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心同治”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机理及机制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晓媛 宋囡 +5 位作者 王莹 李阳 王群 裘雪莹 张艳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05,I0033,共6页
目前,双心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部分。冠心病、抑郁分属中医胸痹、郁证,二者彼此影响、互相加重。《灵枢》载“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了心的病变... 目前,双心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部分。冠心病、抑郁分属中医胸痹、郁证,二者彼此影响、互相加重。《灵枢》载“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了心的病变会引起神志、情绪的变化,同时,情绪的刺激也会影响心脏。可见,心血管疾病与情志病是密不可分的,而调节情志,也离不开对气机的调达和疏泄。胸痹患者心脉不畅,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机郁滞加重,因此引发情志的改变。情志失调、郁证和胸痹三者密切相关。早在仲景时期,便有以肝论治心病的记载,心肝在血脉运行和精神情志等方面相关密切。课题组前期发现,“心”与“肝”的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导师临床经验以“肝心同治”为指导而组方的定心方(人参10 g,丹参20 g,柴胡10 g,郁金15 g,三七10 g)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低毒性及个体化等特点而具有独特优势。为解决“肝心同治”中医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机制主要集中于炎症和内皮损伤等局限而不深入的瓶颈问题,基于对“肝心同治”理论的探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旨在为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新的思路与机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肝心同治
原文传递
名老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处方特色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金洋 范金茹 王行宽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93-95,共3页
名医王行宽从医50余载,在肝心同治胸痹心痛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学术经验。整理其临证胸痹心痛处方用药特色,冀传承一二。
关键词 胸痹 王行宽 肝心同治
下载PDF
王行宽主任医师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金洋 范金茹 王行宽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期68-70,共3页
1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研究现状 1.1经方、验方的应用情况王行宽教授临证多年,自拟心痛灵系列验方治疗胸痹心痛。肖碹认为“组成心痛灵(I号)方,用治冠心病。
关键词 王行宽 肝心同治 胸痹 遣方用药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基于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遣方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金洋 龚后武 +5 位作者 范金茹 晏峻峰 蒋磊 陈学娟 熊杜 王行宽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挖掘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遣方规律。方法:收集王行宽教授近1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药术语,制定经方、验方判定标准,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药味进... 目的:挖掘名医王行宽辨治胸痹心痛的遣方规律。方法:收集王行宽教授近1年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医案267份,规范其中出现的中药术语,制定经方、验方判定标准,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Weka3.6软件,对药味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味进行频繁项集分析,并对常用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分析。结果:王老辨治胸痹心痛善用经方,予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活用古验方,遣生脉散、柴胡陷胸汤等;创"心痛治肝"之法,拟心痛灵系列(Ⅰ、Ⅱ、Ⅲ号),兼予平肝煎、养心安神饮等;项集支持度≥0.60的挖掘结果多为生脉散、小陷胸汤与活血通络药(丹参)或疏肝解郁药(柴胡)之间的配伍;生脉散==>柴胡陷胸汤的关联可信度最高(0.97),且两方的项集支持度均≥0.66,昭示了生脉散合柴胡陷胸汤为王老临床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基本方。结论:"肝心同治,善用经方,活用验方"乃王老临床辨治胸痹心痛的遣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频繁项集 关联规则 王行宽 肝心同治 遣方规律
下载PDF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构建冠心病肝心同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鑫 于睿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冠心病患者除心脏症状外,还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双心疾病也日益突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而中医药从肝心同治思路出发,对此冠心病甚至双心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心、肝两脏在阴阳、五行属性、脏腑功能及经络循行等方面关系密切,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文基于肝心两脏“同气相求”的特点,结合古今医家对冠心病的认识,分析冠心病肝心同治“同气相求”的内涵,并根据临床常见病证,总结了常用的肝心同治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及双心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气相求 胸痹 肝心同治 疾病
原文传递
肝心同治法治疗心悸体会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龙梅 吕德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806-807,共2页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或快或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悸既可见于器质性疾病.也多发为功能性病变。吕德主任从医近三十年。在心血管病的诊治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心悸的治疗...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或快或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心悸既可见于器质性疾病.也多发为功能性病变。吕德主任从医近三十年。在心血管病的诊治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心悸的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吕主任认为.五脏六腑均可令人悸.非独心也。心悸虽病位在心,但与五脏息息相关,其中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心同治 辨证论治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心悸的遣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范金茹 刘金良 +4 位作者 许福丽 陈彤 刘剑勇 李晓屏 周斐然 《中医药通报》 2018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遣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王行宽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味及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王教授辨治心悸法以通补兼施,用药平和;(2)善用药对,配伍精当,常用药...