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骨脂素在2D和3D培养模型的肝毒性差异研究
1
作者 蒲位凌 夏宁 +2 位作者 张孝莹 张玥 周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0,共2页
中药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等作用,主治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等。补骨脂及其方剂的不当使用有造成肝损伤的风险。补骨脂素是补骨脂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之一[1]。体外毒性实验具有速度快... 中药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等作用,主治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等。补骨脂及其方剂的不当使用有造成肝损伤的风险。补骨脂素是补骨脂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补骨脂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之一[1]。体外毒性实验具有速度快、成本低、通量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肝毒性 3D培养 代谢组学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高内涵技术的补骨脂肝毒性成分筛选研究
2
作者 尚慧莹 魏雪 +5 位作者 程宏愽 马增春 涂博丹 肖成荣 刘献 高月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采用高内涵技术筛选补骨脂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补骨脂中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尔酮、4’-O-甲基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宁、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目的采用高内涵技术筛选补骨脂潜在肝毒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补骨脂中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尔酮、4’-O-甲基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宁、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酚10种成分的IC_(50)值。在相同浓度药物处理HepG 2细胞24 h后,进行高内涵检测,通过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评价各组细胞活性氧、还原型谷胱甘肽、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4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初步筛选补骨脂中主要肝毒性成分。结果CCK-8细胞活力实验结果显示,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尔酮、4’-O-甲基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宁、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补骨脂酚对Hep G 2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52.69、42.72、83.63、42.29、57.43、110.80、1420.00、23.58和25.34μmol·L^(-1)。高内涵结果显示,在20μmol·L^(-1)浓度下,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二氢黄酮、异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定和补骨脂酚可显著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异补骨脂查尔酮、4’-O-甲基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宁、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和补骨脂酚均可导致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保护性升高;异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定和补骨脂酚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造成线粒体超氧化物累积。结论异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定和补骨脂酚是补骨脂中造成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主要成分,具有潜在的肝脏毒性,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异补骨脂查尔酮 补骨脂定 补骨脂酚 肝毒性 高内涵筛选技术 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超氧化物
下载PDF
镉致肝损伤机制及硒拮抗镉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通旺 吴亚 +2 位作者 王书杰 宋厚辉 邵春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6-1466,共11页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蓄积于机体内,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和畜禽的健康。肝是镉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揭示镉的肝毒性机制以及如何抑制其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蓄积于机体内,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和畜禽的健康。肝是镉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揭示镉的肝毒性机制以及如何抑制其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硒能够拮抗镉的肝毒性。本文主要对镉致肝毒性损伤机制以及硒拮抗镉肝毒性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镉污染的防治以及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加拿大修订拉罗替尼说明书增加肝毒性等风险
4
作者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28-228,共1页
加拿大最近对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商品名Vitrakvi)产品专论进行修订,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已更新“肝毒性和涉及中度细胞色素P450(CYP)3A4诱导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信息。给医务人员的信息:1.在接受... 加拿大最近对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商品名Vitrakvi)产品专论进行修订,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已更新“肝毒性和涉及中度细胞色素P450(CYP)3A4诱导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信息。给医务人员的信息:1.在接受拉罗替尼治疗的成年患者中,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3或4级严重程度升高以及胆红素升高≥2 x ULN(正常上限)的肝毒性病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上限 药物相互作用 肝毒性 病例报告 VIT 成年患者 拉罗 用法用量
下载PDF
加拿大修订拉罗替尼说明书增加肝毒性等风险
5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1期64-64,共1页
