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6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母细胞瘤扩增序列基因突变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
1
作者 周红琴 诸纪华 +3 位作者 陈秀萍 楼晓芳 傅藏藏 单晓敏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总结3例神经母细胞瘤扩增序列基因突变致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针对本组患儿高氨血症引发肝性脑病、感染引起高热、分解代谢增加及出院后护理等问题,采取严密监测意识评估肝性脑病发展,及时采取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快速降血氨;... 总结3例神经母细胞瘤扩增序列基因突变致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针对本组患儿高氨血症引发肝性脑病、感染引起高热、分解代谢增加及出院后护理等问题,采取严密监测意识评估肝性脑病发展,及时采取合适的血液净化方式快速降血氨;预防与控制感染,尤其是体温管理;加强营养支持;定期跟踪随访,避免再次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经过快速救治及精心护理,3例患儿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感染控制 危重病护理 儿童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陈玉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以上指标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肝功能水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针对性护理 肝功能衰竭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产儿急性肝功能衰竭
3
作者 周琳 刘成博 +4 位作者 刘明 朱云开 陆永健 张拥军 夏红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GALD-NH)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新生儿肝功能衰竭提供鉴别诊断思路。方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例早产儿,生后持续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伴胆汁淤积、腹... 目的探讨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GALD-NH)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新生儿肝功能衰竭提供鉴别诊断思路。方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例早产儿,生后持续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伴胆汁淤积、腹水。新生儿科联合医学影像科、口腔科、超声诊断科多学科讨论,制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结果患儿生后早期出现肝功能衰竭,经多学科讨论,考虑GALD-NH可能。完善口腔黏膜活检,未发现阳性结果。腹部(肝脾、胰腺)MRI显示肝、脾T2WI弥漫性信号减低。肝穿刺病理显示肝细胞局灶性颗粒样铁沉积,明确诊断为GALD-NH。结论新生儿肝功能衰竭除需考虑感染性肝病、胆道系统阻塞性肝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外,还需考虑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 新生儿血色病 早产儿
下载PDF
血乳酸水平在肝功能衰竭患者疗效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倩(综述) 廖盛涛 +2 位作者 吕琳 李传飞 梅浙川(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204-1208,1213,共6页
健康的肝脏是乳酸的主要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乳酸水平升高。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血乳酸水平或乳酸清除率在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构建出包括肝损伤和衰竭评估、AARC评分等含有乳酸指标的新预后模型。乳酸还能提高... 健康的肝脏是乳酸的主要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乳酸水平升高。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血乳酸水平或乳酸清除率在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构建出包括肝损伤和衰竭评估、AARC评分等含有乳酸指标的新预后模型。乳酸还能提高已有预后模型的效果。此外,乳酸与肝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存在相关性,同时期望通过提高乳酸清除率为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目标,总体上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现就血乳酸水平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疗效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乳酸水平 预后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FIB-4、总胆红素及GPRI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冬梅 李婷 陈素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究纤维化指数(FIB-4)、总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记录患者... 目的 探究纤维化指数(FIB-4)、总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肝功能衰竭,将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32),并按照1∶2的比例随机抽取64例术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的肝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病灶数目、乙肝表面抗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hild分级、腹水)情况、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计算并对比两组FIB-4、GPRI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的因素。结果 两组在平均年龄、年龄段、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病灶数目、乙肝表面抗原、有无淋巴结转移、腹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Child B级占46.88%,高于对照组(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B-4、总胆红素及GPRI水平分别为2.73±0.35、(18.55±1.04)μmol/L、4.45±0.51,均高于对照组[1.76±0.28、(14.22±1.56)μmol/L、2.1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LT、AST、GGT水平分别为(39.55±2.45)、(58.98±2.33)、(122.48±12.21) U/L,均高于对照组[(33.23±2.13)、(36.15±2.38)、(76.89±15.4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4、总胆红素、GPRI水平均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可知FIB-4、总胆红素、GPRI均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存在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9、0.846、0.839(P<0.05)。结论 FIB-4、总胆红素、GPRI水平均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且FIB-4、总胆红素、GPRI对预测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功能衰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肝癌切除术 纤维化指数 总胆红素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下载PDF
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临床分析
6
作者 郭声 刘长虹 +2 位作者 刘颖 廖燕 魏应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3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乏力、胸闷、心悸和肝功能异常;胸闷,...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3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分别因乏力、胸闷、心悸和肝功能异常;胸闷,加重伴食欲不振、乏力;无明显诱因气促、胸闷,伴咳嗽、咳痰,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就诊。经相关生化检查,初诊皆误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后1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心包穿刺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继发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填塞。3例皆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后行进一步治疗。结论当患者以乏力、胸闷、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类似肝功能衰竭表现就诊时,需考虑到心脏疾病可能。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心脏疾病与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详细询问病史,重视体格检查,并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包积液 误诊 肝功能衰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心包穿刺术
