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余茴香 刘樱 +3 位作者 胡保红 蔡忠香 郑勇斌 王语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目的: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以期提高肠内营养输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和专家函询,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比较该核查单应用于临床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管道堵塞、管道移位/滑脱、误... 目的: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以期提高肠内营养输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和专家函询,设计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比较该核查单应用于临床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管道堵塞、管道移位/滑脱、误吸、血糖异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应用核查单后,患者的管道堵塞、管道位移/滑脱、血糖异常发生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院时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安全输注核查单的应用可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提高护士决策能力和工作质量,有效降低肠内营养不良事件和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安全 堵管 喂养不耐受 核查单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分析
2
作者 宋戈 张慧峰 +3 位作者 鲜瑶 杨雪亮 李卫敏 廖侠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西安市某三甲医院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2019年至2021年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用药数据,对全院药字号营养... 目的分析西安市某三甲医院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提取2019年至2021年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用药数据,对全院药字号营养制剂的销售情况及构成比、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等药物经济学指标以及各科室使用量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肠内营养制剂使用量2019年至2020年呈增长趋势,但2021年度有所下降。DDDs排名前3的制剂分别是百普力、能全素和瑞素。DDC排序前3的制剂是瑞先、百普素和百普力。肝胆外科3年间短肽类制剂使用量位居第1,整蛋白制剂使用量前3的科室分别是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和康复科。结论该院肠内营养制剂平均年使用量偏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比例不均衡。整蛋白制剂瑞先价格较高,患者经济负担重,肠内营养制剂应保质保效,同时应降低价格。临床肠内营养治疗率远低于实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营养科需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短肽型制剂 整蛋白型制剂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旭 王鑫 侯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肠外营养治疗...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肠胃黏膜功能、肠道菌群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肠道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GCS评分升高、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给予高压氧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肠胃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肠内营养 重症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道菌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继萍 申晓晓 +4 位作者 李霞 黄秀香 叶迎宾 郑艳丽 李燕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7例T2DMTB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9例)、微生态制剂组(B组,19例)、肠内营养组(C组,19例)和微生态制剂+...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7例T2DMTB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9例)、微生态制剂组(B组,19例)、肠内营养组(C组,19例)和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D组,20例),4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及降糖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痰涂片转阴情况、免疫指标及离子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4组患者结核痰涂片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4,P=0.0038),其中A组转阴率为52.63%,B组转阴率为36.84%,C组转阴率为57.89%,D组转阴率为95%;治疗前后4组患者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Na^(+)、Pi水平升高,B组Na^(+)、Pi、Mg^(2+)离子水平升高,C组Na^(+)、Pi、Mg^(2+)、Fe^(2+)水平升高,D组P、Fe^(2+)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痰涂片转阴率,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 微生态制剂 肠内营养 细菌转阴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林杰 陈明治 高鹏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以及术前及术后7 d的营养相关状况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和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观察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ALB、TP、PA、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根治术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 营养状态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
6
作者 常学锋 曲萌 +4 位作者 初贵富 何援越 张淑胜 邹德利 何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RE)对患者免疫功能、肠道炎性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ARE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44例)及肠外营养组(47例),早期两组均给予5~7 d的依替米星、肠外营养及对症治... 目的 探讨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RE)对患者免疫功能、肠道炎性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ARE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44例)及肠外营养组(47例),早期两组均给予5~7 d的依替米星、肠外营养及对症治疗,同时给生长抑素25μg/h静脉均匀泵入,至呕吐、腹泻、腹胀症状消失。同时免疫肠内营养组:对于腹胀、呕吐的患者应用穴位定向透药疗法、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等疗法,促进排气、排便,待腹胀、呕吐症状消失后于介入下置空肠营养管,给予爱伦多肠内营养粉剂温开水稀释后加入深海鱼油2 g,再加入谷氨酰胺3 g强化免疫,前几天肠内营养热量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肠外营养组继续肠外营养。两组均按着32 kcal/(kg·d)给予总热量,热(kcal)氮(g)比均为128∶1的原则,总有效营养治疗时间为14 d。于营养治疗前和营养治疗14 d后晨起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抗原分化(CD)3阳性(CD3^(+))、CD4^(+)、CD8^(+)值;检测两组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脂多糖(LPS)值;采用现场见面随访为主、辅以电话调查的方法探究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营养治疗14 d后血液CD3^(+)、CD4^(+)、CD8^(+)均显著回升,且免疫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回升显著(P<0.05);两组血清CRP、LPS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免疫肠内营养组CRP、LPS及IL-6降低的水平比肠外营养组显著(P<0.05);3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生活质量部分存在差异,免疫肠内营养组情绪功能及躯体功能明显好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ARE患者通过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后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性反应、减轻肠黏膜受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中医中药治疗 放射性 免疫功能 道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临床营养”团体标准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率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素娟 邓莹 +4 位作者 邬燕 胡秀嫦 陈冰清 李永斌 姚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目的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率。方法对照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29部分患者服务临床营养”团体标准中肠内营养标准条款,对神经创伤重症科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情况进行调查,通... 目的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率。方法对照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29部分患者服务临床营养”团体标准中肠内营养标准条款,对神经创伤重症科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制订针对性方策,从组建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医-护-营-康”多学科团队、构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肠内营养治疗培训闭环管理模式、建立以肠内营养治疗数据精准分析为基础的质量改进体系3方面予以改进。结果科室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率由改善前33.9%上升至改善后62.5%。结论开展“临床营养”团体标准实践可有效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全流程管理达标率,规范肠内营养治疗操作流程,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神经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 全流程管理
