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肝脏疾病的肝脏血管周围晕征出现情况及其MRI表现
1
作者 汪徐 何玉麟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周围晕征(PVL)的病理机制和MRI表现,探讨其与在同肝脏疾病的出现情况,并评价PVL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7例肝脏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种类分为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周围晕征(PVL)的病理机制和MRI表现,探讨其与在同肝脏疾病的出现情况,并评价PVL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7例肝脏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种类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57例)、肝脏肿瘤组(29例)。观察三组患者PVL的MRI的表现,研究患者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资料,分析不同肝脏疾病及其不同程度的PVL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VL检出率为32.4%,肝肿瘤患者的PVL检出率为31.0%,肝硬化患者的PVL检出率为40.4%。肝硬化患者PVL的出现率未随着肝硬化分级评分增加而变化(P>0.05)。肝门梗阻患者的PVL出现率高于肝门区未受到侵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L的MRI分布和表现在不同肝脏疾病中,有相应的特征性,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以及肝肿瘤是否侵犯肝门区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围晕征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脏肿瘤 MRI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CT、MRI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2
作者 申美玲 郭学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100%)肝脏PEComa均为单发,7例(87.5%)边缘清晰,大小平均为4.5cm,4例(50.0%)病变内部不均匀;影像学检查4例(50.0%)见脂肪成分,其中2例(25.0%)含有大量脂肪成分,5例(62.5%)可见血管畸形,8例(100%)均未见出血、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4例(50.0%)为“快进快出”,2例(25.0%)为“快进慢出”,2例(25.0%)为“持续强化”。结论肝脏PEComa女性多见,多数单发,CT、MRI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病变内部不均匀,可含有脂肪及畸形血管,强化方式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1.5T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观察
3
作者 李月莉 张海三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与1.5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检查,以...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与1.5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及MRI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一致性分析证实,MSCT诊断肝脏血管瘤的敏感度为96.26%、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94.26%、阳性预测值为97.17%、阴性预测值为75.00%、Kappa值=0.741;MRI诊断肝脏血管瘤的敏感度为93.46%、特异度为73.33%、准确率为90.98%、阳性预测值为96.15%、阴性预测值为61.11%、Kappa值=0.615,两种检查方式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SCT与MRI诊断肝脏血管瘤方法简便,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肝脏血管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彬 刘符生 +7 位作者 郝星源 王海涛 廖铂 常磊 曹军 张中林 汪必成 袁玉峰 《腹部外科》 2023年第4期313-318,323,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及会诊的3例肝脏PEComa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及会诊的3例肝脏PEComa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情况、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复习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资料,对肝脏PEComa的临床诊疗要点展开分析。结果3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9~57岁,均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肿瘤标志物无异常,术前影像学均误诊为肝细胞癌。3例病人均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文献复习共纳入452例肝脏PEComa病例,女性病人占76.55%(346/452),中位发病年龄在30~51岁之间。有临床表现的病人占30.36%(119/392),术前影像学诊断率仅为16.92%(55/325),最易误诊为肝细胞癌(占32.6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主要的肿瘤标记阳性为HMB45(90.00%)、Melan-A(80.29%)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76.61%)。5.08%的病例出现术后复发。结论肝脏PEComa在临床上罕见,术前诊断难与肝细胞癌相鉴别,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肝脏PEComa的主要治疗手段,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术中辅助肿瘤定位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病理特征 肝切除术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
下载PDF
5例肝脏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5
作者 张芸 郁义星 赵卫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22-725,共4页
目的 分析5例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肝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肝脏穿刺细... 目的 分析5例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肝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肝脏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PEComa。所有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结果 2例血清总胆红素、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1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血清甲胎蛋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血清HBsAg阳性3例;5个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呈分叶状或类圆形;4个病灶边界清晰,1个病灶边界模糊;瘤体1.2×1.3 cm~6.9×9.0 cm;MRI检查发现肝内病灶T1WI呈低信号5例,T2WI呈高信号4例,动脉期强化5例,其中3例病灶内见瘤内血管或早期引流静脉,门脉期呈低信号4例,等信号1例,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5例,DWI呈高信号5例,同反相位见信号衰减3例;5例均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0~263个月,患者情况良好,均未见复发。结论 PEComa在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上与肝癌相似,但预后良好。在无肝炎、肝硬化背景患者出现类似肝癌的征象时,应注意鉴别,尤其是存在动脉期均匀强化伴有瘤内血管或早期静脉引流、门脉期肿瘤边缘呈高信号、部分存在脂肪征象时,应考虑到PEComa可能,结合血清肿瘤指标可帮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超声评价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
