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肝降脂汤对体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调节作用研究
1
作者 杨帆 魏小果 +2 位作者 李娟 何昉 李昌金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26-1329,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清肝降脂汤对体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细胞模型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调节作用。方法:取HepG2细胞株,采用油酸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油酸建模+无药物处理)、模型对照组(... 目的:探讨清肝降脂汤对体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细胞模型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调节作用。方法:取HepG2细胞株,采用油酸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油酸建模+无药物处理)、模型对照组(有油酸建模+无药物处理)和清肝降脂汤组(有油酸建模+有药物处理)。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油红O染色定性定量检测清肝降脂汤对细胞内脂质的影响,定量计算脂质含量的抑制率。同时,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代谢标志物PPAR-α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HepG2细胞活性显著增高,脂质含量显著增高,MDA、SOD、TG、TC和FFA含量显著增高,而PPAR-α和FGF2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清肝降脂汤组的HepG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脂质含量显著降低,MDA、SOD、TG、TC和FFA含量显著降低,而PPAR-α和FGF2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清肝降脂汤有助于降低HepG2细胞活性、脂质含量以及MDA、SOD、TG、TC和FFA含量,并促进PPAR-α和FGF21表达,进而调节脂质代谢,抑制NAFLD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降脂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细胞模型 脂代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2
作者 马亚军 焦智慧 +5 位作者 刘笑凝 陆翔羽 刘涛 王月 朴晨曦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36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异体移植ADSCs干预组(ADSCs组,剂量为1×10^(6)cells·kg^(-1)),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模型,于术后即刻分别向IRI组和ADSCs组小型猪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s。于术后1、3和7 d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样本。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与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时,相比于sham组,IRI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中IL-18、IL-1β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同样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aspase-1、GSDMD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 kappa-Bp65,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ADSCs干预后,血清和肝组织中IL-18、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ASC、GSDMD和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证明,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会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而ADSCs能够降低及改善这种肝损伤引起的组织细胞焦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腹腔镜 小型猪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细胞癌靶点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丽恒 林洪升 +2 位作者 邓增富 杨利 李明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肝细胞癌(HCC)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新型治疗方案逐步在临床中开展。缺氧诱导因子(HIF)作为肝癌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的关键因子,其介导改变了许多基因的转录。HIF拥有广泛的靶基因,可通过调控各种信号通路促使癌细胞发生代谢重编... 肝细胞癌(HCC)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新型治疗方案逐步在临床中开展。缺氧诱导因子(HIF)作为肝癌细胞适应缺氧微环境的关键因子,其介导改变了许多基因的转录。HIF拥有广泛的靶基因,可通过调控各种信号通路促使癌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免疫逃逸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HIF家族的主要成员,可为HCC的治疗挖掘潜在靶点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介导肝细胞癌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机制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葛晓英 郑丹 +2 位作者 江雪 鲍蕾蕾 卞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0-1284,共5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是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重要进展,但由于其持续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会导致肿瘤缺氧增加,加速缺氧微环境的发展,促进缺氧诱导因子(HIF)表达,进而导致肿瘤患者对TKI耐药。本文从代谢重编程、癌及癌相关基因的异常...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是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重要进展,但由于其持续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会导致肿瘤缺氧增加,加速缺氧微环境的发展,促进缺氧诱导因子(HIF)表达,进而导致肿瘤患者对TKI耐药。本文从代谢重编程、癌及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铁死亡等方面总结了HIF介导肝细胞癌对TKI耐药的作用机制,并归纳耐药应对策略,以期为临床解决TKI耐药问题提供参考。结果发现,HIF/糖酵解轴抑制剂(如异黄酮染料木素、辛伐他汀等)可基于代谢重编程机制改善TKI耐药,癌基因靶向抑制剂和TKI的联合应用(如辣椒素和索拉非尼联合)可基于癌及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机制改善TKI耐药,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如奥利司他)可基于铁死亡机制改善TKI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缺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脂肪酸结合蛋白4、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意义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黄志远 邹蕾 +1 位作者 李娇 崔婷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意义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6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意义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6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rf2、HO-1、FABP4、HIF-1α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Nrf2、HO-1、FABP4、HIF-1α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rf2、HO-1、FABP4、HIF-1α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Nrf2、HO-1、FABP4、HIF-1α及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Nrf2水平与血清ALT、AST、TBIL水平呈负相关(r=-0.763、-0.741、-0.685,均P<0.05);血清HO-1水平与血清ALT、AST、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89、-0.524、-0.568,均P<0.05);血清FABP4水平与血清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09、0.512,均P<0.05);血清HIF-1α水平与血清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27、0.486、0.542,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rf2、HO-1、FABP4、HIF-1α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9,高于血清Nrf2、HO-1、FABP4、HIF-1α水平单独检测(0.787、0.822、0.824、0.772,均P<0.05)。