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肝素酶、硫酸乙酰肝素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1
作者 李涛 高萌 翟乃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硫酸乙酰肝素(HS)以及乙酰肝素酶(H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例健康对照组及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ELISA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硫酸乙酰肝素(HS)以及乙酰肝素酶(H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例健康对照组及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S、SDC-1、HPA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HS、SDC-1及HPA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HPA单因素用于诊断肺癌时的AUC分别为0.819和0.930,HS、SDC-1、HPA三者联合诊断肺癌时AUC为0.974。结论HS、SDC-1、HPA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硫酸乙酰肝素 乙酰肝素酶 肺癌
下载PDF
基于肝素酶对比试验对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2
作者 钟莹 黄显雯 梁春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探讨肝素酶对比试验(heparinase-modified TEG,hmTEG)在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 目的探讨肝素酶对比试验(heparinase-modified TEG,hmTEG)在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临床资料。按依诺肝素初始剂量不同分为治疗剂量组和预防剂量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接受肝素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TEG、hmTEG的参数变化,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接受不同剂量肝素抗凝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出血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9名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其中治疗剂量组102名,预防剂量组77名。接受肝素抗凝前,除年龄(63.4±11.6 vs 59.8±9.1)D二聚体(678 ng/mL vs 621 ng/mL)和MA值[(69.1±10.2)mm vs(65.6±8.5)mm]外,治疗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R值、K时间、α角、凝血指数(CI),与预防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肝素抗凝后,治疗剂量组与预防剂量组hmTEG检测结果比较,CKR值[(12.2±4.1)min vs(10.2±3.3)min]、CKHR值[(8.1±3.2)min vs(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剂量组与预防剂量组比较,肝素残留或过量比例15.69%(16/102)vs 5.19%(4/77)显著增加(P<0.05)。但2组间VTE事件2.35%(2/85)vs 2.78%(2/72)、消化道出血2.35%(2/85)vs 1.39%(1/72)、ICU入住4.71%(4/85)vs 4.17%(3/72)、死亡事件3.53%(3/85)vs 2.78%(2/72)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当前COVID-19流行趋势下,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血栓预防的肝素初始剂量选择需更为谨慎,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采用hmTEG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的个体化评估,更有利于肝素剂量的调整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血栓弹力图 肝素酶对比试验 血栓预防 肝素抗凝
原文传递
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国栋 尹宏向 +1 位作者 谢蕾蕾 南芳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20-23,31,共5页
子宫内膜癌(EC)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并根据组织学结果进行辅助治疗。但老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保留及晚期复发率高等问题仍待解决,因此亟需基于基因水平探索EC治... 子宫内膜癌(EC)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并根据组织学结果进行辅助治疗。但老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保留及晚期复发率高等问题仍待解决,因此亟需基于基因水平探索EC治疗的新途径和新疗法。乙酰肝素酶(HPSE)与多种癌症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在E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故本文针对HPSE与EC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关系及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子宫内膜癌 基因水平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及对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串珠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李亚坤 刘志强 +6 位作者 郭向东 梁春利 段文杰 赵萱萱 杨慧静 白玫 吕佳 《河北中医》 2023年第7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18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90眼)予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18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90眼)予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治疗组45例(90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水平表达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电图(PERG)指标b波潜伏期、波幅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视网膜循环时间(RCT)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88/9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1%(5/45),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81/9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4%(2/4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ERG的b波波幅均升高(P<0.05),潜伏期均缩短(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波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MT及RCT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MT及R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黄斑功能,减轻眼底病变程度,提高视力,且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丹参注射液 离子导入 乙酰肝素酶 串珠素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通过ERK/MMP⁃9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5
