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胆利肝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疼痛物质P、PGE2的影响
1
作者 汪华英 许莹 +1 位作者 郭生红 李彤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 探讨清胆利肝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疼痛物质(S)P、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方法 收集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及甲钴胺进行常规... 目的 探讨清胆利肝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疼痛物质(S)P、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方法 收集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及甲钴胺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清胆利肝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SP、PGE2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疱疹结痂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PH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4^(+)及CD4^(+)/CD8^(+)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中SP、PGE2显著降低(P<0.05)。结论 清胆利肝方可提高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患者血清中PGE2水平及SP含量,有效减少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胆利 肝经郁热型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疼痛物质P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火针点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
作者 黄俊青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究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火针点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 目的探究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火针点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基础上采用火针点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简易McGill疼痛评分,3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瘙痒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皮疹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患者简易McGill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火针点刺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 火针 肝经郁热 带状疱疹
下载PDF
火针疗法辅助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效果观察
3
作者 杜军 杨沁源 单采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3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火针疗法辅助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皮肤科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口服甲钴胺片,必要时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观察... 目的 探讨火针疗法辅助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皮肤科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口服甲钴胺片,必要时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加用火针疗法。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水疱停止增加时间、结痂时间、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2/35)高于对照组(65.7%,23/35),水疱停止增加时间和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火针疗法辅助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可缩短水疱停止增加时间、结痂时间,提高总有效率,在镇痛和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阿昔洛韦 甲钴胺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型
下载PDF
电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赵然 张继洪 +1 位作者 李志新 崔洪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1期2026-2028,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Z)(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期HZ(肝经郁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昔洛韦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阿昔洛韦用法同对照组,并采取电...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Z)(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期HZ(肝经郁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昔洛韦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阿昔洛韦用法同对照组,并采取电针联合放血疗法干预。两组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消退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止疱、疼痛缓解、结痂以及脱痂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例的VAS评分明显减少,但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增加,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 电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HZ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明显,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疼痛的缓解,以及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电针 放血疗法 肝经郁热证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干眼肝经郁热证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培 蒋鹏飞 +1 位作者 彭俊 彭清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目的 从“以方测证”探讨干眼肝经郁热证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栀组,每组10只。空白组无任何措施,其余各组小鼠均以干燥箱中持续28 d苯扎氯氨溶液滴眼联合慢性疼痛刺激(夹尾)建立干眼肝经郁热证... 目的 从“以方测证”探讨干眼肝经郁热证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栀组,每组10只。空白组无任何措施,其余各组小鼠均以干燥箱中持续28 d苯扎氯氨溶液滴眼联合慢性疼痛刺激(夹尾)建立干眼肝经郁热证模型。造模完成后,丹栀组小鼠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方按12.48 g/(kg·d)进行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按1 mL/100 (g·d)灌入去离子水,持续14 d。观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肛温、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enzyme-linkedimmunoassay, ELISA)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小鼠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呈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体重增加量减少和体温升高(P<0.01),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升高(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OE%和OT%值降低(P<0.01),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减少(P<0.01),角膜损伤严重,炎症因子含量升高(P<0.01),丹栀逍遥散加减方治疗后,各项指标得到显著调节(P<0.05或P<0.01)。结论 基于“以方测证”思路,成功建立了干眼肝经郁热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为系统深入研究治疗干眼方证对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干眼 肝经郁热证