下载PDF
南蛇藤素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孙瑞青 邓娟 王秀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 分析南蛇藤素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南蛇藤素12.5 mg/kg组、南蛇藤素50 mg/kg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2 mg/kg)、南蛇藤素+... 目的 分析南蛇藤素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南蛇藤素12.5 mg/kg组、南蛇藤素50 mg/kg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2 mg/kg)、南蛇藤素+甘草酸组(50 mg/kg+20 mg/kg),给药干预持续3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大鼠血清肝功能、炎症指标水平,HE染色观测大鼠肝组织病理,TUNEL染色观测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观测大鼠肝组织HMGB1/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死亡率、血清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肝组织HMGB1、TLR4、p-NF-κB/NF-κB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南蛇藤素12.5 mg/kg组、南蛇藤素50 mg/kg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死亡率、血清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肝组织HMGB1、TLR4、p-NF-κB/NF-κB表达降低(P<0.05);与南蛇藤素50 mg/kg组相比,南蛇藤素+甘草酸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肝组织HMGB1、TLR4、p-NF-κB/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 南蛇藤素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通路降低ALF大鼠肝脏炎症与肝细胞凋亡,保护肝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素 急性肝功能衰竭 炎性损伤 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肝功能衰竭分级的护理干预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肝癌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8
作者 王小琳 张佳 赵小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肝功能衰竭分级的护理干预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肿瘤外科收治的120例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常... 目的探讨基于肝功能衰竭分级的护理干预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肿瘤外科收治的120例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常规护理+基于肝功能衰竭分级的护理干预结合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肝功能衰竭分级的护理干预结合聚焦解决模式有助于促进肝癌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减轻其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分级 聚焦解决模式 肝癌 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以肝功能衰竭分级为基准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对肝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
9
作者 张熙月 张勇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77-180,185,共5页
目的探讨以肝功能衰竭分级为基准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对肝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92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 目的探讨以肝功能衰竭分级为基准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对肝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92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肝功能衰竭分级为基准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数(QL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轻度感知压力占比高于对照组,重度感知压力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肝功能衰竭分级为基准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家庭赋权心理疏导可促进肝衰竭患者肝功能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疾病感知压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分级 针对性护理 家庭赋权心理疏导 衰竭 生活质量 疾病感知压力
下载PDF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在预测TACE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后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健强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拥军 张卫华 于洪波 陈橼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对比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Child-Pugh评分预测巨块型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前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Chi... 目的对比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Child-Pugh评分预测巨块型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次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前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分析不同的术前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Child-Pugh评分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对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11例患者,36例(32.4%)发生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为1级、2级和3级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20.4%(11/54)、41.8%(23/55)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hild-Pugh评分为A级与B级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28.9%(28/97)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Child-Pugh评分为A级但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为1级和2级的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0.4%(11/54)和39.5%(17/43),Child-Pugh评分为A级但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为2级患者的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Child-Pugh评分为A级但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为1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白蛋白-胆红素评分预测肝功能衰竭的AUC为0.80(95%CI:0.721~0.876),Child-Pugh评分的AUC为0.698(95%CI:0.604~0.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TACE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预测能力优于Child-Pugh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肝功能衰竭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再生的影响
11
