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佳 周维品 +2 位作者 杨勇 韩伟 周媛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上升,总蛋白(TP)下降,试验组白蛋白(ALB)于T4时上升,对照组ALB于T3时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上升(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上升,凝血酶时间(TT)则在T4时下降,试验组T2~T3时的PT、T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4、T5时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异体输血量,对于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显著负面影响,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血液稀释 肝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湛嘉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56-0159,共4页
探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5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常规组(35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 探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5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常规组(35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康复组的手术相关4个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均明显更优(P<0.05)。康复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与常规组的34.29%比较明显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康复组与常规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康复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29%,与常规组的71.43%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护理 临床
原文传递
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龚杰 高峰畏 +3 位作者 雷泽华 蒋康怡 谢青云 赵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66-2672,共7页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例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共获得52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样本,其中行沿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7 d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4^(+)T细胞、CD8^(+)T细胞、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患者占比、肝门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外周血IgA、IgG、IgM和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IgG、CD8^(+)T细胞水平高于常规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免疫功能损害和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主干入路 解剖性肝脏切除术 开腹手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在肝脏切除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蜀川 徐广民 李明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84-187,共4页
肝癌是中国第四大常见癌症,病死率位居第二。肝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研究表明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大型腹部手术能够充分缓解术后疼痛。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技术作为多模式镇痛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之一... 肝癌是中国第四大常见癌症,病死率位居第二。肝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研究表明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大型腹部手术能够充分缓解术后疼痛。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技术作为多模式镇痛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之一,因镇痛明确、创伤小、精准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已广泛在临床运用。本文综述了区域神经阻滞在肝脏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总结了各技术的局麻药物扩散途径、浓度剂量及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肝脏切除术 后镇痛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价值
5
作者 杨丹 谢雪娇 李土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5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H)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100例行L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FTS)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炎症...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H)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100例行L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FTS)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焦虑状态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TS应用在LH围手术期价值较高,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功能 肝脏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 疼痛
下载PDF
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海涛 唐明 王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5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围术期的指标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 目的分析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围术期的指标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方式进行肝脏切术,研究组则是以肝静脉主干入路行解剖型肝脏切除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静脉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对照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低于研究组,且研究组的外周血CD8+为(22.46±2.14)%,低于对照组的(25.6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不易损伤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利于预后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主干入路 解剖性肝脏切除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团队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7
作者 李利 王眉 左梦南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中运用团队合作模式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开展肝脏切除术治疗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5例)与观察组(团队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45例),... 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中运用团队合作模式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开展肝脏切除术治疗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5例)与观察组(团队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45例),以患者住院治疗时长、临床护理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评价指标,观察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低血压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临床护理质量高,各指标组间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团队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使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中,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长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合作模式 护理干预 原发性肝癌 肝脏切除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秀军 彭淑牖 +3 位作者 黄迪宇 虞洪 王先法 梁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腹腔镜下切肝技术———刮吸法断肝术 ,并获 7例肝切除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可供腹腔镜下使用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MOD)来实施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的肝脏切除术 ,连续 7例。 结果  7例均手...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腹腔镜下切肝技术———刮吸法断肝术 ,并获 7例肝切除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可供腹腔镜下使用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MOD)来实施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的肝脏切除术 ,连续 7例。 结果  7例均手术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 ,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 135分钟 ,术中出血量平均 770ml,切除肝脏体积最大的为 10cm× 9cm× 7cm。术后 2 4小时均能下床活动 ,术后 1周出院。 结论 刮吸法断肝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具有解剖清晰 ,能显露肝内管道结构 ,边操作边吸引 ,切肝速度快 ,止血效果佳 ,术野清晰 ,优于其他切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吸法断肝 多功能手解剖器 腹腔镜 肝脏切除术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云 张野 +3 位作者 胡宪文 黄山 盛奎 程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上肢绑止血带不予充气放气,维持30 min。