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肝硬变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光曙 陈崇兴 +1 位作者 徐传镇 阎承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66-167,共2页
我们通过组化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肝内血管阻塞性病变是乙型肝炎肝硬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它在肝硬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干扰肝内血液循环,导致门脉高压。 材料及方法 一、标本来源 选自本院肝研所门诊和住院病例肝穿活检及肝病患... 我们通过组化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肝内血管阻塞性病变是乙型肝炎肝硬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它在肝硬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干扰肝内血液循环,导致门脉高压。 材料及方法 一、标本来源 选自本院肝研所门诊和住院病例肝穿活检及肝病患者死后解剖标本,共85例。 二、方法 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每例均作HE、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血管病变 发展过程 乙型 阻塞性病变 山东泰安市 炎性细胞 门脉高压 血管阻塞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HA、LN、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明 李定坤 孙薇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55-256,共2页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 :采用PGE1治疗 5 3例肝炎肝硬变患者 ,选择 5 3例进行综合基础治疗的肝炎肝硬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应用放免法测定...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 :采用PGE1治疗 5 3例肝炎肝硬变患者 ,选择 5 3例进行综合基础治疗的肝炎肝硬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应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A、LN、TNF α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ChildA、B级患者血清HA、LN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 <0 .0 1) ,ChildA级患者血清TNF α水平较对照组亦有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PGE1治疗肝炎肝硬变 ,对肝功能损害不严重的ChildA、B级患者尤其是ChildA级患者有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血清透明质酸 LN 肝炎肝硬变 治疗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型及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长伦 许家璋 +3 位作者 隋云华 汪茂荣 张宇兵 高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1,73,共2页
对肝炎肝硬变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试进行临床分型 ,并对其诊断作探讨。方法 :观察2 15 6例SBP的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腹水常规及细菌学等指标。结果 :SBP临床分为典型及 6类非典型(发热型、黄疸型、腹泻型、腹胀型、少... 对肝炎肝硬变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试进行临床分型 ,并对其诊断作探讨。方法 :观察2 15 6例SBP的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腹水常规及细菌学等指标。结果 :SBP临床分为典型及 6类非典型(发热型、黄疸型、腹泻型、腹胀型、少尿型、逍遥型 ) ;绝大多数SBP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 5 0 0 0~ 10 0 0 0×10 9/L ,腹水白细胞数在 10 0~ 30 0× 10 9/L。结论 :对SBP进行临床分型可能有助于减少其漏诊及误诊。腹水白细胞总数 >10 0× 10 9/L ,应警惕发生了S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P 临床分型 诊断 腹膜炎 肝炎肝硬变
下载PDF
肝复乐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子德 谢冬英 +3 位作者 邓友 黄桂梅 邓练贤 赵志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96-96,共1页
肝复乐是我国卫生部近年正式批准用于治疗肝病(主要为肝癌)的中药新药,其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鳖甲、沉香、柴胡、重楼等21味中药。其功效为健脾理气、化瘀软坚和清热解毒。文献报道肝复乐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面对病毒性肝炎和肝... 肝复乐是我国卫生部近年正式批准用于治疗肝病(主要为肝癌)的中药新药,其主要成分为党参、白术、鳖甲、沉香、柴胡、重楼等21味中药。其功效为健脾理气、化瘀软坚和清热解毒。文献报道肝复乐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面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变患者的疗效则未见正式报道。我们于1996年开始用肝复乐治疗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变患者,对最初的32例患者的观察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乐 肝炎肝硬变 肝纤维化指标 慢性病毒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 患者血清 中山医科大学 健脾理气 肝硬变腹水 清热解毒
下载PDF
清木丹颗粒治疗湿热瘀毒型乙型肝炎肝硬变3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春荣 席奇 +1 位作者 李京涛 刘亚珠 《河南中医》 2013年第9期1454-1456,共3页
目的:观察清木丹颗粒治疗湿热瘀毒型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湿热瘀毒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口服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清木丹颗粒,对照组加用水... 目的:观察清木丹颗粒治疗湿热瘀毒型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湿热瘀毒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口服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清木丹颗粒,对照组加用水飞蓟宾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情况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ALT、AST、TBiL、ALB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木丹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改善湿热瘀毒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肝功能、并能有效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组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变 湿热瘀毒证 清木丹颗粒 水飞蓟宾胶囊
下载PDF
复方木鸡冲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988-989,共2页