加拿大最近对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商品名Vitrakvi)产品专论进行修订,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已更新“肝毒性和涉及中度细胞色素P450(CYP)3A4诱导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信息。给医务人员的信息:1.在接受... 加拿大最近对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商品名Vitrakvi)产品专论进行修订,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已更新“肝毒性和涉及中度细胞色素P450(CYP)3A4诱导剂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信息。给医务人员的信息:1.在接受拉罗替尼治疗的成年患者中,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3或4级严重程度升高以及胆红素升高≥2×ULN(正常上限)的肝毒性病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上限 药物相互作用 肝毒性 病例报告 VIT 成年患者 拉罗 用法用量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甘草对马钱子致肝毒性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骏 曼琼 +3 位作者 闫潇 邓毅 杨志军 杨秀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18-2722,共5页
目的比较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对马钱子致肝毒性的解毒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马钱子提取物,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大鼠在给予马钱子提取物6 h后灌胃给予各甘草提取物... 目的比较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对马钱子致肝毒性的解毒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马钱子提取物,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大鼠在给予马钱子提取物6 h后灌胃给予各甘草提取物,连续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CAT活性和TNF-α、caspase3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均能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和肝组织caspase3水平(P<0.05,P<0.01),修复受损肝脏细胞,提高TNF-α水平和CAT活性(P<0.05,P<0.01),抑制COX2、CYP1A2和CYP2E1蛋白表达(P<0.01)。结论野生与栽培甘草均可缓解马钱子所致的肝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药物代谢酶因子相关,栽培甘草对氧化应激、药物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效果优于野生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野生 栽培 马钱子 肝毒性 解毒
下载PDF
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建波 高博闻 +11 位作者 孙华 靳洪涛 高慧宇 牛慧 程显隆 王雪婷 宋云飞 魏锋 汪祺 王莹 胡笑文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 分析何首乌致肝损伤相关报道,讨论其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近25年来报道何首乌肝损伤的潜在肝毒性成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何首乌中蒽醌类、二苯乙... 目的 分析何首乌致肝损伤相关报道,讨论其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近25年来报道何首乌肝损伤的潜在肝毒性成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何首乌中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萘类成分及真菌毒素等可能是其诱发“固有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协同作用致肝毒性”“外源污染物致肝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结论 何首乌致肝损伤的物质基础较复杂,有必要进一步对其不同类型化学成分进行急性毒性及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何首乌肝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固有肝毒性 物质基础 特异质肝毒性 协同作用致肝毒性 外源污染物致肝毒性
下载PDF
中药饮片药源性肝毒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毕胜男 郭婷婷 赵忠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9期195-197,共3页
目的对近年发表的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相关中医药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总结相关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类型及归纳药源性肝毒性中药。方法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首个安全用药信息查询网络共享共创平台收集并整理具有肝毒性的中... 目的对近年发表的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相关中医药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总结相关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类型及归纳药源性肝毒性中药。方法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首个安全用药信息查询网络共享共创平台收集并整理具有肝毒性的中药。结果检索出相关论文200余篇,对药源性肝毒性的分类和临床表现有了系统的归纳。结论科学性看待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安全问题,为中医药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源性 肝毒性 综述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胆管型肝毒性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9
作者 任伟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6-203,共8页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近年来因疗效显著而备受瞩目。ICI引起的免疫介导肝毒性(IMH)是一类较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但IMH中的一种亚分型,胆管型IMH(BIMH),却是一种少见的、对其认知极不充分、缺乏诊疗规范的irAE,存在...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近年来因疗效显著而备受瞩目。ICI引起的免疫介导肝毒性(IMH)是一类较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但IMH中的一种亚分型,胆管型IMH(BIMH),却是一种少见的、对其认知极不充分、缺乏诊疗规范的irAE,存在临床隐患。BIMH以胆管酶显著升高、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胆管炎症、胆管损伤和消失。胆汁淤积阶段的BIMH对于免疫抑制治疗反应不佳,预后差。提高对BIMH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提高BIMH预后的关键。对BIMH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发生机制及BIMH全程管理中存在之问题等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出针对BIMH的有效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介导肝毒性 胆管消失综合征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讨京尼平致肝毒性机制
10
