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日本血吸虫模型肝组织坏死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振卿 李玉华 +3 位作者 仇镇 宁印虹 管晓虹 薛婉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和自然感染模型,发现早期肝脏均出现片状或灶性凝固性坏死,后期发生纤维组织增生。提示肝组织凝固性坏死诱发肝纤维化,与虫卵肉芽肿引起的纤维化协同作用,可能是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又一发生机理。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动物模型 凝固性 小鼠 肝组织坏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肝损伤中NO的变化及肝组织坏死面积的图像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习玲 滕书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96-397,共2页
选用硫代乙酰胺 (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 ,观察肝损伤过程中内毒素及一氧化氮 (NO)的产生 ,测定转氨酶及肝组织坏死面积。结果表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形成内毒素血症 ,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 ,图像分析肝组织坏死面积 ,体密度VV值增加 。
关键词 急性损伤 一氧化氮 内毒素血症 肝组织坏死 图像分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肝组织坏死和凋亡MRI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詹松华 冯晓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肝右叶坏死和凋亡的动物模型进行磁共振T1WI、T2WI、DWI和ADC等检查,观察形态和信号变化特点,探索MRI新技术对肝脏组织坏死或凋亡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78只大白鼠随机分成13组,每组6只,A1、B1、C1、D1、E1、F1六... 目的:通过对大鼠肝右叶坏死和凋亡的动物模型进行磁共振T1WI、T2WI、DWI和ADC等检查,观察形态和信号变化特点,探索MRI新技术对肝脏组织坏死或凋亡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78只大白鼠随机分成13组,每组6只,A1、B1、C1、D1、E1、F1六组动物同时结扎肝动脉右支和门静脉右支。A2、B2、C2、D2、E2、F2六组动物单独结扎门静脉右支,另6只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各组实验大鼠于手术后3h、12h、24h、3d、7d、14d进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动物并取得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透视电镜等病理检查。每例均进行常规MRI和DWI、ADC图成像。结果:动物麻醉和结扎手术成功率93.8%。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后,病理显示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后,3h即出现凋亡细胞,24h达高峰。坏死肝组织在DWI上早期即呈高信号,中晚期呈长T1和中等T2表现。单纯门静脉右支结扎的A2、B2、C2组大鼠肝右叶在T1WI上呈特征性较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72h后出现斑点状高信号,DWI上早期呈信号减低改变,后期呈等信号或小片状高信号。结论:肝组织细胞坏死和凋亡在T1WI和T2WI上有明显的信号差异表现。结合DWI和ADC检查表现,可以区分肝脏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的不同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成像 肝组织坏死 组织凋亡
下载PDF
162例慢性HBV携带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叶立红 王翀奎 +1 位作者 梅志勤 刘彦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HBVDNA载量 慢性HBV携带者 组织炎症坏死 HBsAg携带者 组织活检 携带者 活动性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廖柏明 罗光汉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440-441,共2页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 型前胶原 (pc ) , 型胶原 ( c)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0 2例慢乙肝 (CHB)患者血清 HA、pc 及 c水平 ,并行肝组织活检 ,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 型前胶原 (pc ) , 型胶原 ( c)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0 2例慢乙肝 (CHB)患者血清 HA、pc 及 c水平 ,并行肝组织活检 ,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 ,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及肝组织分级及分期的关系。结果 :上述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 ,在炎症分级 G4,纤维化分期 S4水平最高。结论 :血清 HA、pc 及 c可以做为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慢性乙型 组织炎症坏死
下载PDF
不同病因致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的比较
6
作者 王雅青 沈宏辉 +3 位作者 徐志强 徐伟 王小鹏 白冰珂 《肝脏》 201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虽然目前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各自肝组织病理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未见到比较其相互间肝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的报道。为了解这些疾病引起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组织炎症坏死 纤维化程度 慢性病毒性 自身免疫性 病因 组织病理 药物性 组织损伤
下载PDF
脉冲式冷冻循环对肝组织的坏死作用
7
作者 张妞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脉冲式 冷冻循环 肝组织坏死 肿瘤细胞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microRNA122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关系
8
作者 程文婷 孔德华 《肝脏》 2019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microRNA122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CHC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入院当日留取血清样本,经实...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microRNA122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CHC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入院当日留取血清样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croRNA122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根据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标准(G)进行炎症程度分级,以≤G2级为轻度炎症组,>G2级为中重度炎症组。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CHC患者中重度炎症的预测价值,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炎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为(5.153±0.213)lg拷贝数/μL,高于对照组的(4.009±0.242)lg拷贝数/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炎症组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为(4.893±0.021)lg拷贝数/μL,低于中重度炎症组的(5.242±0.032)lg拷贝数/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预测CHC中重度炎症坏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662。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571,P=0.000)。结论与正常者相比,CHC患者的血清microRNA122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炎症坏死 慢性丙型 microRNA122 病毒感染
