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肝脏硬度测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郑伟伟 俞慧 郑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64-767,共4页
目的 研究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肝脏硬度测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市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 目的 研究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肝脏硬度测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宣城市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22例NAFLD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12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2D-SWE检查,比较肝硬度值。同时,参考脂肪性病变程度将研究组122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63)与中重度组(n=59)。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分析研究组2D-SWE硬度值与体重指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2D-SWE硬度值对NAFLD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肝硬度值为(12.08±3.04) kPa,高于对照组[(6.98±2.9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肝硬度值为(12.28±3.07) kPa,高于轻度组[(8.39±2.76) kPa],轻度组、中重度组肝硬度值均高于对照组[(6.98±2.9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水平分别为(31.12±4.34) kg/m^(2)、(6.24±0.76)μmol/L、(6.18±0.53) mmol/L、(3.16±0.58) mmol/L、(0.79±0.14) mmol/L、(3.26±0.75) mmol/L,均高于轻度组[(27.48±2.19) kg/m^(2)、(5.36±0.58)μmol/L、(5.27±0.36) mmol/L、(2.08±0.47) mmol/L、(0.61±0.13)mmol/L、(2.77±0.89)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研究组患者肝硬度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均呈正相关(r=0.270、0.219、0.215、0.234、0.233、0.264,均P<0.05)。NAFLD程度预测中肝硬度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标准差0.025,P<0.01,95%置信区间(CI)为0.857~0.959。结论 NAFLD检查中2D-SWE肝脏硬度测量效果显著,肝脏硬度值与NAFLD密切相关,且可辅助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肝脏硬度 疾病严重程度 预测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潘金平 王堃 +2 位作者 孙秀光 张玉婷 李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检查及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了解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比较不同肝纤维化、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LSM,分析影响LSM的相关因素。结果250例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为S0期4例(1.60%),S1期144例(57.60%),S2期75例(30.00%),S3期27例(10.80%),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LSM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1期、S2期、S3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0期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从低到高为S1期<S2期<S3期。250例患者中炎症活动度分别为G1度80例(32.00%),G2度128例(51.20%),G3度42例(16.80%),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从低到高分别为G1期<G2期<G3期。LSM在不同年龄、ALT、AST、PT值、脾脏厚度、脾脏长度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T、AST、PT、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分期、脾脏厚度、脾脏长度为影响LSM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Fibroscan硬度测定对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分期、年龄、ALT、AST、PT、脾脏厚度、脾脏长度等可能影响L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 肝脏硬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对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
3
作者 蔡磊 闵剑青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以获取肝脏硬度值,并采用索拉菲尼治疗,根据预后结局将120例患者分...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以获取肝脏硬度值,并采用索拉菲尼治疗,根据预后结局将12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92),分析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92例死亡,占比为7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总胆红素、肝脏硬度分别为(1.08±0.28)mg/dL、(3.82±1.04)KPa,高于生存组(0.86±0.23)mg/dL、(2.66±0.83)KPa,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4、5.397,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硬度为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因素(OR=3.575,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肝脏硬度在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死亡中具有较高价值,肝脏硬度>3.232 KPa是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死亡的重要节点。结论 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可用于来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其在预测患者死亡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索拉菲尼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肝脏硬度
下载PDF
