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8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衰竭营养与肝再生
1
作者 孔明 陈煜 段钟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有较强的再生潜能。肝衰竭为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的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病死率高,肝再生是肝衰竭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显示肝再生是由多因素精确控制的复杂过程,更为具体深入的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有较强的再生潜能。肝衰竭为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的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病死率高,肝再生是肝衰竭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显示肝再生是由多因素精确控制的复杂过程,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研究、可用于临床监测的肝再生指标及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包括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及利用障碍。营养不良对肝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在肝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充分重视。本文就肝衰竭中的营养与肝再生研究进展做一述评,以期提升临床医护和研究人员的认识和系统理解,为该领域的机制研究、临床诊疗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并进一步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促进肝再生,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尤其是非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 营养 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 肝再生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用药规律及文献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刘英 吕建林 +3 位作者 张文富 王光耀 姚元谦 杨玉雯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再生微环境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别运用Citespac...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再生微环境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别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62篇,其中中文文献63篇,外文文献199篇;中药处方31首,涉及药物39味。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外文文献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中文文献年发文量波动较大,二者近两年均呈上升趋势;关键词以肝再生、肝癌、肝肿瘤及liver regeneration为主;作者合作以李瀚旻团队及ANNA MAE DIEHL团队为主。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以姜黄使用频次最多;性味归经以温性、甘味、归肝经的中药为主;中药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在核心药组中,姜黄-熟地黄-五味子-茵陈-甘草药组支持度及置信度最高。[结论]中医药改善原发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用药以甘、温、补虚类药物为主,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微环境 原发性 文献计量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科罗索酸调控FGF15逆转NAFLD抑制ALPPS诱导肝再生的研究
3
作者 邢琳 石佳成 +1 位作者 叶方旺 赵金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肝脏外科领域的新技术,为剩余肝体积(FLR)过小的病人提供再次手术机会,改善了手术的制约性[1]。脂肪肝病人经历肝脏大部切除术后肝脏体积恢复较慢,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风险较高[2],另外...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肝脏外科领域的新技术,为剩余肝体积(FLR)过小的病人提供再次手术机会,改善了手术的制约性[1]。脂肪肝病人经历肝脏大部切除术后肝脏体积恢复较慢,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风险较高[2],另外,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降低了ALPPS术后肝脏再生能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罗索酸 脏外科 脏体积 门静脉结扎 NAFLD 二步切除术 肝再生 再次手术
下载PDF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再生的促进作用
4
作者 郑燕 高伟 +3 位作者 孟庆红 龙艺尹 韩洪起 王玉亮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70%肝部分切除术(PH)后早期残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大鼠70%PH组(模型组,n=12)、大鼠70%PH后自体ADSCs移植组(移植组,n=12)。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术后2...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70%肝部分切除术(PH)后早期残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大鼠70%PH组(模型组,n=12)、大鼠70%PH后自体ADSCs移植组(移植组,n=12)。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术后24、72 h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获取肝组织,比较形态学改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RT-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 h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72 h血清AS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9、3.323,均P<0.01)。光镜下观察移植组术后24、72 h肝窦轻度扩张,肝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程度较模型组轻。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72 h PCNA指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2.825,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术后24、72 h H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3.263,均P<0.05)。结论:自体ADSCs移植可促进70%PH后早期残余肝脏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大鼠 肝再生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
5