作者 王晓慧 张帆 +1 位作者 夏文彬 魏玉辉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77-180,218,共5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方法阐释京尼平所致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TCMSP、Pharmmapper、STITCH和CTD数据库筛选及预测京尼平潜在作用靶点,同时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关键词在DisGe...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方法阐释京尼平所致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TCMSP、Pharmmapper、STITCH和CTD数据库筛选及预测京尼平潜在作用靶点,同时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关键词在DisGeNET、CTD、PharmGkb、GeneCards和NCBI Gene数据库进行疾病相关靶点提取。STRING进行靶点交互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京尼平-肝毒性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最后采用DAVID进行京尼平肝毒性靶点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转录组学:分别用空白及含京尼平的培养基干预人源性HepaRG肝细胞24 h,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京尼平可作用于142个靶点,其中112个与肝毒性相关。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可知,共有92个节点,382条边。富集分析显示京尼平致肝毒性的靶点主要集中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等。转录组学与基因数据库对比分析京尼平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错误发现率(FDR)<0.01、差异倍数(FC)≥4为筛选条件,发现京尼平组共有1 16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转录失调、核糖体代谢等。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可知TNF信号通路在京尼平致肝毒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 京尼平致肝毒性可能与其作用于TNF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肝毒性 网络药理学 转录组学
下载PDF
警惕“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和肌毒性
11
作者 刘玉 钱志平 《肝博士》 2023年第5期44-45,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遭受高血脂的困扰。他汀类药物是指南推荐的降脂“明星”,可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斑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很多中老年人长期服用的药物之一。60多岁的江西赵阿姨,突然出现四肢乏力、肝功能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遭受高血脂的困扰。他汀类药物是指南推荐的降脂“明星”,可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斑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很多中老年人长期服用的药物之一。60多岁的江西赵阿姨,突然出现四肢乏力、肝功能异常,罪魁祸首竟然是赵阿姨服用2年之久的他汀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功能异常 肝毒性 稳定斑块 高血脂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毒性 降低胆固醇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8种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毒性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悦 张良 +3 位作者 张颖慧 孙宇婷 张琳 祖元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对半夏不同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不同炮制品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盐酸麻黄碱、葫芦巴碱、胆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尿...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对半夏不同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不同炮制品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盐酸麻黄碱、葫芦巴碱、胆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尿黑酸和大黄酚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将半夏及其炮制品水提液给予大鼠灌胃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BA、TBIL、AKP、IL-18、IL-1β、NLRP3、TNF-α)的水平;对半夏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毒性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与生半夏相比,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中溶血磷脂酰胆碱、胆碱、葫芦巴碱、盐酸麻黄碱、原儿茶酸和大黄酚的含量均降低,姜半夏、清半夏中原儿茶醛的含量升高,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中尿黑酸含量升高;半夏及其炮制品对正常大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毒性,经统计分析表明,溶血磷脂酰胆碱、盐酸麻黄碱、胆碱、原儿茶酸、葫芦巴碱、大黄酚与大鼠肝毒性相关。结论:通过炮制降低半夏肝毒性的作用可能与降低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中溶血磷脂酰胆碱、胆碱、盐酸麻黄碱、原儿茶酸、葫芦巴碱、大黄酚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炮制品 UPLC-MS/MS 毒性成分 肝毒性
下载PDF
何首乌的肝毒性分析及炮制减毒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硕 钟凌云 +3 位作者 王卓 邓延文 卢兴美 刘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临床应用首载于唐朝,何首乌有两种药用形式,一是生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二是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临床应用首载于唐朝,何首乌有两种药用形式,一是生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二是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自古以来,何首乌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具有广泛的医疗和保健价值。近些年,何首乌及其制剂肝毒性的事件频频发生,何首乌肝毒性成为了临床应用和日常保健最棘手的问题。因此,认识肝毒性及解决肝毒性问题成为了重点。对何首乌的肝毒性进行归类分析,并且探讨何首乌古代炮制减毒的意图及现代炮制对何首乌肝毒性的影响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毒性 减毒
原文传递
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重楼肝毒性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芝奇 陈美琳 +8 位作者 郭思敏 范琦琦 林子力 钟鑫悦 蔡琼 高睿涵 林瑞超 赵崇军 刘振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739-747,755,共10页
