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洋 冯书章 +4 位作者 郭学军 祝令伟 周博 刘军 尹铁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用于食品样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快速筛查。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以抗EHEC O157 LPS单克隆抗体标记,以兔抗O157多克隆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捕获抗体,利用双抗...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用于食品样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快速筛查。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以抗EHEC O157 LPS单克隆抗体标记,以兔抗O157多克隆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捕获抗体,利用双抗夹心法,制成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该试纸条仅与O157反应,与其他受试菌株均不反应。检测敏感性为106CFU/mL,对人工污染EHEC O157模拟牛肉样品增菌后检测,敏感性为56 CFU/g。结论成功研制出EHEC 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10min可出结果,操作简便,可用于现场大量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胶体金 免疫层析 检测
下载PDF
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监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殷毅峥 程春荣 +4 位作者 杨建国 安戈 武恩平 段晶晶 水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175-4177,共3页
[目的]2005年监测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及病原分布特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基础疫情资料。[方法]监测标本用免疫磁珠集菌方法(IMS)做病原学分离培养、毒力基因检测用多重PCR方法、药敏试验... [目的]2005年监测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及病原分布特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基础疫情资料。[方法]监测标本用免疫磁珠集菌方法(IMS)做病原学分离培养、毒力基因检测用多重PCR方法、药敏试验用(K-B)常规方法。[结果]腹泻病人标本185份,大肠杆菌O157:H7检出阳性4份。外环境标本588份,检出大肠杆菌O157:H7阳性20份。用多重PCR方法做毒力基因检测,有6份家畜家禽阳性标本中检出O157:H7毒力基因(Stx2、eaeA、HIyA)为阳性。药敏试验2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8种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5%以上,对新生霉素100%耐药,其余7种对抗菌药物敏感程度各有差异。[结论]郑州市有散在的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病人及动物疫点。奶牛和波尔山羊是大肠杆菌O157:H7动物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监测 免疫磁珠集菌法(IMS) 多重PCR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洋 冯书章 +4 位作者 祝令伟 郭学军 尹铁勇 刘军 周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71-973,977,共4页
目的建立能够分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期用于该病原菌的检测。方法以敲除毒力基因的O157突变株F25全菌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分别以全菌抗原和热酚水法纯化的O157 ... 目的建立能够分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期用于该病原菌的检测。方法以敲除毒力基因的O157突变株F25全菌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分别以全菌抗原和热酚水法纯化的O157 LPS抗原用间接ELISA筛选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纯化抗体并鉴定。结果建立了稳定分泌抗O157 LPS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D6,分泌抗体属IgG3亚类,轻链为κ型。腹水抗体ELISA效价达1∶3.2×106。以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后抗体效价为1∶1.6×106,亲和常数Ka大于6.14×10-11mol/L。用于协同凝集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该单克隆抗体针对O157的LPS抗原,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可用于O157的检测或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LPS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 协同凝集
下载PDF
动物源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及其3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雅君 王亚宾 +5 位作者 张莉娟 张龙现 陈丽颖 刘中原 申果 胡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6-691,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的分离鉴定大肠杆菌O157∶H7及其3个主要毒力基因(hylA、eaeA和stx2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菌体抗原rfbE基因、鞭毛抗原fliC基因、溶血素(hlyA)基因、紧密黏附素(eaeA)基因和志...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的分离鉴定大肠杆菌O157∶H7及其3个主要毒力基因(hylA、eaeA和stx2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O157∶H7菌体抗原rfbE基因、鞭毛抗原fliC基因、溶血素(hlyA)基因、紧密黏附素(eaeA)基因和志贺样毒素2(stx2)基因为靶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优化反应体系,测定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进行了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该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分别为327bp、247bp、494bp、384bp和779bp,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04c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及其3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临床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食品微生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毒力基因 多重PCR
下载PDF
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方法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10
5
作者 庞璐 宋喆 +8 位作者 吴冬雪 徐宝东 张海英 赵良娟 刘培 蔡国瑞 李宗梦 赵宏 张宏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47-451,共5页
目的建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PCR检测方法并使用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及双抗体夹心法建立PCR产物快速检测试纸条并设计核酸检测... 目的建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PCR检测方法并使用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及双抗体夹心法建立PCR产物快速检测试纸条并设计核酸检测展开液;将1株大肠杆菌O157:H7标准菌株和7株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作为试验菌株,用试验菌株检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方法的检测特异度,并比较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检测敏感度。结果 PCR-免疫胶体金法具有良好的特异度,灵敏度比标准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高100倍。结论本文建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特异度好,灵敏度高,价格低廉,适用于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快速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胶体金
