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属性层次分析模型和加权TOPSIS法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俞秀恒 郭艺楠 赵语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106-110,共5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低分子肝素(LMWH)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药品说明书(含达肝素、那屈肝素钙、依诺肝素钠)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文献,通过德尔菲法建立LMWH注射液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提取2023年1月至7月某三级医院使用L... 目的进一步提高低分子肝素(LMWH)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药品说明书(含达肝素、那屈肝素钙、依诺肝素钠)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文献,通过德尔菲法建立LMWH注射液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提取2023年1月至7月某三级医院使用LMWH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300份,使用前述3种LMWH各100份),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评价该药的使用合理性。结果病历中评价指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80%(合理)的占16.00%,70%~<80%(基本合理)的占44.00%,60%~<70%(基本合理)的占39.00%,<60%(不合理)的占1.00%。其中,达肝素、那屈肝素钙、依诺肝素钠的平均Ci分别为(79.19±0.12)%、(72.62±0.10)%、(76.22±0.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16,P<0.001);用药不合理病历数分别为1份、2份、0份,不合理问题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给药时机与给药剂量不适宜,实验室检查未完善及不良反应未进行监测和上报。结论该研究中建立的标准与方法可用于评价LMWH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药物利用评价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属性层次模型 肝素 那屈肝素 依诺肝素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对脓毒症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温亚 白思怡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2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对比小剂量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脓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16.0%),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目的:对比小剂量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脓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16.0%),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2.0%),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生理与健康评分(APACHEⅡ)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小剂量肝素钠治疗脓毒症更加可行,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小剂量肝素 低分子肝素 凝血系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硫酸乙酰肝素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涛 高萌 翟乃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硫酸乙酰肝素(HS)以及乙酰肝素酶(H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例健康对照组及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ELISA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硫酸乙酰肝素(HS)以及乙酰肝素酶(H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例健康对照组及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S、SDC-1、HPA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HS、SDC-1及HPA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HPA单因素用于诊断肺癌时的AUC分别为0.819和0.930,HS、SDC-1、HPA三者联合诊断肺癌时AUC为0.974。结论HS、SDC-1、HPA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硫酸乙酰肝素 乙酰肝素 肺癌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与出血发生率的效应研究
5
作者 季梅丽 吴琪 +1 位作者 夏佩佩 李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注射后是否按压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均按照本院已纳入规范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法护理质量督查标准”执行,其中观察组要求注射完毕后按压穿刺点3~5 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瘀斑发生率(9.0%)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4.5%)与对照组(1.6%)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腹围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腹部皮脂厚度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是预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按压与出血发生率无相关性,无需按压。患者的腹部皮脂厚度是预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应通过规范操作来避免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按压 皮下出血 老年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肝素酶对比试验对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6
作者 钟莹 黄显雯 梁春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探讨肝素酶对比试验(heparinase-modified TEG,hmTEG)在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 目的探讨肝素酶对比试验(heparinase-modified TEG,hmTEG)在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临床资料。按依诺肝素初始剂量不同分为治疗剂量组和预防剂量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接受肝素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TEG、hmTEG的参数变化,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接受不同剂量肝素抗凝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出血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9名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其中治疗剂量组102名,预防剂量组77名。接受肝素抗凝前,除年龄(63.4±11.6 vs 59.8±9.1)D二聚体(678 ng/mL vs 621 ng/mL)和MA值[(69.1±10.2)mm vs(65.6±8.5)mm]外,治疗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R值、K时间、α角、凝血指数(CI),与预防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肝素抗凝后,治疗剂量组与预防剂量组hmTEG检测结果比较,CKR值[(12.2±4.1)min vs(10.2±3.3)min]、CKHR值[(8.1±3.2)min vs(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剂量组与预防剂量组比较,肝素残留或过量比例15.69%(16/102)vs 5.19%(4/77)显著增加(P<0.05)。但2组间VTE事件2.35%(2/85)vs 2.78%(2/72)、消化道出血2.35%(2/85)vs 1.39%(1/72)、ICU入住4.71%(4/85)vs 4.17%(3/72)、死亡事件3.53%(3/85)vs 2.78%(2/72)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当前COVID-19流行趋势下,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血栓预防的肝素初始剂量选择需更为谨慎,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采用hmTEG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的个体化评估,更有利于肝素剂量的调整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血栓弹力图 肝素酶对比试验 血栓预防 肝素抗凝
原文传递
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知信行现状调查研究
7
作者 姚晚侠 李英 +6 位作者 陈静 王静 蔡红 吕蒙蒙 卫钰 马卫平 张飒乐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39-844,共6页
目的 调查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护理操作规范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的培训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4-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护士720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 调查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护理操作规范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的培训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4-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护士72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护士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护理操作规范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寻找其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护士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知信行得分(145.33±19.94)分,知识、态度、行为三维度分别是(19.23±4.48)分、(44.33±6.82)分、(81.73±15.05)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对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操作知识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工作时长、有无接受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操作培训;态度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工作时长;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是知识、态度及有无接受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培训等。结论 临床护士关于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操作护理态度积极程度较好,但知识水平和行为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促进和提高。管理者只有采取多样化形式培训,做好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的质控管理,才能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皮下注射 知信行 研究 培训