下载PDF
肝再生时肝组织血流量的意义
9
作者 罗志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3-74,共2页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使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有了多种治疗方法。然而,在拟定肝脏疾病的治疗方针及管理方面,掌握肝脏的再生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这次我们用大白鼠进行了肝再生时组织血流量的意义的研究。方法:用Wistar系雄性大白鼠(250...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使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有了多种治疗方法。然而,在拟定肝脏疾病的治疗方针及管理方面,掌握肝脏的再生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这次我们用大白鼠进行了肝再生时组织血流量的意义的研究。方法:用Wistar系雄性大白鼠(250~350g)作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量 再生 急性损害 慢性损害 脏疾病 治疗方针 切除 组织再生 肝组织坏死 差异无显著性
下载PDF
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宋鸿硕 石爽 庄辉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1期7-8,49,共3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是评价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病变最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ALT水平高是肝脏存在坏死炎症的标志,而ALT正常的HBV感染者,则无或仅有轻度的肝组织学炎症,并对抗病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是评价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病变最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ALT水平高是肝脏存在坏死炎症的标志,而ALT正常的HBV感染者,则无或仅有轻度的肝组织学炎症,并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因此,不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最近有研究表明,一些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肝活体组织学检查时,仍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坏死炎症和纤维化。因此,ALT水平与肝组织学病变的相关性问题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ALT水平 慢性HBV感染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活体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病变 肝组织坏死 生物化学指标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斐 杨玲 雷航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病理过程,与肝组织坏死、细胞凋亡、肝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密切相关,常因肝手术中肝门阻断而发生,严重影响手术预后。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减轻肝IRI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阿片类药物预处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减轻脏...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病理过程,与肝组织坏死、细胞凋亡、肝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密切相关,常因肝手术中肝门阻断而发生,严重影响手术预后。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减轻肝IRI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阿片类药物预处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减轻脏器IRI的处理方式,通过缺血前预先给予阿片类药物处理来提高器官对缺血和低氧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低氧 门阻断 肝组织坏死 再灌注 阿片受体 麻醉镇痛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33例腹腔镜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雪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56-256,260,共2页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最为常见[1]。外科切除是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laparo-scopic radio fr...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最为常见[1]。外科切除是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laparo-scopic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LRFA)是射频与腹腔镜这2项微创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射频消融术 外科切除 HEMANGIOMA 腔镜 CAVERNOUS 术前功能 ablation 肝组织坏死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癌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及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宁月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347-1348,共2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医学治疗标准的不断提高,改善原有外科手术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寻找积极有效的临床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临床职责。最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开展,而腹腔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医学治疗标准的不断提高,改善原有外科手术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寻找积极有效的临床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临床职责。最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开展,而腹腔镜肝切除术也得到了发展。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谨慎重视,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高度保障肝脏的基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癌手术 护理干预 切除术 医学技术 并发症原因 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 肝组织坏死 观察组