原文传递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5
6
作者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55-2456,共2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对采集的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和鉴定。结果:郑州市内共发现3例肠出血性... 目的:了解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对采集的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和鉴定。结果:郑州市内共发现3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例,首次从腹泻病人中检出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种以上动物粪便标本共计475份,从牛粪(247份)中分离到16株O157∶H7,检出率为6.48%,从羊粪(33份)中分离到3株O157∶H7,检出率为9.10%,并检出3株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类市售食品共146份,未分离到O157∶H7。结论:郑州市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宿主动物 监测
下载PDF
冷冻原肠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仇保丰 蔡宝亮 +4 位作者 宋鸿雁 刘文斌 高逢结 顾炳泉 李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检测分析进出境冷冻原肠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方法对2010-2011年进境或国产的35份冷冻原肠样品(包括19份冷冻羊原肠和16份冷冻猪原肠)进行检测,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同时设立标准菌株作为对... 目的检测分析进出境冷冻原肠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方法对2010-2011年进境或国产的35份冷冻原肠样品(包括19份冷冻羊原肠和16份冷冻猪原肠)进行检测,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同时设立标准菌株作为对照。结果 2份原肠样品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5.71%。结论进境和国产原肠均有可能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应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检测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鞭毛可变区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雪寒 何孔旺 +11 位作者 赵攀登 栾晓婷 叶青 温立斌 李彬 王小敏 郭容利 倪艳秀 周俊明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1-1025,共5页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食源感染的人兽共患病原菌。鞭毛蛋白(H7)是EHEC O157∶H7重要的毒力因子,其编码基因为flic。该研究在体外克隆和表达flic基因的可变区,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旨在为EH...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食源感染的人兽共患病原菌。鞭毛蛋白(H7)是EHEC O157∶H7重要的毒力因子,其编码基因为flic。该研究在体外克隆和表达flic基因的可变区,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旨在为EHEC O157∶H7疫苗的研制提供候选抗原。PCR扩增到flic基因538~1 483bp的可变区,成功克隆入冷诱导表达载体pColdⅠ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菌BL21(pCold I-flic)0.5 mmol/LIPTG过夜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Balb/c小鼠免疫和攻毒试验评价重组H7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H7基因(flic)片段945 bp在pColdⅠ中成功表达,大小为31 000,能够与天然EHEC O157∶H7全抗血清反应;免疫小鼠存活率可以达到80%,而非免疫小鼠存活率仅为20%;免疫组粪便排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H7鞭毛的可变区与菌体黏附密切相关,并且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具有一定的抑制黏附作用,可以作为亚单位疫苗研制的候选抗原,在EHEC O157∶H7早期黏附时,协同Ⅲ型分泌系统蛋白降低菌体在肠道内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flic基因 表达 小鼠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主要保护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祝令伟 冯书章 +1 位作者 刘军 陈萍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7,共3页
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株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主要保护性抗原紧密素和志贺毒素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采用凝胶分离电洗脱法回收纯化,用纯化的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株1G2、3C6、1B10,... 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工程菌株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主要保护性抗原紧密素和志贺毒素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采用凝胶分离电洗脱法回收纯化,用纯化的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株1G2、3C6、1B10,能分别稳定分泌针对紧密素、志贺毒素Stx1和Stx2的单克隆抗体。3株单抗分别制备腹水并纯化,ELISA检测效价分别为1∶6.4×105、1∶1.2×106、1∶3200。Western-blot检测表明,3株单抗与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应用3株单抗均可特异性检出EHECO157∶H7,而3株单抗与其他不产生紧密素和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单克隆抗体 紧密素 志贺毒素
下载PDF
亚甲基蓝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光动力杀菌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姝姝 唐书泽 +3 位作者 李红爱 范方辉 吴希阳 陈振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36-139,143,共5页
研究了亚甲基蓝对革兰氏阴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光动力杀伤作用的条件参数。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了亚甲基蓝浓度、光照时间、孵育时间对O157菌落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了该技术的条件参数,... 研究了亚甲基蓝对革兰氏阴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光动力杀伤作用的条件参数。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了亚甲基蓝浓度、光照时间、孵育时间对O157菌落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了该技术的条件参数,建立了各因子与O157菌落数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即亚甲基蓝浓度为24.08mg/L,光照时间为27.66min,孵育时间为19.00min时,O157的菌落数对数为1.03,与预测的理论值1.00极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光动力灭菌技术 亚甲基蓝 响应面
