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精神病药对肝脏酶学及检测方法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少川 肖滇昆 +2 位作者 杨春霞 李红梅 槐艳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4期3823-3825,共3页
目的探讨3种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相关酶学的影响及对其检测方法的干扰。方法应用日立706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院单一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取0、4、8、12周血清... 目的探讨3种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相关酶学的影响及对其检测方法的干扰。方法应用日立706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院单一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取0、4、8、12周血清分别测定其肝脏相关指标,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服药前后比较。并在正常混合血清添加不同浓度的3种药物,进行其检测方法的干扰试验。结果①服用氯氮平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均有升高趋势,8、12周后有明显升高。服用氯丙嗪12周后,AST、AL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服用利培酮后患者AST、ALT有升高的趋势,但升高无统计学意义。②体外药物干扰试验显示,氯氮平在(0.8 mg/L)对AST、ALT的检测存在正向干扰,使检测结果升高;氯丙嗪在(0.8 mg/L)对AST的检测可能存在正向干扰,使检测结果升高,利培酮未发现对这些项目检测方法的干扰。结论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均对患者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是氯氮平和氯丙嗪,但肝脏酶学的升高并不完全是肝脏损伤所导致,部分是由于一定浓度的药物对相应肝脏酶学检测方法产生干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肝脏酶学 干扰试验
下载PDF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和肝脏酶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正勇 章鹏飞 +2 位作者 王凤 赵素丽 汪小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700-3703,共4页
目的分析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和肝脏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88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卡泊... 目的分析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和肝脏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88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16周时记录两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度指数(PASI),观察不良反应,抽取实验组血清并分析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和肝脏酶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0,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8、12、16 w PASI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3/44),其中发生瘙痒2例(4.5%),上呼吸道感染1例(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13/44),其中发生瘙痒6例(13.6%),红斑5例(11.4%),灼热2例(4.5%)。实验组治疗后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治疗前,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良好,且对血清代谢指标和肝脏酶学指标影响较小,是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老年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库奇尤单抗 斑块状银屑病 代谢 肝脏酶学
下载PDF
94例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3
作者 薛燕 李德亮 +5 位作者 别静洋 苌俊明 赵杰 张伟业 包逢源 朱萍 《肝脏》 2022年第11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94例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肝脏酶学异常病例临床表现及其病因,为临床实践中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效信息。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1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94例(男56例,女38... 目的回顾性分析94例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肝脏酶学异常病例临床表现及其病因,为临床实践中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效信息。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1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9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22(10,25)d。肝脏酶学异常的特异性表现包括黄疸、肝肿大、脾肿大、腹腔积液及凝血功能异常。分析新生儿肝脏酶学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94例肝脏酶学异常患儿中,32例(34.0%)存在肝损伤特异性表现,部分患儿各表现同时存在,包括黄疸15例(16.0%)、肝脾肿大9例(9.6%)、黄疸且肝脾肿大2例(2.1%)、肝肿大2例(2.1%)、脾肿大2例(2.1%)、腹腔积液1例(1.1%)、出血倾向1例(1.1%)。根据患儿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感染性疾病52例(55.3%)、非感染性疾病16例(30.8%)、不明原因26例(27.6%)。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其中病毒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14例(26.9%)、呼吸道合胞病毒7例(13.5%)及肠道病毒6例(11.5%);细菌感染包括败血症16例(30.8%)、化脓性脑膜炎6例(11.5%)、颅内感染2例(3.8%)及阑尾炎1例(1.9%)。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外伤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解剖结构异常包括胆道闭锁6例(37.5%)、胆道狭窄4例(25.0%)及胆道扩张2例(12.5%);外伤包括器官或软组织挫伤2例(12.5%)及骨折1例(6.2%);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原累积症1例(6.2%)。结论感染性疾病为新生儿患者肝脏酶学异常的主要原因,以病毒感染常见,其中巨细胞病毒最多;非感染性疾病中以解剖结构异常最常见,其中胆道闭锁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肝脏酶学 黄疸 巨细胞病毒 胆道闭锁
下载PDF