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遣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王行宽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味及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王教授辨治心悸法以通补兼施,用药平和;(2)善用药对,配伍精当,常用药对如五味子与麦冬、白参与麦冬、柴胡与黄芩、黄芩与法半夏、黄芩与枳实;(3)王教授遣方最常用生脉散、柴芩温胆汤、平肝煎、养心安神饮等;可信度最高的关联为生脉散与柴芩温胆汤。结论:"虚实并进""善用药对"乃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用药特色;"肝心同治,善用经方,活用验方"为王教授遣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王行宽 肝心同治 遣方用药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在心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喻远霞 余桂枝 +2 位作者 王宇红 张稳 范建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6期1090-1092,共3页
王行宽教授熟谙“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之医训,同时遵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说,提倡“肝心同治”心系疾病,确定了补益气营、疏肝解郁的基本治疗大法,并针对不同疾病的病机特点,分别佐以豁痰化瘀、清热化痰、安神定悸等... 王行宽教授熟谙“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之医训,同时遵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说,提倡“肝心同治”心系疾病,确定了补益气营、疏肝解郁的基本治疗大法,并针对不同疾病的病机特点,分别佐以豁痰化瘀、清热化痰、安神定悸等法治之,方药可鉴,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疾病 肝心同治 名医经验 王行宽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心悸病临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桂枝 喻远霞 +2 位作者 卢圣花 张稳 范建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1期2041-2043,共3页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心悸病的临床经验。王行宽教授认为,心悸病位不仅在心,关键在肝胆;心之气营亏乏,肝胆失疏,胆气虚怯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临床多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治疗上,以"心肝相关"理论为指导...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肝心同治"心悸病的临床经验。王行宽教授认为,心悸病位不仅在心,关键在肝胆;心之气营亏乏,肝胆失疏,胆气虚怯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临床多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治疗上,以"心肝相关"理论为指导,强调益气养营、疏肝利胆,并根据痰、瘀、火之偏重以治标,此外不忘身心同调,如此肝心同治,通补兼施,定悸宁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心同治 名医经验 王行宽
下载PDF
冠心病肝心同治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建国 郎涛 +1 位作者 杨彩云 奇丽娟 《河南中医》 2009年第7期634-635,共2页
肝、心在气血生成与运行方面关系密切;肝(胆)、心经生理上经气交通,病理上经气相传;五行生理上木火相生,病理上母子相及;情志—生理上神魂相辅,病理上神魂互扰。因此,肝气不调,疏泄失职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而"治病必求于本... 肝、心在气血生成与运行方面关系密切;肝(胆)、心经生理上经气交通,病理上经气相传;五行生理上木火相生,病理上母子相及;情志—生理上神魂相辅,病理上神魂互扰。因此,肝气不调,疏泄失职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而"治病必求于本"、"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是从肝论治冠心病的立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心同治 情志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验方及经验传承 被引量:8
11
作者 伍瑶 范金茹 +3 位作者 王行宽 毛小静 刘剑勇 陈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9期1631-1634,共4页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从事心系疾病的诊疗工作50余年,形成了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学术特色,所创制的心痛灵验方治疗胸痹心痛,效如桴鼓。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范金茹将其导师王行宽的这一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并发扬,创心痛方和心痛宁膏...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从事心系疾病的诊疗工作50余年,形成了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学术特色,所创制的心痛灵验方治疗胸痹心痛,效如桴鼓。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范金茹将其导师王行宽的这一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并发扬,创心痛方和心痛宁膏,完善并丰富了“肝心同治,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治疗胸痹心痛的学术特点。现将王老的验方特点及学术经验传承特色归纳如下,以发扬其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行宽 肝心同治 胸痹 验方 传承
下载PDF
肝心同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及抑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周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肝心同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伴焦虑及抑郁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四川省绵竹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FD伴焦虑及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疏肝健脾方... 目的:探讨使用肝心同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伴焦虑及抑郁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四川省绵竹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FD伴焦虑及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疏肝健脾方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疏肝健脾方合养心安神方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使用肝心同治法治疗FD伴焦虑及抑郁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心同治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以“肝心同治”论治心系疾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慧慧 胡国恒 +2 位作者 刘建和 唐路军 王行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8-1510,共3页