结论:血清Nrf2、HO-1、FABP4、HIF-1α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肝功能损伤有关,且四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药物性损伤 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脂肪酸结合蛋白4 缺氧诱导因子 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周保仓 曹亚伟 王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作为患病组(n=100),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重度组(n=31)、中度...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作为患病组(n=100),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重度组(n=31)、中度组(n=33)和轻度组(n=36),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n=100)。采用ELISA法对血清ADPN、HGF水平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DPN、HGF水平对NAFLD及重度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血清ADPN水平显著下降,HGF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DPN、HGF二者联合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0.859 vs 0.790、0.744,Z_(二者联合-ADPN)=2.033、Z_(二者联合-HGF)=2.384,P=0.042、0.017);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糖尿病占比、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GF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ADPN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ADPN是重度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总胆固醇、HGF是重度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DPN、HGF二者联合诊断重度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0.837 vs 0.674、0.728,Z_(二者联合-ADPN)=2.393、Z_(二者联合-HGF)=2.092,P=0.017、0.036)。结论:NAFLD患者血清ADPN水平下降,HGF水平升高,且ADPN、HGF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NAFLD及重度NAFLD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脂联素 细胞生长因子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常勇生 田雪钦 +4 位作者 赵雨欣 宋苗苗 王涵 娄运伟 常廷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NFAIP8L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J雌性TNFAIP8L1^(+/-)小鼠杂交繁殖的第2代TNFAIP8L1^(+/-)小鼠和WT小鼠,进一步自交繁殖出第3代雄性T...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NFAIP8L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J雌性TNFAIP8L1^(+/-)小鼠杂交繁殖的第2代TNFAIP8L1^(+/-)小鼠和WT小鼠,进一步自交繁殖出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和第3代WT雄性小鼠。分别取5只正常第3代雄性WT小鼠和5只正常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检测比较2种正常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2种正常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正常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树突状细胞(DC)、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BMNCs)所占百分比。另取5只第3代雄性WT小鼠和4只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采用脂多糖(LPS)/D-半乳糖胺(D-Gal)诱导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 h后采取上述方法检测比较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观察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情况,并检测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Neu、EOS、DC、BMDMs、BMNCs所占百分比。结果正常WT小鼠和TNFAIP8L1^(-/-)组小鼠肝组织中髓系细胞亚群Neu、EOS、DC、BMDMs、BMNCs百分比及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WT小鼠和TNFAIP8L1^(-/-)小鼠的肝组织HE染色结果均显示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急性肝损伤24 h后,TNFAIP8L1^(-/-)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中Neu、BMNCs百分比及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WT小鼠(P<0.05);2组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EOS、DC、BMDMs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损伤WT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散在空泡样脂肪变性,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肝损伤TNFAIP8L1^(-/-)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几乎不存在,肝细胞损伤严重且大量坏死,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TNFAIP8L1基因缺陷不影响小鼠肝组织中髓系细胞的发育和小鼠肝脏稳态。TNFAIP8L1在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TNFAIP8L1基因缺陷加重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可能是通过增加Neu和BMNCs浸润而招募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入肝组织,从而加重肝细胞的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 急性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下载PDF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常顺伍 韩晓玉 +1 位作者 宫晓光 王葆春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养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SD大鼠90只,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HuEPO组,每组30只,rHuEPO组... 