作者 李梦迪 陈源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并发症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合并肌少症者预后更加不良,其代谢特征表现为营养物质摄入、吸收和合成代谢受阻,以及与肠道损耗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相关的高代谢消耗状... 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并发症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合并肌少症者预后更加不良,其代谢特征表现为营养物质摄入、吸收和合成代谢受阻,以及与肠道损耗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相关的高代谢消耗状态。临床早期识别不良代谢状态和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在内的营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再生过程对肝硬化病程发生影响,相关机制复杂且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营养素补充的干预方式,调控残存正常肝脏组织的再生能力,是否能够减缓甚或逆转肝硬化进程,提高生存率,是以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肝硬化患者的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做一评述,以供临床研究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营养不良 营养素 肌少症 肝再生
下载PDF
重视肝再生能力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6
作者 吴红 刘林 汤善宏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其预后相关因素与模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除肝移植外,肝衰竭患者预后依靠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但目前关于肝再生相关指标及模型的关注较少。本课题组近年来报道了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其预后相关因素与模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除肝移植外,肝衰竭患者预后依靠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但目前关于肝再生相关指标及模型的关注较少。本课题组近年来报道了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AFP)在排除肝癌等其它原因后,可作为肝再生可靠的血清标记物,对肝衰竭患者有重要的良好预后提示作用。本文评述肝再生在重型肝炎尤其是在肝衰竭中的研究现状,以及AFP作为肝再生因子对肝衰竭等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提示作用,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衰竭 甲胎蛋白 血清标记物 预后提示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表达与PI3K及AKT蛋白的关系
7
作者 罗振凌 顾群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同期切除术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组)的癌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4 cm),以及同期65例未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未肝转移组)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组织中IL-18、PRL-3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中PI3K、p-AKT相对表达水平,分析IL-18、PRL-3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PI3K、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未肝转移组比较,肝转移组TNM分期IV期、低分化程度比例较高(P<0.05)。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和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且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肝转移患者癌旁正常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示,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未转移癌组织中IL-18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PRL-3表达与p-AKT均呈正相关(P<0.05),且IL-18与PRL-3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PRL-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移 白细胞介素-18 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下载PDF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林 张阳德 +3 位作者 刘晓冬 黄秋林 贾晓巍 刘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共2页
目的 :克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cDNA并构建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GST -hALR)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人肝再生增强因子核苷酸序列 ,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扩增到hALRcDNA ,亚克隆于pUC18载体 ,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hA... 目的 :克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cDNA并构建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GST -hALR)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人肝再生增强因子核苷酸序列 ,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扩增到hALRcDNA ,亚克隆于pUC18载体 ,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hALR ;将hALRcDNA亚克隆于 pGEX - 4T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结果 :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片段已正确插入相应酶切位点 ,片段与PCR扩增片段大小相同 ,碱基序列正确。结论 :GST -hALR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再生增强因子 融合基因载体 肝再生增强因子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功能衰竭 基因工程产品 治疗
下载PDF
两种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国华 张谷裕 +3 位作者 林满洲 李明意 杨永光 徐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计...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计算两组模型肝切除术后4d、8d、12d、16d、20d残肝肝再生度及肝再生指数。结果两组肝再生度、肝再生指数均在第4天明显升高,12天左右达到高峰,超过再生总量的2/3以上,至20天基本达到原肝重。在4d、8d、12d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度比2AAF/PH组高(P<0.05),而到16d时,2AAF/PH组肝再生度则比PH组高(P<0.05)。在4d、8d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指数比2AAF/PH组高(P<0.05)。在12d、16d、20d同一时间点内,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再生度与肝再生指数是评价肝再生质量变化较直观和准确的指标,肝再生度在反映肝再生规律方面要比肝再生指数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切除术 肝再生 肝再生指数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肝再生之间的免疫调节关系及其在急性肝衰竭中的潜在价值
10
