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肝实质细胞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侯新朴 王黎 +1 位作者 王向涛 李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脂质体经配体修饰后介导受体细胞 ,以达靶向给药。方法 肝实质细胞上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 R)的配体无唾液酸胎球蛋白 (AF)修饰脂质体得AF SSL。将ASGP R重组于脂质双分子膜 (BLM)得ASGP R BLM ,与AF SSL相互作用 ,监测BLM膜... 目的 脂质体经配体修饰后介导受体细胞 ,以达靶向给药。方法 肝实质细胞上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 R)的配体无唾液酸胎球蛋白 (AF)修饰脂质体得AF SSL。将ASGP R重组于脂质双分子膜 (BLM)得ASGP R BLM ,与AF SSL相互作用 ,监测BLM膜电参数变化 ,确定受体 配体间识别反应 ;用3H标记方法测AF SSL与肝实质细胞在体内外靶向性 ;将AF SSL包抗癌药阿霉素 (ADM) ,考察其抗癌药效。结果 ASGP R BLM稳定时间随AF SSL加入量增加而缩短 ,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证明在ASGP R BLM与AF SSL之间有特异识别反应 ;体外AF SSL与肝实质细胞结合率明显高于无AF修饰脂质体SSL(在第 10和 90min时P <0 0 5 ,在第 3 0和 60min时P <0 0 1) ;抗肝癌疗效 ,AF SSL组大鼠存活期显著长于无AF修饰组 ,且对心、肾、肺的毒副作用小。结论 配体修饰脂质体达到主动靶向对应受体细胞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肝实质细胞 靶向性研究 抗癌药
下载PDF
豆甾醇糖苷/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阳性脂质体体内分布和肝实质细胞靶向性 被引量:6
2
作者 石靖 严文伟 +2 位作者 齐宪荣 杨莉 张鹂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1-555,共5页
目的 研究经豆甾醇糖苷 (sterylglucoside ,SG)修饰的以DC Chol为阳性脂材的脂质体体内分布情况和达到小鼠肝实质细胞靶向的可能性。方法 合成阳性脂材 3β [N (N′ ,N′ 二甲基氨乙基 )氨基甲酰基 ]胆固醇 (DC Chol) ,制备3H 胆固醇... 目的 研究经豆甾醇糖苷 (sterylglucoside ,SG)修饰的以DC Chol为阳性脂材的脂质体体内分布情况和达到小鼠肝实质细胞靶向的可能性。方法 合成阳性脂材 3β [N (N′ ,N′ 二甲基氨乙基 )氨基甲酰基 ]胆固醇 (DC Chol) ,制备3H 胆固醇标记的阳性脂质体 (caitonicliposome,CL) ,SG和聚乙二醇 二硬酯酰磷酯酰乙醇胺 (PEG DSPE)修饰的阳性脂质体 (SG PEG CL) ,以及包封1 2 5I标记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asODN)的阳性脂质体 (SG PEG CL asODN) ,分别测定CL ,SG PEG CL ,SG PEG CL asODN和asODN溶液 (asODN )在小鼠不同器官及CL ,SG PEG CL肝内不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CL和SG PEG CL表现较高肝脏聚集性 ,SG PEG CL在肝实质细胞中浓度显著高于CL (P <0 0 1) ,非实质细胞中浓度明显小于CL(P <0 0 1)。SG PEG CL asODN相对于asODN表现出明显的肝脾聚集性 (P <0 0 1)。结论 用阳性脂质体包载基因药物能改善药物的体内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脂质体 DC—Chol 豆甾醇糖苷 组织分布 肝实质细胞
下载PDF
胆酸修饰的联苯双酯脂质体体外肝实质细胞摄取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志鹏 朱家壁 +3 位作者 陈洪轩 肖衍宇 陈军 蔡宝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用胆酸修饰联苯双酯脂质体,以期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的结合,增加药物在肝实质细胞的蓄积。本研究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联苯双酯脂质体(LP-DDB)和胆酸修饰联苯双酯脂质体(BP2B-LP-DDB),采用葡聚糖凝胶法测定包封率,比较LP-DDB和BP2B-LP-DDB... 用胆酸修饰联苯双酯脂质体,以期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的结合,增加药物在肝实质细胞的蓄积。本研究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联苯双酯脂质体(LP-DDB)和胆酸修饰联苯双酯脂质体(BP2B-LP-DDB),采用葡聚糖凝胶法测定包封率,比较LP-DDB和BP2B-LP-DDB的理化性质差异;分离培养肝实质细胞,研究孵化温度、给药剂量等对肝实质细胞体外摄取上述两种脂质体的影响。BP2B的修饰对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多分散指数和Zeta电位均无显著性影响。LP-DDB和BP2B-LP-DDB中药物平均包封率分别为(90.66±1.22)%和(86.89±1.61)%,平均粒径分别为(309.52±16.74)和(273.77±14.14)nm,Zeta电位分别为(24.98±2.03)和(22.21±7.03)mV。与LP-DDB相比,BP2B-LP-DDB与肝实质细胞的结合及摄取均显著增加,具有明显的主动转运特征。胆酸修饰的脂质体可作为肝实质细胞靶向的载体,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促进药物向肝实质细胞内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脂质体 胆酸 受体介导 肝实质细胞
下载PDF
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病理进展相关而与HBeAg状态无关 被引量:4
4
