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量氟对大鼠脑肝肾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桂珍 高申 +3 位作者 郑德明 徐辉 刘霆 卜丽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研究氟对大鼠脑、肝、肾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作用特点与氧化侵袭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氟中毒发生机理。方法 在常规食、偏食条件下 ,经饮水投不同剂量氟 ,应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脑、肝、肾组织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与活性... 目的 研究氟对大鼠脑、肝、肾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作用特点与氧化侵袭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氟中毒发生机理。方法 在常规食、偏食条件下 ,经饮水投不同剂量氟 ,应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脑、肝、肾组织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与活性氧产生状态。结果 常规食投氟 10 0~ 15 0 mg/ L、偏食投氟 5 0~ 10 0 mg/ L对脑、肝、肾组织活性氧产生无明显影响。氟对脑组织神经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在 S期 ,可明显减少 S期神经细胞数量 ;对肝细胞周期的作用主要在 G1 期和 G2 期 ,偏食投氟各组 G1 期细胞数目普遍低于常食投氟组 ,G2 期细胞数目则高于常规投氟组。过量氟对肾组织的作用 ,主要为偏食投氟 10 0 mg/ L情况下 ,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变化。结论 过量氟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对不同组织的作用时相似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对脑神经细胞主要作用于 S期 ,肝细胞的影响主要是 G1 、G2 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活性氧 肝肾细胞
下载PDF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被引量:5
2
作者 蒋盛岩 张平 +2 位作者 刘建强 张志光 陈作红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1-354,共4页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结果显示 ,小白鼠亚稀褶黑菇抽提液中毒后 ,肝肾细胞 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 180~ 2 0 0 bp整数倍的 DNA梯形带 ,19.0~ 2 8.5 g/ L范围内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结果显示 ,小白鼠亚稀褶黑菇抽提液中毒后 ,肝肾细胞 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 180~ 2 0 0 bp整数倍的 DNA梯形带 ,19.0~ 2 8.5 g/ L范围内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诱导肝肾细胞凋亡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结果表明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能诱导小白鼠肝肾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黑菇提取液 小白鼠 肝肾细胞 细胞凋亡 有毒蘑菇 毒理
下载PDF
奈达铂与顺铂对人肝肾细胞损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莉 刘汉锋 +2 位作者 蔡正文 甘廷庆 韩春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6-738,共3页
目的对比奈达铂(NDP)与顺铂(DDP)对人肝细胞HL-7702、人胚肾细胞293T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NDP和DDP对HL-7702、293T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加NDP和DDP前后,HL-7702、293T细胞凋亡率的... 目的对比奈达铂(NDP)与顺铂(DDP)对人肝细胞HL-7702、人胚肾细胞293T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NDP和DDP对HL-7702、293T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加NDP和DDP前后,HL-7702、293T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测定HL-7702、293T细胞损伤前后细胞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及细胞裂解液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MTT显示不同浓度的NDP和DDP对HL-7702、293T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DDP对HL-7702、293T细胞的损伤作用明显高于NDP(P<0.05)。FCM也表明DDP对HL-7702、293T细胞的抑制作用较NDP明显。NDP和DDP均能导致HL-7702、293T细胞ROS、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DDP对HL-7702、293T细胞的氧化损伤更明显(P<0.05)。结论 NDP和DDP对HL-7702、293T细胞均有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NDP对HL-7702、293T细胞的损伤作用较DDP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顺铂 肝肾细胞 流式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用肝肾共培养体系研究细胞毒性的方法学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茜 金若敏 +1 位作者 祝晓雯 张海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36-38,58,共4页
目的建立肝肾共培养体系,并证明此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MTT法比较川楝素(20、40、80、160μg/mL)、葛根素(200、100、50、25μg/mL)、苦参碱(5、2.5、1.25、0.625 mg/mL)、汉防己乙素(50、25、12.5、6.25 mg/mL)在肝肾单独培养... 目的建立肝肾共培养体系,并证明此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MTT法比较川楝素(20、40、80、160μg/mL)、葛根素(200、100、50、25μg/mL)、苦参碱(5、2.5、1.25、0.625 mg/mL)、汉防己乙素(50、25、12.5、6.25 mg/mL)在肝肾单独培养和共培养体系中对肝、肾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2种体系中:川楝素仅对肝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葛根素对肝肾细胞均无抑制作用,苦参碱对肝细胞活力的抑制程度大于肾细胞,汉防己乙素对肾细胞活力的抑制程度大于肝细胞。结论用肝肾细胞共培养体系与单独培养体系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一致,这2种体系均可用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研究,其中共培养体系能更好地反映药物对靶器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川楝素 葛根素 苦参碱 汉防己乙素 肝肾细胞毒性 HL7702细胞 HEK293细胞
下载PDF
醋炙降低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大鼠肝肾细胞毒性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琴蓉 孙盼盼 +2 位作者 肖林焱 刘其南 张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醋炙前后芫花二氯甲烷提取物对于大鼠正常肝细胞BRL及大鼠正常肾细胞NRK的细胞毒性变化。方法:选择BRL及NRK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与NRK活性的影响;测定NRK细胞中尿素氮(BUN),... 目的:比较醋炙前后芫花二氯甲烷提取物对于大鼠正常肝细胞BRL及大鼠正常肾细胞NRK的细胞毒性变化。方法:选择BRL及NRK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与NRK活性的影响;测定NRK细胞中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BRL细胞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DH,GSH的含量,用于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和NRK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生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NRK和BRL细胞具有显著毒性,显著提高NRK细胞中BUN和LDH的含量(P <0. 05,P <0. 01);显著提高BRL细胞中AST,ALT,ALP和LDH的含量(P <0. 05,P <0. 01);降低NRK和BRL细胞中的GSH含量。与生芫花二氯甲烷部位相应剂量组相比,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相应剂量组能提高NRK和BRL的细胞活性,降低NRK细胞中BUN和LDH的含量,降低BRL细胞中ALT,AST,ALP和LDH的含量;提高NRK和BRL细胞中GSH的含量。结论:醋炙可降低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大鼠肝肾细胞的毒性,提高大鼠肝肾细胞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 醋炙 NRK BRL 减毒 肝肾细胞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富马毒素B1诱发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6