6
作者 毕慧 李粒 +2 位作者 曾晓蓉 喻英 欧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评价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受试者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肝占位性疾病患者,其中包括肝脏PEcoma、肝癌以及肝血管瘤,分别为8例、38例、34例。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超声评价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受试者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肝占位性疾病患者,其中包括肝脏PEcoma、肝癌以及肝血管瘤,分别为8例、38例、34例。回顾性分析上述3类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并分析超声诊断PEcoma的效能。结果:肝癌组男性患者占比高于PEcoma组及肝血管瘤组,且PEcoma组男性患者占比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癌组患者年龄、AFP以及HBsAg均高于PEcoma组及肝血管瘤组(均P<0.05)。肝癌组边界清晰占比低于肝血管瘤组;PEcoma组、肝癌组病灶形态规则、高回声边缘占比均低于肝血管瘤组;PEcoma组、肝血管瘤组病灶低回声晕、内部回声均匀占比均低于肝癌组,而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占比均高于肝癌组;PEcoma组、肝癌组单发病灶占比高于肝血管瘤组;PEcoma组点状或短线状强回声占比高于肝癌组、肝血管瘤组(均P<0.05)。肝血管瘤组AT、TTP及BTF均高于PEcoma组、肝癌组,且PEcoma组BTF高于肝癌组BTF(均P<0.05);PEcoma组、肝癌组的AT、TTP对比差异不明显(均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肝脏PEcoma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7.50%(7/8)、97.22%(70/72)、96.25%(77/80)。结论:超声评价肝脏PEcoma、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 肝癌 血管 超声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诊断肝脏血管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与MRI诊断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中核四〇四医院行肝脏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共计30例,均开展MRI与CT检查,比较不同检测方式对肝脏血管瘤的检查准确率及图像成像特点。结果:...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与MRI诊断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中核四〇四医院行肝脏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共计30例,均开展MRI与CT检查,比较不同检测方式对肝脏血管瘤的检查准确率及图像成像特点。结果:MRI检查肝脏血管瘤的检出率96.67%高于CT检查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增强成像图显示,患者肿瘤边缘出现了斑点状与结节状的强化,强化强度与大血管密度相一致。从肝脏组织强化的角度看,患者肿瘤强化是较为均匀的,但是从密度上看,较正常肝脏组织实质的密度稍高。通过对MRI增强扫描三期时相图显示,患者静脉期出现了肿瘤增强范围扩展及扩大的改变;其他另两个时相均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节状强化。结论: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中,应用MRI及螺旋CT扫描方式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MRI 肝脏血管 检出率
下载PDF
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和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凤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评估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梁山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全部患者均予以CT检查,总结检查结果,就病灶实质区域及肝... 目的:评估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梁山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全部患者均予以CT检查,总结检查结果,就病灶实质区域及肝脏正常区域参数指标予以对比。结果:①患者确诊结果肝脏肿瘤29例,占比56.86%;肝脏血管瘤22例,占比43.14%。CT检查肝脏肿瘤27例,占比52.94%;肝脏血管瘤24例,占比47.06%。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癌患者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10%(27/29)、100.00%(22/22)、96.08%(49/51),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27/27)、91.67%(22/24),Kappa=0.921,具有高度一致性。②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患者病灶实质区域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实质区域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血流量、肝动脉灌注分数、肝血容量较之于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患者得以提升,肝脏转移瘤患者病灶实质区域平均通过时间长于肝脏血管瘤、原发性肝癌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③正常肝脏区域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血流量、肝血容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转移瘤患者正常肝脏区域平均通过时间长于肝脏血管瘤、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正常肝脏区域肝动脉灌注分数较之于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患者得以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脏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检查鉴别准确性水平较高,可针对患者病灶及肝脏正常位置血流信号予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 肝脏肿瘤 CT检查
下载PDF
基于全局注意力机制的肝脏血管分割
9
作者 黄长见 程远志 史操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3年第5期316-322,共7页
