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聚乙烯醇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志坚 海军 《肝脏》 2017年第2期176-177,共2页
肝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肝癌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由于早期肝癌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中晚期,错过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在以往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只能予化疗治疗,以... 肝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肝癌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由于早期肝癌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中晚期,错过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在以往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只能予化疗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晚期癌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聚乙烯醇 价值 最佳治疗时间 手术方式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载药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对患者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常刚 王彦华 《大医生》 2021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载药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为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 目的研究载药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为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罂粟乙碘油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治疗组患者使用载药微球与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两组患者均在栓塞结束后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肝功能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较治疗组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8+百分比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载药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且能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载药微球 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动态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新力 施源 +4 位作者 陈重 周艳贤 田江克 苏颖 董政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66-567,共2页
原发或继发性肝癌患者常因全身情况、肝功能情况或肿瘤位置及转移等原因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TACE)对大量这类患者有确切疗效.治疗后患者平均生存8~12个月.其中有一些患者可荷瘤生存24~36个月或更长.用Acuson sequo... 原发或继发性肝癌患者常因全身情况、肝功能情况或肿瘤位置及转移等原因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TACE)对大量这类患者有确切疗效.治疗后患者平均生存8~12个月.其中有一些患者可荷瘤生存24~36个月或更长.用Acuson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45例术后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以分析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指导临床观察,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中晚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ICGR15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延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1期244-244,共1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ICGR15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621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ICGR15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621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结果。结果干预组满意率、ICGR15水平、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依从性、消化道出血、穿刺点出血、肿瘤破裂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 <0.05。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经皮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癌患者 效果 ICGR15水平
下载PDF
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狄奇 陈志平 +3 位作者 时胜利 张靖 胡靖 刘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46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造影分型不同将患儿分为富血供组30例和...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46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造影分型不同将患儿分为富血供组30例和乏血供组16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管瘤最大直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富血供组血管瘤最大直径较乏血供组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乏血供组比较,富血供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血管瘤特点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血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健脾理气方配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艳 潘云苓 陈坚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期76-78,82,共4页
目的 分析健脾理气方配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在肝动脉化疗... 目的 分析健脾理气方配合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健脾理气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0.47%,高于对照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水平为(66.42±18.25)U/L、AST水平为(73.66±10.28)U/L、TBIL水平为(30.63±11.29)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0.17±16.34)U/L、(120.41±20.69)U/L、(36.28±13.7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感染、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5.58%、6.98%、16.28%、27.91%,均低于对照组的46.51%、23.26%、34.88%及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理气方配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肝功能指标,缓解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健脾理气方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盐酸表柔比星 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氩氦刀与肝动脉介入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乞国艳 张富同 +3 位作者 安永辉 董英辉 王敬然 李娜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AgNORs指标及影像学(CT)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将符合入...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AgNORs指标及影像学(CT)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将符合入选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组(A组)、TACE组(B组)、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2)分别监测在治疗前、治疗后40d肿瘤标记物AFP、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AgNORs指标,及治疗前、后影像学(CT)肿瘤直径大小变化。结果监测AFP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0.05;C组与A、B2组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监测AgNORs指标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为P<0.05;C组与A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CT结果:C组与A组和B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从AFP、AgNORs的指标及CT来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其他2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TACE) 氩氦刀 甲胎蛋白(AFP) AGNORS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丁 向华 +3 位作者 张智明 刘觉仕 方志勇 龙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其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血清VEGF含量下降,其治疗前后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清VEGF水平指标分析,TACE联合氩氦刀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很可能优于单纯TACE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氩氦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志刚 曹建民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治疗组(A组)、TACE组(B组)和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②通过治疗前、后AFP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评价。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Th、Ts及Th/T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AFP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好于其他单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氩氦刀 甲胎蛋白
下载PDF
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樟琦 简以增 廖霁婷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84-88,共5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 目的探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肿瘤缓解率、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为93.88%,高于参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2、0.29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直径、AFP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3.7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7、0.515、0.26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T、ALT、TBIL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4.775、7.721,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与参照组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提升肿瘤控制效果,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化疗综合介入治疗 晚期 原发性 临床效果 功能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1
