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节肝细胞分化状态可提高肝细胞移植效率
1
作者 张雨心 鄢和新 《肝脏》 2023年第3期283-284,292,共3页
目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合适的移植物供不应求,许多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以及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在无药可医中等待死亡。肝细胞移植有可能恢复功能失代偿的肝脏代谢能力,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打开等待移植... 目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合适的移植物供不应求,许多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以及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在无药可医中等待死亡。肝细胞移植有可能恢复功能失代偿的肝脏代谢能力,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打开等待移植所需的时间窗口。最近,Wang等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阻碍肝细胞成功移植的部分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终末期 肝细胞移植 地塞米松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永平 周霖 +9 位作者 马威 王华明 马雪梅 冯永毅 王福生 苏淑慧 王春平 安林静 齐冬颖 刘道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健康志愿者捐献的肝脏中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并冷冻保存,复苏后经股动脉插管移植到脾脏,观察治疗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脾脏核磁共振信号的改变。结...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健康志愿者捐献的肝脏中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并冷冻保存,复苏后经股动脉插管移植到脾脏,观察治疗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脾脏核磁共振信号的改变。结果人肝脏可获取2×1010肝细胞,复苏后肝细胞活率在75%以上。移植的肝细胞数为2×109个。移植后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BIL、NH3、ALT、AST明显降低,IgG、IgA、IgM、C3和CD4/CD3在细胞移植后两周降至最低,4周后恢复移植前水平;PTA水平明显升高。出院80天和270天后,随访各项血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脾脏内可见肝细胞信号。结论肝细胞体内移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的肝细胞能够在脾脏内增殖、分化,替代或部分恢复肝脏合成、解毒和代谢功能;应用肝细胞增强剂做MIR扫描可成为一项新的肝细胞移植无创随访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肝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同种肝细胞移植细胞排斥反应机理及肝再生增强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艳 王志毅 +3 位作者 石小枫 孙航 李红 刘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细胞排斥反应机制及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ALF),诱导后24h,随机分成5组。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单纯移植肝细胞;Ⅲ组:肝细...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细胞排斥反应机制及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ALF),诱导后24h,随机分成5组。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单纯移植肝细胞;Ⅲ组:肝细胞移植联合CsA;Ⅳ组:肝细胞移植联合ALR;Ⅴ组:注射ALR;肝细胞和药物均腹腔内注射。观察大鼠的存活率、组织学改变、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检测大网膜CD4、CD8、CD68。结果Ⅳ组存活率显著高于Ⅰ组(66.7%vs0%,P=0.001),余组间无差异。Ⅳ组移植肝细胞存活时间更长。d1-2大网膜CD68阳性率Ⅱ组高于Ⅰ、Ⅳ组;CD4、CD8阳性率Ⅰ、Ⅱ组均高于Ⅳ、Ⅴ组,且Ⅱ组CD4阳性率高于Ⅲ组。d14大网膜CD4、CD8、CD68阳性率各组间无差异,但Ⅳ组CD4、CD8、CD68阳性率d1-2均低于d14的,Ⅱ组CD68阳性率d1-2高于d14的。结论同种肝细胞腹腔内移植联合ALR能提高ALF大鼠的存活率,同种肝细胞移植能引起CD4、CD8、CD68介导的细胞免疫,ALR能有效的抑制同种异体细胞免疫,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增强因子 肝细胞移植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异种肝细胞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志岭 王学浩 +1 位作者 赵中辛 丁友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初步探讨其排斥反应机理。方法:向用D-氨基半乳糖(D-GI)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移植豚鼠肝细胞。脾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 目的:通过测定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初步探讨其排斥反应机理。方法:向用D-氨基半乳糖(D-GI)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移植豚鼠肝细胞。脾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2周生存率,在术后不同时间作受体脾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Sandwich-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2和TNFα的浓度。结果:2周生存率比较,移植组(8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P<0.05)。移植的肝细胞在移植早期(1~2天)消失,移植后第3天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多。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IL-2、TNFα浓度均无显著差别(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中,细胞免疫的发生较迟和(或)较弱,移植受体血清IL-2及TNFα的浓度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异种 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志毅 张艳 +1 位作者 石小枫 刘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50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再生增强因子 急性功能衰竭