下载PDF
邓凯文针药并用辨治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静滢 赵小 邓凯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针药并用,并非针刺、中药的机械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辨治过程中,邓凯文教授先根据病位和病理因素辨明疾病证型,明确病机,再发挥针刺、中药的各自优势,辨证施治。肝经郁热证为带状疱疹最常见证型。邓凯文教... 针药并用,并非针刺、中药的机械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辨治过程中,邓凯文教授先根据病位和病理因素辨明疾病证型,明确病机,再发挥针刺、中药的各自优势,辨证施治。肝经郁热证为带状疱疹最常见证型。邓凯文教授认为本证核心病位在“肝经”,核心病理因素为火毒、湿热、气滞、血瘀,四者常相互胶结致病。临证针刺侧重准确定病位,中药侧重调节脏腑阴阳而祛除病理因素,二者相须为用,灵活化裁,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证 针药并用 病位 病理因素 临证经验
下载PDF
自拟泻热退翳汤辅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肝经风热证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姿佩 赫群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8-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泻热退翳汤辅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HSK)肝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经风热证HSK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观察自拟泻热退翳汤辅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HSK)肝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经风热证HSK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自拟泻热退翳汤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比较停药3个月、6个月后2组复发情况及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视物下降、胞睑红肿证候积分和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停药3个月、6个月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拟泻热退翳汤辅助治疗肝经风热证HSK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 肝经风热 泻热退翳汤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柴胡牡蛎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疗效观察
8
作者 孙一平 杨素清 +1 位作者 安月鹏 王宇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220-1222,1226,共4页
目的:探讨柴胡牡蛎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选入41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片;... 目的:探讨柴胡牡蛎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选入41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片;治疗组阿昔洛韦用法同对照组,并予柴胡牡蛎汤加味内服。两组治疗10 d。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主要症状消退时间、治疗效果以及血清IL-6与IL-8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减少,并且治疗组VAS评分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止疱、疼痛缓解、结痂、脱痂的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对应92.68%、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IL-6与IL-8水平显著下调,且治疗组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柴胡牡蛎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主要症状恢复时间,降低血清IL-6、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柴胡牡蛎汤 肝经郁热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龙胆泻肝加减方联合火针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毕春生 解会杰 +2 位作者 李寅荧 王婷 王微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83,共6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加减方联合火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患者龙胆泻肝加减方治疗,50例患者为研究...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加减方联合火针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患者龙胆泻肝加减方治疗,50例患者为研究组,给予患者龙胆泻肝加减方联合火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VZV-IgM)、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M(IgM)、核因子κB(NF-κB)、神经降压素(NT)、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蛋白(VGF)、神经激肽-1(NK-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Th17/Treg细胞比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止疱、结痂以及脱痂时间,给予患者McGill疼痛M卷表(SF-MPQ)中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VZV-IgM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IgM、补体C3、C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NF-κB、NLRP3、Th17/Treg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VGF、NK-1、CG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N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VAS、PP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结痂、止疱及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AI、DLQ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90.00%(45/50)(P<0.05)。结论:龙胆泻肝加减方联合火针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可降低抗体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补体水平,减少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疼痛介质指标,缓解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加减方 火针 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 氧化应激反应 疼痛介质
下载PDF
