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影响
1
作者 易维 饶才俊 +3 位作者 王金丽 高翔 凃玲 黄骁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7-20,30,共5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AFLD组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增加(OR=1.366,95%CI:1.314~1.420,P<0.001)、糖代谢异常(OR=2.066,95%CI:1.628~2.621,P<0.001)、甘油三酯(TG)升高(OR=2.298,95%CI:1.928~2.7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OR=2.147,95%CI:1.535~3.005,P<0.001)、尿酸升高(OR=1.003,95%CI:1.002~1.005,P<0.001)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6,95%CI:0.935~1.404,P=0.188)。NAFLD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比较,肝脏炎症相关指标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MI增加、糖代谢异常、TG升高、LDL升高、尿酸升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对NAFLD患者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下载PDF
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磁共振增强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朱健 唐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磁共振(MRI)增强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均实施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RI增强检查,以综合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 目的:探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磁共振(MRI)增强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均实施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RI增强检查,以综合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以综合评估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于MRI平扫(P <0.05);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脂肪肝、肝脓肿、FNH、肝腺瘤等不同疾病类型检出准确率高于MRI平扫(P <0.05);Child-Pugh分级后A级、B级、C级对不同类型疾病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者与阴性者平扫期病灶相对增强值(HSIN)、HBP期病灶相对增强值(HSIB)、肝实质信号增强比(PSIR)、病灶信号增强比(HSIR)、病灶实质增强比(HPSIR)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疑似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RI增强检查可帮助提高病灶检出率,明确病灶类型及分期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扫描 肝脏特异性对比剂 肝脏疾病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桦 王雪梅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对原发性肝癌(HCC)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6例HCC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观察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对原发性肝癌(HCC)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6例HCC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63例,试验组实施ALPPS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门静脉栓塞(PVE)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剩余肝脏体积(FLR)增长率、门静脉未结扎部分的血流动力学及短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术后6、13、20 d的FLR分别为(55.26±10.35)%、(72.44±10.38)%、(89.25±10.47)%,均高于常规组的(49.25±10.33)%、(66.42±10.37)%、(81.25±1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门静脉未结扎血流量、最大流速(Vmax)分别为(1045.75±50.32)mL/min、(18.24±3.31)cm/s,均高于常规组的(968.36±50.71)mL/min、(16.62±3.45)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年内生存率(82.54%)高于常规组(68.25%),病情复发率(15.87%)低于常规组(2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22±2.46)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35±2.41)月,均高于常规组的(9.17±2.14)月、(10.23±2.08)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PPS治疗HCC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加快术后FLR增长,对改善未结扎部分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短期生存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剩余肝脏体积 血流动力学 生存情况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4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3 位作者 杨梅 仪晓立 陶然 邹继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UESL,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5~19.8 cm。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边缘较清楚、其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内可见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密度区边缘或分隔周围可见少许片絮样软组织密度影。6例超声图像均提示实性占位,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3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影,T1WI呈不均匀混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T2WI呈混合高信号区和条状低信号区。9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以边缘强化为主,8例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延迟期病灶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边缘持续强化,且从外围向中心充盈,强化范围增大,8例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论:儿童UE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儿童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含量及胱抑素C的影响
5