肝脏硬度值和AST/ALT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商宁 黄秀香 +1 位作者 叶迎宾 张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硬度值(LSM)和肝功能不同指标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无创性检测和评估该病选择新指标。方法:选取北京佑安医院和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83例,均做肝穿刺病理活检,按结果进... 目的:分析肝脏硬度值(LSM)和肝功能不同指标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无创性检测和评估该病选择新指标。方法:选取北京佑安医院和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83例,均做肝穿刺病理活检,按结果进行病理分期分组:Ⅰ期18例为小胆管炎症期(炎症组);Ⅱ期20例为细小胆管增生期,Ⅲ期9例为瘢痕期(此两期为纤维化组);Ⅳ期36例为肝硬化期(肝硬化组)。对照组为正常体检者30例,男10例,女20例;3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技术检测,计算LSM值;同时检测3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GT),分析各指标与PB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①83例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3例患者的ALT、AST、ALP、γ-GGT、AST/ALT和LS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肝硬化组患者的年龄均值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③肝硬化组患者的AST/ALT、LSM值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患者的ALT、AST、ALP、γ-GT水平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ST/ALT与LSM与PBC分期呈正相关,AST/ALT和LSM越高可判断PBC为肝硬化期。结论:LSM值和AST/ALT可作为临床评估PBC分期的无创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脏硬度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关性
下载PDF
肝脏硬度测定、血小板计数/脾厚比值和脾静脉直径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欢 陈鹏 +1 位作者 蒯文涛 徐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检测(LSM)、血小板计数(PLT)/脾脏厚度(ST)比值和脾静脉直径(SVD)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和侧支静脉曲张的效能。方法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94例,接受胃镜、超声内镜和FibroScan502检查。将EV分为无EV(NEV)、轻...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检测(LSM)、血小板计数(PLT)/脾脏厚度(ST)比值和脾静脉直径(SVD)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和侧支静脉曲张的效能。方法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94例,接受胃镜、超声内镜和FibroScan502检查。将EV分为无EV(NEV)、轻度EV、中度EV和重度EV。将食管周围静脉曲张(peri-ECV)分为无peri-ECV、轻度peri-ECV和重度peri-ECV,将食管旁侧支静脉曲张(para-ECV)分为无para-ECV、轻度para-ECV和重度para-ECV。应用ROC分析指标预测效能。结果与NEV患者比,中度和重度EV患者ST、SVD和LSM均显著升高(P<0.05),而PLT和PLT/ST比值显著降低(P<0.05);重度peri-ECV患者PLT和PLT/ST比值显著低于无或轻度peri-ECV患者(P<0.05),而SVD和LSM水平显著高于轻度peri-ECV患者(P<0.05);与无para-ECV患者比,轻度和重度para-ECV患者PLT和PLT/ST比值显著降低,而ST、SVD和LS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LSM诊断EV的AUROC为0.754,显著大于PLT/ST比值或SVD(分别为0.738和0.679);PLT/ST比值、LSM和SVD预测peri-ECV的效能均较低,其AUROC值均<0.600;PLT/ST比值预测para-ECV的效能显著优于LSM或SVD(AUROC为0.794对0.669或0.685)。结论应用LSM预测肝硬化并发EV或应用PLT/ST比值预测食管旁侧支静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用于初筛检查,值得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曲张 肝脏硬度检测 血小板计数 脾厚度 脾静脉直径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肝脏硬度值与脾静动脉血流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商宁 黄秀香 +3 位作者 田楠楠 陈美玲 叶迎宾 张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脾静动脉血流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BC患者83例(PBC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7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2.8~12.4年,平均病程7.2年。正常体检者50例(对照组),其中男...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脾静动脉血流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BC患者83例(PBC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7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2.8~12.4年,平均病程7.2年。正常体检者5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39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50.3岁。分别做超声脾静动脉检查和LSM检测,统计分析LSM与脾静动脉血流学参数[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脾静脉最大流速、脾静脉平均流速、脾动脉最大流速、脾动脉最小流速、脾动脉阻力指数(SRI)]的相关性。结果根据Scheuer分期评分系统对标本进行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20例,Ⅲ期9例,Ⅳ期36例。PBC组LSM明显高于对照组[12.4(7.3~20.5)kPa vs 5.1(3.8~6.3)kPa。P<0.01]。脾脏厚径、长径和内径PBC组均大于对照组[(45.4±13.4)mm vs(31.3±5.6)mm、(127.7±36.3)mm vs(90.7±5.6)mm、(8.5±2.8)mm vs(6.5±0.7)mm。P<0.01]。脾动脉最大流速和SRI PBC组高于对照组[(79.7±28.7)cm/s vs(61.9±21.6)cm/s、0.62±0.08 vs 0.59±0.07。P>0.01];在PBC的各肝纤维化分期中,LSM、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脾动脉最大流速、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55、44.831、32.813、24.693、3.407、11.080,P<0.05)。PBC患者中,Ⅳ期的LSM、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脏内径、SRI均高于Ⅰ期和Ⅱ期[(25.8±17.3)kPa vs(6.1±2.3)kPa&(9.5±3.5)kPa、(56.3±8.2)mm vs(31.5±3.8)mm&(37.0±10.3)mm、(151.3±27.6)mm vs(89.5±10.5)mm&(108.0±21.9)mm、(10.6±2.6)mm vs(6.0±1.0)mm&(6.8±1.4)mm、0.68±0.08 vs 0.58±0.05&0.59±0.07。P<0.05]。Ⅲ期的LSM、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均高于Ⅰ期和Ⅱ期[(19.7±6.6)kPa vs(6.1±2.3)kPa&(9.5±3.5)kPa、(153.0±36.3)mm vs(89.5±10.5)mm&(108.0±21.9)mm、(8.6±1.7)mm vs(6.0±1.0)mm&(6.8±1.4)mm。P<0.05];PBC患者的LSM与病理分期、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脾动脉最大流速、SRI分别呈正相关性(r=0.754、0.695、0.686、0.660、0.243、0.373,P=0.000、0.000、0.000、0.000、0.027、0.001)。