作者 谭雷 吴涛 +4 位作者 吕艳 王韦力 任杰 郑荣琴 吴泽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HBsAg的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血清HBsAg水平的异同。【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68例因病情需要而进行了肝穿刺活检及HBsAg... 【目的】回顾性研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HBsAg的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血清HBsAg水平的异同。【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68例因病情需要而进行了肝穿刺活检及HBsAg定量检测的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之间的血清HBsAg水平,以及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水平。【结果】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乙肝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其血清HBsAg水平的高低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相关性(HBeAg阳性:rs=0.020,P=0.876;HBeAg阴性:rs=0.037,P=0.711);与肝纤维化进展无相关性(HBeAg阳性:rs=0.087,P=0.488;HBeAg阴性:rs=0.144,P=0.148)。而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HBeAg阳性:rs=0.309,P=0.012;HBeAg阴性:rs=0.389,P<0.001);与肝纤维化进展呈正相关性(HBeAg阳性:rs=0.490,P<0.001;HBeAg阴性:rs=0.599,P<0.001)。【结论】经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肝细胞数量)分摊计算后的血清HBsAg,而非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慢乙肝之间无差异;且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BSAG 肝实质细胞体积(细胞数量) 组织炎症分级 纤维化分期
下载PDF
改进的大鼠肝实质细胞的快速分离及鉴定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学 李莉 +2 位作者 赵良真 刘文玲 徐存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7,共4页
介绍一种分离、鉴定肝实质细胞的新方法.采用恒流泵、不锈钢滤网等简易灌流装置,对成年大鼠进行原位灌注分离肝实质细胞;并根据肝实质细胞能组成型表达6-磷酸葡萄糖酶这一特性,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鉴定肝实质细胞.经本实验改进的肝实质... 介绍一种分离、鉴定肝实质细胞的新方法.采用恒流泵、不锈钢滤网等简易灌流装置,对成年大鼠进行原位灌注分离肝实质细胞;并根据肝实质细胞能组成型表达6-磷酸葡萄糖酶这一特性,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鉴定肝实质细胞.经本实验改进的肝实质细胞分离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肝实质细胞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实质细胞 6-磷酸葡萄糖酶
下载PDF
高浓度大鼠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功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舒桂明 宋继昌 +6 位作者 杜智 李涛 张金卷 付丽 吕文岚 崔润海 毕海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3-356,I004,共5页
目的: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原代共培养,研究其功能活性。方法:应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获得有活性的肝细胞,并应用高浓度实质和非实质肝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共培养组),并以微囊肝细胞培养为对照组(微囊组... 目的: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原代共培养,研究其功能活性。方法:应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获得有活性的肝细胞,并应用高浓度实质和非实质肝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共培养组),并以微囊肝细胞培养为对照组(微囊组)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均维持白蛋白分泌、尿素合成功能7天;共培养组的白蛋白分泌与微囊组一样为下降趋势,共培养组从(0.870±0.102)降至(0.492±0.040)g·L-1·10-6cells·24h-1,微囊组从(1.147±0.099)降至(0.375±0.012)g·L-1·10-6cells·24h-1;共培养组的肝细胞第4天后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而微囊组肝细胞前3天明显高于共培养组,而后两天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5)。共培养组的尿素合成功能,由(4.50±0.56)降至(4.37±0.19)μmol·L-1·10-6cells·90min-1,微囊组由(5.42±0.81)降至(3.60±0.33)μmol·L-1·10-6cells·90min-1,前3天微囊组高于共培养组,后2天共培养组明显高于微囊组(P<0.05)。共培养2~7天肝细胞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稳定在 7.2~9.9mg/L·10-6cells·24h-1。结论: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培养,可使肝细胞的特异性功能维持7d,而且较微囊肝细胞更适合应用于中空纤维舱型生物人工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大鼠 肝实质细胞 实质细胞 共培养 细胞功能 研究
下载PDF
胡黄连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胺损伤的原代培养大鼠肝实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强 陈敏 李仪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42-43,共2页