作者 汪运生 朱妍 +5 位作者 夏金翔 连虎 叶军 曹永红 章容 戴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含量(LFC)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病人121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甲组,n=51)和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 目的:比较使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含量(LFC)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病人121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甲组,n=51)和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乙组,n=70),所有病人均连续稳定使用上述治疗方案达半年以上,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检测LFC,血清Cys C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数据。分析不同实验室指标与LFC的关联,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及其他实验指标对LFC和Cys C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患病时长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相比,乙组病人的LFC、血清Cys C水平、总胆固醇(TC)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三酰甘油(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均升高(P<0.05);甲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90.2%)比例高于乙组(30.0%)(P<0.01);相关分析结果发现,BMI、空腹血糖(FBG)和Cys C均与LFC存在关联(P<0.05~P<0.01)。以LFC为因变量,BMI、FBG、Cys C、病程、TC、TG和药物治疗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甲组相比,乙组可降低0.440个单位的LFC(P<0.01);同时以Cys C为因变量,BMI、FBG、LFC、病程、TC、TG和药物治疗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甲组相比,乙组联合用药能够降低0.689个单位的血清Cys C(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LFC、血清Cys C水平,是LFC、血清Cys C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胱抑素C 肝脏脂肪含量
下载PDF
胍基乙酸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和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于海罗 肖调义 +4 位作者 骆艺文 王红权 任为 叶利海 章燕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以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共设计4个实验组,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 GAA(GAA0、GAA300、GAA600和GAA900)的等能等氮饲料,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各...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以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共设计4个实验组,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 GAA(GAA0、GAA300、GAA600和GAA900)的等能等氮饲料,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各添加GAA组末均重(FBW)和增重率(WGR)较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添加GAA显著影响脏体比(VSI)和腹脂率(IPF),在GAA300组VSI和IPF最低;以IPF和VSI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函数分析获得GAA最适量分别为275和150mg/kg。添加GAA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对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改善肌肉品质。添加GAA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其中GAA30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GAA可改善肌肉能量代谢,其中GAA300组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饲料利用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添加150~300 mg/kg GAA能降低斑点叉尾鮰腹部脂肪含量和脏体比,并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肌肉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胍基乙酸(GAA) 生长 肝脏抗氧化性能 肌肉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不同肝脏疾病的肝脏血管周围晕征出现情况及其MRI表现
7
作者 汪徐 何玉麟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周围晕征(PVL)的病理机制和MRI表现,探讨其与在同肝脏疾病的出现情况,并评价PVL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7例肝脏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种类分为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周围晕征(PVL)的病理机制和MRI表现,探讨其与在同肝脏疾病的出现情况,并评价PVL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7例肝脏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种类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57例)、肝脏肿瘤组(29例)。观察三组患者PVL的MRI的表现,研究患者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资料,分析不同肝脏疾病及其不同程度的PVL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VL检出率为32.4%,肝肿瘤患者的PVL检出率为31.0%,肝硬化患者的PVL检出率为40.4%。肝硬化患者PVL的出现率未随着肝硬化分级评分增加而变化(P>0.05)。肝门梗阻患者的PVL出现率高于肝门区未受到侵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L的MRI分布和表现在不同肝脏疾病中,有相应的特征性,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以及肝肿瘤是否侵犯肝门区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围晕征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脏肿瘤 MRI
下载PDF
Abernethy畸形合并肝脏多发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
8
作者 王莉莉 雷军强 +2 位作者 宋文艳 王瑞 李君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78,共2页
1病例简介。男,19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4 U/L,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17.6μmol/L,谷氨酰转肽酶311 U/L,碱性磷酸酶167 U/L,前白蛋白143 mg/L,总胆汁酸44.9μmol/L,尿素2... 1病例简介。男,19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周。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4 U/L,总胆红素48.9μmol/L,直接胆红素17.6μmol/L,谷氨酰转肽酶311 U/L,碱性磷酸酶167 U/L,前白蛋白143 mg/L,总胆汁酸44.9μmol/L,尿素2.45 mmol/L,血氨140μg/dl。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门静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NETHY畸形 肝外门腔分流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9
作者 黄日升 汪星星 +2 位作者 陈杰云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联合PDFF成像在NAFLD食蟹猴模型中对早期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芮茂萍 朱晓艳 +3 位作者 吕梁 刘兴利 范东 朱正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ECV)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F1期)食蟹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早期肝纤维化食蟹猴104只(F...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ECV)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F1期)食蟹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早期肝纤维化食蟹猴104只(F1期组)和10只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肝ECV和PDFF值差异及对早期肝纤维的诊断效能。结果F1期组ECV、PDF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ECV和PDFF与肝NAS评分呈中度相关(rECV-小叶炎症评分=0.432 P<0.001,rPDFF-脂肪变性评分=0.628 P<0.001),ECV在早期肝纤维、PDFF在脂肪定量评估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ECV=0.884,P<0.001,AUC-PDFF=0.991,P<0.001)。