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曹东升 齐焕青 张庆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 探究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肛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 目的 探究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肛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草药直肠滴入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 d、3 d及5 d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 (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纤维连接蛋白(FN)、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 d、3 d、5 d后的VAS评分分别为(3.41±0.97)分、(2.26±0.68)分、(1.15±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1.08)分、(3.05±0.81)分、(1.81±0.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血清EGF、VEGF、F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RRP、A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便血消失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皮生长时间分别为(7.81±1.53) d、(5.13±0.64) d、(8.42±0.75) d、(12.15±1.42)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6±1.71) d、(6.29±0.87) d、(9.91±0.83) d、(15.37±1.9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草药直肠滴入能促进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缓解术后疼痛,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肛肠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锰酸钾 中草药直滴入 肠动力 疼痛程度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肛肠动力的影响
2
作者 曹阳 张廷涛 鲁震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肛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混合痔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肛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混合痔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比较2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肛周水肿程度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耐受量(RT)、直肠感觉阈(RST)、直肠静息压(RRP)]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VAS评分[(3.18±0.98)分、(2.05±0.64)分]、肛周水肿评分[(1.29±0.34)分、(0.88±0.30)分]均低于对照组[(4.32±1.09)分、(2.81±0.70)分、(1.65±0.50)分、(1.13±0.36)分](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18.25±3.09)d]短于对照组[(24.68±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血清CRP[(25.35±2.49)mg/L、(18.50±3.08)mg/L]、IL-6[(18.04±2.67)pg/mL、(13.59±2.76)pg/mL]、TNF-α[(21.49±3.22)pg/mL、(15.54±3.75)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8.74±2.82)mg/L、(22.46±3.15)mg/L、(21.75±3.28)pg/mL、(17.68±3.15)pg/mL、(24.68±3.09)pg/mL、(20.15±3.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RT水平[(2.59±0.34)mL]高于对照组[(2.44±0.39)mL],RRP水平[(19.43±1.38)mmHg]低于对照组[(20.36±1.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可改善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肛周水肿程度,促进肛肠动力恢复,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切除术 中药熏洗 地奥司明 疼痛程度 肠动力
下载PDF
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应用在肛瘘治疗中对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张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8-0051,共4页
探索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应用在肛瘘治疗中对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肛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比... 探索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应用在肛瘘治疗中对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肛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肛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瘘患者实施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效果确切,可加速创面愈合,改善肛肠动力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 肛瘘 创面愈合 肠动力 影响
原文传递
推拿特定穴治疗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世亭 王先滨 +3 位作者 张可心 秦克力 崔永会 丁玉鑫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特定穴治疗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便秘患儿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清大肠组(n=30),下推七节骨组(n=30)以及联合组(n=20),给予清大肠组患儿清大肠推拿,下推七节骨组给予患儿下推七节骨治疗,联合组则予... 目的:观察推拿特定穴治疗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便秘患儿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清大肠组(n=30),下推七节骨组(n=30)以及联合组(n=20),给予清大肠组患儿清大肠推拿,下推七节骨组给予患儿下推七节骨治疗,联合组则予以清大肠联合下推七节骨进行推拿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儿胃肠电图仪检查指标以及胃肠激素[P物质、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便秘症状评分低于清大肠组与下推七节骨组(P<0.05);粪便性状分级均增加,且联合组>下推七节骨组>清大肠组(P<0.05)。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90.00%)>下推七节骨组(83.33%)>清大肠组(60.00%)。治疗后三组患儿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的波幅及频率均增加,且联合组最高,下推七节骨组次之,清大肠组最低(P<0.05)。另外治疗后三组患儿的MTL与P物质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水平高于清大肠组与下推七节骨组(P<0.05);三组患儿的NO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水平低于清大肠组与下推七节骨组(P<0.05)。结论:清大肠推拿联合下推七节骨治疗小儿便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同时有利于改善肠动力及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推拿 特定穴 肠动力 P物质 胃动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肛肠动力学和肿瘤标志物含量产生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曾庆新 沈玉玲 彭如洁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0期61-63,71,共4页
目的探索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对肛肠动力学与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接诊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式为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术式... 目的探索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对肛肠动力学与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接诊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式为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术式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与肿瘤标志物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肛肠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方面,观察组术后8周癌胚抗原(2.12±0.71)ng/mL、糖链抗原19-9(6.42±1.61)U/mL、糖类抗原242(8.55±2.13)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1.12)ng/mL、(9.42±1.68)U/mL、(12.24±2.1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癌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治疗 肠动力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香蕉皮提取物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便秘模型小鼠肠动力 被引量:1
6
作者 沈雨萍 胡琴 +5 位作者 孙力军 廖建萌 房志家 邓旗 孙东方 王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50-760,共11页