作者 罗萍 章亚京 高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1-753,共3页
目的 探讨富马毒素B1(FB1)对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6 0只BALB/C小鼠平均分为 4组 ,3组饮用含FB1(1mg ml)水 ,通过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对端粒酶活性升高明显小鼠测定其细胞... 目的 探讨富马毒素B1(FB1)对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6 0只BALB/C小鼠平均分为 4组 ,3组饮用含FB1(1mg ml)水 ,通过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肝、肾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对端粒酶活性升高明显小鼠测定其细胞DNA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内摄入FB1的小鼠肝细胞端粒酶活性均被激活 ,其酶活性随摄入FB1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小鼠肾细胞端粒酶活性在实验第 90天明显提高。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小鼠肝、肾细胞DNA含量均有增加。结论 FB1可诱导小鼠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毒素B1 端粒酶活性细胞 小鼠
下载PDF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原代肝、肾细胞的毒性研究(英文)
7
作者 梁佳 戴蕴青 +1 位作者 车会莲 陈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2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通过模拟肝、肾毒性的体外细胞试验,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是否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模拟体外消化试验所得的重组人乳铁蛋白消化产物及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受试物,牛乳铁蛋白为对... [目的]通过模拟肝、肾毒性的体外细胞试验,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是否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模拟体外消化试验所得的重组人乳铁蛋白消化产物及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受试物,牛乳铁蛋白为对照,以小鼠原代肝、肾细胞为平台,用MTT法检测受试物对细胞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研究细胞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未发现重组人乳铁蛋白对肝肾细胞存在靶毒性,结果能与已进行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相互印证。[结论]为对重组人乳铁蛋白的进一步安全性评价及其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乳铁蛋白 原代细胞 细胞毒性实验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氟中毒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爱君 吴占河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氟中毒 C-MYC癌基因 BCL-2基因 P53基因 肝肾细胞 神经细胞 细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肾衰泄浊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小鼠HGF调节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晏子友 赵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衰泄浊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小鼠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衰泄浊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小鼠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物模型,术后7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HGF、TGF-β1、MMP-9蛋白,Ⅰ、Ⅲ、Ⅳ型胶原及FN的表达。结果:中药高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HGF、MMP-9蛋白表达均增强,TGF-β1蛋白表达减弱,而Ⅰ、Ⅲ、Ⅳ型胶原、FN生成减少,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HGF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肾衰泄浊汤可能是通过诱导HGF表达,抑制TGF-β1表达,促使肾组织分泌更多MMP-9,抑制Ⅰ、Ⅲ、Ⅳ型胶原及FN等ECM的过度沉积,加强肾保护作用,对抗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纤维化 衰泄浊汤细胞生长因子MMP-9 TGF—β1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抑制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冬燕 孙奕 +1 位作者 孙楠 毛凌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07-211,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在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保护作用,探讨1,25(OH)2D3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1,25(OH)2D3组。采用单...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在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保护作用,探讨1,25(OH)2D3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1,25(OH)2D3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RIF模型。于术后第9周处死动物,取血标本做血钙浓度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GF、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HGF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血肌酐、尿素氮均较UUO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1,25(OH)2D3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RIF程度轻于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HGF和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UUO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上调(P<0.05)和下调(P<0.05)。结论:1,25(OH)2D3抑制RIF的作用与其抑制TGF-β1表达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同时上调H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间质纤维化细胞生长因子 生长转化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对肝肾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茜 周绮 +2 位作者 金若敏 姚广涛 陈小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Rutecarpine(Rut)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的影响,采用共培养体系初步比较Rut对肝肾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选用小鼠进行整体验证。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Rut在肝肾细胞单独培养或共培养体系...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Rutecarpine(Rut)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的影响,采用共培养体系初步比较Rut对肝肾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选用小鼠进行整体验证。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Rut在肝肾细胞单独培养或共培养体系中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采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②给予Rut后,检测肝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③整体实验观察静脉给予Rut对小鼠肝肾功能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①MTT法显示,2,4μg·mL-1的Rut使肝肾细胞活力均下降,且相同浓度下的Rut对肝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肾细胞;②4μg·mL-1的Rut使肝细胞上清液中的AST,ALP,LDH水平均升高(P<0.01);③整体实验表明,小鼠静脉给予10 mg·kg-1 Rut 7 d后,血清中的ALP水平有极显著的上升(P<0.01),ALT,AST,BUN,Cr水平只出现升高的趋势,病理学检查发现约1/3的小鼠肝脏出现肝细胞核分裂象增多,仅有1只小鼠肾脏出现嗜碱性病变。结论:大剂量Rut可能对肝肾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肾细胞共培养体系与细胞单独培养体系均可用于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肝肾细胞毒性 HL7702细胞 HEK293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