作者 常卫才 陈佳伟 +2 位作者 刘子祥 陈正民 周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20-1626,共7页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ERK/MMP⁃9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在胆囊癌细胞(GBC⁃SD)中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双向调节HPSE基因的表达,获得转基因过表达HPSE的胆囊癌细胞株和HPSE极低表达的胆囊癌细胞株,qRT⁃PCR和W...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ERK/MMP⁃9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在胆囊癌细胞(GBC⁃SD)中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双向调节HPSE基因的表达,获得转基因过表达HPSE的胆囊癌细胞株和HPSE极低表达的胆囊癌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及干扰效果。利用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阴性对照组、HPSE敲低组及过表达组胆囊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qRT⁃PCR检测HPSE、MMP⁃9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MP⁃9、HPSE、p⁃ERK、ERK、N⁃cadherin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PSE基因过表达组和干扰组胆囊癌细胞株成功构建(P<0.05)。过表达HPSE显著促进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同时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p⁃ERK、N⁃cadherin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敲低HPSE表达后情况相反(P<0.05)。另外,过表达HPSE与ERK抑制剂共同处理逆转了HPSE基因过表达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上调MMP⁃9增强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乙酰肝素酶 信号通路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与PI3K/AKT通路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吕明军 戚东卫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乙酰肝素酶(HPA)与PI3K/AKT通路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手术切除的CSCC组织及62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HPA的阳性表达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组织中HPA的mRN... 目的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乙酰肝素酶(HPA)与PI3K/AKT通路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手术切除的CSCC组织及62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HPA的阳性表达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组织中HP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PA、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CS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P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及Pearson检验分析CSCC组织中HPA表达水平与p-PI3K、p-AK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随访CSCC患者的预后,并绘制K-M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HPA表达水平的CSCC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CSCC组织中HPA的阳性表达率、mRNA表达水平、HPA蛋白表达水平及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CSCC组织中HPA的表达水平与p-PI3K、p-AKT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中HPA的阳性表达率、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CSCC组织(P<0.05);CSCC中HPA阳性表达、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蛋白表达水平≥中位数患者的累积总生存率均低于HPA阴性表达、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蛋白表达水平<中位数患者(P<0.05)。结论CSCC组织中HPA表达增加与下游PI3K/AKT通路激活、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皮肤 乙酰肝素酶 PI3K/AKT通路 预后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疗效与血清乙酰肝素酶和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尹惠阳 蔺雪峰 韩轩茂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乙酰肝素酶(HPSE)水平变化,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与血清HPSE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的ADHF患者50名纳入心衰治疗组,同期住院的有基础心脏病但尚未达到心衰程度的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乙酰肝素酶(HPSE)水平变化,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与血清HPSE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的ADHF患者50名纳入心衰治疗组,同期住院的有基础心脏病但尚未达到心衰程度的30名患者作为试验对照组,以及同期体检的30名健康正常人纳入正常对照组。观察心衰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PSE的变化及与N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心衰治疗后较治疗前血HPSE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血清HPSE水平高于试验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PSE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试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治疗前后血HPSE和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ADHF患者血清HPSE水平显著增高,纠正心衰后指标明显下降,且与血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PSE水平可能与心衰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 N端脑钠肽前体 相关性
下载PDF
下调硫酸乙酰肝素酶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8