结论MRI-ECV联合PDFF成像在NAFLD食蟹猴中对早期肝纤维化及脂肪定量评估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容积分数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肝脏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食蟹猴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佳 周维品 +2 位作者 杨勇 韩伟 周媛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上升,总蛋白(TP)下降,试验组白蛋白(ALB)于T4时上升,对照组ALB于T3时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上升(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上升,凝血酶时间(TT)则在T4时下降,试验组T2~T3时的PT、T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4、T5时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异体输血量,对于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显著负面影响,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血液稀释 肝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谢伟超 陈海庆 +1 位作者 陈佳佳 詹泽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病理穿刺检查,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将40个病灶按良恶性分为良性组(n=14)和恶性组(n=26),比较不同性质肝脏局灶...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病理穿刺检查,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将40个病灶按良恶性分为良性组(n=14)和恶性组(n=26),比较不同性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影像学特征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评估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检测效能。结果:(1)超声造影显示良性病灶呈周边结节性向心性增强、早期整体性增强呈高回声或离心性填充等;恶性病灶呈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或动脉期环状稍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等。(2)恶性组超声造影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均比良性组更早(P<0.05);(3)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54%、69.23%、92.9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D成像系统在住培医师肝脏Couinaud分段学习中的应用
13
作者 卢乐 尚皓 +4 位作者 石夏荔 范萌 刘炳利 陆宏伟 张国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3D(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肝脏Couinaud分段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60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试验组1(n=20)... 目的探讨3D(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肝脏Couinaud分段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60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试验组1(n=20)和试验组2(n=20)。对照组采用阅读CT二维图像进行Couinaud分段教学;试验组1先二维图像后三维图像进行此教学;试验组2先三维图像后二维图像进行此教学。住培医师对Couinaud分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 Couinaud分段8段的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1和试验组2回答所有问题所需的时间[(10.80±1.94)min、(8.60±1.79)min]少于对照组[(16.45±1.76)min],且两试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对Couinaud分段理解度及教学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3D成像系统的教学方法,可提升住培医师对肝脏Couinaud分段为基础的肝脏解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成像系统 Couinaud分段 肝脏解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的护理配合
14
作者 童志兰 廖源 +2 位作者 罗景和 张金 张琪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总结巨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1例巨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00±11.38)... 目的总结巨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1例巨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00±11.38)岁,均实施腹腔镜ALPPS。手术过程中护理管理重点在于术前评估、用物准备、术中控制出血的精准配合及贯彻无瘤原则。结果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创面出血、胆漏、二次手术等情况。一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0.27±2.87)d,二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2.36±3.50)d。结论ALPPS难度大,做好术前访视与评估、用物准备、控制出血与止血的精准护理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巨大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肝脏外科临床英文案例库在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邢颖 张洪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索肝脏外科临床英文案例库在留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教学大纲,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既往收治的肝脏外科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建立英文案例库。选取2023年4月起进入临床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留学生共20名,... 目的 探索肝脏外科临床英文案例库在留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教学大纲,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既往收治的肝脏外科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建立英文案例库。选取2023年4月起进入临床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留学生共20名,在见习后使其通过英文案例库进一步自学临床知识,在案例库学习前后分别对学生的临床能力和课程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在进行案例库学习后,全体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思维、手术解读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自身成长评价和课程总体满意度均较案例库学习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外科临床英文案例库的建立及应用可弥补现阶段留学生临床见习阶段教学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优化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外科 临床案例库 留学生 临床见习
下载PDF