作者 颜耿杰 王明刚 +5 位作者 林镛 苏会吉 班少群 韦艾凌 毛德文 龙富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05-709,共5页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严重的终末期肝病临床症候群,以肝细胞大量坏死为病理特征,目前认为其核心机制是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调。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作为干细胞疗法最常见的细胞来源,...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严重的终末期肝病临床症候群,以肝细胞大量坏死为病理特征,目前认为其核心机制是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调。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作为干细胞疗法最常见的细胞来源,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治疗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MSC能够抑制多种促炎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促进抗炎细胞的激活,从而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增强肝细胞增殖能力,促进ALF中肝损伤的修复和再生,已成为ALF中的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治疗方法。本文从MSC与肝再生之间的免疫调节关系出发,综述了其在ALF治疗中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衰竭 肝再生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的肝细胞周期启动及终止中骨髓瘤基因mRNA与其他非编码RNA的表达变化与作用
11
作者 薛奇杰 常翠芳 +6 位作者 王子慧 臧夏炎 林凯琳 张春博 韩璐 叶丙雨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6 h和72 h时骨髓瘤基因(MYC)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调节肝细胞周期启动及终止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6 h和72 h时骨髓瘤基因(MYC)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调节肝细胞周期启动及终止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检测技术测定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的mRNA、miRNA和circRNA[合称内源竞争RNA(ceRNA)]表达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结果 在PH后肝细胞周期启动0~6 h间的0 h和6 h时,MYC mRNA的比值为0.15±0.03和2.36±0.2,miR-134-5p为3.22±0.61和0.08±0.02,circRNA_12112为0.68±0.21和13.35±3.53。同时,PH后0 h时,MYC促进的细胞周期启动相关基因Ras关联域家族成员1(RASSF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表达下调,抑制的细胞周期启动相关基因嵌套蛋白(NES)、雷达21黏附复合物成分(RAD21)、CUE域包含2(CUEDC2)未发生有意义表达变化。PH后6 h时,MYC促进的细胞周期启动相关基因SOD2表达上调,抑制的细胞周期启动相关基因NES、RAD21、CUEDC2表达下调。相反,在细胞周期终止,即PH后72 h时,MYC mRNA的比值为0.30±0.10,miR-880-3p为0.54±0.01,circRNA_09599为0.54±0.16。同时,MYC促进的细胞周期终止相关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上调,抑制的细胞周期终止相关基因MET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MET)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表达下调。结论 上述circRNA抑制的miRNA、miRNA抑制的MYC mRNA以及MYC调节的细胞周期启动及终止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有利于PH后6 h时肝细胞处于细胞周期启动状态和PH后72 h时肝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终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细胞周期启动 细胞周期终止 生物高通量检测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鼠肝再生的肝脏炎症反应中骨髓瘤基因mRNA、微小RNA-540-3p、环状RNA_04996的表达变化与作用
12
作者 张春博 王改平 +6 位作者 王子慧 臧夏炎 薛奇杰 林凯琳 韩璐 王棋文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和6 h时骨髓瘤基因(MYC)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miR)和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变化、相互作用和调节残肝炎症反应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用大规模定量检测技... 目的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和6 h时骨髓瘤基因(MYC)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miR)和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变化、相互作用和调节残肝炎症反应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用大规模定量检测技术测定大鼠肝再生中残肝的mRNA、miRNA和circRNA[合称内源竞争RNA(ceRNA)]表达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结果PH后0 h和6 h时,MYC mRNA的比值为0.15±0.03和2.36±0.20,miR-540-3p为3.00±0.43和0.79±0.01,circRNA_04996为1.43±0.43和3.14±0.94。同时,PH后0 h时,MYC促进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受体(PLAUR)、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受体2型(IL1R2)等3个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下调,抑制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利钠肽A(NPPA)、核受体亚家族O组B成员2(NROB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A)表达上调。PH后6 h时,MYC促进的PLAUR、TNF、IL1R2等3个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抑制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NPPA、NROB2和PPARA表达下调。结论上述circRNA抑制的miRNA、miRNA抑制的MYC mRNA以及MYC调节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有利于PH后0 h时残肝处于非炎症反应状态和PH后6 h时残肝处于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炎症反应 骨髓瘤基因 生物高通量检测 内源竟争RNA综合分析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鼠肝再生的肝细胞干性变化中性别决定区转录因子2 mRNA和其他非编码RNA的表达变化与作用
13