微针联合生发酊外用治疗肝经郁热证雄激素性脱发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桂香 方婧 +3 位作者 邓小忠 史花兰 李晓健 程仕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微针联合生发酊外用治疗肝经郁热证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0例肝经郁热证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 目的:观察微针联合生发酊外用治疗肝经郁热证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0例肝经郁热证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以微针联合生发酊外用,对照组予以生发酊外用,两组均口服中药汤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100%(30/3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3.3%(19/3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脱发量、头屑、瘙痒、油腻程度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针联合生发酊外用治疗,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口服中药汤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可以协同起效,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较好,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肝经郁热证 微针 生发酊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杨素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HZ)患者应用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6例HZ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火针联合放血疗... 目的:探讨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HZ)患者应用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6例HZ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火针联合放血疗法,共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学指标、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白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P物质(SP)水平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更低,止疱、开始结痂、全部结痂及脱痂时间更短(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肝经郁热型HZ患者应用火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效果较佳,可减轻炎症反应,解决皮损、神经痛等问题,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型 火针 放血疗法
下载PDF
银花复明汤加减治疗肝经风热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价值
12
作者 吉鹏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银花复明汤加减治疗肝经风热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肝经风热型HSK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银花复明汤加减治疗肝经风热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肝经风热型HSK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花复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力指数、体征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指数、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3.77%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花复明汤加减治疗肝经风热型HSK可改善眼部症状,抑制炎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花复明汤 肝经风热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下载PDF
刺络放血+揿针+红外线灯治疗40例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石娜娜 杨书华 徐建峰 《新疆中医药》 2023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究刺络放血+揿针+红外线灯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刺络放血+揿针+... 目的 探究刺络放血+揿针+红外线灯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刺络放血+揿针+红外线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 刺络放血+揿针+红外线灯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优势明显,疗效显著,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刺络放血 揿针 红外线灯 肝经郁热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火针点、围刺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研究
14
作者 刘燕青 吴艳华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0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火针点、围刺法联合西药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止痛...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火针点、围刺法联合西药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8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5 g/次,2次/d,口服;阿昔洛韦滴眼液,5次/d,涂抹于患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龙胆泻肝汤(生地黄、龙胆草、栀子、车前子、泽泻、柴胡、黄芩、木通、甘草片、当归)加减,水煎取液400 mL,早晚各口服1次,每次200 mL;合火针点、围刺法(疱疹外围约2.5 mm范围或疼痛最显著位置),1次/2 d,连续治疗5次,治疗后涂抹跌打万花油。火针治疗结束1 h后涂抹阿昔洛韦滴眼液,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0 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88%(46/49);对照组治愈21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59%(39/4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COX-2、IL-10较治疗前下降,β-EP上升(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后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对比,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加火针点、围刺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可抑制血清疼痛因子和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疼痛,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型 火针 点刺 围刺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环氧合酶-2 止痛时间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杨俊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53-0056,共4页
探析有关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疾病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案,本文研究刺血疗法、龙胆泻肝汤联合联合作用可达到的效果。方法 从2020.1-2022.7月医院此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所有研究分两组采用不同... 探析有关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疾病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案,本文研究刺血疗法、龙胆泻肝汤联合联合作用可达到的效果。方法 从2020.1-2022.7月医院此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所有研究分两组采用不同用药方案,并对比疗效。结果 比较指标治疗效果、炎症因子、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两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与刺血疗法联合作用于带状疱疹患者中,可达到促炎症因子水平下降、症状指标改善、加快患者痊愈速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 龙胆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从肝经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棣其 杨钦河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探讨从肝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从肝经与腰骶部的经络循行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肝经的关系及肝经是动病、肝经经穴主治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结论提示肝经与腰椎间盘生理上... 