结论PBC患者的LSM与病理分期、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脾动脉最大流速、SRI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PBC疾病进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脏硬度 脾脏厚径 脾静脉最大流速 脾动脉最大流速 脾动脉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疏肝健脾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奚骏 胡晓凤 +5 位作者 朱敏芳 金欲斌 杜秀萍 张银华 成扬 陈建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LSM)、血清Ⅳ型胶原(COLⅣ)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浦东传染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生成随机...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LSM)、血清Ⅳ型胶原(COLⅣ)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浦东传染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生成随机数,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所有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疏肝健脾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LSM、肝纤维化指标[COLⅣ、Ⅲ型前胶原(PC-Ⅲ)]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判定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LSM及血清COLⅣ、PC-Ⅲ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PTT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T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T、APTT明显较对照组短(P均<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肝脏硬度,有效控制肝纤维化,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方 中医定向透药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脏硬度 肝纤维化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检测和S指数变化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岸华 杜忠彩 +1 位作者 周林 马磊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检测(LSM)和S指数变化及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5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采用Scheuer System评分系统评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使用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检测(LSM)和S指数变化及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5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采用Scheuer System评分系统评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使用超声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S指数。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LSM和S指数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在95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非显著性炎症患者66例,显著性炎症者29例及肝纤维化分期S0~S1者62例,S2者19例和S3~S4者14例;显著性炎症CHB患者LSM和S指数分别为(9.6±1.2)kPa和(0.9±0.2),显著高于非显著性炎症CHB患者【分别为(6.7±0.8)kPa和(0.5±0.1),P<0.05】;肝纤维化S3~S4的CHB患者LSM和S指数分别为(11.2±2.3)kPa和(1.1±0.2),显著高于肝纤维化S2的CHB患者【分别为(8.4±1.5)kPa和(0.9±0.2),P<0.05】或肝纤维化S0~S1的CHB患者【分别为(5.7±1.1)kPa和(0.4±0.1),P<0.05】;LSM和S指数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91(95%CI:0.811~0.946,P<0.001)和0.889(95%CI:0.808~0.944,P<0.001),其敏感度分别为0.879和0.727,特异度分别为0.807和0.887;LSM和S指数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72(95%CI:0.787~0.932,P<0.001)和0.807(95%CI:0.713~0.881,P<0.001),其敏感度均为0.786,特异度分别为0.938和0.765。结论CHB患者LSM和S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监测LSM和S指数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硬度检测 S指数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与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淑清 龚丽娜 +1 位作者 陈晓倩 黄艳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 分析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测定的肝脏硬度值(LSM)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指标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HA)、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Ⅳ胶原(Collagen, CⅣ)、Ⅲ型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 目的 分析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测定的肝脏硬度值(LSM)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指标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HA)、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Ⅳ胶原(Collagen, CⅣ)、Ⅲ型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Ⅲ,PCⅢ)的相关性及上述指标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八一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CHB患者8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病理活检)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LSM与肝纤维指标差异及相关性;随后根据观察组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组,观察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上述指标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上述指标对预测CHB患者肝纤维程度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LSM及肝纤维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SM值与肝纤维各项指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观察组不同肝纤维程度患者LSM与肝纤维化各指标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SM、HA、LN、CⅣ、PCⅢ预测肝纤维S3级患者的AUC为0.967、0.896、0.935、0.892、0.913;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LSM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98.2%、94.7%,HA:81.8%、94.4%,LN:97.8%、89.3%、CⅣ:81.8%、93.3%、PCⅢ:90.9%、89.3%。结论 FibroTouch测定的LSM值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对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肝脏硬度 肝纤维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性