探究香蕉皮提取物对便秘小鼠肠动力的干预作用。本研究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构建便秘小鼠模型。用香蕉皮提取物溶液对便秘小鼠进行干预,并测定其对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肠神经递质水平和肠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香蕉皮提取物组小鼠... 探究香蕉皮提取物对便秘小鼠肠动力的干预作用。本研究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构建便秘小鼠模型。用香蕉皮提取物溶液对便秘小鼠进行干预,并测定其对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肠神经递质水平和肠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香蕉皮提取物组小鼠的粪便含水量增加了137.5%、小肠推进率增加了3.4倍、首粒黑便排出时长减少了73.7%(P<0.05),且基本恢复到空白组小鼠水平。便秘模型小鼠菌群紊乱,部分有益菌缺失,经低浓度香蕉皮提取物干预后,属水平上Trabulsiella(特布尔西菌属)和Unclassified-f-Enter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增加了6倍,肠道Bacteroides(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了94.4%。在神经递质中,低浓度香蕉皮提取物组小鼠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的浓度显著增加了6.1%、17.6%、63.7%、52.6%。以上结果表明,香蕉皮提取物可调节肠道菌群和肠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便秘小鼠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道菌群 神经递质 肠动力 便秘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治疗痔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马琳 杨文彬 陈永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98-2002,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痔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外剥内扎术(MMH)组...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痔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外剥内扎术(MMH)组和CAES组,各45例。MMH组采用传统MMH治疗,CAES组采用CAES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肛肠动力学[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血清炎症因子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CAE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5.15±5.69)min、(41.45±8.12)mL、(2.32±0.61)分、(10.63±2.14)d,均明显低于MMH组[(44.01±11.74)min、(77.94±16.70)mL、(3.75±0.78)分、(17.24±2.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MMH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AES组RRP为(6.93±1.24)mmHg,明显低于MMH组[(9.01±1.32)mmHg],MSP和MTV分别为(122.23±12.24)mmHg、(195.38±25.71)mL,均显著高于MMH组[(114.68±11.07)mmHg、(167.04±31.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AES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9.02±1.47)mg/L、(8.27±2.53)ng/L、(3.73±0.90)ng/L,均显著低于MMH组[(20.84±3.62)mg/L、(15.13±3.27)ng/L、(5.21±1.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MMH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ES可提高痔疮的临床疗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肛肠动力学恢复,且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内镜下硬化术 透明帽 疗效 肠动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针刺调控肠动力相关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博 房纬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6期89-92,共4页
肠动力障碍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故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针刺调控肠动力神经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传入神经纤维、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肠神经系统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相关... 肠动力障碍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故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针刺调控肠动力神经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传入神经纤维、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肠神经系统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相关机制。结果发现,大多研究着眼于单个神经或神经递质的研究,少见相互作用的探索,但针刺的区域特异性以及与强度温度等其他物理刺激的量效关系也有待进一步地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肠动力 神经机制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恢复及疼痛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挺 蔡少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恢复及疼痛度的影响。方法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PPH治疗,研究组给予TST治疗。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恢复及疼痛度的影响。方法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PPH治疗,研究组给予TST治疗。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高压区长度(HPZ)、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PZ(4.16±0.38)cm长于对照组的(3.69±0.17)cm,MSP(129.83±12.16)mm Hg(1 mm Hg=0.133 kPa)、ARP(43.91±4.16)mm Hg高于对照组的(117.37±9.62)、(38.62±4.0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45±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21±0.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比PPH治疗混合痔患者的效果好,可帮助患者恢复肛肠动力,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肠动力 疼痛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陈俊元 雷浩强 韩延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9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12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80例内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套扎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 目的:探究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12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80例内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套扎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动力学指标及其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结果构成及肛肠动力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VAS评分结果构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内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套扎术 内痔 安全性 肠动力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和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辉 熊炳贤 +1 位作者 刘建金 曹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4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和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宜春市高安瑞州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RR组(n=49,予以RPH治疗),FR组(n=49,予以复方黄柏...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和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宜春市高安瑞州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RR组(n=49,予以RPH治疗),FR组(n=49,予以复方黄柏液涂剂+RPH治疗)。比较RR组、FR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创面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FR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RR组(77.55%)(P<0.05)。FR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住院时间均优于RR组(P<0.05)。术前RR组与FR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均降低,且FR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均低于RR组(P<0.05)。FR组患者术后1、2、3、7 d及术后第一次排便的创面疼痛评分均低于RR组(P<0.05)。R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与FR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RPH治疗混合痔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涂剂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 混合痔 肠动力 愈合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和肛肠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镕 熊建星 罗班张 《医疗装备》 2023年第9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诊治的84例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行高锰酸钾坐...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诊治的84例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行高锰酸钾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试验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肛肠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创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创面愈合,缓解创面疼痛,改善肛肠动力学,控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龙胆泻肝汤 红外线照射 创面愈合 肠动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清胰汤治疗的肠动力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魏睦新 李建军 +1 位作者 汪幼学 轩原清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从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动力改变探中医中药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以通为用思想的机制. 