下载PDF
深低温在肝细胞移植中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丛 侯宽永 +5 位作者 张文秀 吕京宁 公衍道 丁晓岚 张秀芳 赵南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减轻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作用。方法: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检测猪肝细胞溶解率,圆二色测定其膜蛋白构象。移植新鲜或冻存猪肝细胞于肝衰鼠腹腔内,并行SD鼠冻存肝细胞同种移植,观察鼠存活率。结果:AD... 目的:探讨深低温减轻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作用。方法: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检测猪肝细胞溶解率,圆二色测定其膜蛋白构象。移植新鲜或冻存猪肝细胞于肝衰鼠腹腔内,并行SD鼠冻存肝细胞同种移植,观察鼠存活率。结果:ADCC显示新鲜细胞数0.24×105,冻存细胞0.68×105;新鲜肝细胞膜蛋白中α螺旋为47.5%,液氮处理后,α螺旋增至56.5%。肝衰鼠33.3%存活,新鲜猪肝细胞移植鼠66.7%;移植冻存猪肝细胞后,存活率显著提高到94.1%,但与SD鼠冻存肝细胞同种移植组(71.4%)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深低温使膜蛋白中α螺旋增加,并导致移植细胞的免疫反应原性降低;冻存肝细胞移植可提高急性肝衰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肝细胞移植 排斥反应 低温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的新型种子细胞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劲松 闵军 陈积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5-417,共3页
Theprospectofliverdiseasetreatmentby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isbroad ,butitis difficulttoapplyitinclinictherapyduetotherestrictionofsourceandproliferationofdonorhepatocyte .The hematopoieticstemcellplasticityoftrans -... Theprospectofliverdiseasetreatmentby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isbroad ,butitis difficulttoapplyitinclinictherapyduetotherestrictionofsourceandproliferationofdonorhepatocyte .The hematopoieticstemcellplasticityoftrans -differentiationtohepatocyteprovidesanewsourceofseedcellsfor hepatocytetransplantation .Inthisreview ,wefocusonadvancesintheseedcellsforhepatocytetransplanta 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新型种子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可塑性
下载PDF
经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及脾内注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大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渊 李德卫 +3 位作者 杨晓波 陈睿 杜文俊 樊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建立SD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肝动脉与脾脏直接注射2种途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大鼠的疗效。方法:经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大鼠AHF 24 h后,65只... 目的:建立SD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肝动脉与脾脏直接注射2种途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大鼠的疗效。方法:经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大鼠AHF 24 h后,65只大鼠经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60只成功后分为3组,Ⅰ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约2×107个肝细胞、肝动脉注射0.4ml Hank’s液;Ⅱ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 Hank’s液、肝动脉注射2×107个肝细胞;Ⅲ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Hank’s液、肝动脉注射0.4 ml Hank’s液。观察每组大鼠的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追踪经肝动脉移植荧光示踪剂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HE染色观察脾内肝细胞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观察白蛋白分泌作用。结果:Ⅰ组14 d存活率显著高于Ⅱ组(P=0.031,<0.05),Ⅱ组14 d存活率也高于Ⅲ组(P=0.048,<0.005);Ⅰ、Ⅱ组都能明显改善AHF大鼠的肝功能,尤其以Ⅰ组最为显著;Ⅱ组CFDA SE荧光标记的肝细胞肝动脉移植24 h后,受体大鼠肝脏可以看到散在绿色荧光分布;Ⅰ组移植30 d后,白蛋白共焦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Ⅰ组移植7 d后,HE染色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下来。结论:经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能提高AHF大鼠的存活率和改善其肝功能;脾脏直接注射肝细胞移植改善AHF大鼠生存率和肝功能更优于肝动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插管 脾脏内移植 肝细胞移植
下载PDF