作者 李招兵 刘雨露 黄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61-2767,2774,共8页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S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I/R+shRNA-NC组和I/R+Heparanase-shRNA组,每组15只。对照组开胸...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S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I/R+shRNA-NC组和I/R+Heparanase-shRNA组,每组15只。对照组开胸后仅穿线但不结扎,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制备MI/R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实验(WB)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及心肌损伤标记物;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情况;采用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sae-3、Bax、Bcl-2)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mt)标志蛋白(LonP_(1)、HSP70)的表达情况;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HE染色发现,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肌外膜、心肌纤维均完整且正常;I/R组大鼠和I/R+shRNA-NC组大鼠心肌纤维弯曲,肌红蛋白溶解,同时心肌肌细胞核固缩、溶解,肌束膜破裂;I/R+Heparanase-shRNA组大鼠心肌外膜较为完整、心肌纤维弯曲显著改善。相比对照组,I/R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Mb、Caspase-3蛋白、Bax蛋白、MDA、IL-6、TNF-α、HSP70水平显著升高,HR、LVEF、LVWT、Bcl-2蛋白、SOD、LonP_(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I/R+shRNA-NC组比较,I/R+Heparanase-shRNA组CK-Mb、cTnI、Mb、Caspase-3蛋白、Bax蛋白、MDA、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HR、LVEF、LVWT、Bcl-2蛋白、SOD、HSP70和LonP_(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HPSE可能通过抑制UPRmt信号通路减轻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硫酸乙酰肝素酶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下载PDF
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对口腔癌KB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徐锦程 李阳 +5 位作者 刘浩 黄莹莹 浦龙健 夏飞 蒋琛琛 蒋志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思路。方法 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OGT2115(0.4、0.8、1.6、3.2、6.4μmol.L-1)对口腔癌KB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迁移的影... 目的探讨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思路。方法 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浓度OGT2115(0.4、0.8、1.6、3.2、6.4μmol.L-1)对口腔癌KB细胞增殖以及侵袭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OGT2115(0.4μmol.L-1)联合低浓度(2μmol.L-1)阿霉素(adriamycin,ADM)后对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ELISA法观察不同浓度OGT2115、OGT2115联合ADM对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的影响。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OGT2115对KB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8.59μmol.L-1,抑制活性随着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OGT2115可抑制KB细胞的侵袭和迁移,OGT2115(0.4μmol.L-1)与ADM(2μmol.L-1)联用后可以明显增强ADM抗KB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P<0.05)。结论肝素酶抑制剂OGT2115可以抑制KB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且可增强ADM抗KB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pa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侵袭 迁移 肝素酶抑制剂 阿霉素 乙酰肝素酶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梁文美 赵晓宇 薄世兴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nse,HPS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肺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SAP患者112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肺损伤分为肺损伤组和无肺损伤组,对比两...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nse,HPS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肺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SAP患者112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肺损伤分为肺损伤组和无肺损伤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HPSE mRNA相对表达量,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发生肺损伤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HPSE mRNA对SAP患者肺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12例SAP患者并发肺损伤55例(肺损伤组)、未并发肺损伤57例(无肺损伤组)。两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Hb、WBC、AM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SAP评分、LDH、IL-6、CRP、Fib、PCT、TNF-α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损伤组外周血HPSE mRNA水平高于无肺损伤组(3<0.05)。BISAP评分[OR=2.891,95%CI:1.481~5.644]、HPSE mRNA[OR=3.335,95%CI:1.711~6.513]、Fib[OR=3.285,95%CI:1.524~6.231]、IL-6[OR=1.654,95%CI:1.105~5.254]、CRP[OR=1.884,95%CI:1.112~5.885]、PCT[OR=1.713,95%CI:1.121~5.126]、TNF-α[OR=1.624,95%CI:1.087~6.321]均是影响SAP患者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HPSE mRNA联合Fib预测SAP患者肺损伤敏感性为85.51%、特异性79.35%、AUC为0.821(95%CI:0.754~0.903)高于单一检测。结论外周血HPSE、Fib均与SAP相关肺损伤有关,且外周血HPSE联合Fib对SAP患者发生肺损伤的预测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乙酰肝素酶
下载PDF
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在肝素应用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闫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9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TEG)在肝素应用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且术中使用肝素,术后进行hmTEG监测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杯血栓弹力图(CK-T... 目的探讨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TEG)在肝素应用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且术中使用肝素,术后进行hmTEG监测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杯血栓弹力图(CK-TEG)和肝素酶杯血栓弹力图(CKH-TEG)检测,根据hmTEG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肝素过量组、肝素残留组及非肝素残留组。比较各组的CK-TEG、CKH-TEG参数值。