肝癌仍然是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今血管介入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同时肝脏血管影像在该过程中有着关键作用,能够为专业的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通过人工来标注血管是复杂且耗时的任务,因此实现自动肝脏血管分割对相关工... 肝癌仍然是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今血管介入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同时肝脏血管影像在该过程中有着关键作用,能够为专业的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通过人工来标注血管是复杂且耗时的任务,因此实现自动肝脏血管分割对相关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注意力门控单元,用于提高网络信息提取能力,并将该单元与UNetR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UNetR-AGM.在对腹部CT的预处理上使用了均衡过滤策略,不仅提高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对比度,而且能够对血管完成粗分割.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有效性,本文将UNetR-AGM与其他人员的研究方法在MSD(medical segmentation decathlon)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并分析算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脏血管分割 注意力门控单元 粗分割 均衡过滤策略
下载PDF
肝脏血管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10
作者 白婷婷 刘钰懿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肝血管性疾病分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肝窦病变。由于肝血管性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仅有血管受累类型和分类的不同,临床上难以对疾病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断。不同肝脏血管病变解剖学特征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 肝血管性疾病分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肝窦病变。由于肝血管性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仅有血管受累类型和分类的不同,临床上难以对疾病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断。不同肝脏血管病变解剖学特征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在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病理学上有不同的表现,诊断时应建立空间结构思维,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11
作者 张少博 张树庚 刘连新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82-384,共3页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好发于肾脏,罕见于肝脏,常单发,多见于女性[1]。患有该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因体检偶然发现,有时在肿瘤增大到一...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好发于肾脏,罕见于肝脏,常单发,多见于女性[1]。患有该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因体检偶然发现,有时在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因压迫周围正常组织而表现出右上腹疼痛不适等症状[2],本文中患者就有此症状。HAML因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所以经常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借助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肝切除术
下载PDF
三维血管成像在肝脏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卢伟 朱景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004-2007,共4页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肝脏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45例)在接受对照组栓... 目的分析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肝脏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45例)在接受对照组栓塞治疗前应用CT三维血管成像,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定位和入路设计准确性及肝功能,并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定位和入路设计准确性(77.78%、82.22%)高于对照组(57.78%、55.56%)(P<0.05)。研究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3.33%)(P<0.05),复发率(11.11%)低于对照组(28.89%)(P<0.05),并发症发生率(22.22%)稍低于对照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联合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提高肝脏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改善肝功能,且术中定位及手术入路设计的准确性较高,预后良好,可为临床肝脏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血管成像 肝脏血管 肝动脉栓塞介入术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血管瘤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林冬 刘江海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血管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血管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消融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融能量低于对照组,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融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LB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2/40),高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血管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消融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微波消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肝脏血管 微波消融治疗 肝功能 疼痛
下载PDF
