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比较
1
作者 贾江坤 余淼 +6 位作者 贾萌 徐健 王佳佳 宋红霞 申权 薛焕洲 陈旭晓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68例,接受腹腔镜下血管瘤剥除术治疗34例,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34例。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68例,接受腹腔镜下血管瘤剥除术治疗34例,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34例。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剥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和住院花费分别为(144.6±37.2)min、(402.3±132.5)mL、(257.2±48.6)mL和(3.2±0.7)万元,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切除组【分别为(169.5±42.8)min、(537.4±155.8)mL、(335.4±71.2)mL和(3.6±0.6)万元,P<0.05】;在术后3 d,剥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1.6±14.8)U/L和(48.8±9.2)U/L,均显著低于切除组【分别为(83.1±15.7)U/L和(57.6±10.6)U/L,P<0.05】;术后,剥除组出现胸腔积液、切口液化、切口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6%,与切除组的26.5%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辅助下血管瘤剥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巨大HH均为有效的手术方案,但血管瘤剥除术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腹腔镜 血管瘤剥除 解剖性肝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卓明 刘金龙 +3 位作者 钟茂林 王辉 黄可女 叶军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需行肝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需行肝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注苯磺酸瑞马唑仑、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比较两组不同时刻生命体征、苏醒质量指标、术后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入室后(T_(0))、麻醉诱导后(T_(1))、切皮时(T_(2))、手术1 h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拔除气管导管时(T_(5))、出恢复室(T_(6))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以及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血浆S100β、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5)时刻的HR水平高于T_(0)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早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应用于肝切除术患者苏醒时间短,且不影响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肝切除术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肝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建 王锦祥 李晓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6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并分析这些指标对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6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并分析这些指标对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进行随访1年显示,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患者半年和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46.2%(24/52)、26.9%(14/5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现方式、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根治分类、有无输血情况、复发与治疗、门静脉癌栓、病灶数量、肝硬化及淋巴结是否清扫均为影响原位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根治分类、复发与治疗是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肝硬化类型、输血是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复发后再手术切除、根治分类、淋巴结清扫及肿瘤直径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输血、肝硬化严重程度与无瘤生存率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原发性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的护理配合
4
作者 童志兰 廖源 +2 位作者 罗景和 张金 张琪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总结巨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1例巨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00±11.38)... 目的总结巨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1例巨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00±11.38)岁,均实施腹腔镜ALPPS。手术过程中护理管理重点在于术前评估、用物准备、术中控制出血的精准配合及贯彻无瘤原则。结果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创面出血、胆漏、二次手术等情况。一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0.27±2.87)d,二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2.36±3.50)d。结论ALPPS难度大,做好术前访视与评估、用物准备、控制出血与止血的精准护理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 联合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5
作者 滕艳娟 唐雯桢 +1 位作者 黄玮琳 王继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由两位研究人...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由两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应用McGinn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RevMan5.3。结果:共纳入7个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研究,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人群中均大于0.7,其中,建模组的AUC值为0.71~0.898,验证组的AUC值为0.717~0.83。预测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为手术切除范围(OR=2.71,95%confidenceCI=2.36~3.1)ASA分级(OR=1.95,95%CI=1.48~2.58)合并肝外手术(OR=5.39,95%CI=2.38~12.18)和白蛋白水平(OR=-1.41,95%CI=-2.58~0.23)。少数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不足,部分未报告是否使用了盲法。结论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偏倚风险较高,正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遵循报告规范,临床医护人员应采用或构建性能良好的模型对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进行预测,以尽早识别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严重并发症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预测价值
6
作者 何承峻 陈廷昊 +1 位作者 彭强 王健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9,286,共8页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25)、非感染组(n=75),分析腹腔感染病原学特点、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术前...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25)、非感染组(n=75),分析腹腔感染病原学特点、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Alb)、手术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腹腔感染的因素,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预后转归情况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检测两组早期感染性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术后第3天内平均CRP、PCT、IL-6、TNF-α对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5例出现腹腔感染(25.00%),共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阴性菌20株,革兰阳性菌22株;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胶体使用量、行胆管切开引流或胆肠吻合为术后腹腔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lb为保护因素(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较非感染组延长,感染组住院费用较非感染组更高(P<0.05),感染组术前DBIL、ALT及术后第1天DBIL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CRP、PCT、IL-6、TNF-α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第3天内平均CRP、PCT、IL-6、TNF-α预测腹腔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17、0.813、0.772。