为研究胡黄连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 )或半乳糖胺 (D GaIN)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实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半原位酶分离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利用CCl4 或D GaIN引起原代培养大鼠肝实质细胞损伤模型 ,以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为指标 ... 为研究胡黄连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 )或半乳糖胺 (D GaIN)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实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半原位酶分离法分离大鼠肝细胞 ,利用CCl4 或D GaIN引起原代培养大鼠肝实质细胞损伤模型 ,以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为指标 ,并采用MTT法对细胞活性和增殖进行检测。结果 :胡黄连提取物能够增强受损肝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但不能显著降低CCl4 或D GaIN肝损伤模型AL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提取物 肝实质细胞 四氯化碳 半乳糖胺
下载PDF
谷甾醇葡萄糖苷和卞泽双重修饰肝实质细胞靶向阳性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和抗乙肝病毒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源 齐宪荣 +1 位作者 高燕 魏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载乙型肝炎病毒(HBV)反义寡核苷酸的双重表面修饰肝实质细胞靶向阳性脂质体的基因转染,抗乙肝病毒作用和其介导基因转染的机制。方法以3β-[N-(N,′N′-二甲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脂... 目的研究载乙型肝炎病毒(HBV)反义寡核苷酸的双重表面修饰肝实质细胞靶向阳性脂质体的基因转染,抗乙肝病毒作用和其介导基因转染的机制。方法以3β-[N-(N,′N′-二甲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脂材,分别以谷甾醇葡萄糖苷(sito-G)和卞泽(B rij 35)为膜表面修饰成分,制备载HBV反义寡核苷酸的阳性脂质体。采用大鼠原代肝实质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G 2.2.15,通过流式细胞分析、荧光显微镜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考察脂质体对基因转染的促进作用及其病毒抑制作用;通过评价渥曼青霉素、尼日利亚菌素以及无涎胎球蛋白对其病毒抑制作用的影响,探讨其转染机制。结果以sito-G和B rij 35对脂质体进行双重表面修饰,显著提高了脂质体的转染率和病毒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强转染,反义寡核苷酸的胞内分布以在细胞核中为主;渥曼青霉素、尼日利亚菌素和无涎胎球蛋白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载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的病毒抑制作用。结论B rij 35和sito-G双重修饰阳性脂质体显示出较高的基因转染效率和显著的病毒抑制作用,其基因转染过程以内吞和膜融合为主,并表现出肝实质细胞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靶向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实质细胞靶向 基因转染机制 双重表面修饰 内吞 膜融合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诱导小鼠肝实质细胞体外脂肪化并加速细胞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晏贤春 胡彬 +1 位作者 王赫 杨俊涛 《肝脏》 201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体外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体外药物高通量的筛选以及深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胶原酶灌注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随后给予不同浓度的... 目的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体外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体外药物高通量的筛选以及深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胶原酶灌注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随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刺激,进行油红染色以及三酰甘油测定;通过MTS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游离脂肪酸对肝实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实质细胞内的MAPK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im与fas的表达。结果肝实质细胞内的脂质累积程度随加入的FFA浓度上升而呈明显增加(P<0.05);肝实质细胞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肝实质细胞内JNK信号通路随刺激时间延长强度增加,ERK信号通路随刺激时间延长强度减弱,细胞内bim和fas的表达量上升。