MRI联合CT诊断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牟仁琪 王春业 +2 位作者 兰受昌 张亚飞 董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7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CT检查对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85例混合型HAML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CT检查对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85例混合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51例,年龄为(52.37±7.48)岁。患者入院后均进行MRI和CT检查。用χ^(2)检验比较MRI、CT和MRI联合CT检查3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MRI联合CT检查检出率为98.82%(84/85),明显高于MRI的90.59%(77/85)和CT的88.24%(75/85)(均P<0.05);MRI、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用于混合型HAML的临床诊断,检出率较高,诊断效能较好,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MRI CT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勇 黄穗乔 +2 位作者 张嵘 曾伟科 李洁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时间及效果。[方法]首先将3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处的灌注CT扫描,取得三种血管的峰值时间,以此为参考,对80例患者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时间及效果。[方法]首先将3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处的灌注CT扫描,取得三种血管的峰值时间,以此为参考,对80例患者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同血管的三维重建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数分别为20 s、34 s和42 s,以此为根据扫描的结果,肝动脉显示优良度达100%,门静脉优良的比例为97.1%,肝静脉显示优良的比例为90.0%。[结论]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建议的扫描时间为肝动脉20 s,门静脉35 s,肝静脉45 s,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样性CT表现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周康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CT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7例 8枚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ML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 6枚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 ,研究多样性CT表现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CT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7例 8枚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ML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 6枚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 ,研究多样性CT表现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8枚病灶中 3枚CT显示肿块同时含有软组织成分和脂肪成分 ,软组织成分有中度强化 ,门静脉期与肝脏等密度。 1枚虽然密度不均匀 ,但CT无法确定病灶内有无脂肪。 1枚病灶因太小使CT无法确定有无脂肪。另 3枚病灶密度均匀 ,未见脂肪 ,其中 1枚强化方式与肝细胞癌相同 ,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而门脉期消褪快成为低密度。 1例同时含 2枚病灶 ,其CT表现相似。后 4例 5枚病灶CT诊断困难或误诊 ,其中有 1枚经细针抽吸活检诊断为AML ,5年后CT随访肿块明显增大。 8枚病灶组织病理学均显示由脂肪、平滑肌和血管成分构成 ,其构成比例有差异 ,其中 3枚病灶脂肪含量很少。结论 AML的CT表现多种多样。同时含有软组织成分和脂肪成分 ,且软组织成分有中度强化是其较为典型的CT表现。对不典型病灶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和其它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CT 病理学
下载PDF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兴明 滕红 +2 位作者 谢英 赵张平 陈友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64排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肝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大瘤体直径分为5~10cm组(46例),>10cm组(22例)... 目的分析64排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肝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大瘤体直径分为5~10cm组(46例),>10cm组(22例);根据血供情况分为富血供组(39例)和乏血供组(29例),并比较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差异。结果68患者治疗显效10例(14.71%),有效35例(51.47%),无效23例(33.82%),总有效率66.18%。术后180天时,5~10cm组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均高于>10cm组(P<0.05),富血供组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均高于乏血供组(P<0.05)。结论D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观察肝脏血管瘤血供,而评估介入治疗适应性及效果,使患者得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 双源CT 64排螺旋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锡臻 王滨 +2 位作者 董鹏 沈蓁 姜红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组织发生机制 诊断要点 组成成分 HAML 良性肿瘤 脂肪组织 不同含量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游箭 徐伟 +1 位作者 陆明 杨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外科及介入治疗。方法 分析 8例HAM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有以下影像表现 :①超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肿块 ;②CT、MRI为有明确脂肪密度或信号的肿块 ...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外科及介入治疗。方法 分析 8例HAML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有以下影像表现 :①超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肿块 ;②CT、MRI为有明确脂肪密度或信号的肿块 ,明显强化 ;③DSA为血供丰富 ,早期肝静脉引流 ,染色明显。治疗结果 :5例手术切除 ,随访 6~ 1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1例介入治疗 ,随访 42个月病灶缩小。 2例随访 10个月 ,肝脏病灶无变化。结论 HAML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HAML应首选外科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超声 CT MRI 血管造影 栓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游箭 徐伟 朱结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分析 2例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HAML合并结节硬化具有以下表现 :(1)女性 2例 ,无乙型肝炎及肝硬化...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分析 2例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HAML合并结节硬化具有以下表现 :(1)女性 2例 ,无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肝功能及甲胎蛋白正常。 (2 )超声为多发的边界清楚的强回声肿块 ,CT为有明确脂肪密度的肿块 ,DSA为血供丰富 ,早期肝静脉引流 ,肿瘤染色明显。 (3) 1例介入治疗 ,术后随防 42个月病灶有所缩小。另 1例肝脏病灶未处理 ,随访 10个月 ,肝脏病灶无变化。结论 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结节硬化 血管造影 栓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