目的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养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SD大鼠90只,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HuEPO组,每组30只,rHuEPO组于缺血前24 h时腹腔注射rHuEPO 4000 IU/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1 h、3 h和6 h的采集血液及肝组织标本,比较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病理观察显示:HIRI后模型组、rHuEPO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改变,其中模型组改变更为明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HuEPO组大鼠再灌注1 h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28±0.63)%、(27.86±2.87)%、(21.38±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再灌注3 h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56±0.83)%、(37.24±3.65)%、(28.65±2.74)%,再灌注6 h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41±0.72)%、(46.92±3.88)%、(32.44±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血浆TNF-α及IL-1水平、肝组织MDA水平明显低于rHuEPO组和模型组,r HuEPO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rHuEPO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血浆TNF-α及IL-1水平、肝组织MDA水平再灌注3 h组明显高于再灌注1 h组,再灌注6 h组高于再灌注3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SOD再灌注1 h、3 h、6 h水平分别为(113.28±9.67)U/mg、(115.07±9.72)U/mg、(114.36±9.52)U/mg,模型组分别为(51.25±6.34)U/mg、(42.36±6.14)U/mg、(36.18±5.92)U/mg,rHuEPO组分别为(82.58±7.42)U/mg、(70.06±6.95)U/mg、(67.43±6.71)U/mg,假手术组水平明显高于rHuEPO组和模型组,rHuEPO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的不同亚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 HuEPO预处理对脂肪肝大鼠再灌注后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肝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有效保护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灌注损伤 脂肪 大鼠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琳珂 许丰 李先鹏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2期1677-168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NAFLD已逐渐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越来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NAFLD已逐渐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与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2]。大量研究证实,NAFLD的发生与肝细胞缺氧及缺氧诱导因子(HIFs)相关。本文对HIFs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缺氧诱导因子 结直肠肿瘤 脂肪 NAFLD 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 疾病谱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春林 张华堂 +4 位作者 苏密龙 郑怡娟 苏智军 余雪平 任岚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例、HBV-肝硬化(LC)25例和HBV-慢加急(或亚急)性肝衰竭(ACLF)2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00例、HBV-肝硬化(LC)25例和HBV-慢加急(或亚急)性肝衰竭(ACLF)26例分别纳入CHB组、HBV-LC组和HBV-ACLF组,健康对照(NC)组35例来自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ICOS在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分析CD8+T淋巴细胞ICOS表达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HBV-ACLF预后及并发症的相关性;动态观察HBV-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CD8+T淋巴细胞ICOS表达变化。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ICOS表达比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均高于CHB组、HBV-LC组和NC组(P<0.05)。慢性HBV感染者ICOS的MFI与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63、-0.269、-0.273、-0.302,P=0.003、0.003、0.011、0.004);与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呈正相关(r=0.248、0.208、0.331、0.315,P=0.005、0.020、0.003、0.009);与HBV-DNA、腹水及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过程中,HBV-ACLF患者ICOS的MFI无明显改变。但生存组ICOS的MFI在治疗第1周时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肝脏合成功能、炎症程度及预后相关,治疗早期ICOS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慢性HBV感染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 乙型 慢性 衰竭 硬化 诱导共刺激因子 CD8+T淋巴细胞 腹水 预后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文刚 周运王 张学政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cell)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 cell)...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cell)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 cell)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NAFL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HIF-1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7、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所占比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外周血HIF-1α、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1.21±11.68)μg/L vs(25.13±4.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6,P=0.021)。研究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4.84±1.28)%vs(1.23±0.30)%]、Treg细胞[(5.41±1.39)%vs(2.24±0.86)%]及Th17/Treg(0.99±0.30 vs 0.60±0.1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96、13.204、6.819,P值分别为0.006、0.012、0.038)。研究组患者血清IL-10 [(20.91±4.05)ng/L vs(14.15±2.93)ng/L]、IL-17 [(23.26±3.90)ng/L vs(5.24±0.67)ng/L]、IL-23 [(234.32±59.64)ng/L vs(100.03±31.58)ng/L]及TGF-β1 [(7.17±1.22)ng/L vs(4.28±1.04)n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32、15.538、23.597、7.004,P值分别为0.028、0.009、0.001、0.033)。NAFLD患者血清中IL-10、IL-17、IL-23、TGF-β1水平与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均呈正相关(P <0.001)。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HIF-1α、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10、IL-17、IL-23、TGF-β1)显著升高。HIF-1α、Treg细胞、Th17细胞、Th17/Treg和炎性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非酒精性 缺氧诱导因子-1Α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炎性细胞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GITR阳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AAF/PH小鼠肝脏再生调控
12