结论成功建立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体外细胞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体内肝实质细胞内脂肪累积以及细胞凋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 体外模型 肝实质细胞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小鼠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娜 王赫 +3 位作者 徐会 王钧毅 齐杜宁 杨俊涛 《肝脏》 2015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诱导的小鼠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Ⅳ型胶原酶灌注分离BALB/c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对照组(CG),高脂组(FG)及苦参碱组(MG)。通过体外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诱导的小鼠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Ⅳ型胶原酶灌注分离BALB/c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对照组(CG),高脂组(FG)及苦参碱组(MG)。通过体外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含量。用油红染色的方法观察肝实质细胞的脂肪样变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MAPK相关信号通路磷酸化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与脂肪化密切相关的miR-122的表达和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与高脂组比较,苦参碱组肝实质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颗粒明显减少,脂肪变性得到改善,表明苦参碱能够抑制FFAs诱导的JNK、p38通路磷酸化。Q-PCR结果表明苦参碱能促进肝实质细胞内miR-122的表达,并降低脂肪化相关基因Fas、Acc1的表达。结论苦参碱能显著改善高脂诱发的肝细胞脂肪样变性,并抑制JNK、P38通路磷酸化,其机制可能同miR-122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游离脂肪酸 肝实质细胞 脂肪变性 MAPK通路 miR-122通路
下载PDF
小鼠肝实质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原代培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阳洁 高柯欣 +4 位作者 王智豪 李峰 张琳琳 刘娇 陈晓光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4期7-11,共5页
为分离、培养高纯度原代小鼠肝实质细胞,并鉴定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试验采用原位两步循环灌流法及多次低速差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肝实质细胞,促贴壁培养基原代培养,台盼蓝检测其存活率,PAS反应检测其糖原合成能力,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细胞中CK1... 为分离、培养高纯度原代小鼠肝实质细胞,并鉴定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试验采用原位两步循环灌流法及多次低速差速离心法分离纯化肝实质细胞,促贴壁培养基原代培养,台盼蓝检测其存活率,PAS反应检测其糖原合成能力,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细胞中CK18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每只小鼠可获取约1.5×10~6个细胞,存活率>97%;镜下发现细胞在接种后6 h开始贴壁,72 h贴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胞体变大、不规则,细胞间相互靠拢呈岛状或条索状连接;肝细胞出现成片紫红色糖原颗粒,CK18在细胞中均匀分布;糖原反应联合CK18免疫荧光显示细胞纯度在90%以上。说明该试验所用方法分离出肝实质细胞数量和存活率高,促贴壁培养基培养的肝实质细胞纯度高,为细胞代谢、细胞毒性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肝实质细胞分离 原代培养 细胞鉴定
下载PDF
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纯化肝实质细胞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勇 涂植光 康格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纯化肝实质细胞临床生化教研室徐勇,涂植光,康格非中图分类号我们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了大鼠肝细胞,经摸索用35%(V/V)缓冲的Percoll液对获得的肝细胞悬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简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快速纯化肝实质细胞临床生化教研室徐勇,涂植光,康格非中图分类号我们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了大鼠肝细胞,经摸索用35%(V/V)缓冲的Percoll液对获得的肝细胞悬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在低速离心的条件下(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实质细胞 纯化 Percoll液 密度梯度离心法
下载PDF
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在部分小鼠肝损伤过程中通过分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促进肝脏再生
13
作者 黄鹏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46,共1页