作者 王子慧 郭建林 +6 位作者 臧夏炎 薛奇杰 林凯琳 张春博 韩璐 林俊堂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和2 h时性别决定区转录因子2(SOX2)基因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miR)和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变化、相互作用和调节肝细胞干性变化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artial hep... 目的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和2 h时性别决定区转录因子2(SOX2)基因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miR)和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变化、相互作用和调节肝细胞干性变化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检测技术测定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的mRNA、miRNA合称内源竞争RNA(ceRNA)的表达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结果PH后0 h和2 h时,SOX2 mRNA的比值为1.00±0.09和2.15±0.48,miR-3558-3p为4.53±0.10和0.81±0.16,circRNA_18404为1.24±0.04和11.10±0.57,circRNA_18045为1.97±0.47和4.44±0.23。同时,PH后0 h时,SOX2促进的富含AT的交互域5A(ARID5A)、激活转录因子3(ATF3)、BTG抗增殖因子2(BTG2)等8个细胞去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下调,抑制的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和生长抑素(SST)表达上调。PH后2 h时,SOX2促进的ARID5A、ATF3、BTG2等8个细胞去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抑制的细胞分化相关基因SST表达下调、IRF6未发生有意义表达变化。结论上述circRNA抑制的miRNA、miRNA抑制的SOX2 mRNA以及SOX2调节的细胞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有利于PH后0 h时肝细胞处于分化状态和PH后2 h时肝细胞处于干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细胞干性 性别决定区转录因子2 生物高通量检测 内源竞争RNA综合分析 大鼠
原文传递
血小板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肝再生的机制
14
作者 王鹏 杨宇 丁隆 《生物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肝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损伤后独特的再生能力。系统而全面的理解肝脏再生的机制才能找到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血小板除了在止血以及血栓形成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能够参与炎症反应、肿瘤、组织修复等病理生理事件。近年来的研究结... 肝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损伤后独特的再生能力。系统而全面的理解肝脏再生的机制才能找到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血小板除了在止血以及血栓形成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能够参与炎症反应、肿瘤、组织修复等病理生理事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血小板在肝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血小板上述作用以及血小板影响肝再生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相关领域的探索提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血小板 炎症反应 组织修复 肿瘤
下载PDF
Wnt2/β-catenin通路在C57BL/6小鼠肝再生修复中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路远 刘云 +4 位作者 杨茜 鲍欣 王琰 赵小英 唐俊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3-759,共7页
目的探讨Wnt2/β-catenin通路在C57BL/6小鼠肝再生修复中的变化特征。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1 d组、术后2 d组、术后4 d组、术后6 d组、术后8 d组,手术组小鼠行部分肝切除术(PHx),分别切除肝左叶和中叶。于... 目的探讨Wnt2/β-catenin通路在C57BL/6小鼠肝再生修复中的变化特征。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1 d组、术后2 d组、术后4 d组、术后6 d组、术后8 d组,手术组小鼠行部分肝切除术(PHx),分别切除肝左叶和中叶。于术后第1、2、4、6、8天收集血浆和肝脏组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生化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浆ALT和AST活力;免疫组化检测各组Ki67阳性细胞数目;免疫荧光检测HNF4-α和Ki67双阳性细胞数、LYVE1和Ki67双阳性细胞数及β-catenin入核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各组Wn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肝再生过程中表达的时间特征。结果PHx后第6天肝质量、肝质量/体质量达到高峰,接近Sham组水平。PHx后第1天肝损伤严重,第4天即可恢复正常。PHx后第2天主要是肝细胞增殖,第4、6天主要是肝窦内皮细胞增殖,同时Wnt2/β-catenin通路被激活。结论肝脏有强大的再生修复功能,与肝实质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密切相关,Wnt2/β-catenin通路在小鼠肝脏再生修复中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切除术 肝再生修复 Wnt2 Β-CATENIN
下载PDF
“补气生血法”促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理论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旭东 潘涛 +2 位作者 陈柳霖 叶俏波 呼永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多种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病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则主要归结于肝再生的不足。本文结合中医气血理论、藏象学说及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现代研究进展,分析肝切除与肝再生的中医内涵,并从肝脏本身的特点及再生...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多种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病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则主要归结于肝再生的不足。本文结合中医气血理论、藏象学说及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现代研究进展,分析肝切除与肝再生的中医内涵,并从肝脏本身的特点及再生能量供给两方面阐述肝再生机制与气血理论之间的关系,提出“气血亏虚”是肝切除术后肝再生不足的重要病机,认为以当归补血汤为代表的“补气生血法”可使肝体充盈、肝气条畅,有效促进肝再生,旨在探索传统理论及经典方药在肝再生领域的应用,为降低肝切除术后病死率提供中医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生血法 切除 肝再生 当归补血汤 方剂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的肝细胞凋亡中Kruppel样因子4 mRNA、微小RNA-881-3p、环状RNA_20298和环状RNA_14826的表达变化与作用
17