下载PDF
丹能合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52例报告
14
作者 孙仕柱 黄卓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53-54,共2页
1985年以来我院用丹能合剂治疗25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下称:急黄肝),在退黄(黄疸指数)、降酶(ALT)、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治疗组252例中,男168例,女84例;年龄3—55岁,其中小儿28例;对照组104例中,男81例,女21例... 1985年以来我院用丹能合剂治疗25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下称:急黄肝),在退黄(黄疸指数)、降酶(ALT)、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治疗组252例中,男168例,女84例;年龄3—55岁,其中小儿28例;对照组104例中,男81例,女21例;年龄3—55岁,其中小儿1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 黄疸指数 急黄 降酶 退黄 五味子丸 组甲 血液灌流量 乙型 肝组织坏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 被引量:86
15
作者 王贵强 王福生 +16 位作者 成军 任红 庄辉 孙剑 李兰娟 李杰 孟庆华 赵景民 段钟平 侯金林 贾继东 唐红 盛吉芳 彭劫 鲁凤民 谢青 魏来 《传染病信息》 2015年第6期321-340,共20页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感染病学分会 抗病毒药物 血清学转换 推荐意见 病毒学应答 纤维化 DNA 其他治疗方法 组织炎症坏死
下载PDF
治疗乙肝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
作者 刘士敬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6年第19期40-41,共2页
问题之一:“保肝”药物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保肝作用。对策:强调针对病因的治疗,采取釜底抽薪的章法。目前保肝药物众多,如益肝灵(水飞蓟素)、甘利欣、垂盆草、门冬氨酸钾镁、肝炎灵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使... 问题之一:“保肝”药物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保肝作用。对策:强调针对病因的治疗,采取釜底抽薪的章法。目前保肝药物众多,如益肝灵(水飞蓟素)、甘利欣、垂盆草、门冬氨酸钾镁、肝炎灵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使肝脏炎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然而在临床上,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低并不能评价肝内炎症活动的轻重。有时应用降酶药物使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但肝组织炎症坏死仍很明显,病情仍然在发展。因此,还要加强随访,注重病因治疗,也就是抗病毒治疗。但目前由于抗病毒治疗疗程长,花费贵,适应症较窄,许多患者只能选择廉价的保肝治疗,只要肝功能正常就罢了。其实由于引起肝炎的根本原因并没有消失,病毒复制始终存在。即便是肝功表面上正常了,但是肝组织内部炎症并未熄灭。如果给病人做一个肝穿组织检查,会发现肝脏组织炎症活动依然存在,免疫组化检查也会发现肝组织内部病毒复制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治疗 血清转氨酶 组织炎症坏死 抗病毒治疗 功能正常 药物 门冬氨酸钾镁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的预测因素
17
作者 尹有宽 《肝博士》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由于病毒、药物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抗病毒的疗效差异显著。寻找治疗前和治疗中的疗效预测指标,以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抗病毒领域的难点及热点问题。
关键词 慢性乙 干扰素治疗 抗病毒 疗效预测 血清学转换 类似物 免疫调节 组织炎症坏死 乙型 核心抗体
下载PDF
测定各型HBV感染者血清和肝脏β_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马月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各型HB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肝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HBV感染者128例中,无症状携带者(ASC)12例,急性肝炎(AH)26例,慢性肝炎(CH)56例,重型肝炎(SH)18例,肝硬变(LC)和原发性肝癌(HCC)各8例。正常对照组30例,... 目的动态观察各型HB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肝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HBV感染者128例中,无症状携带者(ASC)12例,急性肝炎(AH)26例,慢性肝炎(CH)56例,重型肝炎(SH)18例,肝硬变(LC)和原发性肝癌(HCC)各8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RIA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血清和肝内β2MG,与肝损害程度比较,分析临床意义。结果除ASC外,各型乙肝和LC,HCC血清β2MG均有升高,其中,以SH,LC,CH和HCC为著;AH,SH肝细胞β2MG表达明显增强(正常肝细胞不表达),且其分布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区一致。血清β2MG水平和肝内表达强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动态观察发现,AH于恢复期血清β2MG降至接近正常,SH死亡组β2M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β2MG参与HBV感染发病机制中肝组织免疫病理损害过程,动态观察血清β2MG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H和SH的预后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者 临床意义 测定 血清Β2微球蛋白 Β2MG 组织炎症坏死 血清胆红素水平 动态观察 无症状携带者 免疫病理损害 原发性 正常对照组 免疫组化法 急性 慢性 重型 损害程度 发病机制 HCC 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坤 秦秀举 马凤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054-1056,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指患者由非由其他器官组织转移产生、原本就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潜在诱发因素之一,当感染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肝组织... 原发性肝癌是指患者由非由其他器官组织转移产生、原本就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潜在诱发因素之一,当感染者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肝组织炎症坏死时都可诱发肝硬化,甚至进展至肝癌,但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相关性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致癌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显[1]。为此,我院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相关危险致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硬化 原发性 相关因素 并发 组织炎症坏死 乙型炎病毒 诱发因素 功能正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