结论 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等是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检测CRP、PCT、IL-6、TNF-α对早期腹腔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术 腹腔感染 影响因素 血清指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卢彦川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肝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通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减少输血量、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通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 指标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谢远喜 邱洁净 +3 位作者 唐雯桢 滕艳娟 陈似霞 莫新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发生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发生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617例肝切除术病人中,54例(8.8%)病人发生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OR=1.985,95%CI(1.071,3.681)]、手术时间≥234 min[OR=1.986,95%CI(1.031,3.828)]、开腹手术[OR=7.927,95%CI(1.876,33.494)]、术中出血量≥300 mL[OR=2.934,95%CI(1.488,5.785)]是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5.953,P=0.65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0.719,0.832]。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医务人员术后早期筛查高危病人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细胞癌 肝切除术 难治性胸腔积液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蔡敏 易明亮 +2 位作者 尹泓 王琼 伍静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因素分析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以及常数项构建肝切除术CPSP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有42例(38%)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6,敏感性73.8%,特异性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BMI≥25 kg/m^(2)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慢性疼痛 肝切除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Davinci机器人前入路原位右半肝切除术一例
10
作者 李骞 涂志坚 +3 位作者 李传富 李江涛 戴小明 陈国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肝癌的总体预后较差[1]。当前提倡以手术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案,近年来转化治疗以及机器人手术...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肝癌的总体预后较差[1]。当前提倡以手术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案,近年来转化治疗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快速发展为肝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本文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肝右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对转化治疗、肝切除手术路径选择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转化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肺部转移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博伦 尹新民 徐威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较高。HCC行肝切除术后发生的肝外转移以肺部转移(pulmonary metastasis, PM)最为常见。近年来对于HCC肝切除术后PM的研究仍在不... 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较高。HCC行肝切除术后发生的肝外转移以肺部转移(pulmonary metastasis, PM)最为常见。近年来对于HCC肝切除术后PM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微血管侵犯及肿瘤直径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HCC肝切除术后PM的风险因素,手术可能是治疗肝切除术后PM的有效手段。本文对HCC肝切除术后PM的风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肿瘤 肝切除术 复发 肺转移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胸腺肽α1对伴MVI的肝细胞癌患者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钟平勇 刘欣 +2 位作者 牟廷刚 卿明 谢飞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应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后病理为HCC伴MV...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应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后病理为HCC伴MVI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联合应用Tα1,将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Tα1组,49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57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比较两组肿瘤1年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 (1)Tα1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F=10.336,16.541,16.397;均P<0.05);两组术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8,P=0.426)。Tα1组CD3^(+)、CD4^(+)、CD4^(+)/CD8^(+)术后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时,CD3^(+)、CD4^(+)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3、6个月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2)Tα1组患者NLR在术后1、3、6个月下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9.811,10.271,10.120;P<0.05)。(3)Tα1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8.4%,常规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0,P=0.330);Tα1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常规组(χ^(2)=4.348,P<0.05)。(4)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应用Tα1是一个显著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OR=0.554,95%CI 0.317-0.967,P=0.038)。结论 Tα1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状态,提高伴有MVI的HCC患者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使患者生存预后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解剖性肝切除术 胸腺肽Α1 T淋巴细胞亚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对比
13
作者 武文 陈炯 +3 位作者 余安 尹帅 韩成玉 张亚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6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肝切除术治疗6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6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肝切除术治疗6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成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2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切口长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发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4.86±28.64)mL,低于开腹组(283.10±90.28)mL(t=9.41,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4.30±20.42)min,低于开腹组(176.20±17.40)min(t=10.93,P<0.05);切口长度、术后第3天ALT、AST分别为(5.92±1.50)cm、(248.35±44.76)U/L、(244.68±55.62)U/L,均低于开腹组(17.59±2.29)cm、(306.48±38.81)U/L、(292.76±58.92)U/L(t=24.94,t=5.54,t=3.40;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5%)低于开腹组(41.3%)(χ2=6.60,P<0.05)。腹腔镜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分别为(1.49±0.51)d、(1.59±0.55)d、(7.59±1.62)d、(28889.96±6471.64)元,早于或低于开腹组(2.48±0.51)d、(2.97±0.63)d、(11.66±1.90)d、(33381.73±11494.97)元(t=7.92,t=9.45,t=9.37,t=2.01;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安全性良好,近期恢复效果优于开腹肝切除手术,同时对肝癌术后的肝脏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腹腔镜 肝切除术 病人安全 康复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4