王行宽教授认为从“肝心同治”论治心系疾病存在中医理论基础,即肝与心在生理、病理上相关,经络上相关,共同调节神志,将“肝心同治”贯穿于辨治心系病的始终。王行宽教授指出肝木失疏为心系疾病的发病关键,根据《内经》中“损其心者,调... 王行宽教授认为从“肝心同治”论治心系疾病存在中医理论基础,即肝与心在生理、病理上相关,经络上相关,共同调节神志,将“肝心同治”贯穿于辨治心系病的始终。王行宽教授指出肝木失疏为心系疾病的发病关键,根据《内经》中“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认为治疗心系疾病勿忘补益气营,以补益气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根据不同心系疾病的病机特点,分别予以不同的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行宽 肝心同治 系疾病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经验
14
作者 李偲 郑佳连 卢秉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为总则,对重要兼证以“肝胃同调、肝心同治、气机畅达”等为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数据挖掘 经验总结 肝心同治 临床用药
下载PDF
肝与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均毅 李晓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0-652,共3页
关键词 五脏相关 临床 肝心同治
下载PDF
王行宽从肝论治心胀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建民 姚福胜 +1 位作者 田晶 张稳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579-1582,共4页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肝”与本病发展密切相关。依据“痰、瘀、郁”病机不同,将心胀分为初、中、后三期,以“益气养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总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行宽 痰、瘀、郁 肝心同治 扩张型肌病
下载PDF
孔令彪教授从肝心论治高血压病经验拾萃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柳芳 孔令彪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3期2151-2153,共3页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西药治疗高血压病治标不治本。孔令彪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独特,临床疗效颇佳。其运用肝心同治理论包括重视肝心母子关系、认为失眠为百病之源、重在心平气和3个...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西药治疗高血压病治标不治本。孔令彪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独特,临床疗效颇佳。其运用肝心同治理论包括重视肝心母子关系、认为失眠为百病之源、重在心平气和3个方面。其用药特点重视养心安神、清热解毒药物运用的同时重视根据年龄辨证用药。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介绍其经验。肝心同治经验方从整体辨治、治病求本、平肝养心,可明显降低血压,常不需服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令彪 肝心同治 高血压病 阳上亢 母子相生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肝心两调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经验撷菁
18
作者 张超 王子焱 范金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1133-1136,共4页
王行宽教授倡导从肝心两调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认为本病发病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所致,遵从“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认为肝心失调乃病机关键,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肝血亏虚、心气营两虚、痰瘀阻络是... 王行宽教授倡导从肝心两调论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认为本病发病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所致,遵从“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认为肝心失调乃病机关键,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肝血亏虚、心气营两虚、痰瘀阻络是发病之标,故治宜两调心肝,常用平肝、疏肝、泻肝、柔肝等法,辅以补益气营、豁痰化瘀,临证常用自创方平肝和心汤加减,每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胸痹 风眩 王行宽 肝心同治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冷亚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0061-0061,63,共2页
观察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试验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以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24h内室性期前... 观察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试验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以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24h内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为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中医症候积分、24h内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伴焦虑效果好,能改善临床症状及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焦虑状态 天王补 肝心同治
下载PDF
聚焦外泌体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冠脉血管损伤的科学内涵
20
作者 张伟 卢秉久 张艳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614-1620,共7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多合并冠脉血管损伤,属于中医“肝心同病”范畴,病因病机为“肝失敷和、心脉痹阻”。近年来,外泌体调控“肝脏-血管”通讯干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冠脉血管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肝细胞源性外泌体可携载miRNA与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多合并冠脉血管损伤,属于中医“肝心同病”范畴,病因病机为“肝失敷和、心脉痹阻”。近年来,外泌体调控“肝脏-血管”通讯干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冠脉血管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肝细胞源性外泌体可携载miRNA与冠脉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调控内皮通透性,并介导下游炎性因子表达增加,与中医“肝心同病”病理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在“肝心同治”理论的指导下,从外泌体及其携载miR-1介导“肝脏-血管”角度出发,分析“肝失敷和,心脉痹阻”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冠脉血管损伤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揭示“肝心同治”的效应机制,为“肝心同治”理论的现代化解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有望靶向干预外泌体的功能,实现疾病的精准靶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代谢相关脂肪性 冠脉血管损伤 脏-血管”通讯 肝心同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