肝脏酶学及临床分度对慢性乙肝患者Fibroscan弹性值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蔡世忠 刘大凤 +6 位作者 张仁卿 王伟 卢秋洁 胡蓉 王丽 王林 李均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脏酶学水平及不同临床分度者Fibroscan弹性值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肝脏酶学升高程度及不同临床分度间Fibroscan弹性值的差异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肝脏酶学及临床分度对Fibros...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脏酶学水平及不同临床分度者Fibroscan弹性值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肝脏酶学升高程度及不同临床分度间Fibroscan弹性值的差异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肝脏酶学及临床分度对Fibroscan弹性值的影响。结果 (1)以ALT在1.5ULN、1.5~2ULN、2~3ULN、3~5ULN分组比较,不同肝脏炎症组间肝纤维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7,P=0.820);以AST、GGT在1.5ULN、1.5~2ULN、2~3ULN、3~5ULN分组比较,肝纤维化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加重(F=5.012、10.970,P=0.003、0.000)。(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SM与年龄、SBP、糖代谢状态、FPG、HOMA-IR、乙肝病毒携带年限、AST、ALP、GGT呈正相关(r=0.324、0.200、0.229、0.202、0.287、0.264、0.322、0.270、0.354,P=0.001、0.036、0.016、0.034、0.002、0.005、0.001、0.004、0.000),与APOA1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214,0.053),与其他指标间无明显相关关系;限制AST≤1.5ULN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SM仅与BMI、HOMA-IR呈正相关(r=0.340、0.329,P=0.030、0.036),与TG呈负相关(r=-0.345,P=0.030),与APOA1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274,0.083),与其他指标间无相关关系。(3)慢性中重度患者LSM与TC、TG、APOB、FPG、ALP、GGT、GLO、CHE、Pi、PT、PT-INR、IgG、IgA呈正相关(r=0.359、0.417、0.378、0.340、0.342、0.546、0.442、0.421、0.345、0.356、0.367、0.397、0.576,P=0.034、0.013、0.036、0.037、0.038、0.000、0.006、0.016、0.036、0.028、0.023、0.018、0.000),与HBeAg、A/G、PA、Na、CK、PT%呈负相关(r=-0.608、-0.525、-0.365、-0.435、-0.346、-0.354,P=0.0001、0.001、0.040、0.008、0.041、0.029),与其他指标间无相关关系;慢性轻度乙肝患者LSM仅与CR、C3呈正相关(r=0.388、0.428,P=0.031、0.033),与APOA1呈负相关(r=-0.488,P=0.021),与其他指标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不同肝功损害程度及不同临床分度者Fibroscan弹性值的影响因素不同,AST≤1.5ULN及临床分度为轻度时Fibroscan弹性值的影响因素最少、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肝脏酶学 临床分度 Fibroscan弹性值 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登革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191例肝脏酶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新国 陈邑洪 +2 位作者 周红宁 刘霭迎 张丽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州登革热合并脂肪肝病例的肝脏酶学变化特征,为制定当地登革热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和2015年西双版纳州191例登革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病例临床资料和191例随机对照组进行登革病例主要肝脏酶学指标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州登革热合并脂肪肝病例的肝脏酶学变化特征,为制定当地登革热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和2015年西双版纳州191例登革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病例临床资料和191例随机对照组进行登革病例主要肝脏酶学指标回顾性分析。结果 191例登革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增高率为84.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增高率为90.1%,γ-谷氨酰转移酶增高率76.8%和黄疸指数增高率20.4%,除黄疸指数外,其它3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双版纳州登革热病例中合并脂肪肝患者肝损伤严重,其中以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增高为主,提示一旦发现登革热患者合并脂肪肝时,临床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上述3种酶的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肝脏酶学 脂肪肝 西双版纳州
下载PDF
罗格列酮可改善NASH患者肝脏酶学及组织学指标 被引量:1
6
作者 方继伟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脏酶学 组织指标 胰岛素抵抗 罗格列酮
下载PDF
筛查丙型肝炎感染情况仅利用肝脏酶学检查是不够的
7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1年第5期5-6,共2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肝脏酶学 HD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和肝脏酶学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刘国兴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和肝脏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门诊部40例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常... 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其对代谢和肝脏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门诊部40例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常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0例),单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疗效、代谢指标、肝脏酶学指标及肾功能。结果单抗组患者达到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90的人数占比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患者尿酸水平与基础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库奇尤单抗用于临床老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且对肝脏酶学指标及肾功能影响轻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司库奇尤单抗 肝脏酶学指标
原文传递