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伟杰 宫念樵 +4 位作者 李锦文 马绪娴 左利群 郭晖 李岗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异种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将分离的猪肝细胞微囊化后移植到Wistar大鼠腹腔内,3d后切除大鼠80%肝叶造成肝衰模型,观察大鼠2wk存活情况.结果:对照组、未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及微囊化肝细胞移...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异种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将分离的猪肝细胞微囊化后移植到Wistar大鼠腹腔内,3d后切除大鼠80%肝叶造成肝衰模型,观察大鼠2wk存活情况.结果:对照组、未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及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的2wk存活率分别为6.2%,31.2%和56.2%,微囊化组肝细胞存活率明显较未微囊化组及对照组高.微囊化肝细胞在移植14d后结构基本完好.结论: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 治疗 大鼠 急性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临床前研究: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和逆转录病毒转导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青 廖丹 +2 位作者 周霞秋 陈诗书 钱书兵 《肝脏》 199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建立完善的肝细胞培养系统,研究逆转录病毒载体转移并表达于大鼠原代肝细胞。方法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以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β-gal)感染肝细胞。X-... 目的建立完善的肝细胞培养系统,研究逆转录病毒载体转移并表达于大鼠原代肝细胞。方法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以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β-gal)感染肝细胞。X-gal原位染色方法检测肝细胞内LacZ的表达,采用PCR方法扩增NeoR基因,从DNA水平证实逆转录病毒载体整合入肝细胞。结果EGF在体外可刺激肝细胞增殖并维持肝细胞功能,肝细胞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基因,肝细胞中可扩增出NeoR基因片断。结论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可有效介导β-gal和NeoR基因表达于大鼠肝细胞,提示可用于标记原代大鼠肝细胞,有利于研究肝细胞移植后移植之肝细胞在体内的寿命、分布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逆转录病毒载体 肝细胞移植 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敏 刘振文 张玲霞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6期381-384,共4页
肝细胞移植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肝病治疗方法。它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使肝衰竭患者等到供者肝脏。而且,可部分纠正遗传性肝脏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代谢缺陷。本文对肝细胞移植的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临床应用 脏代谢性疾病 治疗方法 生存时间 代谢缺陷 患者 衰竭
下载PDF
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肝衰存活率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蓓 何震宇 +1 位作者 朱泰来 陈永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 观察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肝衰的存活率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豚鼠为供体 ,海藻酸钠 氯化钡法微囊化。SD大鼠为受体 ,氨基半乳糖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制作肝衰模型。 4 8h后将微囊化豚鼠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于大... 目的 观察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肝衰的存活率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豚鼠为供体 ,海藻酸钠 氯化钡法微囊化。SD大鼠为受体 ,氨基半乳糖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制作肝衰模型。 4 8h后将微囊化豚鼠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于大鼠脾脏内。豚鼠裸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及生理盐水 1 2ml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受体大鼠 14d存活率和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 8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2 5 % )和裸肝细胞移植组 (70 % ) (P <0 0 1与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 14d总胆红素 (0 6 8± 0 0 5 μmol/L)和ALT(5 5± 6 7U/L)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0 82± 0 0 7μmol/L和 91 0± 8 0U/L)和裸肝细胞组 (0 76± 0 0 6 μmol/L和 74 0±7 1U/L) (P <0 0 5和P <0 0 1)。总蛋白 (117 0± 8 4 g/L)和球蛋白 (6 6 0± 5 6 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 0± 6 9g/L和 4 3 0± 6 2 g/L)、(96 0± 7 4 g/L和 5 2 0± 6 9g/L) (P <0 0 5与P <0 0 1)。结论 药物性肝衰大鼠脾内移植微囊化异种肝细胞有显著逆转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肝细胞移植 海藻酸钠 豚鼠 SD大鼠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移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廖丹 谢青 +3 位作者 周霞秋 臧国庆 钱书兵 陈诗书 《肝脏》 2000年第2期66-69,W000,共5页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脾脏移植对D 氨基半乳糖 (D gal)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移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基因修饰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的定位及表达。