结果hmTEG检测结果显示,肝素过量组24例,肝素残留组24例,非肝素残留组24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素残留组中,CK-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长于CKH-TEG(P<0.05);CK-TEG、CKH-TEG的血块形成时间(K)、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残留组中,CK-TEG的R、K长于CKH-TEG,α角小于CKH-TEG(P<0.05);CK-TEG、CKH-TEG的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过量组中,CK-TEG的R、K长于CKH-TEG,α角、MA小于CKH-TEG(P<0.05)。三组CK-TEG的R、K、α角、M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过量组的R、K长于肝素残留组及非肝素残留组,α角小于肝素残留组及非肝素残留组(P<0.05);肝素残留组的R、K长于非肝素残留组,α角小于非肝素残留组(P<0.05);肝素过量组及肝素残留组的MA小于非肝素残留组(P<0.05)。结论临床可将hmTEG应用于术中使用肝素抗凝患者的肝素残留情况监测中,评估肝素残留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 肝素残留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玉 辛小燕 +2 位作者 严瑞兰 刘淑娟 宋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的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比较两株卵巢癌细胞HO-8910和HO8910-PM的体外侵袭能力强弱;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的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比较两株卵巢癌细胞HO-8910和HO8910-PM的体外侵袭能力强弱;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情况;用MTT观察细胞生长能力的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细胞生长速度较快,而HO-8910细胞生长速度较慢。RP-PCR提示及原位杂交结果提示乙酰肝素酶在高转移性HO8910-PM细胞中表达强于转移性HO-8910细胞。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表明,卵巢癌细胞HO8910-PM体外侵袭力较强,其穿膜细胞数为20.1±0.312,而HO-8910细胞体外侵袭力较弱,其穿膜细胞数为11.3±0.024。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能促进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乙酰肝素酶 基因表达调节 乙酰肝素酶MRNA 人卵巢癌细胞系 侵袭能力 转移能力 基因表达 HO-8910细胞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下载PDF
固定化内切型肝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钞亚鹏 徐冠珠 +1 位作者 程秀兰 钱世钧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9-691,共3页
将提纯的一种内切型肝素酶固定于聚酯载体上 ,固定化效率达 78 8%。酶活力在pH为 7 5左右时表现最高 ,并且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最好。最适反应温度为 4 0℃。热稳定性试验表明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较差。固定化酶的使用半衰期比游... 将提纯的一种内切型肝素酶固定于聚酯载体上 ,固定化效率达 78 8%。酶活力在pH为 7 5左右时表现最高 ,并且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最好。最适反应温度为 4 0℃。热稳定性试验表明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较差。固定化酶的使用半衰期比游离酶延长 4 4倍。固定化酶催化肝素底物反应的Km 值约为 95 4 μmol L而游离酶的Km 值约为 71 2 μmol L。固定化酶可以同时作用于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而对硫酸软骨素没有催化能力。肝素经降解后 ,产生一定量的非硫酸化或低硫酸化的二糖和不同聚合度的寡糖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固定化肝素酶 制备 性质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文峰 习小庆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2期94-97,共4页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基因有2种基因亚型:HPSE1、HPSE2。HPSE1作为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关键酶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组织修复、再生、免疫监视、胚胎植入、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HPSE2与HPSE1之...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基因有2种基因亚型:HPSE1、HPSE2。HPSE1作为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关键酶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组织修复、再生、免疫监视、胚胎植入、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HPSE2与HPSE1之间有高度的同源性,又分为HPSE2a、HPSE2b、HPSE2c,其在促进肿瘤浸润、转移作用方面与HPSE1类似,其他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乙酰肝素酶基因 生物学功能 表达调控 乙酰肝素酶抑制剂
下载PDF
肝素酶及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作庆 徐萧洪 +6 位作者 韦森 陈军 刘懿 李昕 赵洪林 邱小明 周乃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785-788,共4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酶与Ki-67抗原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Ki-67的表达,以探讨他们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酶与Ki-67抗原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Ki-67的表达,以探讨他们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和S-P法)检测70例NSCLC和20例同期良性病变肺组织中肝素酶和Ki-67的表达。结果肝素酶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和85.7%,而正常肺组织中两者均无表达;肝素酶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4,P=0.001);Ki-67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肝素酶和Ki-6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结论肝素酶和Ki-67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与预后相关;而肝素酶和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肝素酶 KI-67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辉 王士杰 +3 位作者 单保恩 丛庆文 白世祥 孟宪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ESC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ESC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存在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55例ESCC组织中有40例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表达阳性(40/55.72.7%),癌旁组织有19倒表达阳性(19/55,34.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染色ES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率63.6%(35/55),癌旁组织阳性率21.8%(12/5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检测均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Ⅳa的癌组织表达高于Ⅰ~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CC组织乙酰肝素酶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与ESCC的转侈和进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乙酰肝素酶 淋巴转移 肿瘤分期