下载PDF
前馈控制理论下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于佳芳 金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理论下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理论下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前馈控制理论下肠内营养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机体营养状态、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情状态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腹泻、腹胀、呕吐、胃潴留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馈控制理论下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可提升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急性病情和慢性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理论 肠内营养护理 脓毒症 营养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玉珍 于小明 +1 位作者 徐海辰 马双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2-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经颅磁刺激疗法+营... 目的探讨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2-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经颅磁刺激疗法+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辅助应用益生菌肠内营养干预。对比2组间疗效、吞咽功能、营养健康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KWST)、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EAT-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ET、DAO、D-L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较好干预效果,能提高吞咽功能和营养水平,提升免疫水平,提高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经颅磁刺激 益生菌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R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姚小红 余新英 陈秋婵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入住RICU的125例肠内营养患者,分析其给予肠内营养期间年龄、性别、RICU住院天数、体质量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腹...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入住RICU的125例肠内营养患者,分析其给予肠内营养期间年龄、性别、RICU住院天数、体质量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腹泻前住院天数、肠内营养天数、开始喂养时机、实验室指标、腹泻当天日剂量、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应用利尿脱水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实施肠内营养天数、肠内营养后24 h内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尿素氮水平、腹泻当天的肠内营养日剂量与患者发生腹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营养风险、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高尿素氮水平是RICU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高白细胞计数、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为腹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RICU患者肠内营养引起腹泻的因素与肠内营养喂养的时间长、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高尿素氮水平、日剂量有关,临床应对高风险因素及早干预,避免患者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U 肠内营养 腹泻 喂养目标量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及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李红玲 王昌成 +1 位作者 葛晓璐 左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及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3 d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治...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及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3 d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前白蛋白、白蛋白、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变化。观察并记录80例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喂养不耐受组(n=20)和喂养耐受组(n=60),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腹内压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是否出现肠鸣音、接受血液净化、机械通气治疗、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7 d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相关营养指标水平分别为(298.54±56.52)mg/L、(37.33±4.21)g/L,均高于治疗前[(220.34±44.58)mg/L、(33.45±5.2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内毒素、DAO、D-乳酸相关肠黏膜屏障指标水平分别为(0.44±0.13)EU/mL、(82.15±11.34)mg/mL、(1.42±0.23)mmol/L,均低于治疗前[(0.96±0.16)EU/mL、(93.15±12.47)mg/mL、(2.15±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喂养耐受组与喂养不耐受组患者患者年龄、腹内压水平、白蛋白水平、CVP水平、接受机械通气治疗、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腹内压、白蛋白、APACHEⅡ评分是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提升患者营养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但依然存在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而年龄、腹内压、白蛋白、APACHEⅡ评分是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肠内营养患儿护理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12
作者 赵丽 朱碧琳 +3 位作者 张春旭 周晓红 云鑫 顾秋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质控体系,并经实践检验效果。方法经文献检索获取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相关指标,设计函询问卷、组织专家函询,进而形成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质控体系。研究自2021年2月起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儿...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质控体系,并经实践检验效果。方法经文献检索获取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相关指标,设计函询问卷、组织专家函询,进而形成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质控体系。研究自2021年2月起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质控体系,此前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儿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肠内营养支持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5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肠内营养支持患儿护理质控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高,其在临床的应用实践表明,能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儿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肠内营养耐受性知信行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艳萍 吴向军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肠内营养(EN)耐受性知信行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ICU工作的护理人员70名作为研究对象,参照《ICU护士EN耐受性知信行量表》评估护士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并自...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肠内营养(EN)耐受性知信行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ICU工作的护理人员70名作为研究对象,参照《ICU护士EN耐受性知信行量表》评估护士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并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经线性回归分析ICU护理人员EN耐受性知信行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0名ICU护理人员经评估,EN耐受性知信行量表得分为(72.85±6.94)分;其中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0.69±2.11)分、(13.65±2.61)分、(48.51±4.69)分。工作年限<5年、非EN学组成员、自我效能低水平的护理人员知信行量表评分低于工作年限≥5年、EN学组成员、自我效能中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特征护理人员的知信行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5年、非EN学组成员、自我效能低水平均为ICU护理人员EN耐受性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得到的方程为Y=65.162+5.077X_(1)+6.551X_(2)+10.218X_(3)。结论:ICU护理人员EN耐受性知信行水平可能受工作年限、自我效能感、是否为EN学组成员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耐受性 知信行 工作年限 自我效能感 肠内营养学组成员