儿童肝脏酶学异常328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新宝 朱启镕 +3 位作者 王晓红 严秀峰 怀有为 俞蕙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以肝脏酶学异常为主要原因,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328例患儿通过查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儿中52例(15.9%)未能明确病因,38例存在肝脏酶学异常重叠性疾病...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以肝脏酶学异常为主要原因,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328例患儿通过查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儿中52例(15.9%)未能明确病因,38例存在肝脏酶学异常重叠性疾病(11.6%)。引起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前6位疾病(有重叠)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肝炎(1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4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30例)、胆管闭锁(30例)、肝豆状核变性(12例)、糖原累积病(12例);CMV肝炎是1岁以下儿童肝脏酶学异常最常见的病因,3岁以上儿童肝脏酶学异常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结论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病因多种多样,仍需深入研究;以CMV肝炎为首因的婴儿肝病综合征及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的病毒性肝炎是儿童肝脏酶学异常的主要病因,加强上述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酶学异常 病因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脂和肝脏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丹莉 张予蜀 +2 位作者 张振玉 袁捷 王书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8-349,共2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呈上升趋势,约25%可进展为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促肝纤维化因子之一.本研究对NAFLD患者进行血清TGF β1检测,并比较其与血脂、肝脏酶学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的相...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呈上升趋势,约25%可进展为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促肝纤维化因子之一.本研究对NAFLD患者进行血清TGF β1检测,并比较其与血脂、肝脏酶学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脏酶学 肝病患者 临床意义 变化 血脂 转化生长因子β 组织病理检查 TGFβ
原文传递
不同代谢状态慢性乙肝患者肝脏酶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大凤 陈竹 +8 位作者 曾义岚 赵本南 兰丽娟 刘亚玲 王永 包蕾 欣怡 胡芯华 罗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代谢状态肝脏酶学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CHB不同代谢状态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 ALP、GGT均随着糖代谢状态恶化而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代谢状态肝脏酶学的差异。方法分析110例CHB不同代谢状态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差异。结果 ALP、GGT均随着糖代谢状态恶化而明显增加(P<0.05),有脂肪肝组ALP、GGT水平高于无脂肪肝者(P<0.05);AST、ALP、GGT随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而有升高的趁势,在有无代谢异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糖代谢异常及脂肪肝主要导致ALP、GGT升高,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亦可能导致AST、ALP及GGT升高,其他代谢异常对肝脏酶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不同代谢状态 肝脏酶学 差异 分析
原文传递
186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血清酶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燕 唐玉兰 刘洪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94-694,共1页
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污染引起的流行最多见,主要发生在雨季或洪水后[1]。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地洪水频发,一些地区的防疫卫生工作出现疏漏,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我科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186例戊型病毒性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污染引起的流行最多见,主要发生在雨季或洪水后[1]。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地洪水频发,一些地区的防疫卫生工作出现疏漏,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我科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186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血清酶学指标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脏血清指标
下载PDF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不同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华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不同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查血清HBV-DNA载量,按照血清不同HBV-DNA载量表达将...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不同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查血清HBV-DNA载量,按照血清不同HBV-DNA载量表达将其划分为4组,包括高载量组155例、中载量组182例、低载量组220例以及阴性组163例,比较各组之间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肝功能相关酶(ALT、GGT、AST)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与相关性。结果:低、中、高载量组hs-CRP、TNF-α与IL-6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中、高载量组TNF-α与IL-6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高载量组hs-CRP、TNF-α与IL-6水平均高于中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载量组ALT、GGT、AST浓度均高于阴性组,中、高载量组ALT、GGT、AST浓度均高于低载量组,高载量组ALT、GGT、AST浓度均高于中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与ALT呈正相关(P<0.05),hs-CRP与ALT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炎性因子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临床应当结合检测血清炎性因子与肝脏酶学来评估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为后续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载量 炎性因子 肝脏酶学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两种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心、肝酶学的影响
14
作者 金沈锐 秦旭华 +3 位作者 蔡春莉 黄艳 曾丽 沈映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心、肝酶学的影响。方法:两个厂家的生脉注射液小鼠尾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于末次给药2h后进行小鼠心肌酶学(LDHL、CK、AST)、肝脏酶学(ALT)检测。结果:36ml/kg剂量下,某药业的生脉注射液可引起小鼠LDHL...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心、肝酶学的影响。方法:两个厂家的生脉注射液小鼠尾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于末次给药2h后进行小鼠心肌酶学(LDHL、CK、AST)、肝脏酶学(ALT)检测。结果:36ml/kg剂量下,某药业的生脉注射液可引起小鼠LDHL、CK、AST、ALT活性的明显升高,另一药厂注射液组仅出现LDHL的活性升高;18ml/kg剂量某药业的生脉注射液可引起小鼠CK活性的明显升高,另一药厂生脉注射液组的心肌、肝脏酶学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厂家的生脉注射剂在引起心、肝酶学异常变化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心肌 肝脏酶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酶学指标的相关性