原文传递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艺飓 朱凤才 +2 位作者 顾玲 郭喜玲 庄菱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 PCR方法 (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志贺氏样毒素 (SL T1和 SL T2 )、粘附抹平因子 (eae A)及溶血素 (hly) 4种毒力基因。结果 :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30 8份 ,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其中 ,流行前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70 7份中检出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 110份 ,阳性率 15 .5 6 %。菌株有 6种肠道致病菌 ,包含 1株 O15 7:H7。流行后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30 2份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2 99份 ,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 ,检出 O15 7:H710株 ,阳性率 0 .76 %。流行后期阳性率2 .2 7% ,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χ2 =16 .94 ,P<0 .0 1)。不同宿主动物中检出存在差异 ,其中牛检出率最高为 1.77%。 11株 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测定 ,携带 SL T2 +eae A+hly10株 ,携带 eae A+hly1株。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源水标本 6 9份 ,未检出 O15 7:H7。结论 :江苏省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均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且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毒力基因 宿主动物 腹泻病人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恒 张锦海 +3 位作者 顾海涛 王平 王长军 王玉邦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和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指示剂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针对EHEC O157∶H7脂多糖编码基因rfbE保守区设...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和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指示剂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针对EHEC O157∶H7脂多糖编码基因rfbE保守区设计LAMP引物及环引物,反应体系加入染料HNB作为LAMP扩增的指示剂,结合LAMP浊度仪优化扩增条件,根据HNB的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并评价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本方法最低检出限约为100拷贝/反应管,高于普通PCR;检测特异性高,仅EHEC O157∶H7反应管HNB颜色由紫罗兰变成天蓝色,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宋内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均不发生变色反应;体系的扩增效率高于普通PCR,40 min内出结果。结论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EHEC O157∶H7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适用于EHEC O157∶H7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可视化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 羟基萘酚蓝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TccP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琴 顾江 +4 位作者 毛旭虎 邹全明 宋方洲 丁红雷 王庆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基因,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采用PCR法自EHEC O157∶H7 Sakai菌株基因组扩增TccP基因,构建TccP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免疫... 目的克隆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基因,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采用PCR法自EHEC O157∶H7 Sakai菌株基因组扩增TccP基因,构建TccP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从EHEC O157∶H7 Sakai菌株中克隆出了1014bp的TccP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TccP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以TccP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析此抗体能与TccP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了TccP基因,所获TccP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TccP在EHEC O157∶H7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 基因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宋宏新 李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07-610,共4页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为新近报道的食源性强致病菌,对病原菌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预防控制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鉴别培养、免疫检测以及PCR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病原菌检测 食品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外膜蛋白A敲除菌株的构建及其黏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光 顾江 +4 位作者 方瑶 于波 李倩 张卫军 毛旭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外膜蛋白A(ompA)基因敲除菌株,研究敲除菌株的黏附能力变化,阐明OmpA在细菌黏附以及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对EHEC O157∶H7 ompA基因进行敲除,同时构建EHEC ... 目的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外膜蛋白A(ompA)基因敲除菌株,研究敲除菌株的黏附能力变化,阐明OmpA在细菌黏附以及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对EHEC O157∶H7 ompA基因进行敲除,同时构建EHEC O157:H7 ompA回复突变菌株,最后通过细胞试验对EHEC O157∶H7野生型菌株、敲除菌株及回复突变菌株的黏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EHEC O157:H7 ompA基因敲除菌株及其回复突变菌株。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菌株的黏附能力明显下降,而将ompA基因进行回复突变后其黏附能力又得到回复。结论 OmpA在EHEC O157∶H7黏附HeLa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mpA基因敲除菌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外膜蛋白A 基因敲除 细胞黏附
原文传递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PCR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党苗苗 李芳菲 +1 位作者 费楠 夏秀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23-527,共5页