【据《Hepatology》2017年12月报道】题: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在部分小鼠肝损伤过程中通过分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促进肝脏再生(作者Liu J等)肝脏再生通常发生在各种肝损伤之后,其中机制研究最清楚的是部分肝切除引起的肝脏再生。但近年... 【据《Hepatology》2017年12月报道】题: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在部分小鼠肝损伤过程中通过分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促进肝脏再生(作者Liu J等)肝脏再生通常发生在各种肝损伤之后,其中机制研究最清楚的是部分肝切除引起的肝脏再生。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他肝脏损伤往往可能采用不同的机制来促进肝脏再生。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Liu等发现在酪氨酸血症或CCl 4长期处理引起的肝损伤后,肝脏中会诱导产生大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2。但类似现象并未在部分肝切除或CCl 4单次诱导产生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 急性损伤 脏再生 肝实质细胞 中央静脉 分泌 小鼠 HEPATOLOGY
下载PDF
Genentech与东洋纺织公司共同开发克隆化肝实质细胞生长因子
14
作者 金人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6期22-23,共2页
美国Genentech公司(南圣弗朗西斯科)从日本东洋纺织公司引入肝实质细胞生长因子(HGF)技术,并开始共同开发。这两家公司虽然正在大阪地方法院就血栓溶解剂——组织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开发问题激烈地进行日本第一件专利诉讼,但是... 美国Genentech公司(南圣弗朗西斯科)从日本东洋纺织公司引入肝实质细胞生长因子(HGF)技术,并开始共同开发。这两家公司虽然正在大阪地方法院就血栓溶解剂——组织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开发问题激烈地进行日本第一件专利诉讼,但是现在对于HGF,则不记怨仇,进行了合作。肝实质细胞具有广泛的机能,如解毒、分解老废物、合成血清蛋白等,HGF是能特异地使肝实质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同肝脏的再生有密切关系。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公司 Genentech 肝实质细胞 生长因子 血栓溶解剂 专利诉讼 血清蛋白 克隆化 细胞增殖 日本东洋
下载PDF
谱系示踪探索肝实质细胞再生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丽 王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1-784,共4页
肝实质细胞是肝脏承担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的细胞类型,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使得肝脏损伤修复过程中肝实质细胞、胆管细胞和肝脏干/祖细胞对新生肝实质细胞的贡献程度成为了有争议的问题。谱系示踪技术是近十余年兴起的、探索细胞... 肝实质细胞是肝脏承担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的细胞类型,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使得肝脏损伤修复过程中肝实质细胞、胆管细胞和肝脏干/祖细胞对新生肝实质细胞的贡献程度成为了有争议的问题。谱系示踪技术是近十余年兴起的、探索细胞起源的新方法,通过对表达某一基因的细胞及其后代细胞进行标记可以实现对特定类型细胞及其子代细胞进行示踪。现对利用该技术探索肝实质细胞起源与贡献的文献进行综述,在肝脏稳态和急性损伤后,约98%的新生肝实质细胞来源于原有肝实质细胞,在肝实质细胞增殖被抑制等严重肝损伤的情况下,胆管细胞(主要是其中的肝脏干/祖细胞)才成为肝实质细胞的主要来源,且其贡献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实质细胞再生 谱系示踪 胆管细胞 脏干/祖细胞
原文传递
免疫清除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学俊 谢仕斌 +4 位作者 张晓红 张英 赵志新 柯伟民 高志良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0-744,共5页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清除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和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1、2、3、4级的血清HBV DNA载...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清除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和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1、2、3、4级的血清HBV DNA载量,以及肝组织炎症分级1、2、3、4级所在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多组资料两两比较采用ANOVA检验分析。结果176例处于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1、2、3、4级血清HBVDNA载量分别为(8.20×10^5±9.11×10^1)拷贝/ml、(1.36×10^6±5.96×10^1)拷贝/ml、(8.12×10^5±8.01×10^1)拷贝/ml和(2.08×10^6±3.69×10^1)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肝组织病理炎症1、2、3、4级所在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9.24×10^8±9.35×10^2)拷贝/ml、(5.33×10^9±7.56×10^2)拷贝/ml、(1.06×10^10±1.77×10^3)拷贝/ml、(3.31×10^11±5.18×10^2)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中,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后,肝细胞反复出现炎症,坏死,同时伴纤维组织增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慢性 HBV DNA载量 免疫清除期 肝实质细胞体积 炎症分级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大鼠肝实质及非实质细胞分离和质量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燕华 彭仁琇 +2 位作者 张志善 汪晖 孔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索分离肝实质细胞及非实质细胞的合理条件。