作者 李丽 何宇 +1 位作者 刘锴 王萍 《肝脏》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 分析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切除(AAF/PH)小鼠肝脏再生模型肝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J小鼠每天应用AAF连续灌胃5 d后切除1/3肝组织,术后继续每天应用AAF灌胃至术后7 d、14 d。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 目的 分析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切除(AAF/PH)小鼠肝脏再生模型肝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J小鼠每天应用AAF连续灌胃5 d后切除1/3肝组织,术后继续每天应用AAF灌胃至术后7 d、14 d。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前体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效应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物GITR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AAF/PH组小鼠术后7 d肝组织重量即可恢复至对照小鼠水平。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不明显,但术后14 d时,肝脏汇管区中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细胞外基质沉积。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Sox9+肝脏前体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肝组织Sox9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增加。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浸润的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术后14 d为对照组的1.47倍(P=0.0289),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阳性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术后7 d、14 d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P=0.0098)、0.65倍(P=0.0427)。尽管术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但术后14 d时GITR阳性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0.85倍(P=0.0225)。结论 AAF/PH小鼠肝再生模型中伴随肝脏前体细胞的活化,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了小鼠的肝脏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切除 脏前体细胞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经综合微创治疗后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3
作者 周启明 吴沛宏 +5 位作者 赵明 王其京 黄丽惜 李永强 陈诗萍 夏建川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4-14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微创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治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防止肝癌复发...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微创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治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防止肝癌复发的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无活性且无远处转移),随机选45例为研究组,其余4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微创治疗后联合CIK细胞经肝动脉回输,对照组患者不进行CIK细胞回输;CIK细胞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抽研究组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研究组和对照组每2~3个月进行CT检查,了解肿瘤变化情况。结果: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由最初的(68.6±11.0)%、(31.0±9.0)%、(15.6±7.8)%和1.1±0.5上升至(70.7±10.1)%(P<0.05)、(33.5±8.0)%(P<0.05)、(18.4±9.4)%(P<0.05)和1.3±0.6(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由回输前的(31.1±7.8)%和(6.4±3.5)%下降至回输后的(28.6±8.3)%(P<0.05)和(5.2±3.3)%(P<0.05)。研究组1年和18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8.89%和15.56%,而对照组为30.00%和40.00%(χ2值分别为4.87和6.41,P<0.05)。结论:微创治疗后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降低肝癌的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莹 李文媛 +2 位作者 李明秋 丁利 赵斯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963-396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DSC组、黄芪皂甙Ⅳ组、黄芪+ADSC组,应用PKH-26标记移植的ADSC,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DSC组、黄芪皂甙Ⅳ组、黄芪+ADSC组,应用PKH-26标记移植的ADSC,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均能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联合组恢复最为明显(P<0.05)。黄芪皂甙Ⅳ组SDF-1蛋白和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高于ADSC组(P<0.05)。联合组和ADSC组BDNF和IGF-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其中联合组表达最为显著(P<0.05)。结论联合组促进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上调脑缺血区SDF-1表达,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甙Ⅳ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脑缺血灌注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异常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理 施维 +3 位作者 薛均 潘璀然 姚敏 姚登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69-374,共6页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伴有血供丰富,传统疗法易导致耐受,患者预后极差。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百余种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联合,参与血管新生、糖代谢等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分化和凋亡,促进癌细胞增殖。HIF-1α...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伴有血供丰富,传统疗法易导致耐受,患者预后极差。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百余种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联合,参与血管新生、糖代谢等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分化和凋亡,促进癌细胞增殖。HIF-1α的高表达,以及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与肝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易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综述了肝癌细胞HIF-1α异常表达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和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2 综述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明辉 刘洋 +2 位作者 孙凯 谭俊峰 张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1期7628-763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5通过不同的调控机制在软骨发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第4代日本大耳白兔脂肪干细胞,分别以含0(空白对照组),10,50,100,150,200μg/L生长分化因... 背景: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5通过不同的调控机制在软骨发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第4代日本大耳白兔脂肪干细胞,分别以含0(空白对照组),10,50,100,150,2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的培养液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筛选出最佳生长分化因子5质量浓度。