方法 采用D gal诱导大鼠肝衰竭。在D gal诱导后 4 8h ,Ⅰ组 :经腹...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脾脏移植对D 氨基半乳糖 (D gal)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移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基因修饰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的定位及表达。方法 采用D gal诱导大鼠肝衰竭。在D gal诱导后 4 8h ,Ⅰ组 :经腹腔移植 4× 10 7同种异体肝细胞 ;Ⅱ组 :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2ml;Ⅲ组 :经脾脏移植 2× 10 7同种异体肝细胞 ,同时肌注CsA 10mg/kg ;Ⅳ组 :经脾脏注射生理盐水 1ml,同时肌注CsA 10mg/kg ,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肝脏病理变化和移植细胞的组织学及G6P活性变化 ;Ⅴ组 :经脾脏移植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修饰的大鼠原代肝细胞 ,同时肌注CsA 10mg/kg ,经PCR扩增及X gal染色方法追踪细胞的定位及基因表达。 结果 Ⅰ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Ⅱ组 ( 71.4 %对 2 6.7% ,P <0 .0 5) ,肝脏功能及肝脏病理有部分改善。腹腔内移植肝细胞可短暂存活并具有G6P活性。Ⅲ组大鼠存活率与Ⅳ组无差别 ( 30 %对 30 % ,P >0 .0 5) ,肝功能、肝脏病理无明显改善。脾内移植肝细胞可短暂存活并具有G6P活性。Ⅴ组经脾移植基因修饰肝细胞后 ,可在脾内检测到 β gal基因表达并扩增出NeoR基因。 结论 经腹腔移植同种异体肝细胞可改善D 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 ,部分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急性功能 衰竭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峰 卢永刚 何建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03-805,共3页
肝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是2 0世纪7 0年代开始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以期治疗各种肝病。笔者就肝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移植方法、移植细胞的选择、移植部位、排斥反应及存在的问题等。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实验研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异种肝细胞移植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菲 刘雁冰 +1 位作者 陈锡美 赵中辛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肝细胞移植是治疗严重肝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猪肝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预后。但肝细胞移植尤其是异种肝细胞移植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此文就当前异种肝细胞移植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脏疾病 衰竭动物模型 免疫隔离技术 嵌合模型
下载PDF
微囊化猪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的免疫隔离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菲 刘雁冰 +2 位作者 钟岚 熊伍军 赵中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受体存活率、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网膜的免疫隔离作用. 方法: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包裹乳猪肝细胞,体外观察APA微囊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隔离效...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肝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受体存活率、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网膜的免疫隔离作用. 方法: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包裹乳猪肝细胞,体外观察APA微囊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隔离效果.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48 h后将微囊化的猪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网膜内CD4、CD8、IgG和IgM的表达. 结果:微囊可有效保护囊内K562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与裸肝细胞移植组相比,微囊化乳猪肝细胞移植组大鼠存活率显著提高(1wk存活率78.6% vs 66.7%, P=0.0 046;2 wk存活率42.9% vs 25.0%,P=0.0027, P<0.01).大网膜CD4、CD8、IgG表达较弱(P=0.0 342、P=0.0 197及P=0.0 445,P<0.05),而IgM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APA微囊可有效隔离抗体及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可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提高移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隔离机制 细胞移植治疗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 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 细胞腹腔内移植 D-氨基半乳糖 免疫组化法检测 APA微囊 免疫隔离作用 组织病理变化 K562细胞 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介导 存活率 乳猪细胞
下载PDF
脾内两种途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渊 李德卫 杨均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2-1427,共6页