下载PDF
FibroScan肝脏硬度值测定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陶奔 熊蒙 +2 位作者 郝厚银 陈敬锋 周逸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测定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0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随访12周的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测定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0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随访12周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8例)及预后不良组(42例)。检测两组的各项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LSM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及LSM、MELD评分、LSM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甲胎蛋白(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LSM、MEL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MELD评分是HBV-ACLF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LSM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64,P<0.05)。LSM联合MELD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LSM及MEL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M与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相关性,LSM联合MELD评分可用于该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评估,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 肝脏硬度 终末期肝病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心功能分级肝脏硬度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郭洪礼 梁红亮 +1 位作者 张涛 汤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心功能分级、肝脏硬度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47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飞利浦iu-Ilite型号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心功能分级、肝脏硬度的关系。方法: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47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飞利浦iu-Ilite型号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aixplorer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硬度,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与心功能分级、肝脏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LVEDV、LVESV值大于对照组[(96.04±7.73)mL、(36.53±7.12)mL vs(91.26±7.89)mL、(31.02±7.58)mL],LVEF值小于对照组[(0.62±0.08)%vs(0.66±0.10)%,P<0.05];根据肝硬化患者NYHA心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级(20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5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VEDD、LVEDV、LVESV值大于Ⅰ、Ⅱ级患者[(4.58±0.38)cm、(98.52±6.49)mL、(39.06±6.34)mL vs(4.34±0.35)cm、(94.24±7.05)mL、(35.22±6.05)mL],LVEF值小于Ⅰ、Ⅱ级患者[(0.60±0.04)%vs(0.63±0.05)%,P<0.05];肝硬化患者LVESV值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LVEF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198、-0.206,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15例)、B级(20例)及C级(12例),肝硬化患者的LVEDV、LVESV及肝脏硬度随肝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LVEF值随肝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减小(P<0.05);肝硬化患者LVESV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LVEF与肝脏硬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且其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与心功能分级、肝脏硬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左心室收缩功能 心功能分级 肝脏硬度
下载PDF
肝脏硬度值与门脉平均血流速度在血吸虫性肝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黄勇 刘玲 陈小敏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 :研究运用FibroTouch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与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 PW)测量门脉平均流速(portal vein mean, PV mean)对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 目的 :研究运用FibroTouch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与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 PW)测量门脉平均流速(portal vein mean, PV mean)对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来海安市中医院就诊的82例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的资料,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回声、PW测量PV mean,并运用FibroTouch测量LSM,评估两种检测方法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吸虫性肝病患者超声图像、病理结果分级与LSM值呈正相关,与PV mean值呈负相关,LSM值与PV mean值呈负相关。结论:运用FibroTouch测量LSM与PW测量PV mean两种检测方法可以观察血吸虫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程度,均为无创技术,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FibroTouch 超声检查 肝脏硬度 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测量诊断HBV感染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探究