下载PDF
1例高龄心力衰竭病人肠内营养干预的护理
14
作者 朝艳玲 林俊青 +2 位作者 李彦 余永金 李莹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80-782,共3页
总结1例高龄、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的重症监护病人行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腹胀腹痛、食欲差、经口进食量极少等临床问题,全面动态评估病人病情,在给予抗心力衰竭、抗感染、护肝、维持性血液透析、灌肠、腹部按摩等治疗基础上... 总结1例高龄、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的重症监护病人行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腹胀腹痛、食欲差、经口进食量极少等临床问题,全面动态评估病人病情,在给予抗心力衰竭、抗感染、护肝、维持性血液透析、灌肠、腹部按摩等治疗基础上,采取多学科协作(MDT),及时行肠内营养干预,病人各项临床指标及症状均好转,食欲得到改善,行鼻饲泵注喂养33 d后拔除胃管,恢复经口进食,成功转出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心力衰竭 肠内营养干预 个案护理
下载PDF
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在改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
15
作者 杨瑞香 江诗焱 +2 位作者 施明圆 王劲凤 谢碧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74-677,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营养支持。观察组另外给予基于肠... 目的:分析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营养支持。观察组另外给予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炎性介质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列腺素E(PGE)、高迁移率族蛋白B1(HBGB1)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的营养支持可促使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恢复,提升免疫功能,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耐受性 定时评估管理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恢复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颖 陈雅芳 +2 位作者 徐帅 黄小红 何学愚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鼻胃管途径行肠内营养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肠内营养后7 d内的腹泻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鼻胃管途径行肠内营养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肠内营养后7 d内的腹泻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41例,发生率为33.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5分(OR=3.155)、营养剂日用量≥1 000 mL/d(OR=1.293)、低蛋白血症(OR=4.018)、使用抗生素≥2种(OR=2.161)、经消化道使用钾制剂(OR=2.902)、禁食时间>48 h(OR=2.730)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CS评分、营养剂用量、禁食时间,以及使用抗生素、钾制剂情况,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腹泻 肠内营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海超 刘雪芳 王培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29-0132,共4页
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名,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n=40),一组... 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了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名,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n=40),一组是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比较治疗后1天和21天后,两组的生化指标、 NIHSS评分、21天后的免疫学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1天之后,两组中的全部生物指标都和其他观察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21天后,观察组中的全部生物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1天后,除了IgM、 lgG之外,所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得分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与免疫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对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早期肠内营养 生化指标 免疫学指标
原文传递
黄芪槐花散颗粒剂+肠内营养(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18
作者 冷明敏 徐征 +1 位作者 欧阳暂 曾锐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 探究黄芪槐花散颗粒剂+肠内营养(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2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临床实践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0例/组,对照组... 目的 探究黄芪槐花散颗粒剂+肠内营养(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2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临床实践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0例/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正常饮食,实验组术前口服EN,术后口服黄芪槐花散颗粒剂+EN,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6d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槐花散颗粒剂+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槐花散颗粒剂 肠内营养 环状混合痔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营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下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19
作者 朱建美 林敏 +1 位作者 朱未未 陈晓飞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下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6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下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6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9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营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下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患儿纳入观察组(93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营养及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体重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下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营养状态
下载PDF
聚焦式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期间负面情绪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
作者 马英 张翠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65-0168,共4页
探讨聚焦式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期间负面情绪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聚焦式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 探讨聚焦式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期间负面情绪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聚焦式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直肠癌患者放疗期间实施聚焦式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式心理护理 肠内营养 放疗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营养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