大肠杆菌一些特殊的血清型具有致病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检测... 大肠杆菌一些特殊的血清型具有致病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各种物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免疫金层析法以及免疫磁珠分离法(IMS)。PCR技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主要包括常规PCR检测、多重PCR检测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两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分子生物学 PCR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系统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易鑫 刘新春 +2 位作者 黄京 刘红辉 李娟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519,共8页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分离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O157-Z。通过透射电镜、基因组酶切以及最佳感染复数、裂解曲线和酸碱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分析发现:噬菌体PO157-Z头部呈正六面体的立体对...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分离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O157-Z。通过透射电镜、基因组酶切以及最佳感染复数、裂解曲线和酸碱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分析发现:噬菌体PO157-Z头部呈正六面体的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70 nm,尾部较短,长和宽均约10 nm.EcoR I酶切表明,其核酸类型为ds DNA.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其对酸碱耐受性较好,且耐受范围较宽.此外,对宿主菌的裂解曲线进一步表明,其对大肠杆菌O157具有高效快速的裂解作用.因此,PO157-Z作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强裂解性噬菌体,属ds DNA短尾科噬菌体,其对宿主菌的高效裂解性以及强酸碱耐受性等特点,为污水处理系统中大肠杆菌O157的生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脂多糖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劲草 黄志成 +1 位作者 余文炳 李学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提取纯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脂多糖(LPS)抗原并对其鉴定,以探讨其应用于检测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应用热酚水法提取EHECO157:H7S型933株LPS抗原,并经超速离心纯化。提取物以蒽酮硫酸法、紫外光谱吸收法、考马... 目的提取纯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脂多糖(LPS)抗原并对其鉴定,以探讨其应用于检测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应用热酚水法提取EHECO157:H7S型933株LPS抗原,并经超速离心纯化。提取物以蒽酮硫酸法、紫外光谱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及鲎试剂分别测定多糖、核酸、蛋白含量和尝试剂凝集活性。LPS抗原致敏醛化鸡血球,IHA法检测EHEC157:H7及其它肠道病原菌的抗血清。对凝集阳性的抗血清,经菌体抗原吸收、O157LPS抑制及去脂质多糖抗原抑制试验,确定抗血清与LPS的反应位置。结果纯化后的O157LPS抗原告多精,具鲎试剂凝集活性,未检出核酸,蛋白含量<0.5%。O157LPSIHA检测O157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均呈高效价凝集阳性反应,而大部分其它肠道病原菌抗血清均呈阴性反应,交叉反应仅见于沙门氏菌O30、EIECO144:K?及ESIECⅣ抗血清。EHEC157和沙门氏菌O30抗血清与O157LPS反应位置为多糖部分,而EIECO144:K?及ESIECⅣ抗血清的反应位置为脂质A部分。结论热酚水法提取的EHECO157LPS抗原纯度高、特异性强,可望应用于抗O157抗体的检测。O157LPS抗原的去脂质可进一步提高反应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脂多糖 抗原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毒素I型A亚基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明明 曾晓燕 +3 位作者 史凤娟 张黎 李祥瑞 焦永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志贺毒素1型A亚基(Stx1A)重组蛋白并鉴定。方法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编码Stx1A的基因,经测序无误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纯化获得目的蛋白Stx1A,并... 目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志贺毒素1型A亚基(Stx1A)重组蛋白并鉴定。方法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编码Stx1A的基因,经测序无误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纯化获得目的蛋白Stx1A,并对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质谱鉴定。重组的Stx1A蛋白免疫BALB/c小鼠,观察小鼠抗血清与EHEC O157∶H7毒株特异性反应。结果 PCR扩增的Stx1A基因为945 bp,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Stx1a,重组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通过AKTATM-His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质谱分析表明目的蛋白为Stx1A。Western blot显示鼠抗Stx1A血清可与EHEC O157∶H7毒株产生的天然毒素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克隆了EHEC O157∶H7 Stx1A基因,并获得重组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志贺毒素1型A亚基 鉴定
原文传递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山梨酸及桂皮提取物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协同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琳 孙存玉 +3 位作者 张雪婧 李伟 丁萍 崔海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6,共4页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山梨酸和桂皮提取物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40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0.5%桂皮提取物并用,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还显示出一定的杀菌效果。但是,山...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山梨酸和桂皮提取物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40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0.5%桂皮提取物并用,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还显示出一定的杀菌效果。但是,山梨酸与桂皮提取物的并用,没有显示良好的协同效果。随后进一步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山梨酸及桂皮提取物,三者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0.15%的山梨酸与10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0.5%桂皮提取物的并用,明显增强了桂皮提取物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效果,最终杀菌率达到99%。通过本研究不仅为解决植物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还为开发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山梨酸 桂皮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