作者 邓琴 冯佳丽 +1 位作者 李国珍 贺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2期2783-2788,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个体化预测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风险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该院收治的HCC患者192例,根据患者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 目的构建并验证个体化预测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风险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该院收治的HCC患者192例,根据患者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肿瘤最大径、血管侵犯等肿瘤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进行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50岁、甲胎蛋白(AFP)≥400μg/L、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醇脱氢酶(AD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管侵犯、肿瘤多发、肿瘤最大径≥5 cm、无肿瘤包膜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AFP、GPC3、ADH、血管侵犯、肿瘤最大径为HCC进行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包膜为HCC进行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列线图,经Bootstrap自抽样内部验证后,一致性指数为0.752,分辨度良好;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78~0.896)。随访60个月,生存率为39.06%(75/192),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AFP<400μg/L、GPC3<215 ng/L、ADH<2.8μmol/(s·L)、无血管侵犯、肿瘤最大径<5 cm、有肿瘤包膜的HCC患者生存率较高。结论年龄、AFP、GPC3、ADH、血管侵犯、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等与TACE介入治疗后原位癌复发、转移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以此为指标构建风险模型在预测原位癌复发、转移情况具有一定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动脉栓塞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复发 转移 风险模型
下载PDF
羟喜树碱为主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小红 吴成明 田丽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以羟喜树碱(HCPT)为主行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后,在肝固有动脉内注射HCPT等药,最后用40%碘化油、阿霉素(ADM)... 目的观察以羟喜树碱(HCPT)为主行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后,在肝固有动脉内注射HCPT等药,最后用40%碘化油、阿霉素(ADM)及明胶海绵微粒栓塞近端肿瘤供血动脉。对照组26例:用HCPT为主的联合方案经静脉全身化疗。每4wk重复1次,为一个疗程。2组共完成3~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共接受96次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经静脉全身化疗后的总有效率(26.92%)。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发生率分别为46.88%、31.25%与84.62%、57.69%(P<0.05)。结论以HCPT为主经肝动脉栓塞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全身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喜树碱 动脉栓塞灌注治疗(介入治疗) 中晚期原发性
下载PDF
缩短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沙袋加压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东军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860-862,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1组51例、实验2组51例3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6h;实验1组术后...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1组51例、实验2组51例3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6h;实验1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5h;实验2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4h。第2天早晨对比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3,P=0.609),而实验2组患者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尿情况χ2=7.023,P=0.030,腰背酸痛F=156.46,P<0.05)。结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时间可缩短到4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刺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沙袋加压时间 护理
下载PDF
放射介入治疗应用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明利 贾一松 +1 位作者 冯琦 董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1期19-20,共2页
目的对放射介入治疗应用在肝癌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巨块型肝癌患者治疗有... 目的对放射介入治疗应用在肝癌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巨块型肝癌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4%,弥漫型患者有效率为89.7%,结节型患者有效率为72.2%,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弥漫型患者有效率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患者18个月后的生存率为75.0%。19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原发性 生存期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肝癌23例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翠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52-5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对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监测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每次的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和并...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对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监测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每次的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得到缓解,除4例因晚期,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只作4次介入,其余均完成6次介入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全程护理能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使手术顺利进行,并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癌/治疗 动脉化学栓塞术/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梦安 徐美华 胡奇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艾迪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为PHC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住院的71例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6例采用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为研... 目的探讨艾迪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为PHC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住院的71例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6例采用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为研究组,35例仅采用TACE介入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FP等实验室指标、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PHC从疗效、AFP、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 原发性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方法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多发血管瘤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綦利平 张建廷 +1 位作者 张平 江军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71-272,304,共3页
目的 评价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在治疗肝多发血管瘤的疗效,探讨术前、术中、术后正确的处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5例肝多发血管瘤进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评价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在治疗肝多发血管瘤的疗效,探讨术前、术中、术后正确的处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5例肝多发血管瘤进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并发症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其中1例2个血管瘤融合为直径共12cm的病灶分2次栓塞,第1次栓塞,1个月后瘤体体积缩小50%以上,给予第2次栓塞,6个月后复查,瘤体完全消失;其余24例病灶均1次栓塞成功,3个月后复查,病灶完全消失。全组病例均随访3个月到48个月,现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多发血管瘤安全、有效,建议首选;介入栓塞治疗前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中技术人员娴熟的操作,术后注意并发症的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血管瘤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肝功能、毒副作用改善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纪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5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肝功能、毒副作用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肝功能、毒副作用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7%,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肝脏功能,减轻手术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 复方苦参注射液 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毒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