目的 :探讨复方木鸡冲剂抗肝纤维化和降甲胎蛋白 (AFP)作用。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病人 89例随机分为木鸡组 (治疗组 )及对照组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HA、PCⅢ、LN、Ⅳ -C)和血清AFP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目的 :探讨复方木鸡冲剂抗肝纤维化和降甲胎蛋白 (AFP)作用。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病人 89例随机分为木鸡组 (治疗组 )及对照组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HA、PCⅢ、LN、Ⅳ -C)和血清AFP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AFP水平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显著(P <0 0 1)。结论 :复方木鸡冲剂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和降低血AF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鸡冲剂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 AFP 肝纤维化 甲胎蛋白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与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 ligand水平检测
7
作者 曾晓波 陈军 +2 位作者 苏先狮 蒋永芳 何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07-1207,1210,共2页
关键词 ligand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 血清可溶性FAS 肝癌患者 水平检测 FAS/FAS配体 FasL分子 可溶性FASL 细胞凋亡分子 肝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 肝病患者 调控作用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检测
8
作者 王敬文 施宝民 +1 位作者 陶得定 杨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相关调控因素。方法 选20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手术所取肝组织,以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的相关调控基因Bcl-2,C-myc,C-fos和细...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相关调控因素。方法 选20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手术所取肝组织,以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的相关调控基因Bcl-2,C-myc,C-fos和细胞因子,TGFβ,TNFα、iNOS。结果 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有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模式,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凋亡指数分别为3.06+/-0.79%,0.56+/-0.2%(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C-myc,C-fos,TGFβ、TNFα、iNOS的蛋白质表达,肝炎肝硬变者均为阳性或强阳性;正常肝为阴性。结论 凋亡是肝炎肝硬变肝细胞死亡模式之一,而且其凋亡数量增加与Bcl-2,C-myc,C-fos,TGFβ、TNFα、iNOS的高量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凋亡 细胞癌基因
下载PDF
核糖核酸治疗肝炎肝硬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摘要)
9
作者 候世荣 黄运成 +2 位作者 唐勤 凌树森 张太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413-413,共1页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肝炎肝硬变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实验动物肝细胞的保护和抗纤维化作用。方法:用RNA治疗肝炎肝硬变患者60例,与辅酶Q<sub>10</sub>治疗60例对照,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对肝功能及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肝炎肝硬变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实验动物肝细胞的保护和抗纤维化作用。方法:用RNA治疗肝炎肝硬变患者60例,与辅酶Q<sub>10</sub>治疗60例对照,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对肝功能及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与实验研究 核糖核酸 治疗肝炎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肝炎肝硬变 抗纤维化作用 辅酶Q 实验动物 肝细胞
下载PDF
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肝外病理改变的病理与临床研究
10
作者 辛绍杰 王林杰 +4 位作者 张开瑞 王松山 赵景民 马威 张晓峰 《传染病信息》 1998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的肝外病理改变、发生机制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130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死亡患者进行系统病理检查,并对重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变两组的肝外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肝外病...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的肝外病理改变、发生机制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130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变死亡患者进行系统病理检查,并对重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变两组的肝外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肝外病理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7.6%、94.1%,主要有脑、肺、心、肾、肾上腺及消化道等组织器官的出血、水肿、变性以及急慢性炎症等,其中脑水肿、心肌断裂、胆汁性肾病以及间质性肾炎等发生率,重型肝炎组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变组(P【0.05~0.01);本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重型肝炎 病理改变 肝外 发生机制 急慢性炎症 死亡患者 消化道出血 对比分析 临床关系
下载PDF
24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伴发胆石症临床分析
11
作者 饶智国 许桦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我们对1993年4月~1997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常规进行了肝胆B超检查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并与慢性病毒性肝炎100例和急性病毒性肝炎60例进行比较。
关键词 胆石症 肝炎肝硬变 临床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胆囊结石 发生率 胆管结石 慢性肝炎 结石形成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并发糖尿病45例分析
12
作者 江红 潘钰卿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9-109,共1页
肝病患者并发糖尿病临床并非少见,有人认为其病因可能与慢性肝病有关,故提出了肝源性糖尿病这一概念。我们对1995~1996年我院收治的45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肝源性糖尿病 慢性肝病患者 临床回顾分析 并发症发生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慢性肝炎 糖尿病家族史 三多一少 糖耐量异常
下载PDF
15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13
作者 张月英 姚履枫 陈雪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S1期69-69,共1页