目的探讨从肝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从肝经与腰骶部的经络循行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肝经的关系及肝经是动病、肝经经穴主治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结论提示肝经与腰椎间盘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经经穴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闻盘移位/中医药疗法 @从肝经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肝经 腰椎闻盘突出症 论治 经穴主治 腰腿痛方 经络循行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肝经、肺经脑内分布区域的fMRI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徐放明 谢鹏 +10 位作者 吕发金 牟君 李咏梅 赵建农 陈维娟 龚启勇 赵立波 刘庆军 申林 翟红 杨德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情况,为构建脑内经络理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健康大学生60人随机分为肝经组(Ⅰ)和肺经组(Ⅱ),每组按五输穴各分为5小组,分别为大敦(Ⅰ1)、行间(Ⅰ2)、太冲(Ⅰ3)、中封(Ⅰ4)、曲泉(Ⅰ5)和少商(Ⅱ1)... 目的:探讨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情况,为构建脑内经络理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健康大学生60人随机分为肝经组(Ⅰ)和肺经组(Ⅱ),每组按五输穴各分为5小组,分别为大敦(Ⅰ1)、行间(Ⅰ2)、太冲(Ⅰ3)、中封(Ⅰ4)、曲泉(Ⅰ5)和少商(Ⅱ1)、鱼际(Ⅱ2)、太渊(Ⅱ3)、经渠(Ⅱ4)、尺泽(Ⅱ5),每小组6人。采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各穴激活脑区的情况。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1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按照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以肝经、肺经各自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区域。结果:针刺肝经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同侧BA34、BA47、红核,对侧BA19、BA30、BA39、顶上小叶、小脑斜坡,两侧BA3、小脑顶;针刺肺经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同侧BA2、BA18、BA35,对侧BA19、黑质。结论:肝经、肺经在脑内有其相对特异性分布区域,提示经脉到脑可能存在特异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肝经 肺经 经络循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从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探讨肝经与额叶联系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易洋 徐放明 +8 位作者 谢洪武 宋云娥 吕发金 谢鹏 杨德兰 林云 冯伟 胡皓 孙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肝经与额叶的联系。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2例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组(氟西汀)、针药组(太冲穴联合氟西汀)及针刺组(太冲穴),每组14例,疗程均...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肝经与额叶的联系。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2例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组(氟西汀)、针药组(太冲穴联合氟西汀)及针刺组(太冲穴),每组14例,疗程均为1个月,运用3.0T磁共振方法,分别对相应脑区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的方法分析数据,各组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并将治疗后的图像与汉密尔顿(HAMD)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针药组左侧额叶(BA6、BA9、BA48)、右侧额叶(BA4、BA46)、双侧顶下小叶(BA40、BA48)、楔前叶(BA7)、后扣带回(BA31)、左侧枕叶(BA17)及右侧枕叶中部(BA18)的fALFF值降低(P<0.05);药物组右侧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枕叶(BA17)的fALFF值降低(P<0.05);针刺组左侧额叶(BA10)、右侧额叶(BA45)、左侧枕叶(BA19)、右侧枕叶中部(BA17)、左侧楔前叶(BA7),后扣带回(BA31)的fALFF值降低(P<0.05)。针药组及针刺组的左侧额叶fALFF值均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药物组左侧额中回、左侧顶叶、左侧枕叶fALFF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针刺联合抗抑郁药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针刺或药物治疗;额叶功能的改变与病情程度相关;肝经与额叶之间存在较为广泛的联系,可能是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针刺 额叶 肝经
下载PDF
加减龙胆泻肝汤对肝经郁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陶莉莉 张玉珍 +3 位作者 桑霞 曾蕾 禹安琪 陈靓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郁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中药组(25例,服用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达英组(23例,服用Diane-35),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后第1个月... 目的观察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郁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中药组(25例,服用加减龙胆泻肝汤)和达英组(23例,服用Diane-35),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月经、痤疮、多毛情况,测定基础体温(BBT)等。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游离睾酮(FT)、雄烯二酮(A);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月经异常、痤疮、BBT单相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2)血清LH、LH/FSH、FT、A值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RL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LH、FSH、LH/FSH、FT、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PRL显著低于达英组(P<0·05)。(3)达英组不规则阴道出血3例,恶心呕吐5例;中药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可有效地改善肝经郁火型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经郁火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加减龙胆泻 高雄激素血症
下载PDF
针刺肝经五输穴激活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放明 谢鹏 +9 位作者 吕发金 牟君 李咏梅 赵建农 陈维娟 龚启勇 赵立波 刘庆军 申林 翟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肝经五输穴各自激活的脑区,探讨同一经脉不同腧穴与脑联系的规律。方法健康大学生30人,随机分为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5组,每组6人。采用fMRI技术,分别观察针刺刺激全脑激活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 目的观察针刺肝经五输穴各自激活的脑区,探讨同一经脉不同腧穴与脑联系的规律。方法健康大学生30人,随机分为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5组,每组6人。采用fMRI技术,分别观察针刺刺激全脑激活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对每组被试预处理后的图像采用random effect的方法进行组分析,P<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该图即为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针刺大敦激活了BA18、胼胝体、小脑山坡、下半叶小叶;针刺行间激活了BA40、舌回、BA22、黑质、小脑顶、蚓垂、小脑山坡;针刺太冲激活了额下回、BA18、BA19、BA30、小脑顶、小脑山坡;针刺中封激活了BA4、BA6、BA19、海马回、黑质、小脑顶;针刺曲泉激活了中央前回BA4、BA10、颞上回。结论肝经五输穴在脑内各有其相对特异性分布区域,提示穴-脑之间可能存在特异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经 五输穴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 激活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