOFA评分(AUC=0.802)、MELD评分(AUC=0.897)、CTP评分(AUC=0.722)。结论病程、INR、TBIL、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WD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后模型能更为准确地预测WD-ACLF患者的预后,其预测价值优于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和CTP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慢加急性衰竭 预后 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终末期病模型 硬化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