作者 杨军杰 钟炎平 +10 位作者 毛静 刘鑫华 李姗 刘园园 雷旭 雷飞飞 雷雨 郭鹏 胡波 刘志新 谭华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63-69,共7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DPMA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6例HBV-ACLF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E...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DPMA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6例HBV-ACLF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PE组(44例)、PE+DPMAS组(69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抗病毒、促肝细胞再生等内科综合治疗,PE组及PE+DPMAS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行PE、PE+DPMAS。统计各组治疗前后乙肝DNA(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甲胎蛋白(AFP)。根据TBIL、ALB、Scr、INR、AFP数据,应用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TACIA评分公式,计算各组治疗前后TACIA评分。结果:PE组、PE+DPMAS组治疗后TBIL、DBIL、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TBIL、DBIL、IBIL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PE+DPMAS组治疗后INR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NR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PMAS组AFP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E组、对照组AFP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治疗后TACI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E+DPMAS组治疗后TACI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PE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E+DPMAS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PE+DPMAS组与P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结论:PE+DPMAS能有效清除胆红素等有害物质,改善肝细胞再生环境、促进肝再生,改善HBV-ACLF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甲胎蛋白 TACIA评分
下载PDF
成人Still病合并肝功能衰竭前期误诊1例
12
作者 王丽惠 刘双平 +2 位作者 郭永木 陈小兰 徐成润 《肝脏》 2023年第1期131-132,共2页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腹胀、尿黄6 d”于2022年4月4日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感染科。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 ℃,上腹部闷胀,尿色深黄如浓茶样,无寒战,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期...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腹胀、尿黄6 d”于2022年4月4日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感染科。患者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 ℃,上腹部闷胀,尿色深黄如浓茶样,无寒战,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期间曾出现皮疹,可自行消退(具体不详)。当地诊所予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3d, 效果差,遂收入院。查体:体型偏胖,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咽部无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病 肝功能衰竭 皮疹
下载PDF
乙肝病毒再激活致Rh血型阴性患者肝功能衰竭1例
13
作者 尼亚孜艾力·萨伊提 全斌 李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糖皮质激素是神经和免疫系统介质,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自身免疫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高剂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高血糖、继发性感染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然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 糖皮质激素是神经和免疫系统介质,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自身免疫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高剂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高血糖、继发性感染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然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案例少见。我们报道一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Rh阴性血型患者因膜性肾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后出现纳差、腹胀以及黄疸等肝功能衰退的表现。考虑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史,我们怀疑糖皮质激素激活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功能衰竭。住院期间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这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再激活导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b system, DPMAS)模式拟行人工肝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缓解血源紧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再激活 肝功能衰竭 皮质醇 Rh血型阴性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肝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荣 李高峰 +1 位作者 汤彦 章美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 探索ω-3多不饱和脂肪酸(3-PUFA)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的肝细胞保护机制,为临床重症肝病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00只小鼠,空白组8只未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其余92只采取D-氨基半乳糖(D-GaIN)联合脂多糖(LPS)诱导急... 目的 探索ω-3多不饱和脂肪酸(3-PUFA)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的肝细胞保护机制,为临床重症肝病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00只小鼠,空白组8只未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其余92只采取D-氨基半乳糖(D-GaIN)联合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BALB/C)造模,分成4组,未干预的模型组20只,用3-PUFA干预24只,以乌司他丁和促肝细胞生长素分别为阳性药物对照组,各24只,干预后6、12、24 h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相应血清炎症指标、肝功能的酶学、肝组织中microRNA-122a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造模后,未干预前小鼠累计死亡18只,干预后6、12、24 h获得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microRNA-122a和相应病理学结果,3-PU FA组、乌司他丁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均表现为炎症指标的下降和microRNA-122a表达下降,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在组织病理学方面,模型组炎症程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重,大量浆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3组干预后,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炎症减退和浆细胞浸润减少最明显,3-PUFA组、乌司他丁组的结果相似。结论 3-PUFA可能通过调节microRNA-122a表达对肝细胞起到抗炎、修复作用,具有免疫营养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急性肝功能衰竭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联合归因分析指导下正念心理支持对肝功能衰竭患者救治态度、死亡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陈增晔 陈立娟 +1 位作者 冯亚琴 郝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探究遵循全程优化护理联合归因分析指导下正念心理支持对肝功能衰竭患者救治态度、死亡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某院就诊的8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及研究组(n=40例),对... 