13
作者 刘巧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测量(LSM)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入HBV感染患者101例,根据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以及Metavir评分系统,将F0~F1期患者纳入A... 目的:探讨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测量(LSM)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入HBV感染患者101例,根据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以及Metavir评分系统,将F0~F1期患者纳入A组(n=54),F2期患者纳入B组(n=28),F3~F4期患者纳入C组(n=19),对三组患者行腹部超声及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三组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以及CAP、LSM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CAP、LSM与HBV感染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CAP、LSM对HBV感染患者肝脏显著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患者CAP、LSM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CAP、LSM小于B组(P<0.05),B组CAP、LSM小于C组(P<0.05),三组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小于B组(P<0.05),B组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小于C组(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CAP、LSM与HBV感染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CAP、LSM对HBV感染患者肝脏显著纤维化具备较高诊断效能;CAP、LSM诊断HBV感染患者肝脏显著纤维化的AUC显著大于肝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长度的AUC(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诊断中CAP、LSM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衰减参数 肝脏硬度测量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脏纤维化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肝脏硬度值变化与纤维化逆转的关系
14
作者 郭章允 王均蒙 王立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5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与肝纤维化逆转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成武分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治疗后按照是否肝纤维化逆转分...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与肝纤维化逆转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成武分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治疗后按照是否肝纤维化逆转分为两组,分别为逆转组(38例)与非逆转组(4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前实验室生化指标,并行超声检测LSM,计算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数比值(APRI)、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因素,观察LSM是否对肝纤维化逆转产生影响。结果:逆转组与非逆转组在血小板数(PLT)>300×10^(9)·L^(-1)、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LSM分级、ΔLSM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PLT>300×10^(9)·L^(-1)及治疗前LSM 9.4~17.0 kPa、LSM>17.0 kPa是肝纤维化逆转的危险因素(OR>1,P<0.05),HBV DNA 4.0~7.0 lg IU·mL^(-1)、HBV DNA>7.0 lg IU·mL^(-1)不是肝纤维化逆转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ΔLSM 5~10 kPa、ΔLSM>10 kPa是肝纤维逆转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治疗前PLT>300×10^(9)·L^(-1)及治疗前LSM 9.4~17.0 kPa、LSM>17.0 kPa是肝纤维化逆转的危险因素,ΔLSM 5~10 kPa、ΔLSM>10 kPa是肝纤维逆转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硬度 纤维化逆转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孔媛媛 孙亚朦 +6 位作者 周家玲 吴晓宁 马红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研究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随访队列(2013年7月-2015年9月),检测基线和治疗中每半年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值。根据更...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随访队列(2013年7月-2015年9月),检测基线和治疗中每半年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值。根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将治疗前后Ishak评分变化分为3组:确定逆转组,Ishak评分下降≥2;不确定组,Ishak评分下降0~1;进展组,Ishak评分升高>1。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分段线性混合模型拟合不同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斜率的显著性及不同组间斜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共纳入2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1.5年后,18例患者(7.5%)达到肝纤维化组织学确定逆转、196例(82.0%)为不确定、25例(10.5%)为进展。开始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下降率:确定逆转组为-36.3%[95%可信区间(95%CI):-52.8%^-19.7%],不确定组为-23.7%(95%CI:-29.7%^-17.8%),进展组为-12.6%(95%CI:-31.0%~5.9%)。在确定逆转组与不确定组,肝脏硬度值在治疗后的前6个月比治疗6个月后的下降速度更快(P值均<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的下降速度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相关性较强,治疗半年时肝脏硬度值下降超过30%者发生肝纤维化确定逆转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脏硬度
下载PDF