作者 林凯琳 杨献光 +6 位作者 王子慧 臧夏炎 薛奇杰 韩璐 张春博 赵志虎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和120 h时Kruppel样因子4(KLF4)基因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变化、相互作用和调节肝细胞凋亡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LR)0 h和120 h时Kruppel样因子4(KLF4)基因及其m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变化、相互作用和调节肝细胞凋亡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检测技术测定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的mRNA、miRNA和circRNA合称内源竞争RNA(ceRNA)表达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结果 PH后0 h和120 h时,KLF4 mRNA的比值为1.00±0.16和3.14±0.27,miR-881-3p为18.30±1.44和0.47±0.02,circRNA_20298为0.32±0.10和4.24±0.22,circRNA_14826为0.42±0.13和0.61±0.08。同时,PH后0 h时,KLF4促进的肾上腺素受体β 2(ADRB2)、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2(DDAH2)、膜联蛋白A5(ANXA5)等4个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抑制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 gamma, SNCG)、谷胱甘肽二硫化物还原酶(GSR)、FYVE、RhoGEF和PH结构域包含4(FGD4)表达上调。PH后120 h时,KLF4促进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NXA5和胸腺素beta 10(TMSB10)表达上调,抑制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氯化物细胞内通道4(CLIC4)和紫杉素3(ATXN3)表达下调。结论 上述circRNA抑制的miRNA、miRNA抑制的KLF4 mRNA以及KLF4调节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有利于PH后0 h时肝细胞保持活性状态和PH后120 h时肝细胞处于凋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Kruppel样因子4 生物高通量检测 内源竞争RNA综合分析 大鼠
原文传递
补体应答基因32在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李兴元 杨艳芳 +4 位作者 陈琰 胡文慧 赵小英 唐俊明 孔德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5,共10页
目的 探讨补体应答基因32(RGC32)在部分肝切除(PH)术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42只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切除小鼠完整的肝脏称重、拍照作为正常对照(sham组),进一步切除肝左叶和肝中叶后称重、拍照作为手术对... 目的 探讨补体应答基因32(RGC32)在部分肝切除(PH)术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42只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切除小鼠完整的肝脏称重、拍照作为正常对照(sham组),进一步切除肝左叶和肝中叶后称重、拍照作为手术对照(0 d组),sham组和0 d组共用一组小鼠]、术后1天组(1 d)、术后2天组(2 d)、术后4天组(4 d)、术后6天组(6 d)、术后8天组(8 d)和术后10天组(10 d),每组6只;PH术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1、2、4、6、8、10天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肝脏,检测肝脏大小变化。HE和油红O染色评估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ALT、AST检测评价肝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并分析肝再生过程中细胞增殖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肝再生过程中RGC32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分布。Ed U细胞增殖实验分析L02细胞过表达或者敲除RGC32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PH术后肝脏逐渐增大,第0~6天为肝体比(肝脏质量/体质量)上升的高峰期,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6~10天肝脏大小变化不明显。PH术后肝脏脂滴显著增多,随着肝再生,脂滴减少,且呈现门静脉区和中央静脉区差异化(P值均<0.05)。与sham组比较,PH术后1天,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随后分别于术后第6天和术后第2天恢复至sham组水平(P值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H术后PCNA和Ki67阳性肝实质细胞数迅速增多,第2天数目最多,分别为86±5和89±5,随后逐渐减少;而PCNA和Ki67阳性非实质细胞数逐渐增多,第6天才达到高峰,分别为34±5和25±3,随后逐渐减少。PH术后总RGC32表达在第2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细胞质RGC32表达变化趋势与之一致;而细胞核RGC32的表达在PH术后第2天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核RGC32的表达与肝实质细胞的增殖呈负相关(R2=0.308 3,P=0.016 7),细胞质RGC32的表达与肝实质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R2=0.808 6,P<0.000 1)。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GC32过表达EdU阳性率减少15.6%(P<0.01),敲低RGC32表达EdU阳性率增加19.2%(P<0.01)。结论 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增殖不同步,共同参与了肝脏再生。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RGC32表达存在核质分布差异,核RGC32对肝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应答基因32 切除术 肝再生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小鼠肝大部切除术后ALPL对肝再生的作用
19
作者 张立强 魏笑 刘雨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明确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liver/bone/kidne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L)在70%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LPL敲除小鼠(ALPL^(+/-))模型,在此基础上行70%PH,检测术后第1、3、7天(PH1d、PH3d... 目的明确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liver/bone/kidne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L)在70%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LPL敲除小鼠(ALPL^(+/-))模型,在此基础上行70%PH,检测术后第1、3、7天(PH1d、PH3d、PH7d)小鼠的残余肝质量、肝功能,并应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结果ALPL^(+/-)组PH7d的肝重较ALPL^(+/+)组下降;肝功检测结果显示ALPL敲除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无显著影响;Ki67染色和PCNA检测结果显示,与ALPL^(+/+)组比较,ALPL^(+/-)组小鼠肝组织PH1d细胞增殖下降,但PH7d升高;ALPL^(+/-)组PH1d血清及肝组织中HGF和VEGF水平显著下降,而在PH7d增高。结论ALPL敲除可延迟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这为阐明肝再生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ALPL) 切除术 肝再生 细胞生长因子(H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20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81,共9页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降低了肝癌高风险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和肝癌发生率,降低了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同时,通过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微环境 中医药 防治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