下载PDF
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8
作者 王晓亚 杨淑仙 +7 位作者 王浩 任猛 李文夺 李金涛 刘建军 刘西斌 任宝 左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对比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对比术前及术后7 d疼痛分级(NRS)、下肢静脉血流参数(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比较2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药物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参数、TT、PT、APTT、BALP、BG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CTX-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用于髋部骨折术后,能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降低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片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髋部骨折术 下肢静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Fe_(3)O_(4)@PPy和聚集诱导发光材料(TTAPE)检测肝素药品中的多硫酸软骨素残留
9
作者 王玥婷 焦哲 曾燕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1,共6页
合成了一种聚吡咯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Py),通过结合AIE荧光探针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TAPE)建立了一种检测肝素药品中多硫酸软骨素的检测方法。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与TTAPE结合导致运动受限,进而释放荧光,而Fe_(3)O_(4)@PPy加... 合成了一种聚吡咯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Py),通过结合AIE荧光探针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TAPE)建立了一种检测肝素药品中多硫酸软骨素的检测方法。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与TTAPE结合导致运动受限,进而释放荧光,而Fe_(3)O_(4)@PPy加入后可以猝灭其荧光。研究了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与TTAPE结合后荧光增强规律和Fe_(3)O_(4)@PPy对它们的荧光猝灭规律,建立了不同的猝灭曲线,进而同时检测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实验确定了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的最佳荧光检测波长为482 nm,Fe_(3)O_(4)@PPy的使用量为5 mg,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3.5 mg/L,肝素浓度的相对偏差在0.5%以下。肝素实际样品中多硫酸软骨素的回收率为90%和96.67%,相对标准偏差为4.4%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多硫酸软骨素 聚集诱导发光 磁性纳米材料 淬灭 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10
作者 李爱林 袁鼎山 +1 位作者 包玉华 蒋海燕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MGB1、sTREM-1、肾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命指标、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HMGB1及sTREM-1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体温、心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更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t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血肌酐(s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明显更长(P<0.05)。2组治疗后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能够通过抑制sTREM-1、HMGB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增大肾灌注,减轻肾组织损伤,从而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肾损伤 肝素 脓毒症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吴琪 季梅丽 +2 位作者 张蓉 王丹蕾 夏佩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出血将其分为皮下出血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合并疾病及注射方法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皮下出血组患者BMI、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进行注射点按压的患者比例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均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是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控制血压或增加按压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衰弱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一株肝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测序分析
12
作者 李惠敏 宁真京 +2 位作者 越巳洋 谢明秀 周岐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以白头叶猴粪便为材料分离到一株不形成芽孢、可产黄色色素的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接触酶阳性,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Sphingobacterium daejeonense NS6-1。NS6-1不能水解淀粉,但能降解肝素,肝素酶酶活为46.60 U/mL,当添加10... 以白头叶猴粪便为材料分离到一株不形成芽孢、可产黄色色素的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接触酶阳性,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Sphingobacterium daejeonense NS6-1。NS6-1不能水解淀粉,但能降解肝素,肝素酶酶活为46.60 U/mL,当添加100 mmol/L的Ca2+为辅助剂时肝素酶活性可达107.29 U/mL。通过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对几种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发现NS6-1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对利福平、四环素、多黏菌素B、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和万古霉素敏感。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NS6-1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为4 381 042 bp, GC含量为37.21%,预测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数为3 852个。功能基因注释结果显示,基因组中含1个编码肝素酶Ⅱ/Ⅲ基因,1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功能基因以及1个与芳香烃化合物降解相关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利用antiSMASH预测到6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2个为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簇,1个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emulsan合成基因簇。综上,NS6-1具有肝素类物质降解能力以及潜在的石油降解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以上结果为该菌的后续研究及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鞘氨醇杆菌 NS6-1 白头叶猴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及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刘曼曼 徐诗联 +8 位作者 张贺博 张瑞 杨如雪 张俊韦 任炳楠 张文娟 刘朝朝 刘文霞 管一春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冷冻囊胚共115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前是否行PGT-A分为PGT-A组(行PGT-A+ICSI,315例)和非PGT-A组(行IVF/ICSI,843例),再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LMWH分为肝素组和非肝素组,为调整混杂因素进行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PSM后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单胎活产围产结局的差异。对非PGT-A组和PGT-A组PSM前数据、肝素PGT-A组和肝素非PGT-A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3.8%vs 32.1%,P=0.610)、临床妊娠率(45.4%vs 43.8%,P=0.733)、流产率(28.0%vs 28.4%,P=0.958)、早期流产率(23.8%vs 25.4%,P=0.797)、活产率(31.9%vs 30.1%,P=0.6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59.8%vs 57.6%,P=0.763)、临床妊娠率(59.4%vs 57.6%,P=0.806)、流产率(20.4%vs 14.7%,P=0.448)、早期流产率(16.4%vs 14.7%,P=0.803)、活产率(46.9%vs 49.2%,P=0.7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内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较非肝素组小于胎龄儿(10.3%vs 0.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URSA患者应用LMWH并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且行PGT-A助孕应用LMWH患者的围产期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14