棉酚对雄性肉仔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徐文秀 胡雨露 +3 位作者 刘盼 李啊诗 贺建忠 张梦迪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为研究棉酚对雄性肉仔鸡肝脏抗氧化酶(SOD、MDA、T-AOC)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的48只雄性肉仔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不做处理,试验组每天按照对应剂量组的平均体重灌胃蒸馏水稀释的20 mg/mL... 为研究棉酚对雄性肉仔鸡肝脏抗氧化酶(SOD、MDA、T-AOC)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的48只雄性肉仔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不做处理,试验组每天按照对应剂量组的平均体重灌胃蒸馏水稀释的20 mg/mL棉酚稀释液,试验期为3周。在试验期开始后第6、11、16、21天时分别从4组鸡中随机选取3只,测定不同剂量棉酚对相同日龄雄性肉仔鸡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以及相同剂量棉酚对不同日龄雄性肉仔鸡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并通过肝脏病理切片观察棉酚对雄性肉仔鸡肝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酚剂量的增加,肝脏MDA的含量逐渐升高,肝脏SOD的含量逐渐下降,肝脏T-AOC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下降;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雄性肉仔鸡肝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表明棉酚对肝脏造成损伤。通过对雄性肉仔鸡灌喂100 mg/kg以上剂量的棉酚可以使肉仔鸡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并且对肝脏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雄性肉仔鸡 肝脏抗氧化酶 血清生化 肝脏病变
下载PDF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MRI诊断——2024年读片窗(3)
17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400-401,共2页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2岁,体检发现肝占位4月余。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体检:体温37℃、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3/71mmHg(1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2岁,体检发现肝占位4月余。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体检:体温37℃、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3/71mmHg(1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异常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异常病理性杂音;腹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未触及异常包块;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结节性增生 良性 影像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脏硬化性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分析
18
作者 杨晓燕 王明亮 +1 位作者 陈伶俐 曾蒙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脏硬化性血管瘤(HSH)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HS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行MR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CT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 目的 探讨肝脏硬化性血管瘤(HSH)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HS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行MR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CT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相邻肝包膜等影像学特征,并测量病灶与肝实质的ADC值,两者ADC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大小(35.8±44.4)mm,8例类圆形、1例类椭圆形、1例分叶状,边缘均清楚。CT平扫均为低密度,2例轻度均匀持续强化,2例向心性强化;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病灶内见低信号,增强扫描4例向心性强化,2例轻度环形持续强化,1例延迟强化,1例类似环形“快进快出”强化,病灶与肝实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例出现相邻肝包膜皱缩现象。结论HSH影像表现不典型但具有一定特点:动脉期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减退,病灶ADC值高于肝实质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地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肝脏和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尚曙玉 刘垚蕾 +3 位作者 刘景沣 晋子怡 王珊珊 刘家旺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探讨中药地龙水煎剂对高糖高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肝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健康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地龙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 探讨中药地龙水煎剂对高糖高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肝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健康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地龙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药物干预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动物全血RBC、PLT、WBC、Hb计数,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等指标;取各组动物右肾,测定肾重/体质量。取各组动物肝左叶和左肾,HE染色后行肝组织、肾组织病理学观察。WBC、RBC、PLT、LDL-C、HDL-C、TC、TG、BUN、UA、SCr、FBG计数,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地龙各药物组低于模型组(P<0.05);地龙药物组与贝那普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Hb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地龙各药物组高于模型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中、高剂量地龙水煎剂、贝那普利组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肾脏系膜基质、管型、颗粒变性等程度。地龙水煎剂能够改善DN大鼠的肝脏和肾脏病变,降低DN大鼠的TG、TC、HDL-C、ALT、AST等指标,降低DN大鼠尿蛋白水平,其机制与地龙有效成分改善动物血糖血脂紊乱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脏肾脏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糖尿病肾病 肝脏 肾脏
下载PDF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在正常肝脏及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秀 李霞 +1 位作者 何建平 付航玮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将O-GlcNAc连接到靶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位点上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酶活性、蛋白稳定性、转录因子活性、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等的调控。O-GlcNAc糖基化的异常与多种疾...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将O-GlcNAc连接到靶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位点上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酶活性、蛋白稳定性、转录因子活性、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等的调控。O-GlcNAc糖基化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治疗靶点。肝脏的生理稳态及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O-GlcNAc糖基化的失调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对O-GlcNAc糖基化在正常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肝损伤与再生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 翻译后修饰 肝脏代谢 肝脏疾病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