取最佳质量浓度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培养1,2,3周的细胞爬片,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1最佳质量浓度:当生长分化因子5质量浓度为10,50μg/L时,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在200μg/L时,细胞呈现凋亡表现;在100,150μg/L质量浓度下,可见少量细胞由梭形变得不规则,部分细胞在7-10 d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其中以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效果最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后,转染细胞的Ⅱ型胶原化学染色显示细胞核蓝染,呈强阳性;3甲苯胺蓝染色: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后,转染细胞的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胞浆异染;4免疫荧光染色:100μg/L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组的蛋白聚糖绿色荧光表达逐渐增强,以诱导3周最为强烈;5结果表明:长分化因子5可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 细胞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生长分化因子5 脂肪细胞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与自体脂肪移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和庚 黎洪棉 +3 位作者 柳大烈 南华 赵培冉 梁双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背景:自体颗粒脂肪组织作为理想的填充材料用于美容与重建修复领域,但因其移植后组织大量被吸收,严重影响了远期效果。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对自体移植脂肪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吸脂术后的脂肪组... 背景:自体颗粒脂肪组织作为理想的填充材料用于美容与重建修复领域,但因其移植后组织大量被吸收,严重影响了远期效果。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对自体移植脂肪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吸脂术后的脂肪组织分离脂肪干细胞并行原代及传代培养,传至第3代,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L-1,经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1L-1备移植时使用;同时选用同一抽脂术后的脂肪组织颗粒并进行纯化,利用纤维蛋白胶的物理特性制备不同成分脂肪组织复合移植物,在20只裸鼠背部皮下随机分离3个腔隙,实验分为3组:基因修饰组移植经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脂肪组织+纤维蛋白胶;基因未修饰组移植单纯脂肪干细胞+脂肪组织+纤维蛋白;生理盐水组移植生理盐水+脂肪组织+纤维蛋白。结果与结论: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各组移植物血管密度比较,基因修饰组>基因未修饰组>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移植物脂肪细胞纤维坏死率比较,基因修饰组<基因未修饰组<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移植物脂肪质量保持率比较,基因修饰组>基因未修饰组>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可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局部的血管再生,促进脂肪细胞的成活,增加脂肪组织的质量保持率,减少脂肪移植术后的纤维坏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移植 缺氧诱导因子1 脂肪细胞 脂肪组织移植 基因转染 血管 质量保持率 省级基金 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伟 肖恩华 +4 位作者 罗建光 尚全良 伍玉枝 李艳辉 谭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6727-6731,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在多种微环境下可以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但诱导条件及诱导分化率尚无定论,选择合适的诱导剂及诱导剂浓度尤为重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 背景:研究证实在多种微环境下可以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但诱导条件及诱导分化率尚无定论,选择合适的诱导剂及诱导剂浓度尤为重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方法: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肝细胞表面标志物甲胎蛋白、白蛋白表达及肝细胞合成功能。结果与结论:随诱导时间延长,可观察到多极性的肝细胞样细胞。7d时甲胎蛋白表达阳性,14d达最大值后即开始下降(P<0.05),此后各浓度组间表达无差别(P>0.05)。14d时白蛋白表达阳性,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递增(P<0.05),且细胞生长因子浓度越高,阳性细胞数越高(P<0.05)。诱导早期(9~15d)白蛋白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与诱导剂浓度成正比(P<0.05)。18d或21d达高峰后下降,此时各浓度组间含量无差别(P>0.05)。结果显示高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率,诱导剂最适浓度为肝细胞生长因子60μg/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4.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其荣 王川林 +3 位作者 刘娇 古雪 梅怡晗 梅小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MARS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为(40.3±3.7)pg/ml、(25.9±1.9)pg/ml、(33.6±2.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81.5±6.2)pg/ml、(49.3±2.2)pg/ml、(66.8±4.1)pg/ml,P均<0.01】;治疗结束时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39.3±2.6)pg/ml和(168.7±8.5)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37.1±1.9)pg/ml和(98.6±6.5)pg/ml,P<0.01】;在MARS治疗结束后7 d,患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80.3±3.9)pg/ml、(48.6±2.1)pg/ml、(65.1±2.4)pg/ml、(38.4±2.2)pg/ml、(99.8.6±7.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ARS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失衡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分泌因子影响人肝癌干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5
20
作者 闪海霞 范崇桂 +2 位作者 霍丽亚 张怀宏 翟玉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33-2039,共7页
背景:采用自体免疫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已发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分泌因子对人肝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法富集获得人肝癌干细胞;以γ-干... 背景:采用自体免疫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已发展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分泌因子对人肝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法富集获得人肝癌干细胞;以γ-干扰素、CD3单克隆抗体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诱导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将第1代肝癌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进行肝癌干细胞培养,实验组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肝癌干细胞共培养,培养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干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 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的肝癌干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组(P<0.05)。(2)实验组的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 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会明显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凋亡,并显著上调肝癌干细胞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mR 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干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凋亡 组织工程 细胞 癌干细胞 杀伤细胞 caspase-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