目的:探究遵循全程优化护理联合归因分析指导下正念心理支持对肝功能衰竭患者救治态度、死亡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某院就诊的8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及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接受肝衰竭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遵循全程优化护理联合归因分析指导下正念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周时的救治态度[生命意义感量表汉化版(C-ML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死亡恐惧[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SF-36)]。结果:两组干预前的C-MLQ量表生命意义体验及生命意义寻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0.296;P>0.05);干预1周时两组上述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434,3.060;P<0.05)。两组干预前的MCM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1.073,1.472;P>0.05);干预1周时两组回避、屈服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面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以研究组较为显著(t=5.502,5.116,4.717;P<0.05)。两组干预前的DAP-R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0.612、1.403、0.399、0.754,P>0.05);干预1周时两组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避接受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趋近接受及自然接受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以研究组较为显著(t=7.585,2.679,4.533,2.426,5.071;P<0.05)。两组干预前的FoP-Q-SF量表评分及恐惧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8,χ^(2)=0.464,P>0.05);干预后上述指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4.836,χ^(2)=4.943,P<0.05)。两组干预前的SF-36量表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1,1.252;P>0.05):干预1周时的上述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者高于对照组(t=4.312,6.806;P<0.05)。结论:给予肝衰竭患者遵循全程优化护理联合归因分析指导下正念心理支持干预可帮助患者积极寻求生命的价值,采取科学的应对态度,降低死亡恐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优化护理 归因分析 正念心理支持 肝功能衰竭 救治态度 死亡恐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预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邹儒川 任宾 李枫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484-491,共8页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肝脏体积测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术前肝功能评估方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只作为单一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两者相联合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肝脏的各段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肝脏体积测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术前肝功能评估方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只作为单一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两者相联合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肝脏的各段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文献要点对在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预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肝细胞 预测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谷斌 宁峰 +3 位作者 吕海艳 廖荔婵 史曹彦 白凤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6期865-868,共4页
目的 对比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CLF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E联合... 目的 对比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CLF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观察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时间点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安全性及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12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TBIL、DBIL、炎性指标TNF-α、CRP、IL-10、PC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PBA与PE联合DPMAS治疗ACLF效果相当,具有较高安全性,对改善治疗结局有积极作用,但PE联合DPMAS清除炎症介质优势明显,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PE联合DPMAS不同序贯顺序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短期疗效观察
18
作者 钟岚 桂若虎 +2 位作者 张丹霞 王晓洋 盛尧慧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34-236,24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序贯顺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8例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双重血... 目的 比较不同序贯顺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8例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后序贯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DPMAS+PE组,30例),血浆置换(PE)后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组(PE+DPMAS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 h复查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复查TBil和PT,DPMAS后序贯PE组显著低于PE后序贯DP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DPMAS后序贯PE组28 d好转率为80.00%(24/30),显著高于PE后序贯DPMAS组68.42%(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两组均能改善慢加急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2)与PE后序贯DPMAS相比,DPMAS后序贯PE组可更有效改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28天生存率,因此DPMAS后序贯PE对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利明 邹建洲 +7 位作者 方艺 钟一红 徐少伟 傅辰生 袁敏 滕杰 吉俊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例56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s缩短为(21.82±10.39)s(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例(85.7%)在治疗6~12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10例(35.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8例(28.6%)治疗后15~30d好转,8例在治疗2~14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慢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凝血酶原时间 MARS治疗 结合胆红素 治疗后 近期疗效 临床效果 MARs 治疗模式 平均年龄 急性加重 总胆红素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守光 马长林 +3 位作者 卢云 吴力群 杨金镛 张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79例肝癌患者中18例肝切除后发生了肝功能衰竭。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没有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79例肝癌患者中18例肝切除后发生了肝功能衰竭。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没有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结论:术中出血量多合并严重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合并门脉高压症者不可盲目追求进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功能衰竭/病因学 肝功能衰竭/预防与控制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