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卢敏 陈新杰 +1 位作者 黄纯炽 毛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研究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非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后LSM值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非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13.25±1.16、7.32&... 目的:研究Fibrotouch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非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分析各组治疗前后LSM值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有无差异。结果:非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13.25±1.16、7.32±0.65(P<0.05),肝硬化组治疗前后LSM值分别为23.76±7.42、19.15±6.82(P<0.05),非肝硬化组LSM值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非肝硬化组及肝硬化组LSM值均与ALT、AST、TBIL、GGT呈正相关关系,与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均与ALP无相关性(P>0.05);LSM在非肝硬化组与PLT无相关性(P>0.05),而在肝硬化组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Fibrotouch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的有效方法 ,但需注意肝功、PLT等因素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脏硬度 肝硬化
下载PDF
肝脏硬度值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娜 李春霞 +5 位作者 东冰 周路路 张瑞芹 赵英仁 何英利 徐光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0~F1)和明显肝纤维化(F2~F4)两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指标,然后对筛选后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诊断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330例患者中轻微纤维化(F0~F1)有245例,明显肝纤维化(F2~F4)有85例。两组在临床指标HBV DNA、HBsAg、HBeAg、抗-HBc、ALT、AST、TBil和LSM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sAg与LSM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只有LSM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可信区间:0.680~0.808)。以LSM≥6.15 k Pa为界值,预测明显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2.4%,特异度为76.3%,准确度为72.1%,阳性预测值为72.5%,阴性预测值为67.0%。结论 LSM对明显肝纤维化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硬化 肝脏硬度 诊断
下载PDF
健康体检成人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崇山 何文艳 +5 位作者 王宁方 耿华 安红杰 赵宝生 高美丽 徐金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24-727,共4页
目的界定正常人群肝脏硬度值参考范围及探讨年龄、性别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1日^(-2)014年10月31日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794例,经Fibro Scan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因LSM的分布不... 目的界定正常人群肝脏硬度值参考范围及探讨年龄、性别对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1日^(-2)014年10月31日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794例,经Fibro Scan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因LSM的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组间LSM;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间LSM,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SM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单侧百分位法制订性别、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其中1590例LSM测定成功有效,有效率为88.63%,107例因肝功能异常被剔除,经分析发现男性受试者LSM高于女性受试者,男女间比较L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80,P<0.001);不同年龄段间LS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3,P=0.001),并证实年龄与LSM呈正相关(r=0.087,P=0.001),参考范围(P90)估计:成人≤7.1 k Pa,女性≤7.0 k Pa,男性≤7.2 k Pa;按年龄划分20~29岁≤6.8 k Pa,30~44岁≤6.7 k Pa,45~59岁≤7.8 k Pa,60~74岁≤8.8 k Pa。结论 LSM受年龄、性别影响,在体检人群中应用时需根据年龄、性别参考相应的医学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肝脏硬度 性别因素 年龄分布 参考值
下载PDF
Fibrotouch与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夏长虹 王文欢 +4 位作者 王伟芳 郭汉斌 李浩然 李亚松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第三代影像引导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FT)与法国传统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FS)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方法乙肝肝纤维化90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健康志愿者37例,分别应用FT和FS两种仪器先后测定肝脏硬度... 目的评价国产第三代影像引导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FT)与法国传统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FS)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方法乙肝肝纤维化90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健康志愿者37例,分别应用FT和FS两种仪器先后测定肝脏硬度弹性值,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的成功率,检测值差异,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 FT检测成功率为100%,FS成功率为92.5%。乙肝肝纤维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志愿者组应用FS、FT方法检测肝脏硬度弹性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38±10.96)kPa vs.(24.10±11.37)kPa,(8.58±3.78)kPa vs.(8.30±3.52)kPa,(5.00±1.48)kPa vs.(5.37±1.59)kPa;P均>0.05]。FT、FS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83.3%vs.86.7%,特异度为97.2%vs.93.8%,符合率为91.9%vs.9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T可有效进行无创肝脏硬度检测,与F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 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 肝脏硬度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