15
作者 周立平 董西华 +2 位作者 栾虹 李妍 李异玲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肝脏酶学等生化指标,探讨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酶学等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NAFLD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合患者的...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肝脏酶学等生化指标,探讨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酶学等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NAFLD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肝脏酶学等指标,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NAFL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2.7±2.8)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pearman分析示脂联素与丙氨酸转氨酶(ALT)(r=-0.643,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0.472,P<0.05)、谷氨酰转肽酶(GGT)(r=-0.489,P<0.05)、甘油三酯(TG)(r=-0.671,P<0.05)、空腹血糖(FBG)(r=-0.710,P<0.05)、腰臀比(WHR)(r=-0.732,P<0.05)、体质量指数(BMI)(r=-0.719,P<0.05)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567,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BMI(β=-0.314,P<0.05)呈独立负相关。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可能是NAFLD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脂联素 肝脏酶学
下载PDF
脂肪肝患者的肝功酶谱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静 杨玉娟 +1 位作者 曾伟宏 迟琼 《广州医药》 2014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通过脂肪肝患者的肝功酶谱结果分析,判断其在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通过62例AFLD患者及108例NAFLD患者与100例非脂肪肝健康人的肝功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FLD组和NAFLD组的丙... 目的通过脂肪肝患者的肝功酶谱结果分析,判断其在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通过62例AFLD患者及108例NAFLD患者与100例非脂肪肝健康人的肝功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FLD组和NAFLD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的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CHE敏感性最高。碱性磷酸酶(ALP)结果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LD组的GGT、AST结果和异常率高于NAFLD组,尤其GGT(P<0.01)。结论通过肝功酶谱结果分析,对帮助诊断及鉴别AFLD和NAFLD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酶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肝酶及胆汁酸的关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建宇 杨杰 +3 位作者 刘学亮 李梓萌 张宏宇 王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8期1356-1357,共2页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细胞功能异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一些肝脏血清酶学标志物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细胞功能异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一些肝脏血清酶学标志物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可能提示肝脏脂肪聚集的程度[1]。胆汁酸(TBA)作为重要的代谢信号分子,参与了糖类、脂肪及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肝脏血清 谷氨酰转肽 清肝 肝细胞功能 肝脏脂肪 肥胖症患者 发病机制 空腹静脉血糖
下载PDF
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新华 马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的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重230~26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I组、阳性治疗组、复方丹参组,然后制作模型。检测肝功能(ALT、AST、LDH)及血钙、血清TNF...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大鼠肝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的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重230~26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I组、阳性治疗组、复方丹参组,然后制作模型。检测肝功能(ALT、AST、LDH)及血钙、血清TNF-α、血清丙二醛(MDA)。结果:复方丹参组对急性脑缺血血清钙、MDA、TNF-α、肝功能(ALT、AST、LDH)的影响同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肝脏损伤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 肝脏/损伤 肝脏/ 干预性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脑缺血 复方丹参 肝脏损伤 干预作用 缺血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伴肝酶异常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琴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肝脏酶学异常增高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梁秋利 尹毅霞 +1 位作者 梁锦慧 覃金丹 《右江医学》 2023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相对少见、复杂的肝病,特征为肝内、外胆管发生炎症,逐渐纤维化使管腔狭窄、胆汁慢性淤积,最终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分...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相对少见、复杂的肝病,特征为肝内、外胆管发生炎症,逐渐纤维化使管腔狭窄、胆汁慢性淤积,最终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分布。PSC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有瘙痒、乏力、右上腹疼痛、复发性胆管炎或门静脉高压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汁酸谱 肠道菌群 肝脏酶学 肝肠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