作者 王松 刘建 刘彦立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62-465,469,共5页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指标(出血量、...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生活质量评分、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ORR、DCR、生活质量评分、3年和5年生存率、CD3^(+)细胞、CD4^(+)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ALT、AST、TBIL、DBIL、CD8^(+)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中远期生存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生活质量 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荧光影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张永祥 吴忠仕 简志祥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存在肿瘤定位困难、难以精准标记肝段、无法实现术中实时导航等缺点,无法满足精准肝切除和解剖性肝切除的要求。以吲哚菁绿为代表的荧光影像技术的出现,在显示胆管、定位肿瘤、标记肝段、显示微小病灶、检查切缘等方... 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存在肿瘤定位困难、难以精准标记肝段、无法实现术中实时导航等缺点,无法满足精准肝切除和解剖性肝切除的要求。以吲哚菁绿为代表的荧光影像技术的出现,在显示胆管、定位肿瘤、标记肝段、显示微小病灶、检查切缘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弥补了腹腔镜的固有缺陷,逐步成为腹腔镜技术的主流。而激发光源以及探针分子等荧光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荧光影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深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影像 吲哚菁绿 荧光腹腔镜 肝切除术 原发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仝德峰 高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7-0080,共4页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4名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对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腹腔镜...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4名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对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 经以上两种方法处理后, 乙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甲组;乙组病人经干预后,炎性因子(IL-6、IL-8、TNF-α)、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的提高明显好于甲组,且乙组的总疗效明显好于甲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治疗,对其总有效率的提升、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 原发性 炎症因子 功能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肝脏灌注和肝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时来 蔡菲 +2 位作者 吕虎 张军 陈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深度和中度神经肌肉阻滞(以下简称:肌松)对肝脏灌注和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n=30)和中度肌松组(M...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深度和中度神经肌肉阻滞(以下简称:肌松)对肝脏灌注和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n=30)和中度肌松组(M组,n=30)。麻醉诱导时,D组给予罗库溴铵0.9 mg/kg,M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D组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PTC)1-2和M组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ratio,TOF)1-2。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和标本切除后,静脉给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0.25 mg/kg,监测ICG 15 min残留率(retention rate at fifteen minutes,ICG_(R15))。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罗库溴铵用量、外科手术操作满意度、术后肩膀疼痛以及术后第一天肝功能和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相比,D组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间麻醉诱导后和标本切除后ICG_(R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1),围术期肝功能各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M组相比,D组外科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肩膀痛发生率(P=0.037,OR=1.37,95%CI:1.01~1.86)及术后第一天呕吐发生率(P=0.017,OR=1.64,95%CI:1.07~2.53)明显降低。结论与中度肌松组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深度肌松组外科手术操作满意度增加,术后肩部疼痛以及呕吐发生率降低,但两组患者术中肝脏灌注及围术期肝功能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吲哚菁绿(ICG) 残留率 脏灌注 功能 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
下载PDF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效果研究
18
作者 范明 杨龙 +1 位作者 金亮 周景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测量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观察组手术输血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5.9%、(240.3±42.9)min和(14.7±2.3)d,与对照组【分别为19.1%、(231.7±39.5)min和(15.0±2.9)d】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0.0±0.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6.8±7.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01.2±5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9.8±59.4)mL,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HR、MAP和PVV分别为(79.1±7.2)次/min、(80.7±3.6)mmHg和(21.3±2.0)cm/s,与对照组【分别为(78.9±6.8)次/min、(81.9±4.1)mmHg和(20.9±1.9)cm/s】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8.4±3.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4.9±5.7)μmol/L,P<0.05】,而白蛋白水平为(35.3±5.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0±4.6)g/L,P<0.05】;术后,两组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胆汁漏、肺部感染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9%对3.2%,P>0.05)。结论在行LH手术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但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能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血流阻断 腹腔镜肝切除术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
19
作者 王丹璞 赫嵘 +4 位作者 贾哲 王米雪 何楠 张萌 张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主体所在肝段、切除方式、肿瘤切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5例,对照组死亡14例;组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40)。结论LUS联合CT三维重建用于引导LH可降低术中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CC患者无瘤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