目的:重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为小毒,但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随着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视,重楼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及其机制也待明确,本文旨在阐明重楼提取物的肝毒性机制。方法: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进行急性毒性验证,采用4... 目的:重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为小毒,但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随着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视,重楼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及其机制也待明确,本文旨在阐明重楼提取物的肝毒性机制。方法: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进行急性毒性验证,采用4 dpf斑马鱼暴露于重楼提取物中,24 h后吖啶橙染色,组织病理切片证明其肝脏毒性。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肝毒性靶点,并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网络预测靶点及通路。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重楼提取物暴露处理4 dpf斑马鱼24 h,吖啶橙染色重楼水提物组及醇提物组在肝脏部分均会出现黄绿色荧光点,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排列紊乱松散,出现细胞凋亡、空泡等现象,表明重楼具有肝脏毒性。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重楼肝毒性可能与细胞增殖的肉瘤基因(Ras)信号通路,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的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B)、鼠双微基因2(MDM2)、STAT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原癌基因(MET)、B细胞淋巴瘤2样1(BCL2L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白细胞介素-2(IL-2)及MAPK14可能是重楼造成肝毒性核心靶点,RT-PCR实验结果验证了以上推测。结论:重楼可能影响肝细胞增殖、能量代谢等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引起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肝毒性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RT-PCR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Ras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补骨脂炮制品水提和醇沉物化学成分及肝毒性研究
15
作者 李卓柯 刘洋 +4 位作者 李晔 王春柳 刘峰 孙婷婷 张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研究补骨脂不同炮制品水提及醇沉物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并初步评价其肝毒性。方法制备补骨脂生品和雷公法、流水漂洗法、盐炙法炮制品的水提样品,以及雷公法、盐炙法炮制品的醇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补骨脂苷... 目的研究补骨脂不同炮制品水提及醇沉物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并初步评价其肝毒性。方法制备补骨脂生品和雷公法、流水漂洗法、盐炙法炮制品的水提样品,以及雷公法、盐炙法炮制品的醇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的含量并进行比较;以不同质量浓度补骨脂生品、流水漂洗法、雷公法、盐炙法水提样品和雷公法、盐炙法醇沉样品作用72 h,计算各样品对野生型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以对乙酰氨基酚为阳性对照,以上述样品(MNLC)作用72 h,观察野生型斑马鱼的基本形态和转基因斑马鱼的肝脏表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成分含量与肝毒性的相关性。结果与生品水提物比较,不同炮制品水提样品中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雷公法、盐炙法醇沉样品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生品、流水漂洗法、雷公法、盐炙法水提样品和雷公法、盐炙法醇沉样品的LC50分别为2.45、5.00、5.38、1.55、2.36、0.64 g/L(以生药量计),MNLC分别为2.21、4.53、5.02、1.37、2.13、0.53 g/L(以生药量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样品处理组斑马鱼幼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形,肝脏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减弱(P<0.05或P<0.01)。补骨脂酚、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等脂溶性成分与肝脏相对荧光强度的相关性较高(R2>0.7)。结论补骨脂炮制品经水提后以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为主,经醇沉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酚的含量增加;醇沉样品的肝毒性更强,且肝毒性与补骨脂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炮制品 水提物 醇沉物 肝毒性 成分含量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杠柳毒苷肝毒性评价
16
作者 陈林珍 王璇 +5 位作者 张晓朦 马志强 陆珊 吴嘉瑞 赵崇军 张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742-748,共7页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初步探讨杠柳毒苷的毒性靶器官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斑马鱼(4dayspostfertilization,4 dpf)暴露于不同浓度(低浓度1μg·mL^(-1),高浓度1.5μg·mL^(-1))的杠柳毒苷溶液中24 h,统计杠柳毒苷对斑马鱼的致死...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初步探讨杠柳毒苷的毒性靶器官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斑马鱼(4dayspostfertilization,4 dpf)暴露于不同浓度(低浓度1μg·mL^(-1),高浓度1.5μg·mL^(-1))的杠柳毒苷溶液中24 h,统计杠柳毒苷对斑马鱼的致死率;10%致死剂量下(<LC10)暴露24 h后,基于肝脏面积变化,吖啶橙染色,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等指标评价杠柳毒苷的肝毒性;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杠柳毒苷肝毒性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对预测靶点进行验证。结果杠柳毒苷对斑马鱼的亚致死浓度(LC10)为1.6126μg·mL^(-1),亚致死浓度暴露条件下,与空白组相比,杠柳毒苷能够引起斑马鱼肝脏面积减小和明显的肝脏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杠柳毒苷能够诱导肝细胞出现结构排列松散紊乱以及明显空泡化等病理特征。此外,杠柳毒苷能够显著升高斑马鱼ALT、AST活性,证明杠柳毒苷对斑马鱼模型有显著的肝毒性;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诱导肝毒性与21个潜在作用靶点相关,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排名前5位的靶点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热休克蛋白(HSP)90AA1、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一氧化氮合酶3(NOS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KEGG结果显示杠柳毒苷肝毒性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钙(Calcium)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相关,RT-PCR进一步验证以上预测结果。结论杠柳毒苷可能是通过影响HIF-1信号通路与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引发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毒苷 肝毒性 斑马鱼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绿原酸调控内质网应激PERK-CHOP通路对安氟烷诱导大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张思思 蔡英敏 +1 位作者 王武涛 乔艳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研究绿原酸(CGA)对安氟烷诱导大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调控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C/EBP同源蛋白(CHOP)通路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GA低剂量组、CGA高剂量组、CGA高剂量+PERK... 