背景:肝细胞移植在治疗代谢性疾病和急性肝衰竭的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肝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却并没有动物实验理想。造成实验模型与临床疗效的差异可能与肝细胞移植途径有一定关系。目的:探讨经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注射与脾... 背景:肝细胞移植在治疗代谢性疾病和急性肝衰竭的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肝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却并没有动物实验理想。造成实验模型与临床疗效的差异可能与肝细胞移植途径有一定关系。目的:探讨经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注射与脾脏直接注射两种方法行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得出更加优化的移植方法。方法:在Seglen改良两步法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分离培养肝细胞。采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急性肝衰竭24h后,65只大鼠经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60只插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脾脏直接注射组(n=20)大鼠经脾脏直接注射约2×10~7个肝细胞、脾动脉注射0.4m LHank’s液;脾动脉注射组(n=20)大鼠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 Hank’s液、脾动脉注射2×10~7个肝细胞;模型对照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 Hank’s液、脾动脉注射0.4 mL Hank’s液。移植后14 d内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移植后7d,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脾动脉移植肝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肝细胞在脾内的分布和增殖情况;移植后14 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白蛋白合成情况。结果与结论:(1)大鼠肝细胞分离存活率达80%-90%;(2)3组大鼠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脾脏直接注射组14 d存活率显著高于脾动脉注射组,脾动脉注射组14 d存活率高于模型对照组;(3)脾脏直接注射组、脾动脉注射组大鼠肝功能均明显改善,尤其以脾脏直接注射组最为显著;(4)CFDA-SE荧光标记的肝细胞经脾动脉移植7 d后,受体大鼠脾脏和肝脏可以看到散在绿色荧光分布;(5)移植14 d后,脾脏直接注射组、脾动脉注射组脾脏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6)移植7d后,脾脏直接注射组、脾动脉注射组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下来;(7)结果表明,经大鼠颈动脉途径脾动脉插管移植肝细胞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和改善其肝功能;脾脏直接注射法优于脾动脉途径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肝细胞移植 脾动脉插管 脾动脉注射 脾内直接注射 功能衰竭 急性 细胞 脾动脉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同种肝细胞移植排斥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友成 赵中辛 +2 位作者 俞悦 范萍 武正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证实同种肝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存在并对其排斥机制作了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 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衰大鼠给予脾内移植同种肝细胞后 ,在不同时间取大鼠脾脏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发现移植后 12 h大鼠脾内在移植物周围有 CD4、C... 目的 证实同种肝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存在并对其排斥机制作了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 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衰大鼠给予脾内移植同种肝细胞后 ,在不同时间取大鼠脾脏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发现移植后 12 h大鼠脾内在移植物周围有 CD4、CD8a淋巴细胞和 Ig M抗体出现 ,2 4h有 Ig G抗体出现 ,移植后 1周上述物质均存在。结论 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同种肝细胞移植后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排斥反应 同种移植
下载PDF
CTLA4-Ig诱导的免疫耐受及其在肝移植和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潇聪 陈耀凯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CTLA4-IG 免疫耐受 移植 肝细胞移植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悍 滕皋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966-968,共3页
与传统的原位肝移植相比,肝细胞移植具有简单易行、应用灵活等优点,因而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现已证明,肝细胞移植对生物(病毒)、化学(肝毒性药物)、物理(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着代偿和支持作用;又可以纠正由于肝... 与传统的原位肝移植相比,肝细胞移植具有简单易行、应用灵活等优点,因而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现已证明,肝细胞移植对生物(病毒)、化学(肝毒性药物)、物理(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着代偿和支持作用;又可以纠正由于肝代谢酶缺陷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微载体技术的应用和肝细胞体外转化的成功,使肝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成为可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可运用经导管技术进行肝细胞移植术,对介入放射学而言,这是一极富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细胞分离纯化酶 细胞冻存 膜包囊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