方法:由胆总管逆行注射15 g/L牛磺胆酸钠0.5 mL诱导大鼠AP,以红霉素为对照,并设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给模型大鼠灌喂通下解毒的代表方清胰汤,分别观察... 目的:从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动力改变探中医中药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以通为用思想的机制. 方法:由胆总管逆行注射15 g/L牛磺胆酸钠0.5 mL诱导大鼠AP,以红霉素为对照,并设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给模型大鼠灌喂通下解毒的代表方清胰汤,分别观察各组小肠动力学、血清胃动素(Mot)、血清淀粉酶(AML)和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指标.并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观察了清胰汤不同药物对离体豚鼠结肠平滑肌条张力的影响. 结果:小肠推进比与AP组(0.21±0.08)相比较,清胰汤组(0.49±0.17)和红霉素组(0.30±0.10)明显提高(P<0.01), AP组血清MOT(119±24 pg)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2 pg, P<0.05),清胰汤组(206±60 Pg)显著高于AP组(P<0.01). 清胰汤组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和血清AML显著改善.清胰汤各药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条张力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白芍、木香、延胡索和大黄. 结论:小肠动力障碍是AP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中医以通为用、通下解毒的清胰汤能改善AP大鼠的胃肠动力的同时,减轻了AP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AP 大鼠 清胰汤 肠动力 作用机制 肠动力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4
作者 余东晓 陈典升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3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5例痔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治...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5例痔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感染、直肠黏膜下血肿)。结果治疗前,两组ADL、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直肠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 d肛门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患者采用PPH治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痔疮 肠动力学指标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应用在肛瘘治疗中对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杨明 易琨 +4 位作者 张征 魏琪 左伟 颜凯 陈园园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应用在肛瘘治疗中对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肛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清创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应用在肛瘘治疗中对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肛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清创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肛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1,P<0.05)。两组治疗后1 d创面愈合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创面面积(4.52±0.35)cm2和疼痛评分(0.23±0.06)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肛门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肛瘘患者采取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创面愈合,对肛门功能给予保护,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龙胆泻肝汤坐浴 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 肠动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术后的并发症及对肛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连秉月 苏翔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肛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入选患者进...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肛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45,TST)和观察组(n=45,TST联合PPH治疗),评价术后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肛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肠动力指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肠动力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形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实施TST与PPH联合治疗,安全性佳,患者术后肛肠动力恢复良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并发症 临床疗效 肠动力
下载PDF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7
作者 卫永琪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08-710,共3页
关键词 肠动力障碍 中药治疗 实验研 中枢神经系统 肠动力功能 神经系统 胃排空延迟 生理功能 激素 消化道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宋子超 戴鲁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075-0077,共3页
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开始病例采集在2021.01,结束于2022.12,将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纳入86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合计43例)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命名为切除组,另外一组(合计43例)予以内镜下黏膜剥... 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开始病例采集在2021.01,结束于2022.12,将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纳入86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合计43例)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命名为切除组,另外一组(合计43例)予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命名为剥离组,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剥离组患者在手术时间(53.54±5.88)min方面要长于且切除组,出血量(39.26±6.43)mL、卧床时间(1.28±0.31)d、住院时间(6.78±1.28)d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剥离组患者完全切除率(97.67%)、整块切除率(97.67%)显著高于切除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变,相较于切除组患者,剥离组RRP水平更高,MSP、MTV、HPZ水平更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迟发性出血、穿孔)调查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癌,会对患者肛肠动力学产生一定影响,但有利于病灶的完整切除,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肠动力学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疼痛应激的影响
19
作者 郝家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99-0101,共3页
探究确诊痔疮疾病、病情重度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手术方法。方法 研究痔疮疾病,选择重度患者,共计60例,入院诊疗时间2021.1-2023.1,基于研究需求分组并提供治疗,30例选用外剥内扎术,是对照组;30例选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 探究确诊痔疮疾病、病情重度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手术方法。方法 研究痔疮疾病,选择重度患者,共计60例,入院诊疗时间2021.1-2023.1,基于研究需求分组并提供治疗,30例选用外剥内扎术,是对照组;30例选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是观察组。结果 对治疗效果一项、肛肠动力学三项、疼痛评分一项进行组别统计比较,1项结果比值是(P<0.05),2项结果比值是(手术前P>0.05、术后7d P<0.05),3项结果比值是(术后5时间段P<0.05)。结论 PPH治疗重度痔疮,可提升临床效果、改善肛肠动力学、减轻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痔疮 外剥内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临床效果 肠动力 疼痛
下载PDF
胃肠肽在应激所致结肠动力紊乱中的可能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桂先勇 潘国宗 +1 位作者 柯美云 陆国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S1期69-70,共2页
胃肠肽在应激所致结肠动力紊乱中的可能作用桂先勇(第三军医大学三院消化科)潘国宗,柯美云,陆国钧(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大多数胃肠肽是胃肠运动调节机制中的重要成分。应激所致结肠运动异常是否涉及某些胃肠肽的变化,尚乏研究... 胃肠肽在应激所致结肠动力紊乱中的可能作用桂先勇(第三军医大学三院消化科)潘国宗,柯美云,陆国钧(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大多数胃肠肽是胃肠运动调节机制中的重要成分。应激所致结肠运动异常是否涉及某些胃肠肽的变化,尚乏研究。本工作旨在探讨应激后胃肠肽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动力紊乱 应激激素 肠动力 大鼠 运动 收缩活动 粘膜 北京协和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