目的研究绿原酸(CGA)对安氟烷诱导大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调控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C/EBP同源蛋白(CHOP)通路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GA低剂量组、CGA高剂量组、CGA高剂量+PERK激活剂组(CGA-H+CCT组),每组12只。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的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ER应激蛋白PERK、p-PERK、eIF2α、p-eIF2α、CHOP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且出现肿胀和空泡,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AST、ALT、ALP、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肝细胞凋亡率、PERK和eIF2α的磷酸化水平、CHOP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CGA剂量组肝细胞数量增多且排列有序,有轻微肿胀,空泡减少,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AST、ALT、ALP、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肝细胞凋亡率、PERK和eIF2α的磷酸化水平、CHOP和BAX蛋白表达均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CGA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GA高剂量组比较,CGA-H+CCT组中PERK的抑制剂CCT020312消除了CGA对上述各项指标的作用。结论CGA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CHOP通路减轻安氟烷诱导的大鼠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内质网应激 PERK-CHOP通路 安氟烷 肝毒性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镉诱导小鼠急性肝毒性的影响
18
作者 谭明雪 柳晓玲 +3 位作者 姜姝芸 潘心红 陈雯 陈丽萍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是否可以缓解镉所诱导的小鼠肝毒性。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肝脏特异性敲除编码PP2A Aα的PPP2R1A基因(HO)小鼠随机各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0.9%生理盐水)、镉染毒组(1.5 mg/kg CdCl_(2))、二甲双胍处理组(100 mg...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是否可以缓解镉所诱导的小鼠肝毒性。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肝脏特异性敲除编码PP2A Aα的PPP2R1A基因(HO)小鼠随机各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0.9%生理盐水)、镉染毒组(1.5 mg/kg CdCl_(2))、二甲双胍处理组(100 mg/kg二甲双胍)、镉和二甲双胍联用组(1.5 mg/kg CdCl_(2),100 mg/kg二甲双胍)。各组小鼠连续7 d分别腹腔注射上述受试物,采用半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浓度;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组织中镉相关转运蛋白zip14、dmt1、mrp1、oct2、bsep和zip8的mRNA表达水平。L02人肝细胞分别用CdCl_(2)染毒和/或二甲双胍处理后,CCK-8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检测Fluo-4 AM的荧光强度评估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结果:镉染毒时,WT小鼠血浆ALT和AST浓度分别升高了86.40%和3.19%,出现肝细胞损伤、肝脏脂质变性与沉积等病理改变,HO小鼠的肝脏损伤比WT小鼠更加明显。与镉染毒组相比,镉和二甲双胍联用组小鼠的血浆ALT与AST浓度分别降低了61.14%和44.02%,肝细胞坏死、脂质变性与沉积的程度亦有所减轻。未染毒时,HO小鼠肝脏中的zip14和dmt1m RNA表达水平较WT小鼠分别升高16.48%和53.61%;镉染毒后,zip14和dmt1 m 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47.32%和136.23%。镉染毒L02细胞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72倍,相应细胞活力降低45.99%。和单纯镉染毒细胞比,1和2 mmol/L二甲双胍处理导致细胞荧光强度分别降低了40.77%和54.17%,细胞活力则升高了59.28%和89.78%。结论:PP2A在CdCl_(2)诱导小鼠肝毒性中起作用,可能通过调控镉转运蛋白的表达来影响镉的肝毒性。二甲双胍可缓解镉所诱导的肝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镉离子进入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肝毒性 蛋白磷酸酶2A 二甲双胍
下载PDF
仙灵骨葆胶囊肝毒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朱春雾 余雪君 +1 位作者 孙鑫 刘成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分析仙灵骨葆胶囊的肝毒性,为其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1994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肝毒性表现、肝损伤的因素、毒性机制、减毒应对措施等方面对仙灵骨葆胶囊肝毒性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仙... 目的分析仙灵骨葆胶囊的肝毒性,为其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1994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肝毒性表现、肝损伤的因素、毒性机制、减毒应对措施等方面对仙灵骨葆胶囊肝毒性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仙灵骨葆胶囊的毒性成分主要是补骨脂和淫羊藿,与患者性别、年龄、药量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使用中应加强仙灵骨葆胶囊肝毒性的监测,以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 胶囊 肝毒性 药品不良反应 损伤 补骨脂 淫羊藿
下载PDF
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致肝毒性的安全信号挖掘
20
作者 周阳云 郭澄 韩永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挖掘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致肝毒性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美国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FOLFOX方案和FO... 目的挖掘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致肝毒性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美国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分析,挖掘其致肝毒性的潜在安全信号。结果分别检索到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相关ADE报告3454、1359份,涉及男、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1.50∶1、1.67∶1;上报数排名前5位的国家均为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其报告总和分别占各自报告总数的58.48%和53.79%。有超过90%的患者合并用药不超过5种,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5.45%和86.82%。FOLFOX方案致肝毒性相关ADE报告有443份,ADR信号共22个,包括肝窦阻塞综合征、结节状再生增生、药物诱导的肝损伤、血胆红素升高等;FOLFIRI方案肝毒性相关ADE报告有128份,ADR信号共9个,包括血胆红素升高、肝毒性、脂肪性肝炎、肝脂肪变性等。结论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所致肝毒性类型不同,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OX方案 FOLFIRI方案 FAERS数据库 肝毒性 安全信号 比例失衡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