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转氨酶升高及对照组中胆红素升高(P<0.05);术后第1天,RIPC组转氨酶与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肢体RIPC可改善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肝功能的恢复,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预处理 肝脏切除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凯 苏松 +3 位作者 王勇 徐松波 夏先明 李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监测对肝脏手术后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41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24 h肌酐清除率(24 h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tatinC(Cys C)水平,并以CCr<80 mL/min/1.7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监测对肝脏手术后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41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24 h肌酐清除率(24 h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tatinC(Cys C)水平,并以CCr<80 mL/min/1.73 m2作为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了解Cys C的诊断价值。结果 141例患者中共有32例出现CCr下降,在这32例患者中,CysC水平上升的有28例,而SCr出现异常的仅有15例,χ2检验分析后提示CysC对CCr的评估效能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该类患者中,Cys C与SCr均和CCr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CysC:r=-0.742,P<0.001;SCr:r=-0.503,P<0.001),而Cys C的相关系数较高。ROC曲线分析显示Cys 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明显高于SCr(0.815 vs 0.643)。结论 Cys C较SCr能更为准确反映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该类患者的Cys C水平,对有效预防该类患者术后肾功能不全,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肾功能损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下载PDF
零缺陷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世鹏 朱焕娣 +2 位作者 徐振虎 文珠仁 梁大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是否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情况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科原发性肝癌患者需行肝脏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采用零缺陷护理,而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采集各组患者基本病史及生化检测,并... 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是否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情况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科原发性肝癌患者需行肝脏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采用零缺陷护理,而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采集各组患者基本病史及生化检测,并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入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本病史和基本生化检查等方面都无统计学习差异(P>0.05);而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都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采用零缺陷护理可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传统常规护理更有优势,更能为患者带来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缺陷护理 原发性肝癌 肝脏切除术 护理缺陷发生率 护理质量评分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断肝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可新 张海峰 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51-252,共2页
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现日渐广泛 ,成功有效的断肝是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关键 ,现将近年腹腔镜肝脏切除中断肝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断肝方法 缝扎法 微波刀 超声刀 水喷刀 氩气刀 腹腔镜切割吻合器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秀军 戴益 《腹部外科》 2007年第5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手 腹腔镜胆囊切除 腹腔镜肝切除 腹腔镜器械 胃底折叠 腹腔镜外科 后恢复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的28例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1...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的28例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1d与手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肾功能、血浆蛋白指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波动相对较小,有效反应了本术式对机体不良影响更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血液黏度 肾功能 血浆蛋白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中骁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1930-1933,共4页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适应证 手助式手 切除 创面处理 活体肝移植 并发症
下载PDF
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超海 覃芝蓉 +3 位作者 余杰雄 潘德盛 邝乃乐 黄皓川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行肝脏切除术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进行肝脏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按照肝脏肿...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行肝脏切除术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进行肝脏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按照肝脏肿瘤的位置拟行解剖性左半肝脏或者右半肝脏切除术。并按照拟定的手术方案计算出全肝体积及剩余的肝脏体积,同时对61位患者行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检测出每位患者的肝脏硬度值(KPA),计算出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SFLV/KPA),并观测61位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不全。把引起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相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探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SFLV/KPA)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作用。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FLV/KPA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 6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无患者术后死亡。研究显示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SFLV/KPA、手术方式均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SFLV/KPA(标准化剩余肝体积/肝脏硬度值)比值大于30.6时,患者术后一般不出现肝功能不全,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剩余肝体积 肝硬度值 肝脏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下载PDF
经肝静脉主干入路行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彦川 彭剑波 庄志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974-975,共2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脏切除术经肝静脉主干入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拟在我院行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方式,试验组行经肝...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脏切除术经肝静脉主干入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拟在我院行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方式,试验组行经肝静脉主干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例数为4例(11.11%),低于对照组的14例(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247.65±107.96)ml VS(323.96±118.6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肝脏切除术经肝静脉主干入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脏切除术 肝静脉主干入路 并发症 肝癌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商昌珍 陈亚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4年第3期174-175,178,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肝脏 肝脏良性病变 首次 肝叶切除 肝血管瘤 患者 首例 LH 器械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岩 段同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2组,2020年1—7月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12月手术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2组,2020年1—7月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12月手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切口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用于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 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减少肝脏切除术失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琪琳 高勤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3期78-80,共3页
肝叶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出血不可避免。传统多采用限制液体输入的方法减少血容量,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但可能会引起肾、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的并发症。为有效减少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失血量,采用控制性低中... 肝叶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出血不可避免。传统多采用限制液体输入的方法减少血容量,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但可能会引起肾、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的并发症。为有效减少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失血量,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辅助能减少术中出血,笔者就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和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组织器官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灌注不足 肝叶切除 失血量 肝脏切除术 肝肿瘤 中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