下载PDF
肝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宁国 程秀兰 +1 位作者 杨敬 张树政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活性较高的肝素酶产生菌株Corynebacteriumsp.。培养及产酶最佳条件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g/L):胰蛋白胨20,氯化钠1,磷酸氢二钾25,硫酸镁05,麦芽糖20,pH65。最适生...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活性较高的肝素酶产生菌株Corynebacteriumsp.。培养及产酶最佳条件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g/L):胰蛋白胨20,氯化钠1,磷酸氢二钾25,硫酸镁05,麦芽糖20,pH65。最适生长温度27℃,最佳产酶温度31℃。在500mL三角瓶中装40mL培养基,在30℃,200r/min摇床上培养24h,每升发酵液可产酶1700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棒杆菌 最佳培养条件 发酵法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真真 张恒伟 +1 位作者 魏冰 崔树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2-1345,共4页
背景与目的:乙酰肝素酶是一类裂解硫酸乙酰肝素的糖苷内切酶,通过降解肿瘤细胞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肿瘤扩散和转移。本研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应用... 背景与目的:乙酰肝素酶是一类裂解硫酸乙酰肝素的糖苷内切酶,通过降解肿瘤细胞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肿瘤扩散和转移。本研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应用乙酰肝素酶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12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进行相关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阳性率为65%,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织中MVD值为53.84±13.4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32±8.55)(P<0.01)。②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③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乙酰肝素酶高表达组MVD值大于低表达组(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及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化 乙酰肝素酶 微血管密度 预后
下载PDF
沉默乙酰肝素酶对人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秀梅 王栓柱 +1 位作者 于宏 怀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表达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人HPA基因序列转录RNA的位置及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设计原则,设计了4个靶位点,并构建了4个分别针对靶位...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表达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人HPA基因序列转录RNA的位置及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设计原则,设计了4个靶位点,并构建了4个分别针对靶位点的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的质粒表达载体,同时合成了阴性和阳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以上质粒转染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HP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选出对HPA沉默效果最佳的质粒,再应用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实验和划痕损伤实验分别研究HPA表达沉默后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质粒载体pGPU6/GFP/Neo-HPA-1085沉默人胃癌SGC-7901细胞HPA mRNA和蛋白表达的效果最好。pGPU6/GFP/Neo-HPA-1085转染组中穿透Transwell小室基质的SGC-7901细胞数(289.90±18.11)明显高于对照组(44.00±15.22)(P<0.05),SGC-7901细胞的迁移距离在48、72和96h内pGPU6/GFP/Neo-HPA-1085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NA干扰技术可沉默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HPA 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HPA可能是治疗胃癌侵袭和转移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沉默 RNA干扰 乙酰肝素酶 肿瘤侵润
下载PDF
肝素酶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敏 董昕 +5 位作者 李姝玉 侯萍 龙飞 Iris Pecker 王恩华 邱雪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素酶 (heparanase ,Hp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明确其对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 )和Westernblot检测12 2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 3 8例... 目的 探讨肝素酶 (heparanase ,Hp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明确其对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 )和Westernblot检测12 2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 3 8例新鲜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 ,并用 χ2 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和生存曲线等方法分析肝素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肝素酶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膜和 /或细胞浆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在 12 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 96例 ( 78.7%)呈肝素酶阳性表达 ,而癌旁正常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中无阳性表达。Westernblot结果亦证实肝素酶在肺癌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肺组织明显增高 (P =0 .0 43 )。χ2 检验显示肝素酶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 (P =0 .0 2 5 )、淋巴结转移 (P =0 .0 0 2 )和血管浸润 (P =0 .0 0 0 3 )有密切关系。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 =0 .0 0 0 6)。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可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论 肝素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明显上调 ,并与肺癌的临床分期、侵袭、转移和患者的预后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酶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