方法 应用胶原酶 /蛋白酶E消化分离和低速离心技术 ,以细胞活率、细胞产量和细胞纯度等指标检测细胞质量。结果 在 37℃ ,0 5g·L-1的胶原酶作用 30min ,80 0r·min-1离心... 目的 探索分离肝实质细胞及非实质细胞的合理条件。方法 应用胶原酶 /蛋白酶E消化分离和低速离心技术 ,以细胞活率、细胞产量和细胞纯度等指标检测细胞质量。结果 在 37℃ ,0 5g·L-1的胶原酶作用 30min ,80 0r·min-1离心条件下 ,肝实质细胞产量 (98× 10 9± 4× 10 9·L-1)、纯度 (97%± 2 % )和活率 (>90 % )最好。胶原酶和蛋白酶E合用 ,肝非实质细胞产量最高 (2 8 6× 10 9± 3 7× 10 9·L-1) ,Kupffer细胞纯度合理 (16 0 %± 3 5 % ) ,且Kupffer细胞含量符合体内正常分布。结论 本实验方法分离细胞对于进一步研究肝实质 ,尤其肝非实质细胞功能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实质细胞 实质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产量
下载PDF
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ALT或AST水平与炎症分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学俊 赖菁 +4 位作者 谢仕斌 叶一农 张绍全 柯伟民 高志良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1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和比较肝炎症分级1,2,3和4级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 142例患者...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和比较肝炎症分级1,2,3和4级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 142例患者炎症分级1,2,3和4级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6.52±70.75,139.67±285.39,157.80±148.07和200.68±367.99(IU/L),四级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707);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00.56±106.79,217.23±433.31,268.95±255.60,361.79±634.66,仅1级与4级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然而,肝炎症分级1,2,3和4级血清AST水平分别为51.48±40.06,100.17±143.50,152.63±162.73和153.55±166.21,1级与3级(P=0.006)以及1级与4级(P=0.019)两组之间比较已经存在差异;进一步地,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77.83±60.55,158.38±226.76,260.98±284.28和284.10±311.70,1级与3级(P=0.004),1级与4级(P=0.006)和2级与4级(P=0.044)3组之间比较存在差异。结论血清AST水平反映肝炎症分级的严重性比血清ALT水平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分级 ALT AST 肝实质细胞体积
下载PDF
原代小鼠肝实质细胞三维培养
19
作者 何继满 丰美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73-1178,共6页
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和同种小鼠肝成纤维细胞在无血清混合共培养条件下,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结构,而且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白蛋白分泌水平在第7天时仍维持10μg/10^6细胞以上,尿素合成水平平均达25μg/10^6细胞,通过... 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和同种小鼠肝成纤维细胞在无血清混合共培养条件下,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结构,而且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白蛋白分泌水平在第7天时仍维持10μg/10^6细胞以上,尿素合成水平平均达25μg/10^6细胞,通过无血清的培养方式,可避开血清中复杂成分的作用,研究肝成纤维细胞对肝实质细胞的活性、功能和三维结构形成的作用,表明间质成分对肝实质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实质细胞 原代培养 三维结构 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肝内四种非实质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巫协宁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8年第1期31-33,共3页
肝内四种非实质细胞中,肝窦内皮细胞有高度通透性能,所含筛板样小孔可允许小分子物质进入窦周间隙,其清除受体又可清除废物。枯否细胞为定居于肝脏的巨噬细胞,有清除内毒素、细菌、病毒和瘤细胞的功能,参与防御机制。星状细胞贮存维生... 肝内四种非实质细胞中,肝窦内皮细胞有高度通透性能,所含筛板样小孔可允许小分子物质进入窦周间隙,其清除受体又可清除废物。枯否细胞为定居于肝脏的巨噬细胞,有清除内毒素、细菌、病毒和瘤细胞的功能,参与防御机制。星状细胞贮存维生素A,合成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中具有重要性,又是肝再生时细胞因子的来源,此外它还有调节肝窦血流的作用。小窝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还破坏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实质细胞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