1 临床资料 1986~1998年间收住院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080例,在院内死亡者15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4例,年龄10~74岁,平均50.5岁。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性肝硬变118例,静止性肝硬变40例。患者的肝炎病史1~31年... 1 临床资料 1986~1998年间收住院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080例,在院内死亡者15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4例,年龄10~74岁,平均50.5岁。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性肝硬变118例,静止性肝硬变40例。患者的肝炎病史1~31年,肝炎后肝硬变病史最长20年,最短半年。2 结果2.1 158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出现肝昏迷126例次,腹腔感染62例次,消化道出血66例次,肝肾综合征58例次,肺部感染14例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死亡原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 肝肾综合征 肝炎肝硬变 并发症 肝昏迷 腹腔感染 静止性肝硬变 活动性肝硬变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刺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明福 肖正达 +6 位作者 谢宇野 金冠球 柳振美 潘溪柳 吴玲 高海玲 张景隆 《海军医学杂志》 1996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用肝细胞生长刺激素(HS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56例。通过积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组14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微量蛋白。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平均积分。治疗组17.6±6.9和10.1±5.7,对照组18.3... 用肝细胞生长刺激素(HS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56例。通过积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组14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微量蛋白。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平均积分。治疗组17.6±6.9和10.1±5.7,对照组18.3±6.5和16.6±7.4.肝功能.临床改善率,治疗和对照组分别为67.7%和44.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为1.74±0.60和2.49±0.90g/L(P<0.01),触珠白蛋白治疗后回升率42.8%,提示HSS确有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肝脏白蛋白储备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刺激素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分析
15
作者 何文艳 王国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9期830-831,共2页
目的:讨论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8例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采用垂体后叶素加西咪替丁或洛赛克。无效者采用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EIS)或套扎治疗(EVL),或经颈静脉途... 目的:讨论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8例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采用垂体后叶素加西咪替丁或洛赛克。无效者采用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EIS)或套扎治疗(EVL),或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结果:48例中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有效27例(56.3%)。无效21例(43.7%)中,3例行TIPS,止血有效,但2例于半年内死于肝性脑病,1例发生分流道阻塞;6例行EIS或EVL,止血有效;死亡12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肝性脑病6例,死于肝肾综合症2例。结论: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大多可取得良好疗效。无效者可采用EIS、EVL、TIPS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TIPS由于其术后肝性脑病及分流道再阻塞发生率高,中远期疗效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140例临床诊疗
16
作者 高依卿 陈葳 郑秀奇 《福建中医药》 1999年第5期7-7,共1页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肝炎 肝硬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药“808”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变
17
作者 文睿 殷萍萍 王坚 《抗感染药学》 2004年第2期73-74,76,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808"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ALC 62例,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温补肾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1帖/3日加拉米夫定0.1/日;对照组:拉米夫定... 目的:研究中药"808"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ALC 62例,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温补肾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1帖/3日加拉米夫定0.1/日;对照组:拉米夫定0.1g/日加退黄、保肝及对症治疗。疗程6~18 mo。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90.32%(28/31),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生化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明显下降,白蛋白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B超门静脉宽度变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存活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4.1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808'’联合拉米呋啶治疗ALC,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循环和肝功能,提高ALC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808 拉米夫定 活动性肝炎肝硬变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变的院内感染
18
作者 李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0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失代偿期 院内感染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肝炎肝硬变合并慢性肾衰低白蛋白血症2例报告
19
作者 丁明岩 《辽宁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治疗 肝炎肝硬变 慢性肾衰 低白蛋白血症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20
作者 毛莉萍 《抗感染药学》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2月-2003年2月我们对有完整资料的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7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6a,肝硬变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2月-2003年2月我们对有完整资料的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7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6a,肝硬变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隐血阳性 门脉高压性胃病 病因分析 急诊胃镜检查 胃底静脉曲张 肝病学分会 诊断标准 食道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