作者 林勇 孟立锋 +2 位作者 覃柳菊 李鹏 许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与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肾功能、内皮功能及β_(2)糖蛋白Ⅰ(β_(2)-GP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复合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A组(30例)、对照B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A组给予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B组给予甲泼尼龙+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行甲泼尼龙+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β_(2)-GPⅠ/ox-LDL复合物;观察组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A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长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BUN、Cys C、Scr、24 h尿蛋白定量、ET-1、vWF、β_(2)-GPⅠ/ox-LDL复合物水平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低分子肝素 肾病综合征 β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保胎灵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CRP与HO-1的影响
15
作者 邱春萍 曹爱娥 +1 位作者 钟威达 王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59-263,27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保胎灵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保胎灵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4)和传统组(n=54),传统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组患者加用保胎灵。比较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凝血功能、细胞相关因子水平、血清水平的变化、妊娠结局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 2)和孕酮(P)、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HO-1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白细胞介素-17(IL-17)、CRP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联合组流产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活产率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足月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分娩周数显著长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妊娠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联合保胎灵能有效改善RSA患者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及凝血功能,提升保胎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同时可调节细胞平衡,且对并发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保胎灵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16
作者 段莉莉 段榆琳 刘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129)和脓毒性休克组(n=76),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54)和死亡组(n=51)。检测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水平,收集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4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分别为(19.83±3.09)×10^(9)/L、(114.10±35.17)mg/L、(78.92±13.14)μg/L和(11.13±0.91)μg/L,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9.55±2.87)×10^(9)/L、(59.96±23.45)mg/L、(36.47±12.83)μg/L和(8.21±0.8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0.05±2.39)、(10.29±2.51)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6.21±2.30)、(7.9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r=0.554、0.593、0.713、0.651,P<0.05)、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0、0.571、0.687、0.609,P<0.05)。死亡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及4个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03、0.881、0.817和0.939。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显著高于脓毒症患者,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4个指标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自拟消肿散瘀方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沈学香 孙林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90-292,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甚至是很多肿瘤患者就诊的首发疾病,其临床发生率为4%~20%[1],由于其高死亡率,故也是恶性肿瘤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其本身血液...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甚至是很多肿瘤患者就诊的首发疾病,其临床发生率为4%~20%[1],由于其高死亡率,故也是恶性肿瘤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其本身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创伤、肿瘤瘤体压迫和活动量减少致血流缓慢及化疗药物运用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V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有研究证实,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为非恶性肿瘤患者的7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恶性肿瘤患者 血管内皮损伤 非肿瘤患者 依诺肝素 高凝状态 常见并发症 活动量
下载PDF
维生素D辅助低分子肝素钙对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凝血功能、脂质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陈素云 李卫文 +1 位作者 袁媛 郑建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辅助低分子肝素钙对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凝血功能、脂质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辅助低分子肝素钙对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凝血功能、脂质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应用维生素D,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脂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APTT、PT、T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C、TG、HDL-C、L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ELLP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盘早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妇自觉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采用维生素D辅助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脂质代谢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维生素D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脂质代谢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9
作者 张敏 秦夏 +1 位作者 顾小宇 朱怡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2例脓毒症患者,按脓毒症指南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114例)及脓毒症休克组(68例);按临床预后将其分为脓毒症存活组(142例)及...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82例脓毒症患者,按脓毒症指南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114例)及脓毒症休克组(68例);按临床预后将其分为脓毒症存活组(142例)及脓毒症死亡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健康组。比较各组入院24 h内的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脓毒症非休克组及脓毒症休克组的HBP、PCT、CRP水平及WBC均高于健康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的HBP、PCT、CRP水平高于脓毒症非休克组(P<0.05);脓毒症非休克组与脓毒症休克组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PCT、CRP、WBC对脓毒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且HBP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947],HBP取截断值10.50 ng/mL时,灵敏度为80.22%,特异度为92.50%。脓毒症死亡组的HBP、PCT、CRP水平及WBC均高于脓毒症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P、PCT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PCT的AUC分别为0.724、0.862,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77。结论HBP在脓毒症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是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PCT检测能更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肝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